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转开腹手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9-2016.10行腔镜胆囊切除术1216例中转开放手术29例患者,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9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中转率2.4%(29/1216),胆囊周围粘连致密8例,Calot三角分离不清12例,出血3例,Mirizzi综合征2例,胆囊十二指肠瘘1例,术中胆囊癌2例,术中胆漏1例.患者转开腹后均一次手术成功,术后出现胆漏1例,伤口感染2例,无胆管损伤.结论:胆囊三角不清及胆囊周围粘连、出血、术中胆漏等是中转开腹的常见原因,术中及时中转开腹可有效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前充分评估、合理处理胆囊三角及胆囊床可有效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胆漏与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漏和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2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0例中218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2例中转开腹,中转率为0.91%。术中发生胆囊动脉损伤出血5例,占2.27%;术后发生胆漏4例,占1.82%。结论:肝外胆管、迷走胆管损伤及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正确解剖Calot三角,尽量靠近胆囊壁分离处理胆囊动脉、胆囊管,适当放宽中转开腹指征,可以预防胆漏和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并发症的处理与预防措施。方法:对18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胆管损伤行开腹端端吻合术,胆漏3例,中转开腹11例均治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出血、胆漏及胆管损伤,应及时发现,正确处理。腹腔镜手术者应具有熟练的操作技巧,清晰的胆道解剖知识,及时正确地中转开腹手术以避免胆道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并发胆管损伤、胆漏和出血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19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9例患者中216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腹(1.37%).胆囊动脉后支撕脱出血5例(2.27%);术后发生胆漏4例(1.82%).结论 肝外胆管、迷走胆管损伤及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是LC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正确解剖Calot三角,尽量靠近胆囊壁分离处理胆囊动脉、胆囊管,适当放宽中转开腹指征,可以预防胆漏和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0月至2009年4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研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式.结果 本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19例,中转开腹(包括延期开腹)21例,中转率为2.9%.胆道损伤2例(占0.26%),1例行肝外胆管切开T管引流,1例行胆肠Roux-Y吻合.胆漏4例(占0.56%),1例术后3时开腹结扎胆囊管(钛夹滑脱),3例术中胆囊床下置负压引流管(双套管自制),胆囊管及胆总管残余结石各1例,1例术中中转开腹(胆囊管结石),1例胆总管结石转上级医院行EST治疗.腹腔内出血4例(占0.56%),中延期开腹2例,术中中转2例.肠道损伤1例.结论 严格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强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技术,术中小心操作,果断中转开腹,是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并发症的重要途径;肝外胆管"T"管支撑及胆肠Roux-Y吻合术、胆囊床下腹腔引流是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胆道损伤的主要术式;肠修补或肠造瘘是肠损伤的主要术式;预防性腹腔引流可避免部分病例再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的处理方法及技能。方法:分析18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的类型及临床处理。结果:本组15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经恰当处理,无副损伤和术后并发症,另有26例术中出血处理不善,造成20例术后黄疸,5例中转开腹手术,1例术后胆漏,经恰当处理全部病例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采用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2年8月我院施行的130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308例中有37例中转开腹,完成1271例,有6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胆漏3例,出血2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规范操作技术、及时中转开腹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分析(附7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3年5月-2004年3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研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本组LC718例,中转开腹(包括延期开腹)34例,中转率为4.7%。其中腹腔内出血2例(占0.28%),延期开腹1例。胆漏5例(占0.7%),延期开腹2例,延期腹腔镜下置管引流1例。胆道损伤3例(占0.42%),延期开腹手术1例。结论:出血、胆漏以及胆管损伤是LC的主要并发症,精确操作可避免其发生,术中术后及时发现和处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我院开展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体会,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筛选合适病例,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腹腔镜胆囊除术(LC)并发症,降低中转开腹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24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资料.结果 241例,其中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169例,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38例,胆囊息内24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9例,1例术中疑似胆囊癌变终止手术转上级医院外均治愈.其中中转开腹7例,占2.9%,发生并发症2例,占0.8%,包括术后胆漏1例,术后出血1例.结论 为了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中转开腹率,初期开展LC应从严掌握LC手术适应症,以丰富的开腹手术经验为基础,充分认识胆道变异,正确处理胆囊三角区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的关键.加强技术训练,手术中小心操作,遇胆囊三角解剖困难或术中出血等解剖关系辨认不清时,及时中转开腹避免医源性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原因与对策.方法 对2000年12月~2010年12月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778例中中转开腹8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LC中转开腹手术率为2.99%.