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约半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见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炎症病变,称反流性食管炎,但相当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可无反流性食管炎表现,这类胃食管反流病称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42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分为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三组;幽门螺杆菌阳性以快速尿素酶试验为诊断标准.结果 426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HP感染阳性率为42.7%;老年患者显著多于非老年患者;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组、反流性食管炎组、Barrett食管组患者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7.6%、39.9%和35.4%;其中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组与反流性食管炎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组与Barrett食管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反流性食管炎组与Barrett食管组差异无显著性;经Person相关分析,HP感染与反流性食管炎负相关,与Barrett食管亦呈负相关;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LA-A级、LA-B级、LA-C级、LA-D级患者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1.4%、38.6%、37.5%和33.3%;各级间比较显著无差异性.结论 HP感染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保护因素,一旦胃食管反流导致的食管黏膜损伤已形成,其严重程度与HP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食管24 h pH测定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4例有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患者进行食管24 h pH测定及胃镜检查.将84例患者分为食管炎组(28例)及非食管炎组(56例),比较两组病理性酸反流的发生率.结果无食管炎组存在病理性胃食管反流21例,占35.7%.食管炎组存在病理性反流22例,占78.6%.食管炎组中立、卧位酸反流时间百分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食管24 h pH测定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确切指标,它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一个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反流性食管炎系指由于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病变,属于胃食管反流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且存在争议。远端胃切除提供了一种评估低胃酸的十二指肠反流在反流性食管炎发生中作用的模型。作者调查了胃十二指肠液反流和食管炎严重性之间的关系,尤其关注了远端胃切除毕Ⅰ式吻合重建后的胰岛素和胆汁酸。28例远端胃切除后发生了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被纳入该研究。内镜检查时吸取食管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并检测其中胰岛素和胆汁酸的浓度。反流性食管炎等级由内镜检查评估并对症状进行评分。此外,对炎性细胞的浸润程度和COX-2m RNA在食管上皮的表达进行评估。严重食管炎患者与轻度食管炎患者相比,仅在食管…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病(GO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远端食管导致的症状和食管粘膜损害(食管炎)。但是,反流性食管炎症状的轻重与粘膜损害的程度并不一致。同样,内镜证实有食管炎的患者也不一定都有严重的症状。  相似文献   

7.
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胃食管反流症状的流行病学调查胃食管反流病患病率为5.8%,反流性食管炎的患病率为 1.9%[1].近几年来,本科应用泮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并与单用泮托拉唑作为对照.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反流性食管炎(reflus esoplhagitis,RE)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常见类型,主要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炎症、糜烂、溃疡,临床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症状[1]。笔者应用云南白药联合雷贝拉唑、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9.
<正>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及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所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其典型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反流及胸痛。临床研究表明,食管内上皮细胞组织增生及自身修复功能的减弱是机体发生反流性食管炎的原因[1]。目前临床对该病多采用药物治疗方案,以减轻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及减少胃分泌物的刺激及腐蚀[2]。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药  相似文献   

