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胰管、胆道系统和供应肝、胃、十二指肠、脾的血管分属于两个功能不同的管道系统.但它们紧密相邻,且管道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具有整体造型设计的解剖学基础,以此制做出的铸型标本更具科学性和临床应用性,对肝胆外科手术和上腹部的普外科手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于单一管道系的铸型标本制作已有诸多报道,故本文重点介绍整体铸型设计方案和制作方法.1 取材和灌注连同膈肌、腹主动脉一起取下肝、胃、十二指肠及胰、脾等脏器.切开十二指肠降部外侧壁,并常规在大、小乳头处插管灌注胰管  相似文献   

2.
心肺肝联合铸型标本的设计与制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瑾  欧伟 《解剖学杂志》1999,22(6):561-562
一般的铸型标本多以单一脏器设计造型,它能重点突出脏器内管道的立体构筑型式,但相邻脏器间的管道连系不能体现。位于胸腔的心、肺和腹腔的肝脏,除了位置毗邻外,其管道间的连系还可反映血液循环的途径。根据这一特点,我们设计制作出了心、肺、肝联合铸型标本。1材料和方法1.1取材 选用新鲜尸体材料,打开胸、腹腔前壁,经第二、三气管环处切断气管,在胸腔入口附近离断主动脉弓的三大分支,在近肺门水平切断胸主动脉,沿膈肌四周离断膈肌,靠近胃小弯处离断小网膜,在贲门附近切断胃,尽量远离肝门处离断出人肝门的管道,下腔静脉…  相似文献   

3.
胸腹腔脏器标本联合铸型的设计与制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显示脏器内管道的主体构筑形式为重点的单一脏器铸型标本已有诸多报道[1~5],且制作较易。我们曾进行腹部外科有关血管铸型[6],心肺肝联合铸型[7],胰管与胆道系及胃、十二指肠、脾血管联合铸型[8],腹腔内脏器整体管道铸型等实验,较好地显示了某些脏器间的毗邻关系及管道间的相互联系,但胸腹腔全脏器的联合铸型尚未见报道。我们进行了这一尝试,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1 制作过程1.1 取材与前期处理选用新鲜尸体材料,打开胸腹腔前壁,经第二、三气管环处切断气管及食管,在胸腔入口附近离断主动脉弓的三大分支及上腔静脉,平第四腰椎平面…  相似文献   

4.
腹腔干通常在主动脉裂孔的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的前壁,而肠系膜上动脉在腹腔干的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的前壁.在对1具成年男尸腹部解剖的过程中,发现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共干,并且存在多处腹主动脉的其他脏支变异,此类变异实属罕见,现具体描述如下. 该例标本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共干起于腹主动脉的前壁,起始处距膈主动脉裂孔 21.9 mm,血管(动脉)外径为15.6 mm.在共干29.6 mm后,发出腹腔干,此处腹腔干的外径为11.0mm,腹腔干向右前走行15.0 mm后,相继发出脾动脉和肝总动脉.而正常情况下腹腔干的分支 胃左动脉从腹主动脉发出,起始处位于膈主动脉裂孔的下缘,腹主动脉的右前壁,外径为3.6mm.正常情况下腹主动脉的分支 膈下动脉起于胃左动脉,膈下动脉的起始处距胃左动脉的起点处为12.2 mm,外径为2.6 mm.脾动脉在胃的后方,沿胰的上缘向左走行到达脾门,在脾门附近发出胃网膜左动脉、胃短动脉和胃后动脉.肝总动脉在肝门静脉的左前方行向肝门,在肝门附近,肝总动脉直接发出肝左动脉和肝右动脉,然后移行为胃十二指肠动脉,正常情况下肝固有动脉的分支 胃右动脉由肝右动脉发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管道铸型的方法直观显示胰腺的血管来源、走向、分支以及与相邻脏器的相互联系.方法 采用过氯乙烯和自凝牙托两种材料,对新鲜成人尸体2具,经胸主动脉及肠系膜上下静脉行多器官联合血管灌注;经胰管、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行胰腺动脉及胰管联合铸型.结果,通过本方法制作出腹部多脏器联合铸型标本及胰腺动脉及胰管联合铸型标本....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解剖一具约13岁男尸时,发现肝总动脉等多处变异,现报道如下。 腹腔干在主动脉裂孔前方,起自腹主动脉前壁,发出后分为三支:食管下动脉、胃左动脉、脾动脉。2.肠系膜上动脉在腹腔干的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向下走行至4cm处,即在胰头、体交界处,肝门静脉合成处的后方,发出肝总动脉。3.阑尾位  相似文献   