其中解剖困难48例(57.83%);解剖变异6例(7.23%);胆总管增宽并结石5例(6.02%);胆管损伤7例(8.43%);术后胆漏3例(3.61%);胆囊动脉损伤出血3例(3.61%);胆囊床出血6例(7.23%).中转后81例痊愈出院,1例二次开腹探查,1例术后死亡.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原因复杂,术前认真评估,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谨慎操作、正确判断,准确把握中转开腹的时机是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6月至2011年10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86例其中中转开腹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病例均因术中及时果断中转开腹处理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结论胆囊三角区炎性粘连致解剖不清术中处理困难、术中出血及胆漏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术前准确掌握适应症,熟悉各种解剖变异,规范精细耐心操作,适时果断中转开腹是预防腹腔镜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各种原因及如何降低中转开腹率。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50例临床资料和手术录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区致密性粘连28例,胆总管结石10例,胆总管副损伤5例和出血5例,胆漏2例,给予中转开腹手术,经中转开腹,均痊愈出院。结论:通过改进方法可进一步降低中转开腹率,及时果断地开腹是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蒋敦厚  张宇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731-273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7年5月至2004年3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研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本组LC100例,中转开腹(包括延期开腹)3例,中转率为3%,其中2例胆管损伤,1例术中中转开腹行胆总管空肠吻合术,1例因胆管电灼伤并发迟发穿孔性腹膜炎术后延迟行胆总管T灌流术,术后腹腔内出血1例,延迟开腹止血,均痊愈;胆瘘1例(占1%),术后B超下置管引流痊愈。总计并发症发生率4.0%。结论:出血、胆漏以及胆管损伤是LC的主要并发症,精确操作可避免其发生,术中术后及时发现和处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常见并发症和临床预防、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3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8∽240分钟,术中中转行开腹手术8例,中转率1.83%,其中因术中出血而中转开腹2例,术中胆道损伤1期胆肠吻合1例,粘连广泛致密2例,急性炎症水肿期分离困难3例。术后发生各类并发症13例,出现率2.98%,其中腹腔内出血5例,胆漏2例,胆管损伤2例,胆总管残余结石2例,切口感染1例,死亡1例,病死率0.22%。结论:腹腔出血、胆漏、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阶梯、规范化的培训、手术操作动作轻柔、规范,解剖胆囊三角小心、仔细,手术态度严谨,必要时及时中转剖腹可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胆囊管结石的诊断及腹腔镜手术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0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现并处理成功的36例胆囊管结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应用腹腔镜行胆囊管结石探查诊断后做胆囊切除术(LC)34例,2例中转开腹,未发生胆管损伤、出血、胆漏、胆总管结石等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术中仔细探查胆囊管可防止胆囊管结石的遗漏,谨慎解剖Calot三角可防止胆管损伤、出血、胆漏,慎重处理胆囊管结石可避免胆囊管结石掉入胆总管。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7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资料。结果中转开腹13例,占7.38%。并发症10例,占5.68%,其中胆管损伤2例,出血3例,胆漏3例,切口感染2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合理选择病例、规范的手术操作、果断及时的中转开腹可有效地防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刘晓平  张子光 《四川医学》2010,31(8):1143-1144
目的探讨术前胃肠减压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影响。方法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0例,研究组行术前胃肠减压,观察两组术中术野暴露差、中转开腹、胃肠胀气、出血、胆管损伤、胆漏及术后腹胀、呼吸困难、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术野暴露差、中转开腹、胃肠胀气、出血及术后腹胀、呼吸困难、恶心及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胃肠减压能预防和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经验并探讨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3~2006年完成的32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306例LC成功切除胆囊,手术成功率为94.4%;中转开腹4例,发生率1.2%;术后胆漏2例,发生率0.6%;术后出血5例,发生率1.5%;胆管损伤1例(0.3%);胆管残留结石7例(2.1%).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充分体现了微创外科的优点,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对腹腔器官干扰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而严格的术前检查和规范的LC操作技术可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必要时需果断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国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方法对我院2006年-2007年13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中转开腹的病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35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中转开腹9例,中转手术率6.67%。中转手术的主要原因为粘连5例,其中胆囊三角粘连、解剖不清4例,有腹部手术史、腹腔严重粘连1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1例。胆漏1例。出血3例,其中胆囊动脉出血2例,胆囊床出血1例。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常见原因为胆囊周围粘连及腹腔粘连、血管出血、胆瘘、脏器损伤、术前适应证掌握不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及中转时机的把握,提高LC的安全性.方法:对2000年10月-2008年12月间1 460例LC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明确中转开腹原因,分析各种高危因素对中转开腹率的影响.结果:LC成功完成1 421例,成功率97.33%,中转开腹39例,占2.67%术后均恢复良好,痊愈出院.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中转原因:腹腔及局部炎症、粘连致局部解剖结构不清23例,出血8例,胆管损伤、胆漏5例,胆囊胃肠瘘3例.结论:严格掌握LC的手术适应证,提高腹腔镜操作技术,把握中转开腹的时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