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下颌前突是较常见的后天颌骨发育畸形疾病之一。我科自1985年以来开展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正下颌前交手术,经口内切口,面部无癫痕效果满意、现将我们对此手术的护理配合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80例,女35例,男45例,年龄平均在18~28岁之间。有家族史22例,矫正治疗效果不明显2例。2术前准备2.1心理护理:下颌前突的病人由于下颌骨过度生长造成面部畸形,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发音吐字不清,因此造成病人性格内向,存有自卑感。加之病人对手术了解不多,担心手术效果是否理想,能否改变容貌不多,担心手术效果是否理想,能否改… 相似文献
2.
报告18例下颌前突畸形,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经远期观察外形、咀嚼功能均较满意。对下颌前究畸形的手术方法,截骨部位、术后固定等作了初步讨论,认为下颌前突矫治恢复功能、改善外形、减少损伤组织是手术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上颌前突畸形是颌面部常见的畸形之一,临床表现为上颌前突。深覆颌或深覆盖,上唇短缩,呈开唇露齿状,有时并发开颌畸形,因此不但影响容貌,还可以并发开颌等畸形,还可以造成咀嚼语言等功能障碍,故应及时治疗。整复面部骨发育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颌面外科已接近达到国际先进水 相似文献
4.
5.
我科从1985年6月——1992年10月采用下颌升枝矢状骨劈开术矫治下颌前突15例,由于我们改用了口内切口方法避免了口外切口瘢痕显露的缺点,但切日在日腔内易于感染,故术后护理是手术的重要环节。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5例,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在19-26岁。患者均为真性下颌前突。下前牙反股在0.5-1.3cm。术前准备一、术前常规化验检查: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胸透及出凝血时间等。二、术前照相:本前摄正侧位片,不仅为病史描述的充足补充形象化的资料,还可以将本前术后的照片加以比较观察术后的疗效。三、术前一… 相似文献
6.
LeFortⅠ型截骨旋转颌平面矫治下颌前突伴偏斜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LeFortⅠ型截骨旋转上颌颌平面在治疗下颌前突伴偏斜畸形患者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 在广东省口腔医院颌面外科病房接受外科手术的下颌前突伴偏斜畸形患者82例,选取资料完整并于术中行上颌LeFortⅠ型截骨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设计时在投影测量正位片上旋转颌平面模拟治疗下颌偏斜畸形,应用几何学原理通过上颌颌平面的旋转角度计算出颏部移动的距离,并将模拟数据应用于模型外科及正颌患者手术中。 结果 42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口内咬颌关系良好,面形改善良好,下颌颏部无明显偏斜。下颌颏部移动的距离与上颌颌平面旋转的角度大小及上下颌骨的高度有关。旋转角度越大,上下颌骨的高度越大,颏部移动的距离越大。 结论 LeFortⅠ型截骨旋转上颌颌平面对治疗下颌偏斜畸形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下颌升支截骨术不同术式矫治下颌前突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口腔颌面外科43例下颌前突畸形患者,随机分为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SSRO)组(25例)和下颌升支垂直截骨术(IVRO)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力、咀嚼效能以及髁突相对位置变化。结果:SSRO组术后3、6个月力、嚼效功能改善程度明显高于IVRO组(P<0.05);术后髁突向前、向后移位SSRO组分别为16.0%、84.0%,IVRO组分别为44.4%、55.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SRO术式矫治下颌前突畸形在力、咀嚼效能、髁突位置改变方面均优于IVRO术式,且其对患者颜面侧方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根尖下截骨后退联合模型外科及正畸治疗矫正上、下颌前突畸形的效果。方法:对7例骨性上、下颌前突畸形的患者采用术前取牙模,按照模型外科设计上、下颌骨的骨切开线,制作咬合板,术中根据模型设计的切开线行根尖下截骨后退的正颌手术,根据咬合板设计恢复咬合关系,用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后8~10周开始正畸治疗。结果:7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面部形态、咬合关系、开口型、开口度、咀嚼度、骨段愈合等方面的治疗结果均令人满意。结论:采用根尖下截骨后退术联合模型外科及正畸治疗是进行矫正上、下颌前突畸形的首选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肱骨髁上骨折所致肘内翻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2001年4月-2007年10月采用肱骨髁上外侧闭合性楔形截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方式治疗肘内翻17例,术后石膏托屈肘90。中立位外固定(4—6)周并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7例患者全部随访7个月~24个月,平均13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周~10周。术后3月肘关节屈伸及旋转功能均达到术前水平,按肘关节功能HSS标准均为优。肘关节提携角测量恢复至5°~15°,平均9°。随访无角度丢失。结论:肱骨髁上外侧闭合性楔形截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方式治疗肘内翻,方法可靠,损伤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曹树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0,(3)
<正> 上颌骨畸形可由先天性、发育性及外伤等所致。为解决上颌骨畸形所造成的功能障碍及形态异常,MartinWassmund于1927年首次利用松动上颌骨矫治前颌的开(牙合)以来,虽相继有些在方法上改革的报告,但进展不快。1975年Wiliam H.Bell报告应用Leforte Ⅰ型截骨15例,得到较理想的结果,在他的病例中3例是外伤后造成的畸形,另12例均系发育障碍所致。 我科自1973年9月开始对上颌骨折后错位愈合7例、发育性畸形1例进行了上颌骨水平 相似文献
12.
小针刀截骨综合治疗骨折畸形愈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文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0,22(3):42-43
骨折畸形愈合时一种较常见骨伤疾病,过去都是采用传统的方法折骨,对时间长,骨痂大量生长者,很难见效,而且很易将正常组织损伤,西医一般都是开刀,铲除骨痂,内固定,还要进行第二次手术取出固定,患者痛苦大,费用高,后遗症大,病人不易接受,小针刀骨痂凿开法,采用闭合性手术方式,取中医的针,西医的刀的特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特别对骨折畸形愈合,配合擀面棍、手法等综合治疗,具安全可靠,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苑建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1999,19(6):559-562
目的介绍Ganz髋臼周围截骨术及其临床效果。方法总结1993~1997年22例(25髋)因髋臼畸形施行Ganz截骨术的经验,随访时间6月~4年。结果至1997年最后随访时,所有病例的髋关节活动与负重功能恢复满意。X线测量股骨头外侧覆盖角由术前平均5.7°矫正到术后平均44.9°,股骨头前侧覆盖角由术前平均12.3°矫正到术后平均51.0°。结论Ganz截骨术符合解剖学概念和力学原理,可形成与股骨头匹配更好的髋臼。截骨后的髋臼增加了自由旋转程度,并保留了骨盆后柱的完整性,比其他截骨更具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中枢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的严重驼背畸形,不仅对患者的外貌、视野、行走及心理等方面有极大影响,而且也严重影响病人呼吸、循环、消化等系统的功能。患者大多为青壮年,迫切要求治疗。目前,脊椎截骨术仍为一种较好的矫形手术方法。自1945年 Smith-Petersen 和 Larson 等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改良下颌升支矢状截骨矫治下颌前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改良下颌升支矢状截骨矫治下颌前突卢保全李建成下颌前突俗称“地包天”,严重影响患者容貌。1988年以来,笔者在局部麻醉下,用改进的下颌升支矢状截骨术,对3例患者进行矫正,收到良好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例均为女性,年龄19~22岁。术前摄头...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