7.
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术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给临床提供肝血流阻断切肝术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7具成人尸体上解剖并观测了与肝血流阻断部位有关的结构。结果:①肝裸区深度46.6±6.1mm,下腔静脉的膈上段长11.7±2.4mm,外径26.3±3.0mm,肝上段长11.4±2.1mm,外径27.4±5.2mm,肝下段长27.7±6.7mm,外径为28.1±3.8mm;②肝十二指肠韧带长40.6±4.7mm,门静脉外径14.0±3.4mm,肝固有动脉长21.3±5.1mm,外径4.6±1.0mm;③膈与腹腔动脉起点间腹主动脉长24.7±5.2mm,外径24.5±3.1mm。结论:下腔静脉的膈上段、肝上段、肝下段、肝十二指肠韧带内结构、膈与腹腔动脉起点间腹主动脉段作为肝血流阻断的部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正> 由于塑料灌注管道的方法近年来取得很大的进展,许多内脏器官精巧的血管铸型标本不断涌现。但传统的铸型标本设计,多以单个器官为主。我们根据血管分布规律,考虑到由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下动脉供血的胃、肠、胰、脾等器官,均由门静脉系统回流,若按管道分布规律进行整体血管铸型,在操作上比较简便。胃肠胰脾是上腹部外科手术的重点器官,我们在整体血管铸型标本上,能较完整地反映这些器官的毗邻位置,  相似文献   

9.
改良自凝牙托材料在肢体管道铸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自凝牙托材料以往主要用于灌注粗大管道,如:主动脉、腔静脉、门静脉、肝静脉、支气管及溶剂挥发成型法后期的大管道补注,用于较小管道的铸型特别是肢体血管的铸型尚未见报道。主要是因为常规配方的自凝牙托材料的聚合反应的速度及浓度的影响,难以使填充剂到达血管末梢,即使到达末梢也因其韧性差。铸型枝容易折断而影响铸型标本的质量,达不到预期目  相似文献   

10.
尸体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TAE)技术的改进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尸体多器官联合切取的最佳方法。方法 :1998~ 2 0 0 2年采用改进后的多器官联合切取技术进行了 65例次多器官联合切取术 ,主要改进点有 :①采用纱布填塞导尿管内腔用以灌注腹主动脉 ;②气囊注水 ,堵塞腹主动脉上段 ;③回血由下腔静脉肾静脉开口以下引入 3升袋内 ;④优先灌注腹主动脉而后灌注肝门静脉 ;⑤体内整块切取肝、胰、脾、肾、十二指肠等器官。结果 :建立腹主动脉灌注的时间为(1.0± 0 .3 )min ,建立肝门静脉灌注的时间为 (1.0± 0 .7)min ,腹腔多器官联合切取时间为 (10 .0± 3 .0 )min ,热缺血时间 (2 .0± 1.2 )min。本院行肝移植 4例 ,肝肾联合移植 2例 ,供外院行肝移植 12例 ,所有肝移植病人肝功能在 3周内恢复正常 ;胰肾联合移植 1例 ,术后 2周脱离胰岛素和透析治疗 ;肾移植 12 7例 ,术后肾功能恢复时间 (4 .82± 3 .73 )d ,急性肾小管坏死 4例 (3 .2 % )。结论 :优先灌注腹主动脉优于优先灌注肝门静脉 ;改进后的尸体腹部多器官联合切取技术能快速优质切取供器官 ,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在解剖1成年女尸中,发现其肝总动脉发自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为胃脾动脉干型。为积累资料及提供临床医生参考,现报道如下。该例腹主动脉平第12胸椎高度穿出膈肌主动脉裂孔处自其前壁发出胃脾动脉干,外径3.84 mm,干长10.16 mm。在胰颈上方分出脾动脉和胃左动脉2条分支,以后的分支及走行均属正常。距离胃脾动脉干下方8.80 mm,自腹主动脉右前壁发出肝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共干,外径5.92 mm,干长9.94 mm。并于胰颈后方再分出肠系膜上动脉(外径5.18 mm)和肝总动脉  相似文献   

