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牟静  傅晓华  任斌  唐蕾 《中国药房》2011,(30):2839-2841
目的:观察西罗莫司治疗肾移植后排斥反应时,其疗效、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2名肾移植术后应用西罗莫司进行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3人,女性9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西罗莫司血药浓度,同时测定患者的肌酐清除率、肝功能指标、血常规等。结果:共收集西罗莫司血药浓度数据112份。西罗莫司的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体重比呈正相关,与体重呈负相关,女性患者血药浓度明显高于男性患者(P<0.05),未发现西罗莫司血药浓度与年龄有明显相关性;西罗莫司的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肝功能损伤,将血药浓度分为<8ng·mL-1和>8ng·mL-1组,不同血药浓度组的肝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罗莫司的临床疗效确切,将西罗莫司稳态谷浓度分成<4ng·mL-1、4~8ng·mL-1和>8ng·mL-1组,不同血药浓度组其肌酐清除率和肾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罗莫司副作用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其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均有相关性,西罗莫司稳态谷浓度宜控制在4~8ng·mL-1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全血西罗莫司浓度的治疗窗以及西罗莫司对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和尿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微粒子发光免疫分析技术(MEIA)测全血西罗莫司谷浓度。对3年来294例次肾移植术后患者全血西罗莫司浓度,以及西罗莫司对血常规、肝肾功能、血脂和尿蛋白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294例次全血西罗莫司浓度中有206例次(70%)在3~8ng·ml-1范围内。肾移植6个月后,全血西罗莫司浓度测定值随移植时间延长而降低。服用西罗莫司后的尿蛋白数值升高,与服用之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全血西罗莫司谷浓度治疗窗:术后1~3个月为4~6ng·ml-1,第4~6个月为3~6ng·ml-1,>6个月为3~5ng·ml-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西罗莫司在儿童患者中的血药浓度,考察血药浓度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为西罗莫司的合理应用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方法:选择54例使用西罗莫司治疗的患儿,记录基本信息、西罗莫司全血谷浓度(CSRL)、肝功能和中性粒细胞计数(NEU)等相关信息.结果:儿童患者西罗莫司血药浓度为(8.7±5.9) ng/mL,16.7...  相似文献   

4.
回顾性收集了服用西罗莫司的80例肾移植患者病例,建立了四引物法检测其CYP3A5基因型,并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进行对照.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患者西罗莫司的谷浓度.80位患者的CYP3A5*3基因频率为79%.*1/*1基因型患者有3人(3.75%),*1/*3基因型有28人(35%),*3/*3基因型有49人(61.25%).三种基因型患者西罗莫司平均血药谷浓度分别为(4.17±0.90)、(5.96±2.43)和(6.39±2.86)ng/ml.表明不同CYP3A5基因型患者西罗莫司血药浓度差异显著,含有CYP3A5*1等位基因患者的西罗莫司血药浓度明显低于*3/*3组(P<0.05).  相似文献   

5.
药物相互作用致三酰甘油升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报道并分析西罗莫司致高三酰甘油血症1例,提高临床重视西罗莫司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1例肝移植病人使用西罗莫司后引起高三酰甘油血症的关联性评价及查阅文献印证。结果 住院第7日查血生化示:总胆固醇2.80 mmol/L,三酰甘油7.74 mmol/L;西罗莫司血药浓度为20 ng/mL;立即停用西罗莫司。住院第14日西罗莫司血药浓度为7 ng/mL,住院第21日复查血生化示:总胆固醇2.75 mmol/L,三酰甘油4.77 mmol/L。结论 该肝移植术后病人并发高三酰甘油血症很可能是西罗莫司引起。在应用西罗莫司时,应严密监测病人血脂情况,一旦出现三酰甘油值增加,应及时调整西罗莫司给药方案以期维持其血药浓度在基线范围内,从而降低其对血脂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并评价西罗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在治疗肾移植术后发生蛋白尿的效果及经验。方法 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85例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类固醇/CNI/霉酚酸酯,N=43)和(类固醇/西罗莫司/霉酚酸酯,N=42),CNI组发生蛋白尿后转换为西罗莫司治疗。