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halo氏牵引是公认的一种用于纠正严重的复杂的坚硬的脊柱侧凸曲度的外固定装置,但是它通常会带来一些并发症,并且禁忌应用于持续的颈椎不稳、脊柱后凸及椎管狭窄的患者。另外,应用halo氏牵引器还需要在医院住较长的一段时间,导致许多患者并不喜欢。Jacob M等回顾性调查了有关严重脊柱侧凸儿童应用临时性内部牵引的资料。目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前路矫形手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评价前路矫形手术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特发性脊柱侧凸34例,男5例,女29例;年龄8~17.5岁,平均15.7岁。侧凸类型包括PUMCⅠa型1例、Ⅰb型8例、Ⅰc型6例、Ⅱc1型4例、Ⅱd1型15例。采用前路三维矫形手术,内固定器械包括TSRH16例、MossMiami8例、CDH10例。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X线片,测量冠状面及矢状面Cobb角、躯干偏移、顶椎及下融合椎的旋转度、下融合椎与骶骨夹角,并观察有无假关节形成。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2~63个月,平均21个月。术中出血量200~1200ml,平均255ml。融合3~7节椎体,平均4.42节。融合弯冠状面畸形矫正率平均为73.4%,矢状面手术前后Cobb角差异无显著性。7例胸腰段或腰椎后凸患者术前后凸平均11.9°,术后矫正为前凸6.8°。19例双弯患者术后上弯冠状面自动矫正率为39.5%(P<0.01);融合弯顶椎旋转改善率32%(P<0.01),下融合椎旋转亦有明显改善(P<0.05),上弯顶椎旋转无明显改善。凸侧Bending像融合弯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单弯(PUMCⅠb型、Ⅰc型)者术后即刻躯干偏移增加7.3mm,1年后较术前改善7.5mm;双弯者术后躯干偏移持续改善。凹侧Bending像下融合椎与骶骨的夹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前路矫形融合术具有较强的冠状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期前路半椎体切除截骨后路矫形手术治疗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严重先天性脊柱侧凸14例,男4例,女10例;年龄8~13岁,平均11.2岁。其中形成缺陷2例,分节缺陷6例,混合型6例。半椎体位于T53例,T2、T8、T10、T11、L1、L4各1例。胸弯12例,胸腰弯2例。术前冠状面Cobb角63°~95°,平均72.1°。胸椎后凸减小或前凸8例,胸腰段后凸4例。一期采用前路半椎体切除、多节段椎体间楔形截骨及分节不全松解;二期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三维矫形固定。前后路手术均植骨,平均截骨5.5个节段。结果一期前路术后冠状面Cobb角48°~60°,平均51.5°;矫正率19.6%~37.8%,平均28.6%。二期术后冠状面Cobb角5°~45°,平均30.5°;矫正率52.6%~87.5%,平均62.5%。8例存在胸椎后凸减小或前凸的患者均恢复生理性后凸,4例胸腰段后凸患者3例达到矢状面矫正。全部病例随访8~30个月,平均12.1个月。无断钉、断棒及明显的矫正度丢失,植骨融合良好。发生并发症2例,椎弓根钉帽松动1例,T1神经根激惹1例。结论一期前路半椎体切除、多节段椎体间楔形截骨、分节不全松解,二期后路矫形固定及前后路植骨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能够达到较满意的矫形效果,适合于8~12岁的青春期前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2月~2005年11月,采用脊柱三维矫形技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21~35岁。其中腰弯5例,Cobb角46~65°;长胸弯4例,Cobb角85~102°;胸腰弯3例,Cobb角96~108°。以疼痛为主要症状8例,以畸形为主要症状4例。无明显神经症状。术前常规摄X线片,均有冠状面上的脊柱侧凸及椎体的旋转,矢状面上的胸腰椎生理曲度的异常改变,MRI检查均无明显的脊柱脊髓异常表现。结果12例术后均无神经损伤及并发症出现。5例腰弯患者Cobb角4~15°,平均纠正率84.7%;矢状面曲度25~40°;身高增长2~4cm。4例长胸弯患者Cobb角28~43°,平均纠正率60.8%;3例胸腰弯患者Cobb角25~34°,平均纠正率71.3%。长胸弯及胸腰弯患者矢状面上交界性后凸全部纠正至正常,胸椎后凸及腰椎前凸均在正常范围之内,增长身高5.0~8.5cm,平均6.6cm。12例获随访7~31个月,均无断钉、断棒、脱钩、脱钉等现象及假关节形成,1年以上复查患者全部骨性融合,纠正丢失5%。结论三维矫形内固定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重建躯干平衡,效果满意,术中应用体感诱发电位监护及唤醒试验预防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Halo-股骨髁上牵引对重度脊柱侧凸后路矫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iu Y  Liu Z  Zhu F  Wang B  Yu Y  Zhu ZZ  Qian BP  Ma WW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8):513-516
