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探讨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衰竭(drug-in-duced hepatic failure,dHF)的临床疗效。治疗组12例dHF患者在综合护肝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ALSS治疗。对照组10例仅给予综合护肝治疗。治疗后肝昏迷的改善、血清胆红素的下降及凝血酶原时间(PT)的纠正,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愈好转经及平均住院治疗天数前者分别为75%(9/12)和45天,后者为40%(4/10)和67天,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综合护肝治疗基础上ALSS对dHF的治疗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组合型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晚期慢性重型肝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组合型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晚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其改善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和电解质紊乱的作用。方法 103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3例,对照组40例。两组病例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组合型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对照组加用单纯血浆置换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及并发症的变化,并比较近期疗效及生存率。结果 治疗组肝性脑病意识好转率为72.7%(8/11),电解质紊乱纠正率为89.5%(34/38),6例肝。肾综合征患者中4例。肾功能恢复,近期有效率为52.4%(33/63),生存率为47.6%(30/63);对照组6例肝性脑病患者经治疗后1例意识好转,电解质紊乱纠正率42.3%(11/26),并发肝肾综合征患者无一例肾功能恢复,近期有效率为32.5%(13/40),生存率为22.5%(9/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6,P〈0.05)。结论 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组合型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能有效提高晚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重型肝炎的生化指标及治疗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重型肝炎的生化指标及治疗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7例重型肝炎患者,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入院首次进行的常规检测项目凝血酶原活动度(PTA)、ALT/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甲胎蛋白(AFP)进行统计分析。对临床采取治疗手段(内科综合治疗、内科综合治疗加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清总胆红素(TBIL):3组病死率分别为43.6%、61.3%、81.5%;PTA:3组病死率分别为35.1%、70.6%、100.0%;AFP:3组病死率分别为41.4%、64.8%、78.6%;有、无酶胆分离组病死率分别为79.6%、34.9%;内科治疗组和人工肝治疗组病死率分别为71.2%和42.1%。结论TBIL的高低与病死率呈正相关,PTA、AFP的高低与病死率呈负相关,人工肝支持系统是救治莺型肝炎患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解放军302医院2003年-2010年间老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患者分为老年组(139例)和中青年组(105例),比较二者之间的临床特征和生化学指标。结果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有14种,老年组药物性肝损伤前5位的药物分别是中药(31.7%)、抗生素(13.7%)、解热镇痛药(12.2%)、心血管药(11.5%)和抗结核药(6.5%);而中青年组则是中药(43.8%)、解热镇痛药(18.1%)、抗生素(13_3%)、抗结核药(6.7%)和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药(4.8%),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老年组y-谷氨酰基转肽酶及治愈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均较中青年组为高。老年组黄疸发生率为77.1%,肝衰竭发生率为2.9%;中青年组黄疸发生率82.0%,肝衰竭发生率为4.8%,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老年组肝损伤类型分别为胆汁淤积型(45.9%)、肝细胞型(28.6%)和混合型(25.5%),中青老年组上述3种损伤类型分别为39.3%、34.8%和25.8%,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以中药占首位,老年与中青年患者药物性肝损伤均以胆汁淤积型为主,有少数患者可发展为肝衰竭,老年患者临床治愈时间长;建议对中药、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易导致肝损伤的药物慎重选用;预防措施之一是用药后要定期检测肝功能的峦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工肝联合中药方重肝合剂治疗慢性重型肝炎(CSH)的疗效。方法:将90例早、中期CSH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及血浆置换,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重肝合剂,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第6周末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肝功能、凝血功能、并发症的发生率、血浆置换次数及其疗效等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2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2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进行血浆置换(3.1±1.5)次,对照组(5.8±1.6)次,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人工肝联合中药方重肝合剂治疗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人工肝治疗次数,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小骨窗显微手术、软通道血肿碎吸术及内科保守治疗3种方式治疗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连续选取血肿量20~40ml、格拉斯哥昏迷评分9~12分的单侧基底核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06例,按住院号尾数,随机将其分为小骨窗组31例、软通道组36例,内科保守治疗组39例。观察住院期间再出血率、病死率及术后3个月的致残率。其中软通道组3例、内科保守治疗组6例因病情变化,中途改为小骨窗手术治疗。结果①小骨窗组血肿清除量均〉75%,其中9例基本全部被清除;软通道组中,除1例血肿清除量约为65%外,其余均〈50%。②小骨窗组、软通道组、内科保守治疗组再出血率分别为6.5%(2/31)、30.3%(10/33)及45.5%(15/33);病死率为3.2%(1/31)、24.2%(8/33)及48.5%(16/33);致残率为35.7%(10/28)、68.0%(17/25)及73.3%(11/15)。小骨窗组的再出血率、病死率及致残率与软通道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软通道组与内科保守治疗组比较,再出血率和致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治疗方式中,小骨窗显微手术疗效最安全、有效;软通道血肿碎吸术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但不能改善再出血率和致残率;内科保守治疗仅适用于出血量小,无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缺损不明显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高位结肠灌洗加中药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高位结肠灌洗加中药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216例肝性脑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4例采用结肠途径治疗机配合传统内科药物治疗,对照组102例仅用传统内科药物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血氨等生化指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及其预后。