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立波  杨炼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2):92-94,I005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在主地于门静脉高压地脾切除加贲 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效果中的价值。方法 15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分别在术前1周、术后2周采用Siemens1.5T磁共振仪测定门脉直矩、侧支循环、曲张静脉和门静脉主干流速及流量的改变。结果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2周门静脉主干直径明显变小,胃底曲张静、食管曲张静脉和食管支、高位食管支术后复查均消失或明显改善;术后门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选择性断流术(保留食管旁静脉)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收集2004年11月至2006年11月门静脉高压症97例,分为选择性断流术组(50例)和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47例),比较病人手术前、后自由门静脉压(FPP),术后6个月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肝动脉血流量、胃底食管下段曲张静脉...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9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作用。方法:18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病人随机分为选择性断流术(观察组)97例,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照组)89例。结果:脾脏切除前后FPP组间无差异(P〉0.05),术毕对照组FPP(29.8±4.9)cmH2O,观察组FPP(25.5±5.0)cmH2O(P〈0.05)。术后6个月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腹水、肝动脉血流量、胃底食道下段曲张静脉程度、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及肝源性溃疡发生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门静脉血流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但P〉0.05。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合理地保留了机体自发性分流,在保证入肝血流量与降低门静脉压力这对矛盾上达到动态平衡,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80例静脉高压症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行经典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组实施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比较2组术后肝性脑病及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生率、腹水和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改善程度。随访3 a,比较2组患者的出血复发率和存活率。结果观察组术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及出血复发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腹水和食管胃底曲张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 a,观察组肝性脑病发生率较对照组有所增加,存活率有所提高(P0.0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不离断食管旁静脉(胃冠状静脉的食管支和高位食管支)仅离断其进入食管壁的穿支静脉。故在阻断腹腔段食管的反常血流的同时又保持了机体自发形成的分流通路,兼有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优点,是一种较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Su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下端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8月治疗的70例门静脉高压症并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术前自由门静脉压力为(38.71±7.71)cmH2O,断流术后为(32.33±7.61)cmH2O,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急诊手术,止血率达90%。围手术期死亡3例,30例少量腹水,胸腔积液20例,门静脉血栓8例。术后消化道再出血7例,其中1例为急诊手术患者。结论改良Sugiura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下端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分流加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近端脾肾静脉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0年1月-2003年7月期间采用近端脾肾静脉分流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患者44例及单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14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中部分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术中自由门静脉压测量,观察手术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联合手术组无近期再出血,手术死亡率4.5%,远期再出血率8.3%,肝性脑病发生率5.5%,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7.2%、91.2%、76.0%、64.3%;断流术组无近期再出血,手术死亡率4.3%,远期再出血率13.0%,肝性脑病发生率4.4%,术后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6.7%、86.7%、71.8%、56.3%。联合手术组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和门静脉血流量分别下降(8±4)cmH2O和(511±152)ml/min,较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仍接近和保持正常高限及一定向肝血流;断流术组自由门静脉压及门静血流量虽有一定降低与减少,但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流加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比较满意,具有血流动力学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价值。方法 自2002 年1月~2004年3月,我院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共治疗门静脉高压症47例,以104例经典 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作为对照组。测量病人手术前、切脾后、手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入院时、手术 后2周的门静脉血流量,观察术后复发出血、肝性脑病、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腹水、食管胃底静 脉曲张改善程度以及成活情况。结果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病人复发性出血、门静脉高压 性胃病发生率明显减低(P<0.05),腹水、食管胃底曲张程度改善(P<0.05),自由门静脉压和门静脉 血流量明显下降(P<0.01),但不增加肝性脑病发生率(P>0.05)。结论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 术保留了机体自发性的分流,兼有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优点,是一种较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效果。方法自2002年6月至2005年11月,采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共治疗门静脉高压症28例,与62例传统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比较分析。测量患者手术前、切脾后、手术后自由门静脉压力,入院时、手术后2周的门静脉血流量,观察术后肝性脑病、复发出血发生率,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改善程度以及成活情况。结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患者复发性出血、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发生率明显减低(P<0.05),腹水、食管胃底曲张程度改善(P<0.05),自由门静脉压和门静脉血流量明显下降(P<0.01),不增加肝性脑病发生率(P>0.05)。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保留了机体自发性的分流,兼有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优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改良脾腔分流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安全性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5例接受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腔静脉分流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135患者手术全部成功,围术期死亡率2.2%( 3/135).110例获得随访,时间9月~12年,再出血率5.5% (6/110),肝性脑病发生率6.4%(7/110),自由门静脉压力由术前的(36.9±3.2)cmH2O,下降至(32.0±1.5) cmH2O,差异显著(P<0.01). 结论 脾腔分流联合断流术安全有效,是外科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优先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0.
自体腹膜重建门静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采用自体腹膜重建门静脉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健康幼猪27头,切除一段门静脉,分别以自体腹膜管、自体静脉和涤纶人工血管重建门静脉,观察重建后腹膜管通畅情况及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腹膜重建门脉后1个月通畅率92.3%(12/13);3个月时通畅率为80.0%(8/10),5个月后通畅率为66.7%(4/6);较采用自体静脉稍低;采用人工血管重建者均有术后3 ̄5小时内发生门脉栓塞死亡。3个月时电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断流手术和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加断流联合手术后自由门静脉压(FPP)与术后再出血以及肝性脑病的关系,探讨术中FPP动态变化对术式选择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接受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脾肾静脉分流术(联合组)患者170例的临床资料.断流组患者断流术后FPP值≥22 mm Hg(1 mm Hg=0.133 kPa)为高压组(60例),<22 mm Hg为低压组(43例),联合组共67例.三组患者术前Child-Push评分和FPP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三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FPP变化、以及三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和肝性脑病发生率.结果 高压组、低压组和联合组术后FPP值分别为(27.1±1.9)mm Hg、(20.8±1.8)mm Hg和(21.5±2.2)mm Hg,再出血率分别为%、4.6%和4.5%.再出血率在高压组显著高于低压组和联合组(P<0.05).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联合组(10.4%)虽然高于低压组(7.0%)和高压组(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切除断流术后FPP值可以作为选择手术方式的依据,如FPP值≥22mm Hg应加行脾肾静脉分流术.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评价联合断流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选择性断流术28例(断流组),选择性断流联合食管下段横断术18例(联合组)。 结果 两组术中自由门静脉压力(FPP)下降程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近期再出血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静脉消失率为联合组94.4%(17/18)和断流组64.3%(18/28),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联合断流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较高,但术后近期再出血率与选择性断流术相差不大,我们认为临床上全身情况较好的患者适合选择联合断流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改良式断流术和联合脾肾分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5年9月至2010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术式分为联合组(改良式断流术联合脾肾分流术,24例)和断流组(改良式断流术,22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临床基础资料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断流组自由门静脉压力(FPP)为(37.1±9.7)cmH2O,高于联合组的(30.1±8.9)cmH,O(P〈0.05);联合组门静脉高乐性胃病、上消化道再出血及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断流组(均P〈0.05),而肝性脑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式断流术联合脾。肾分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优于单纯改良式断流术。  相似文献   