目的探讨Halo-股骨髁上牵引对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凸及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后路矫形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重度脊柱侧凸患者分为先天性脊柱侧凸组及特发性脊柱侧凸组,每组30例。CS组术前平均冠状面Cobb角、胸椎后凸分别为95.7°及70.2°。IS患者术前平均冠状面Cobb角、胸椎后凸为91.6°及50.6°。平均随访38个月。结果60例患者平均牵引23d,平均牵引重量16kg。IS组患者Halo牵引及后路矫形术后侧凸矫正率分别达39.3%、57.5%,胸椎后凸平均矫正33.7%。CS组Halo牵引及后路矫形术后侧凸矫正率分别达35.3%、45.2%,胸椎后凸平均矫正43.5%。两组患者后路矫形术后侧凸及后凸矫正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患者在牵引过程中并发臂丛神经麻痹,神经功能均在2个月内获得完全恢复。结论Halo-股骨髁上牵引可大幅提高脊柱侧凸尤其是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矫正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密尔沃基(Milwaukee)支具、改良色努(Cheneau)支具及波士顿(Boston)支具在先天性脊柱侧凸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评价影响支具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本院自2004年1月~2011年12月使用支具治疗并得到随访的先天性脊柱侧凸(单侧弯)患儿63例进行研究,其中男19例,女44例,年龄2~15岁,平均8.7岁,平均随访2年.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年、治疗后2年的Cobb角、顶椎旋转度(AVR)、躯干位移(TS)等指标,分析并评价适合支具治疗的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类型.[结果]治疗前脊柱侧凸的Cobb角平均34.18° (34.18°±14.89°),随访2年后的Cobb角28.13°(28.13°±13.10°),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每个患儿的AVR无进展(P>0.05).治疗前患儿的TS为33.35 mm[ (33.35±12.82) mm],治疗过程中逐渐减小,治疗后为25.18mm[ (25.18±13.96) mm],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经支具治疗后无代偿性弯曲.[结论]支具在先天性脊柱侧凸治疗中是有疗效的,可在一定程度内控制畸形的发展,帮助选择手术时间,使脊柱在矫正术前得到尽可能多的生长和发育,并降低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7.
脊柱侧凸后路三维矫形融合术后并发迟发性深部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脊柱侧弯患者后路矫形术后深部迟发性感染的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自1998年8月~2002年1月共509例行后路矫形的脊柱侧凸患者,其中有5例病人发生了深部迟发性感染。对深部迟发性感染距初次手术的时间,影像学资料,血沉,假关节的发生情况,分泌物的培养和药敏结果,伤口闭合类型和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5例患者发生了迟发性感染(0.98%)。距初次手术平均时间为19.2个月,病人都有窦道的形成,2例患者背部疼痛,仅有1例患者在窦道形成前有发热史。平均血沉55.5mm/h,无患者发生假关节,培养结果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有患者均行内置物去除,一期闭合伤口并最终愈合。结论:皮下脓肿和窦道形成是迟发性感染的明确的诊断依据。人体皮肤上低毒性细菌的术中种植和金属腐蚀可能是迟发性感染的主要发生机理,一期闭合能使伤口早期愈合,短期内静脉使用抗生素(7d),然后口服抗生素(10d)是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内固定矫形治疗为治疗脊柱侧凸的重要方法。随着生物力学和材料学的发展,各种新型的内固定系统不断涌现,这些内固定系统各具优点但又都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应用CD三维矫形系统治疗脊柱侧凸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应用CD三维矫形系统矫正脊柱侧凸的冠状面、矢状面和轴面三维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1 996年 6月~ 2 0 0 0年 6月应用CD系统矫治脊柱侧凸 35例 ,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凸 1 0例 ,特发性脊柱侧凸 2 5例。术前冠状面侧凸Cobb角 45°~ 90°,平均65° ;矢状面脊柱后凸Cobb法 - 1 2°~ 61°,平均 47.5°;旋转畸形Nash Moe法为Ⅰ~Ⅲ度。结果 :术后经 1~ 4年 ,平均 2年随访 ,冠状面畸形为 1 0°~ 45° ,平均 2 4 .5°,平均矫正率为 61 .6 % ;矢状面胸椎后凸 2 0°~ 35°,平均 2 7°,旋转畸形矫正 1度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D系统具有三维矫形能力 ,矫正效果好 ,固定牢固可靠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悬吊牵引像在脊柱侧凸矫形中预测上、下固定椎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年7月至2008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胸椎侧凸畸形患者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11~21岁,平均15.5岁。