结果治疗组肝功能的恢复程度和血氨的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且神志恢复正常的时间为(1.9±1.4)d,较对照组的(3.5±1.7)d明显缩短(P〈0.01),感染、消化道出JfIL、肝肾综合征和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31.6%、7.9%、5.3%、30.7%)较对照组(64.7%、22.5%、20.6%、57.8%)低(矿值分别为22.39、8.06、10.20、15.05;P值均〈0.01),治疗组存活率为92.1%,较对照组的78.4%明显提高(X^2=7.11,P〈0.01)。结论 高位结肠灌洗配合传统内科药物治疗肝性脑病疗效显著,缩短神志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肠透析机中药保留高位灌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早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早期中医属湿热发黄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内科综合用药组(对照组)20例;结肠透析中药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予结肠透析机中药保留高位灌肠,每日一次,疗程两周。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比较临床转归、消化系症状与黄疸明显改善时间、好转与未好转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等相关指标。结果结肠透析治疗组好转率为65%,与内科综合用药的40%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好转患者中,结肠透析中药组消化系症状如腹胀、纳差明显改善时间,黄疸消退、TBil下降时间均少于内科综合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未好转患者中PTA的下降幅度却明显低于内科综合用药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衰竭早期属湿热瘀黄证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结肠透析机中药保留高位灌肠能够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东方肝康1号对脂肪肝的治疗效果并与西药组进行比较.方法脂肪肝患者398例,治疗组360例,其中单纯肥胖性225例,酒精性63例,肝炎性48例,糖尿病性24例,每次服用本院加工中药制剂东方肝康1号口服液20mL,3次/d.对照组38例,每次口服益肝灵77mg,多烯康1.8g,维生素C0.2g,3次/d.疗程均为3mo,治疗结束后,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治愈226例(62.8%),显效84例(23.3%),有效38例(10.6%),无效12例(3.3%),总有效率为96.7%其中酒精性疗效最好,治愈46例(73.0%),显效13例(20.6%),有效3例(4.8%),无效回例(1.6%),,总有效率为98.4%;糖尿病性疗效较差,治愈11例(45.8%),显效5例(20.8%),有效4例(16.7%),无效4例(16.7%),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无1例治愈,显效2例(5.3%),有效11例(28.9%),无效25例(65.8%),总有效率为34.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东方肝康1号对脂肪肝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尤其对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较好,对糖尿病性脂肪肝疗效较差,西药保肝降血脂疗法疗效差,不可取.  相似文献   

10.
中药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恢  李芹  张娟娟 《传染病信息》2009,22(5):305-307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期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及血浆置换,治疗组加用中药,所有患者根据病情决定血浆置换次数。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临床治愈8例,好转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好转15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进行血浆置换(3.0±1.3)次,对照组进行(5.2±1.9)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可明显改善症状,减少血浆置换的次数,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对药物性肝病的临床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解放军第二○二医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6例药物性肝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3例,均接受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ALSS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变化,并分析其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TBA、TBIL均显著降低,其PTA显著上升,观察组改变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痊愈率39.5%,存活率44.2%,死亡患者平均存活天数(29.7±7.1)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3%、25.6%及(15.2±3.9)d(P0.05);观察组43例患者出现72例次并发症,包括9例次(12.5%)血浆反应,21例次(29.2%)呃逆,30例次(41.7%)手足口唇麻木,3例次(4.2%)中空纤维管破裂,5例次(6.9%)血压下降,4例次(5.6%)留置管感染。结论 ALSS能够有效改善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症状,提高其治愈率及生存率,并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其并发症处于可控范围内,治疗的安全性也可得到保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人工肝支持系统对肝衰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探讨hs-CRP水平改变对肝衰竭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2月在武汉市第七医院住院的患者134例,分为3组。分别测定经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肝衰竭患者(n=60)及未行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肝衰竭患者(n=37)治疗前后以及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n=37)血清hs-CRP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3组患者治疗前均检测了hs-CRP的水平分别为(12.89±9.39)、(12.22±9.73)、(2.83±6.79)mg/L。人工肝治疗组与未行人工肝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肝衰竭两组与CH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人工肝治疗组临床好转率为78.33%,与未行人工肝治疗组临床好转率54.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5,P0.05);人工肝治疗有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明显下降(t=5.344,P=0.000),与人工肝治疗无效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8,P=0.038)。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能降低肝衰竭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观察hs-CRP水平的变化对病情的进展及人工肝的疗效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肝衰竭疗效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计算人工肝治疗组(PE组)和非人工肝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ELD分值,观察90d内的临床转归,并根据MELD评分系统对肝衰竭患者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效果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对比病死率及生存时间评价其疗效。结果经过人工肝治疗后1h,MELD分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PE组与对照组治疗后30d的MELD分值无统计学差异。MELD分值在〈30,30~40,≥40不同范围内,PE组病死率分别为25%,35%,73%,对照组分别为22%,41%,83%,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PE组生存期比对照组延长(P〈0.05)。