对这些患者随访1年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移植后蛋白尿的发生率,同时观察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感染、DGF、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蛋白尿1年发生率分别为37.2%(16例)和11.9%(5例)(类固醇/CNI/霉酚酸酯和类固醇/西罗莫司/霉酚酸酯)。转化后发生蛋白尿的好转率为56.2%(9/16)。两组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感染、DGF无统计学意义,西罗莫司组高血脂症发生率高于CNI组。结论肾移植术早期应用西罗莫司能较好预防蛋白尿发生。发生蛋白尿后转化西罗莫司治疗时机是逆转蛋白尿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受者应用西罗莫司治疗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西罗莫司应用于国内肾移植受者的治疗窗范围。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性临床研究,来自国内4家移植中心的首次肾移植病人共100例。免疫抑制方案为西罗莫司联合环孢素和皮质激素的三联疗法。移植后48h内开始服用西罗莫司,首次负荷剂量为6mg·d-1,维持剂量为2mg·d-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西罗莫司浓度。结果:100例病人西罗莫司总的全血谷浓度为(6.6±s2.8)μg·L-1,10及90百分位数浓度分别为3.2μg·L-1和10.26μg·L-1。肾移植后6mo内急性排斥发生率为10%(8/84),此8例病人急性排斥时的西罗莫司浓度明显低于非排斥时浓度(P<0.01)。主要不良反应为肝功能损害和高脂血症,三酰甘油浓度与西罗莫司浓度相关(r=0.276,P<0.01)。结论:西罗莫司浓度维持在4~8μg·L-1范围内较为合适,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合理调整用量,可增加西罗莫司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病人CYP3A5基因多态性与免疫抑制剂西罗莫司临床个体化给药剂量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内切片段多态性(RFLP)的方法对105例健康受试者和50例肾移植术后病人进行CYP3A5基因分型。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病人的西罗莫司血药浓度。比较不同基因型之间的西罗莫司的血药浓度与每千克体重的剂量(C/D)比值的差异。结果:健康受试者和肾移植病人的CYP3A5 A6986G SNPs,CYP3A5*3的发生频率分别为72.9%和71%,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肾移植*1/*3型病人的C/D比值(362±s108)μg·L~(-1)per mg·kg~(-1)和*3/*3型病人的C/D比值(375±123)μg·L~(-1)per mg·kg~(-1)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两者C/D值均明显高于*1/*1型病人(199±65)μxg·L~(-1)per mg·kg~(-1),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肾移植病人的CYP3A5基因多态性与西罗莫司血药浓度具有相关性,*1/*3型和*3/*3型病人拟取得相似的血药浓度要比*1/*1型病人服用更低剂量的西罗莫司。研究肾移植病人的CYP3A5基因型,有利于肾移植病人术后西罗莫司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CMIA)监测两种免疫抑制剂他可莫司和西罗莫司血药浓度,比较CMIA与微粒子酶免疫(MEIA)两种方法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检测对象按测定项目分别用MEIA和CMIA同时进行检测,以MEIA法为准进行配对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他可莫司两种方法相关性r=0.982(P<0.05),检测结果偏差为-0.71 ng/ml(95%可信区间:-0.91~-0.5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罗莫司两种方法相关性r=0.976(P<0.05),检测结果偏差为0.57ng/ml(95%可信区间:0.37~-0.77ng/ml),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结论 CMIA可以替代MEIA进行该两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药物监测,二者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但要建立各自新的治疗窗范围。  相似文献   

10.
HPLC法检测肾移植病人全血中西罗莫司的药物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测定全血中西罗莫司含量的方法。 方法 :采用HPLC法 ,色谱柱为 :YMC PackODS A(15 0mm× 4 .6mm ,5 μm) ,预柱为AlltimaC18(7.5mm× 4 .6mm ,5 μm)。流动相为乙腈∶四氢呋喃∶水 =5 5∶5∶4 0 ;检测波长为 2 78nm ,流速为 1.5ml/min ,柱温 :5 0℃。 32 去甲氧基西罗莫司为内标。 结果 :西罗莫司及内标 32 去甲氧基西罗莫司的保留时间分别为 10 .1、12 .1min ,全血定量线性范围 :2 .4 9~ 76 .36ng/ml,最低检测浓度为 1.98ng/ml,方法回收率为 99.93%~ 10 5 .90 % ,日内、日间RSD <7.4 0 %。 结论 :本方法准确、可靠 ,适用于临床对西罗莫司的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11.