14.
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7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随机分为选择性断流术组(观察组,91例)和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组(对照组,85例)。结果:脾脏切除前、后两组间自由门静脉压力(FPP)无差异(P〉0.05);术毕时对照组FPP为(29.8±5.1)cm H2O,观察组为(26.4±5.2)cm H2O(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腹水、肝动脉血流量、胃底食管下段曲张静脉程度、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及肝源性溃疡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性断流术合理地保留了机体的自发性分流.使入肝血量与降低门静脉压力这对矛盾达到动态平衡,是一种较理想的断流术式。  相似文献   

15.
联合介入栓塞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脏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皮经肝TH胶定位栓塞胃冠状静脉(必要时联合栓塞胃短和胃后静脉)联合脾部分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6例,以54例采用断流加脾次全切除腹膜后移位术的患者为对照,进行对比研究。随访2~60个月,平均20个月。结果:(1)研究组急诊止血率100%,再出血率3.3%;对照组急诊止血率100%,再出出血率4.8%。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2)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 研究组栓塞后2个月和1年与栓塞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术后2个月比术前加重(P<0.05),术后1年比术前减轻(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PHG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 05)。(3)术后1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研究组54中好转59.3%(32/54),消失20.4%(11/54),无变化18.5%(10/54),加重1.8%(1/54);对照组中,好转52%(26/50),消失20%(10/50),无变化28%(14/50),两组疗效相似(P>0.05)。(4)自由门静脉压力(FPP):两组治疗结束时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平均减少(2.55±6.93)cmH2O,对照组平均减少(2.46±7.07)cmH2O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介入栓塞术止血确切,降低门脉压力显著,再出血率低,能够消除脾亢,保留脾功能,达到与断流加脾次全切除腹膜后移位术相似的疗效;且创伤小,适应证宽。  相似文献   

16.
脾腔分流联合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脾腔分流联合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为防治提供线索.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脾腔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术治疗的110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及接受断流术的92例病人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诊治以及继发消化道再出血情况,并比较两种术式对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 联合手术组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10.O%,再出血率3.6%,低于断流组的22.8%(P<0.05)和10.8%(P<0.05).结论 脾腔静脉分流联合断流术是减少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理想术式,术后早期抗凝治疗对预防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不同门奇断流术式对门静脉高压症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门奇断流术式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模型犬32只,随机分为A(传统断流)组、B(选择性断流)组、C(吻合器断流)组及D(对照)组.于术前1周、术后1、6月测定各组犬的门静脉直径(PVD)、门静脉流速(PVV)和门静脉血流量(PVF),于术中、术后1、6月测定各组犬的自由门静脉压力(FPP).结果 术后1月A、B、C组的PVD、PW、PVF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A组各项指标(0.54±0.03)cm、(11.45±1.27)cm/min、(160.82±30.85)ml/min显著高于B(0.45±0.01)cm、(8.71±0.48)cm/min、(83.37±9.39)ml/min及C组(0.49±0.02)cm、9.85±0.39)cm/min、(111.21±12.68)ml/min(P<0.05),C组显著高于B组(P<0.05).各组术后6月各指标与术后1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手术后FPP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A组(2.05±0.07)kPa显著高于B组(1.28±0.05)kPa、C组(1.41±0.04)kPa,C组显著高于B组(P<0.05).术后1、6个月,A、B、C组FPP与手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手术前、手术后、术后1、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犬在行传统断流术、选择性断流术和吻合器断流术术后6个月内PVD、PVV、PVF和FPP均显著下降,其中传统断流术影响最小,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最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体脾移植及食管横断吻合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PHT)患者肝脏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将40例PHT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进行食管横断吻合术,对照组做全脾切除,研究组脾部分腹膜后移植。手术前后用磁共振(MR)测量肝体积及形态学的变化。结果术前研究组肝体积为(1054.06±289.66)cm3,对照组为(1108.72±253.84)cm3,两组肝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研究组肝体积为(1063.74±193.13)cm3,对照组为(1092.25±206.44)cm3,两组肝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检查手术前后肝脏表面、肝裂、肝实质细网状或粗网状结构显像无差异,但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肝内结节影像有所改善(P〈0.05)。结论自体脾移植及食管横断吻合术没有促进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