12.
正在进行临床医学专业和研究生局部解剖教学过程中,发现1具60多岁老年男性尸体的腹腔干分支变异,合并有脾动脉存在异位起源,为积累解剖学变异资料,报道如下。1腹腔干分支变异该男尸身高162 cm,解剖腹腔干时发现自膈的主动脉裂孔下方约2.4 cm处仅有一支比较小的动脉从腹主动脉前壁发出,且未找到其分支脾动脉。在探查中发现,沿胰的上缘向左走行并抵达脾门的脾动脉起自于肠系膜上动脉,故判定腹腔干缺乏脾动脉分支(图1):(1)腹腔干:直径为0.55 cm,长1.37cm,先发出左、右膈下动脉,末端分为胃左动脉和肝总动脉。  相似文献   

13.
肝内胆道铸型的设计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内有4种管道,按管径大小排列序为肝静脉、肝门静脉、肝动脉和肝内胆道,其中肝门静脉、肝动脉和肝内胆道合称G lisson系统。在铸型标本制作时,常利用管径粗大的肝门静脉为基架,为管径细小支撑力弱的肝动脉和胆道的依托。在有关肝内管道铸型设计的技术资料里,一直认为肝内胆道系细弱,应与肝门静脉或肝动脉搭配灌注,不宜单独铸型[1 ̄3],而且适用过氯乙烯等流动性好的溶剂挥发成型法类填充剂。我们通过实验研究,改用自凝牙托材料,改进了配方工艺,应用化学反应成型法,增强了支撑力,可以单独进行肝内管道铸型,取得了很好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腹腔镜引导下腹腔神经节阻滞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人体标本腹腔神经节,观测腹腔神经节的形态、各径及其周围的标志性结构以及神经节与周围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探究左、右侧腹腔神经节在以腹腔干中心点建立的三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X,Y,Z)。结果:左侧腹腔神经节上下径1.73 cm、左右径1.75 cm、前后径0.38 cm;至贲门右缘4.04 cm、幽门上缘5.79 cm、角切迹上缘3.85 cm、胰上缘1.67 cm、脾静脉上缘1.64 cm;三维直角坐标系坐标为(1.35,-0.03,1.19)cm,易在脾动脉后方附近找到。右侧腹腔神经节上下径1.30 cm、左右径1.52 cm、前后径0.27 cm;至贲门右缘5.48 cm、幽门上缘5.68 cm、角切迹上缘4.90 cm、胰上缘3.04 cm、脾静脉上缘2.41 cm、距肝门静脉内侧缘1.81 cm、距下腔静脉内侧缘1.00 cm;三维直角坐标系坐标为(1.38,0.10,0.99)cm,易在肝总动脉后方附近找到。结论:腹腔镜直视下阻滞左、右侧腹腔神经节,应分别以腹腔干两侧脾动脉和肝总动脉后方为标志寻找。手术时注意保护神经节周围毗邻脏器,防止损伤重要血管和神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腹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形态学特点。方法分析1例复杂的腹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临床资料,总结腹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形态学特点。结果患者在腹部刀刺伤术后,出现顽固性腹水、低蛋白血症、门静脉高压症;彩色多普勒、螺旋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提示肝总动脉、腹主动脉瘤形成,肝动脉门静脉瘘和腹主动脉门静脉瘘。采用血管内介入方法,行腹主动脉和门静脉支架植入术,动脉瘤和动脉门静脉瘘栓塞术,门静脉高压症消失,患者康复出院。结论腹部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解剖结构复杂,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点;给诊断治疗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在解剖一成年男性标本时,见其胃左动脉多发伴腹腔干分支变异。为积累解剖学数据,现报道如下。腹腔干在第12胸椎体前方由腹主动脉前壁发出,下方紧邻肠系膜上动脉,分为左膈下动脉、胃左动脉、脾动脉、肝总动脉。其中脾动脉、肝总动脉,两者走行、分布均正常。左膈下动脉距腹腔干起始处11.90 mm发出,向左下走行12.70 m肌后发出肾上腺中动脉,走行至膈下。  相似文献   

