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潘秀贤  李兵  蔡焕荣 《微创医学》2009,4(6):682-683
“大量输血”是指24h内输血量与患者全部血容量相当或较之更多的输血(成人70mL/kg,儿童或婴儿80—90ml/kg)。骨伤大手术会对患者机体造成比较大创伤,使患者可能出现大出血,或者患者在受伤的同时就已经大出血,必须给患者大量输血。但是,大量输血也容易造成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通过凝血五项、血小板联合检测,以观察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动态变化,可减少或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量输血前后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变化,为临床输血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筛选各类24h内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血患者87例,临床检测记录患者输血前后24h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数值,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在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液后,所有患者的血小板(PLT)和纤维蛋白原(FIB)数值均较输血前降低,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与输血前比较明显延长,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输血前后24h检测数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液后,会导致患者凝血功能以及血小板降低,临床大输血患者应密切观察检测凝血功能和血小板情况,危重患者可使用血栓弹力图动态记录患者凝血情况,必要时补充血小板、血浆等成分血,降低或避免因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大面积切痂、大量输血所致大出血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将11例切痂面积〉30%TBSA、术中及术后当天输血液制品〉5000mL并出现出血倾向的病人纳入分析。结果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长时间低血压和组织低灌注造成的“消耗性凝血障碍”、切痂创面大、大量输血由于稀释性血小板、凝血因子减少、枸橼酸钠输入过多、低体温等加重出血,造成恶性循环。结论烧伤患者大面积切痂时,应注意保暖、加温、补液输血扩溶,在大量输血时,适当补充血小板。  相似文献   

4.
产科大量输血,即意味着产科大出血,需要产科、麻醉和血库团队的广泛协调。在临床过程中,产后出血是目前产科主要的并发症,产科大出血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不管是术中还是产后出血都将对产妇造成一定的威胁,给临床医生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及时识别产科大量输血的风险因素,能为有效救治带来更多的机会与把握,提高产妇的生存率。输血仍然是产科大出血抢救时最重要的治疗方法,然而输血不慎也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大量输血方案(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s, MTP)是指在大出血时,按照预先制定的血液成分方案予以输血,MTP是一个有预见性的输血方案,是应对产科大量失血时,在及时补充红细胞的同时,有预见性的补充血浆、凝血因子、血小板等,以纠正凝血功能障碍。MTP不仅包括输入的量,还是一个应急联动机制。同时对血液成分进行合理配备,也对输血中的各项事宜制定了明确的管理细则,使得血液成分的供应更为有效。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遵循规范,规范输血策略,及时把握产科大量输血的启动时机,迅速采用合适比例进行快速输血,应对大量输血带来的危急状况,快速促进产妇血容量恢复,这也是救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时血浆和红细胞的比例对产妇凝血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防治凝血功能障碍提供依据。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来我院生产后出现产后大出血的患者180例,患者的产前凝血功能、血常规比较无差异,将1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三组,按照输入新鲜冰冻血浆(FFP)和红细胞(RBC)的比例分为低血浆组(FFP:RBC=1:2.5)、中血浆组(FFP:RBC=1:1)和高血浆组(FFP:RBC=1.5:1),对比分析三组患者输血后24h的凝血功能和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三组患者的悬浮RBC和冷沉淀输入量无明显差异;大量输血24 h后,低血浆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纤维蛋白原(Fbg)含量降低,中血浆组和高血浆组的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三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及血红蛋白(Hb)均降低,中血浆组优于低血浆组和高血浆组;三组患者在24 h内输注的RBC和冷沉淀的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产后大出血患者输血时,血浆(FFP)和红细胞(RBC)的比例过低或过高均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以1:1的比例输注,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还能有效地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抢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按照血站技术规范制备冷沉淀、浓缩血小板、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等血液成分,对DIC出血病人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根据病人出血情况及时输注适量的血液成分和肝素,并进行相关实验测定.结果经成分输血8例病人的出血症状得到控制,除1例肺癌手术患者因严重呼吸衰竭死亡外,7例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成分输血抢救DIC出血可获得良好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7.
韩杰  李春华 《四川医学》2011,32(7):1044-1046
目的观察大量输血患者及时监测凝血四项,并及时补充新鲜冷冻血浆对其各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大量输血的手术患者56例(24h内输入悬浮红细胞〉10U),将仅输注悬浮红细胞未输注血浆者设为对照组,同时输注悬浮红细胞和输注血浆者设为实验组,监测术前、输血前和输血后的凝血四项和血小板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输血后凝血功能均发生改变,PT、APTT、TT均较输血前延长,而FIB水平下降(P〈0.01)。输血后对照组PT、APTT、TT均较对照组更长,而FIB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发生出血的危险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在大量输血时,要及时进行机体凝血四项和血小板的监测,有条件的同时进血栓弹力图的监测,及时输注血浆补充凝血因子,以避免不必要的出血,提高输血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治疗产后出血对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大量输血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输血前后患者凝血指标变化。结果输血后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及血细胞比容(HCT)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凝血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固时间(TT)较治疗前显著延长,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后出血患者大量输血后凝血功能障碍加重,临床工作中应采取措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大量输血患者应严密检测输血前后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9.
介入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33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产后大出血急诊介入栓塞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治33例产后大出血,出血量1 500~3 000 mL,平均2 000 mL,出血原因为中央型前置胎盘、宫颈妊娠、产伤、胎盘粘连和滞留、宫缩乏力、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凝血功能障碍等,多数患者为复合性因素.经临床紧急抢救、输血、抗休克、清宫、使用宫缩剂、止血剂、缝合和(或)阴道填塞等止血处理,难于控制出血者行急诊介入栓塞止血.结果 33例患者全部栓塞成功,随访3个月至5年无再次大出血. 结论急诊介入栓塞术治疗妇产科大出血患者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动态检测产后大出血输血治疗中的D-二聚体水平,以评估疗效及新鲜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本院10例产后大出血抢救中的D-二聚体水平和凝血四项结果,同时检测20例正常分娩产妇的D-二聚体水平作对照分析,并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产后大出血抢救中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动态监测10例抢救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有效治疗病情好转后而逐渐降低.结论 D-二聚体是继发性纤溶标志,其检测结果能反映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及凝血、抗凝血和纤溶功能,对了解机体的血液凝固状态,预测是否有微血栓的形成和出血倾向,预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发展及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产后大出血是产科急症,如果处理不当,抢救不及时,可危及产妇生命.引起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等[1].本病例为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产后出血,特点为持续性阴道出血、血液不凝及止血困难.  相似文献   