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脊柱侧凸矫形植骨融合、钉钩混合固定,随访6~36个月,平均14.7个月。采用标准方法测量术前脊柱正侧位悬吊牵引像,术后及随访正位像的Cobb角、顶椎偏距、悬吊稳定椎等,测量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术后胸弯平均Cobb角为43.8°,术后随访平均Cobb角为51.1°,较术前(平均Cobb角84.6°)明显改善(P〈0.01),平均矫正率为48.2%;(2)悬吊像胸弯Cobb角与术后胸弯Cobb角呈正相关(P〈0.01);(3)悬吊像顶椎偏距、术后胸弯顶椎偏距与术前顶椎偏距有显著差异(P〈0.01);(4)悬吊像下平分椎倾斜度与术前站立位下固定椎无显著差异(P〉0.05),与术后及随访的下固定椎倾斜度有显著差异(P〈0.01);(5)悬吊像上平分椎倾斜度与术前站立位上固定椎、术后及随访的上固定椎倾斜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选择悬吊牵引像的稳定椎作为脊柱侧凸矫形中上、下固定椎,术后平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12.
TRACHEAL TUBE CUFF INFLATION AS AN AID TO BLIND NASOTRACHEAL INTUBA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e have assessed the efficacy of tracheal tube cuff inflationin the oropharynx as an aid to blind nasotracheal intubationin 20 ASA I and II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oral surgery.The trachea was intubated once using the technique of trachea/tubecuff inflation in the oropharynx and once keeping the trachea/tubecuff deflated throughout the manoeuvre. With the cuff deflated,intubation was successful in nine of 20 (45%) patients; in eightof 20 (40%) it was successful on the first attempt. With thetrachea/tube cuff inflated, intubation was successful in 19of 20 patients (95%), 15 of 20 (75%) of these on the first attempt.The success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01).Times to intubat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 0.05).We conclude that, in normal patients, trachea/tube cuff inflationin the oropharynx increases the success rate of blind nasotrachealintubation. (Br. J. Anaesth. 1993; 70: 691–693)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目的 研究板.棍系统(plate.rod system for scoliosis,PRSS)内固定装置取出后对脊柱侧弯患者侧弯矫正效果的维持和脊柱活动功能保留的影响. 方法 1998年6月-2002年2月,采用PRSS治疗脊柱侧弯119例,并于术后26~68个月,平均46.8个月取出PRSS,其中21例随访资料完整.男6例,女15例;第1次手术时年龄11~17岁,平均13.8岁.病程9~16年,平均12-1年.特发性脊柱侧弯19例,Lenke分型为Ⅰ A型5例,Ⅰ B型2例,Ⅱ A型1例,Ⅱ B型2例,Ⅱ C型2例,ⅢA型2例,Ⅲ B型3例,ⅣA型2例;先天性脊柱侧弯2例.侧弯主弯位于胸段13例,胸腰段8例.取出PRSS术前及术后3~6个月摄正侧位及侧位过屈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和矢状面Cobb角、顶椎处椎体凹凸两侧高度变化,以了解PRSS对侧凸椎体两侧终板生长的调控情况. 结果 患者均手术顺利取出PRSS装置,手术时间2~4 h,平均2.5 h;术中出血量少.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34.4个月.PRSS装置取出前冠状面Cobb角为(20.25±8.25)° 9取出后为(23.63±8.4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出前矢状面Cobb角为(39.44±12.38)°,取出后为(49.94±10.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SS装置取出前项椎椎体凹侧高度为(1.78±0.40)cm,取出后为(2.08±0.35)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取出前凸侧高度为(2.16±0.47)cm,取出后为(2.18±0.35)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例均预后良好,未发生明显手术并发症. 结论 PRSS是治疗脊柱侧弯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内固定取出后,原有矫正度可有效维持,脊柱活动功能可得到良好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