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沈炎南教授治疗胸痹的经验。指出“虚”是该病之本,气滞、血瘀、痰浊是该病之标,由此总结出治疗胸痹的“补四法”、“通四法”以及临床当以补法为主导,通法为辅助,根据辨证,各法交互为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学中的胸病、心痛范畴,在中老年群体中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学认为,胸痹心痛主要是因为心脏阴阳气血偏虚,从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血液瘀阻、血脉阻滞。仲景医学思想以六经辨证为基础,对胸痹心痛的病理、症状、治法和方剂使用原则进行了系统整理。本文通过探讨六经辨证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用方,旨在为冠心病心绞痛的科学治疗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伤寒杂病论》以脉统证,病、脉、证为一体并治贯穿于六经病辨证之中以阐释病因病位病势,指导诊断与治疗。在《伤寒论》结胸病篇中,以六经辨证为主干,以病为主线,以脉论证,病证相合三者相辅辨析结胸病证的病因病机,辨别病位病势。胸痹证病因病机则是痰饮为害,其发展是由太阳病变证为结胸变证,进一步发展则为胸痹,而胸痹涵盖心、肺、气管、食管等胸部脏器,通阳泻浊的治疗原则应用于心系和肺系疾病的临床诊疗之中,应用小陷胸汤、瓜蒌薤白汤类方,并重用瓜蒌、半夏、薤白以通阳散结,宽胸豁痰,体现出《伤寒杂病论》"有是证用是方"的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4.
胸痹古今证型归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胸痹的病因病机、辨证证型进行古今文献的比较研究.由此探讨胸痹的本质与特征。为现代胸痹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归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张仲景于《伤寒论》中以"阳微阴弦"概括胸痹心痛本虚标实之病机特点,治疗总以寒热辨证为宗。文章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伤寒论》寒热辨证治疗胸痹进行分析总结:从寒论治,包括温通心阳、温经散寒、峻温回阳;从"热"论治,包括清化开结、清宣胸膈;"寒热"并进法,包括半夏泻心汤证、炙甘草汤证。应用《伤寒论》经方治疗冠心病疗效满意,但多以个案或医家心得为主,目前研究多以对其临床疗效的考证及现代药理研究为主。以冠心病为例,文章认为精研《伤寒论》辨证思想,对提高中医药疗效及促进中医辨证体系的系统化与规范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胸痹为急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疗胸痹具有较好疗效。笔者认为胸痹心痛辨证应提纲鸽领。以中医舌脉为金指标定类,根据临证实际分为两虚一实三类,然后据证立法,依法遣药。胸痹心悸治标抓痰瘀,治本重阴阳;胸痹心哀治以温阳利水为主;胸痹心厥急者以痰瘀阻络为主,  相似文献   

7.
胸痹为临床常见病症,胡源民老师对此有丰富的治疗经验。胡老认为胸痹常因气虚痰瘀所致,常以益气活血化痰为治法,方药以"心病三宝"瓜蒌薤白三七汤加味治疗胸痹,并辨证给予补益心气、滋养心阴、健脾化痰等药物,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周信有教授胸痹一号方治疗胸痹心痛的疗效。方法采用周信有教授胸痹一号方辨证加减治疗胸痹心痛86例。结果治愈32例,好转4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9%。结论胸痹一号方治疗胸痹心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胸痹[心痛]辨证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临床中须结合伴随症状,辨别心痛属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胸痹的中医证候及用药规律。方法以"胸痹"作为关键词检索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2008年1月1日至2018年4月12日中医药口服治疗胸痹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数据库,应用Frequency法对中医证候、药物功效、性、味、归经分别进行频数统计。结果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69篇,涉及中医证候13种,方剂69首,药物113味。胸痹中医证型主要以实证(59. 42%)和虚实夹杂证(36. 23%)为主;辨证方法主要采用气血津液辨证(92. 75%),辅助以脏腑辨证(4. 35%)、病因辨证(2. 90%); 113味中药中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共有22种,使用频次前5位中药分别是丹参、瓜蒌、甘草、当归、川芎; 113种中药按功效可分为16种,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活血化瘀药(30. 82%),其次是补气药(14. 93%)、化痰药(12. 74%)、理气药(12. 60%)、解表药(5. 89%)、补血药(5. 75%)。药性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温(48. 93%),其次是寒、平,这3类药物累计频率达95. 72%;药味出现频率排在首位的是苦味(32. 72%),其次是甘、辛,这3类药物累计频率达到95. 13%。药性归经排在首位的是心经(18. 23%),其次是肝经、脾经、肺经、胃经,前5位累计频率为80. 86%。结论胸痹中医证型主要以实证和虚实夹杂证为主,辨证主要采用气血津液辨证,治疗以活血化瘀、补气通阳、化痰散结为基本治则,临床常用活血化瘀、补气、化痰、温阳等药物。  相似文献   

11.