10.
邹红  林华  田淑芝  赵景涛 《北京医学》2004,26(4):229-231
目的 探讨胃内pH值与胃食管反流的关系及胃-食管反流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采用便携式pH监测仪对18例食管炎、12例食管溃疡、10例Barrett's食管、15例健康人行24h食管和胃pH值同步监测,分别计算胃内各段pH值、胃-食管酸反流次数、长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以及pH值<4的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结果 ①食管炎组:上述各项指标在胃内pH值为1~4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当胃内pH值为1~2时,酸反流次数明显高于其他pH值段(P<0.05);②食管溃疡组:当胃内pH值为1~2时,酸反流次数、长反流时间明显高于其他pH值段(P<0.05);胃内pH值为1~3时,酸反流次数、长反流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Barrett's食管组:胃内pH值为2~3时的酸反流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④当胃内pH值为1~2时,食管炎组、食管溃疡组酸反流次数明显高于Barrett's食管组.结论 当胃内pH值在1~2之间时,食管炎、食管溃疡的胃食管酸反流最为明显,食管黏膜损伤的严重程度与食管接触酸的次数及接触酸的时间长短有关;Barrett's食管的胃-食管酸反流与胃酸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Zhang S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2):1582-1584
胃食管反流病包括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以及作为胃食管反流病后期严重并发症的消化性食管狭窄和短食管。在西方国家,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病,其不仅给患者造成严重的痛苦,而且被认为是形成食管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因而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目前成为西方国家上消化道疾病研究的一个重点。在我国有大量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其发病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反流病的食管动力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无效食管运动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与食管黏膜损害程度及酸反流之间的关系.方法 符合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的89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接受食管pH监测及食管压力测定,其中77例患者同期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结果 无效食管运动及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常见现象.伴有无效食管运动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的患者远端食管反流指数、合计反流时间、长反流时间高于单纯无效食管运动组、单纯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组和非无效食管运动非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组患者(P<0.05);远端食管反流指数、合计反流时间、反流周期、长反流时间与食管炎程度呈正相关(P<0.05),而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 、远端食管收缩振幅呈负相关(P<0.05);远端食管收缩振幅与食管炎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食管炎严重程度与无效食管运动的程度无相关性(P>0.05);无效食管运动伴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者中,重度食管炎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轻度食管炎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是多因素参与的疾病过程,无效食管运动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可能参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过程,但仅用一种机制难以解释所有病理现象.胃食管反流病也许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食管、贲门癌切除机械吻合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食管胃机械吻合术后重建食管与胃食管反流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1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患者采用多指标检测方法,其中食管造影检查106例、电子胃镜检查108例并取病理检查43例.结果 食管造影检查反流为70%,弓上吻合反流低于弓下吻合(P<0.05);胃镜检查86%有异常表现,其发生与术后时间长短无关(P>0.05),反流性食管炎评分弓上吻合明显低于弓下吻合(P<0.05).结论 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机械吻合术后,广泛存在胃食管反流,反流的发生与术后时间的长短无关,食管胃吻合口位置越高胃食管反流和反流性食管炎程度越轻.  相似文献   

14.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因食管胃连接部防反流机构障碍而导致胃或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从而引起食管炎症,也有人称之为胃一食管反流性疾病。临床上多表现为灼热、疼痛、反酸、暖气、恶心呕吐等症状。自2002年以来,笔者通过临床观察与内窥镜检测,结合中医药理论,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胃食管反流病亦称为反流性食管炎,指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失调,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  相似文献   

16.
反流性食管炎是因胃食管反流所致反流物进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粘膜炎症,相当于中医噎膈的部分疾病。我们从1993年2月~1998年3月用越鞠丸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3例,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导致食管炎和咽、喉、气管组织损伤.人群中7%~15%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慢性消化不良中胃食管反流病是常见病症之一.近年来已公认反流性食管炎是食道下段正常复层鳞状粘膜被柱状粘膜取代,是一种癌前病变.据统计10%~12%病人与反流腐蚀有关并可以发展成腺癌.本文作者联合应用六味安消胶囊和雷尼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5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是抗反流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粘膜攻击作用的结果。食管和胃连接处是一个解剖上复杂的区域,包括食管下段括约肌(LES)、膈肌脚、膈食管韧带、食管与胃底之间的锐角、贲门,上述各部分形成食管抗反流屏障。手术治疗胃底、贲门癌,必须切除食管下段、贲门胃底,破坏了正常的形态、结构,抗反流屏障不复存在,导致反流性食管炎在胃底、贲门癌患者中发病率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9.
<正>反流性食管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张力降低致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炎症的一组症状及并发症。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需长期甚至终生治疗。目前西药主要以抑酸、促胃动力等药物治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反流病包括胃镜检查食管黏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NERD)、糜烂性食管炎(ERD)和Barrett食管3种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