17.
大鼠肝、肾、胰器官簇移植的解剖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大鼠肝、肾、胰器官簇移植的开展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5只大鼠显微镜下解剖观察肝肾、胰主要血管、胆管、胰管、输尿管的分布及其形态规律。结果:35只大鼠腹主动脉、肝上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直径分别为(2.2&#177;0.4)mm、(8.8&#177;0.6)mm、(7.8&#177;0.6)mm;肝、肾、胰血管细小(〈0.3mm.1.0&#177;0.2mm,〈0.2mm);肝动脉、胰腺血管有变异(分别为6/35、6/35);采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可以完成器官簇的移植手术。结论:肝、肾、胰器官簇移植在解剖学上比单一器官移植更简单,为大鼠肝、肾、胰器官簇移植手术模型建立提供了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胰的冠状断层标本与磁共振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胰病变的断层影像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实用的形态学依据。方法在30例成人上腹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及2例尸体腹部和5例健康成人上腹部磁共振(MRI)冠状图像上,研究冠状断面上胰的分部、毗邻和大小。结果在经肝门静脉左支角部的断面(A10)上胰颈首先出现,胰尾消失在经左右肾窦后份和脾门的断面(A20)上。在连续冠状断面上,胰集中出现于下腔静脉后缘前54 mm和后12 mm的范围内。在经肠系膜上静脉的断面(A12)上,胰颈位于肠系膜上静脉的前方,其最大上下径和最大左右径分别为20.93±3.61 mm和10.09±3.31mm。在经肝门静脉主干的断面(A13)上,胰头位于肝门静脉主干右下方和十二指肠降部的左前方,其最大上下径和最大左右径分别为46.58±6.44 mm和35.56±6.57 mm。在经下腔静脉前份和左肾静脉的断面(A15)上,胰体的左侧份位于脾静脉前方和左肾血管的上方,其最大上下径和最大左右径分别为28.16±5.31 mm和51.27±11.80 mm。在经下腔静脉后份和主动脉裂孔的断面(A17)上,胰尾位于左肾外上方、脾门和胃底之间,其最大上下径和最大左右径分别为21.13±2.06 mm和34.11±6.03 mm。结论在冠状断面上,肠系膜上静脉是识别胰颈的标志,下腔静脉和左肾静脉分别是识别胰头和胰体的标志,脾动、静脉和左肾是识别胰尾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笔者解剖1具老年女性标本时,发现左、右膈下动脉起点及分支异常,具体报道如下. 本案中,右膈下动脉理对第11胸椎体,起源于腹主动脉左侧壁,位于腹腔干及左膈下动脉起点的左上方,其开口处距左膈下动脉根部的距离为17.6mm,紧贴腹主动脉,于腹腔干上方斜向右下方走行,被覆腹膜,经主动脉裂孔下方至右膈脚前方,再经下腔静脉后方至膈肌.  相似文献   

20.
<正> 本例为左右膈下动脉及肾上腺中动脉起自腹主动脉的分支——腹腔动脉。1.膈下动脉干:从腹腔干发出后向右上方行进,在距根部1.0mm处发出左肾上腺上动脉,再行进8.0mm发出右肾上腺上动脉。然后在膈肌腔静脉孔右后方分为左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