刘超峰主任医师从事心血管研究与临床多年,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素问·六节脏象论》等理解与造诣颇深,临床上从少阳证辨证胸痹,抓住"口苦、咽干、目眩"的临床表现,自拟小柴胡汤加减辨证治疗胸痹疗效颇佳,深受广大患者的拥护,临床经方变法多,应用频率高,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临床辨证分析和典型病例分析。浅析血府逐瘀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临床加减治疗痰瘀互结型胸痹的体床临床效果。说明血府逐瘀汤与瓜蒌薤白半夏汤合用治疗痰瘀互结型胸痹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杨思进教授作为名中医,数十栽临证经验,对风邪、胸痹心痛、风药三者关系有着独到的见解,形成了系统的胸痹心痛——“风病”辨证认识,运用风药治疗胸痹心痛,疗效颇佳。笔者通过跟师学习,亲聆教诲,采撷其学术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胸痹心痛患者舌象及变化规律,分析其在胸痹心痛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观察120例临床确诊为胸痹心痛(冠心病)患者的舌象,对不同证型之间的舌象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不同证型之间的舌象具有典型的特征,血瘀证是胸痹心痛的主要证型(占全部观察病例的70%).据舌可以判断胸痹心痛的病位深浅及轻重.结论 舌诊在胸痹心痛中的应用有利于判断病变严重程度,为疾病辨证分型提供参考,指导临床早期治疗,从而提高疗效,发挥传统医学在现代疾病诊治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王洪军 《中外医疗》2010,29(28):121-122
目的探讨自拟胸痹开通方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3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212例,用自拟胸痹开通方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224例,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57%。结论自拟胸痹开通方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双解泻心汤为清代名医费伯雄治疗“心气厥痛”之方 ,笔者 1998年 2月~ 2 0 0 1年 2月援用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 ,取得了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来源于湖南省炎陵县中医院住院和部分门诊病人 ,诊断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协会及WHO“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 ,并且具备静息心电图有缺血性改变ST下移≥1mm或运动试验阳性之一者 ,中医诊断与辨证分型参照 1990年 10月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参照《新药 (中药 )治疗胸痹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新药(中药 )治疗老年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排除病例标准参照上述两个“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7.
李曼  李军 《继续医学教育》2011,25(10):62-63,66
目的:通过在胸痹临床护理中应用中医特色疗法,揭示其在胸痹护理中的显著疗效.方法:在胸痹临床护理中应用整体观念、辨证施护及五行学说等中医特色护理.结果:各项护理工作到位,能提高胸痹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中医特色护理疗法对于胸痹有着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介绍广东省名中医丘瑞香教授治疗胸痹的临床经验。认为胸痹的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以心为主,与肝、脾、肾3脏功能失调有关,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辨证时四诊合参,尤重脉象。在胸痹的发作期,注重使用活血化瘀药,同时根据岭南人体质特点不忘祛湿。用药重视调补心之气血阴阳、活血化瘀、心胃同治,倡导中西医并重及个体化治疗。重视预防调护,防治结合,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9.
胸痹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气短,喘息不得卧为主证的一种疾病,为目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之范畴。针对老年人体质虚弱、病程长的特点,临床将老年人胸痹辨证为血淤者,给予益气活血法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胸痹之名,始见于《内经》,然语焉不详。在《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篇》,对本证作了较全面的论述。总观全篇内容,其篇日中所并提之“心痛”、“短气”则是指“胸痹”病的两个突出症状,并不包括其他各种心痛、短气的病证在内。盖痹者是痞塞不通之意,不通则痛。胸痹、即指胸部痞塞不通或痛之谓。按证候分析,该病与现代医学中的“冠心痛”“心绞痛”颇相类似。我们按此理论以指导临床治疗某些“冠心痫”患者,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因此,如何正确掌握胸痹的证治,有其现实的临床意义。今就对胸痹的认识结合有关文献及临床病案,略作讨论。辨证与治法据原文论述,本病以胸满、痞、痛为其主证。至于短气、喘息咳唾、背痛,这是依主证的发展而出现的或有证。《金鉴》云:“胸痹病轻者,即今之胸满,重者即今之胸痛也”。其治疗原则,当以益气通阳,涤痰理气、和胃泄浊、化瘀宣痹为主。但在具体治法上,还须审辨虚实轻重,随证施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