结论近期随访血浆置换治疗与内科治疗相比,不能明显降低病死率,但可以延长生存期,从而争取时机,等待肝细胞再生恢复或过渡到肝移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肝脏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对妊娠并发重症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2008年5月-2010年3月收治的176例妊娠并发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接受ALSS治疗,对照组88例,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内毒素变化,并对其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有效80例(90.9%),对照组有效47例(53.4%),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B、ALT、AST、TBA及ENDOT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患者33例(37.5%),对照组27例(30.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2例(2.3%),对照组病死6例(6.8%),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肝脏支持系统可有效改善妊娠并发重症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代偿肝脏功能,从而使体内毒性物质得到有效清除,降低肝功能衰竭的进展率,临床疗效十分显著,且该疗法安全性高,患者恢复快,适合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人工肝(ALSS)治疗戊型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人工肝治疗52例戊型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并随机选择43例戊型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作为对照组,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TBil、AST、ALT、ALB、BUN、Cr及PTA等指标。结果经人工肝治疗后84.62%患者原有的乏力、恶心呕吐、食欲等症状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血清中ALT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PTA、ALB明显上升(P〈0.05),BUN、Cr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戊型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治愈好转率为84.62%(44/52);对照组治愈好转率为55.81%(24/4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及时采用人工肝辅助治疗,能提高戊型肝炎合并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治愈好转率。还可以通过TBil反弹的现象来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肝衰竭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肝衰竭组及对照组,研究两组患者血常规、腹水细胞计数和腹水培养情况,进行t检验或χ2检验。对肝衰竭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中经验使用抗菌药物(三代头孢、莫西沙星、亚胺培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肝衰竭合并腹膜炎组患者血中中性粒细胞比例、PCT〈2的比例、腹水细胞总数分别为(81.50±9.25)%、12.5%、(3.43±0.44)log/ml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腹水培养阳性率均较低,分别为22.7%及15.9%,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衰竭组腹水培养结果大肠杆菌所占比例为35.0%,对三代头孢普遍敏感率为25.0%,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2.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衰竭合并腹膜炎组中应用亚安培南及莫西沙星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4.0%、74.0%,高于三代头孢(52.6%),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7.10±1.64)d、(8.50±2.57)d短于三代头孢组(12.20±4.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衰竭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感染重,腹水培养阳性率低,对三代头孢的敏感率低,亚安培南及莫西沙星治疗疗效优于三代头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肝治疗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近期预后及其与HBeAg等各项临床检验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及时、准确判定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经体外人工肝支持及内科综合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其中HBeAg阴性者55例,HBeAg阳性者26例)临床资料,分析不同HBeAg状态患者预后及各项检验指标(ALT、AST、TBil、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血氨、甲胎蛋白等)的差异。2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或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HBeAg阳性与阴性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无明显差异(P=0.158),检验指标中前白蛋白、甲胎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在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00 1,P=0.000 5,P0.000 1),进一步做ROC曲线,AUC值:前白蛋白,0.875;甲胎蛋白,0.795;国际标准化比值,0.792。结论人工肝支持治疗下HBeAg阳性与阴性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无明显差异,前白蛋白、甲胎蛋白、凝血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作为乙型肝炎相关ACLF预后判断的指标具有一定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58,自引:0,他引:158  
目的 探讨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合并肝性脑病,研究其机制及评价疗效。方法 设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1例重型肝炎(重肝)患者,急性、亚急性重肝17例,慢性重肝30例,酒精性重肝2例,钩体病黄疸型重肝1例,肝豆状核病肝衰竭1例。在综合护肝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ALSS治疗。对照组39例重肝患者,急性、亚急性重肝8例、急性重肝31例,仅给予基础上同时给予ALSS治疗。对照组39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几种不同治疗方法尤其是甲巯咪唑(赛治),对于肝炎合并甲亢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血浆置换对于该类患者肝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3例肝炎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不同的组,观察赛治等各种治疗方法治疗前后ALT、AST、TBil、DBil等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对用赛治治疗与不进行抗甲状腺治疗的两组患者的转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用赛治治疗组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TBil、DBil显著降低;不进行甲亢治疗与用赛治治疗甲亢者比较转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血浆置换的患者在治疗前TBil,DBil显著高于未作血浆置换者,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血浆置换前后,TBil,DBil有显著变化,而不用血浆置换者ALT,AST变化显著。结论:对于肝炎合并甲亢的患者可以选用赛治治疗,对改善患者肝功能,及控制甲状腺毒症有很好的效果;对于严重患者及时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有利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