12.
曾惠琼  曾德理 《广西医学》2010,32(11):1385-1386
目的观察成分输血治疗产后出血并发DIC的临床疗效。方法14例产后出血并发DIC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并输注悬浮红细胞、血浆、机采血小板,观察患者输注前后Hb、HCT、PLT、TT、APTT、PT、FIB等血液学指标的变化。结果14例患者输注后2~4hPT、APTT、TT明显缩短,FIB、PLT、Hb、HCT明显升高,各项凝血指标明显改善。治疗有效13例,死亡1例。结论产后出血并发DIC患者,及时补充足量的血液成分,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制订并调整输血方案,指导临床输血,可纠正患者的出凝血功能障碍,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对异位妊娠大出血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检测价值.方法 以80例异位妊娠并发大出血患者为对象,根据输血后是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分为不良反应组(n=11)、无不良反应组(n=69).检测患者凝血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水平均升高,不良反应组...  相似文献   

14.
血小板减少是临床常见的以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为特点的疾病。机采血小板具有高浓度、高纯度、止血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小等优点,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血液病、恶性肿瘤、妊娠、大出血等急、危、重患者[1-2]。输注血小板是临床抢救出血病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现代临床输注机采血小板已经代替传统的手工分离血小板[3]。  相似文献   

15.
对于大量失血的病人的抢救,在抢救病人的时候,常常需要给患者进行输血,输血可以改善血循环,增加携氧能力,提高血浆蛋白,增进免疫力和凝血功能。但是,目前临床所用的输血器无法快速加压输血,而在大出血、严重创伤急救时,必须快速输血增加血容量,目前常用的手法为注射器加压输血,  相似文献   

16.
大量输血对凝血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和及时输注血浆和(或)血小板的重要性。方法:选择104例大量输血患者,分成单纯输血组、输注红细胞及输400~1 000 ml血浆组、输注红细胞及超过1 000 ml血浆组,对输注的成分血及输血前后PT、INR、APTT、FIB、血小板的结果加以分析。结果:大量输血后,患者PT、INR、APTT延长,FIB、血小板下降,单纯输注红细胞患者改变最明显,其次是输红细胞及少量血浆着,输血同时输注1 000 ml以上血浆凝血机制改变最小。结论:大量输血可使凝血功能变差及血小板降低,适当输注血浆和(或)血小板可减少改变的程度,避免出血加重。  相似文献   

17.
简易自体血回收装置在手术中抢救大出血7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大出血,往往情况紧急,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有时备血、配血来不及,难以维持血液循环,使抢救失败.有时虽有充足库血,但由于大量异体血的输入,术后输血并发症较多,给病人康复带来不利的影响.我院使用自行研制的简易自体血回收装置回收失血,进行自体输血抢救术中大出血病人7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引起大出血的疾病很多,如消化道大出血、严重创伤大出血、外科手术、癌症晚期以及产后大出血等,起病急、失血快.抢救这些大出血患者,手术和抗休克过程往往需要大量输血.Mollison[1]认为:凡24h内输入相当于1个人全部血容量的血液称为大量输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大失血患者单纯大量输注红细胞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6例严重创伤急性大出血接受大量单纯红细胞输注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和护理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输注红细胞总量平均为18U,其凝血酶原时间比正常对照平均延长3.63倍,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平均延长2.55倍;血小板计数平均44.4×109/L,其中6例<20×109/L,2例>50×109/L,纤维蛋白原平均1.15g/L,补充凝血因子制剂和血小板后14例出血得到满意控制。结论:急性大失血患者大量单纯输注红细胞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与稀释性凝血因子缺乏和稀释性血小板减少有关。输血过程密切观察,加强输血护理对早期诊断凝血功能障碍,及早进行针对性治疗和病情的有效控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产科出血并发DIC(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可行性及效果,为有效控制产后大出血,减少孕产妇死亡提供新方法。方法:对我院38例产后大出血并发DI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8例患者在实施综合治疗基础上,配合采用成分输血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8例患者成分输血治疗后的PT、TT、APTT及FGB等血液指标改善均好于治疗前水平(P0.01)。38例患者均未发生输血反应,其中35例痊愈,痊愈率92.1%,2例系经济原因放弃抢救,1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成分血中的悬浮红细胞可增加血红蛋白,新鲜冰冻血浆有助于补充出血产妇血容量及凝血因子。给予成分输血能有效改善大出血合并DIC孕产妇凝血状况,从而达到救治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