本综述总结西罗莫司用于预防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各种用药方案,从急性排斥发生率、肾功能、人/肾存活率4个方面综合比较各种用药方案同其他传统免疫抑制方案的优劣。综合比较显示,肾移植术后转换使用西罗莫司是最值得推荐的用药方案。在环孢素与西罗莫司联用(CsA+SRL)过程中减、停环孢素也是可以考虑的方案,但要注意控制西罗莫司浓度。西罗莫司可以替换麦考酚酸酯,此时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CNI)应适当减量。起始低剂量西罗莫司与CNI联用(CNI+SRL),以及起始足量CNI+SRL并维持、起始不含CNI以及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过渡期使用西罗莫司均应当避免。西罗莫司支持术后撤停激素,此种情况下推荐西罗莫司与他克莫司联用。需定期监测西罗莫司谷浓度,并多数情形下推荐使用首剂负荷剂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病人MDR1和CYP3A5基因多态性与免疫抑制剂西罗莫司临床个体化给药剂量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内切片段多态性(RFLP)的方法对105例健康受试者和50例肾移植术后的病人进行MDR1和CYPA5基因分型。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病人的西罗莫司血药浓度。比较不同基因型之间的西罗莫司的血药浓度与每公斤体重的剂量比值(c/D)的差异。结果健康受试者和肾移植病人的CYP3A5 A6986G SNPs,CYP3A5*3的发生频率分别为72.9%和71%;MDR1 C3435T SNPs的发生频率分别为51.0%和44.0%,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肾移植*1/*3型病人的c/D比(362±108)μg·L~(-1)per mg·kg~(-1)和*3/*3型病人的c/D比(375±123)μg·L~(-1) per mg·kg~(-1),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两者c/D值均明显高于*1/*1型病人(199±65)μg·L~(-1) per mg·kg~(-1),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而MDR1不同基因型对c/D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肾移植病人的CYP3A5基因多态性与西罗莫司血药浓度具有相关性,*1/*3型和*3/*3型病人拟取得相似的血药浓度要比*1/*1型病人服用更低剂量的西罗莫司。研究肾移植病人的CYP3A5基因型,有利于肾移植病人术后西罗莫司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西罗莫司在全血中的稳定性.方法:配制浓度分别为2.5,7.5,22.5μg·L-1的西罗莫司血样,在3种温度下(25℃,4℃,-20℃)避光储存0~8 d和在-40℃存放后经历3个冻融周期,考察西罗莫司在全血中的稳定性.结果:在3种温度下储存8d和经历3个冻融周期后,西罗莫司血药浓度无显著变化.结论:西罗莫司血样可在冰冻或室温条件保存8d,经历3个冻融周期后西罗莫司在全血中仍能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西罗莫司血药浓度,测定该药在肝移植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以沉淀-萃取法处理全血样品,采用Hypersil ODS C18(250 mm×4.6 mm,5μm)柱,柱温为50℃,乙腈-甲醇-水(7.5:62.5:30)为流动相,流速1.2 mL/min,以32-去甲基雷帕霉素为内标,在276 nm波长处,检测西罗莫司血药浓度,并应用此方法测定5例肝移植患者的西罗莫司血药浓度。结果全血中西罗莫司浓度在2.0~50.0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7),平均相对回收率为99.1%(n=5)。5例肝移植患者的Cmax为(12.66±4.1)ng/mL,t1/2为(19.2±11.2)h,tmax为(1.8±0.3)h。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肝移植患者的西罗莫司临床药物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中国肾移植患者西罗莫司的群体药动学模型,为实施个体化用药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择47名肾移植术后采用西罗莫司+泼尼松+环孢素或他克莫司或霉酚酸酯(MMF)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47名患者服药后的101个西罗莫司稳态血药浓度及相应的试验室检查数据,运用Winnonmix药动学软件,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分析体重、年龄、性别、给药剂量、合并用药、肌酐清除率等对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最终模型的验证采用Jackknife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西罗莫司符合无滞后时间的一级消除动力学一室模型。固定效应结果量子,合用MMF和体重可影响药物清除率。最终模型公式为:CL/F(L·h-1)=11.01×0.14MMF+0.089×W。CL/F和Vd/F的群体典型值分别是11.01L·h-1和3616L,个体间变异分别为62.82%和85.07%。观测值和预测值间的残差(SD)和相关系数(r)分别是1.0ng·mL-1和0.94。结论:所建立的群体药动学模型能较好地估算服用西罗莫司的肾移植患者的个体及群体药动学参数,对指导临床个体化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真实临床实践中CYP3A5(CYP3A5*3,6986A>G)及MDR1(C3435>T,G2677>T/A,C1236>T)基因多态性对尿毒症患者接受肾移植术后早期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影响及其最佳治疗浓度。方法 以入选2013~2017年单中心的131例首次肾移植术且术后以他克莫司为基础进行三联免疫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开展回顾性研究,考察患者基因多态性对他克莫司的日剂量、血药浓度、血药浓度/剂量比值和肌酐水平的影响。结果 在维持他克莫司靶浓度(10~15 ng/ml)的前提下,肾移植术后4周内基因型为CYP3A5*3/*3(GG)肾移植受者的给药剂量低于基因型CYP3A5*1/*1(AA)和CYP3A5*1/*3(AG)。患者血药浓度在10~13 ng/ml内时,其血肌酐水平最接近正常值。结论 CYP3A5基因多态性影响肾移植受者他克莫司的血药浓度,未发现MDR1基因多态性对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影响。早期肾移植血药浓度控制在10~13 ng/ml时,患者移植肾功能最接近正常人肾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测定人全血中西罗莫司浓度的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SB-C18(2.1 mm×50 mm,1.8 μm),流动相为水(A)-乙腈(0.1%甲酸,B),流速0.3 mL/min,梯度洗脱。依维莫司为内标,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正离子模式检测。西罗莫司和依维莫司离子对分别为m/z 936.5/409.5、980.6/389.3。同时采用该方法对我院血管瘤患儿西罗莫司血药浓度进行监测。结果:西罗莫司在0.625~40.000 ng/mL浓度范围内相对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5),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提取回收率91.95%~118.50%,基质效应81.67%~107.84%。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快速,能满足临床常规监测西罗莫司血药浓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倪美鑫  顾海娟 《中国药房》2012,(45):4240-4242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对西罗莫司抗胃癌MKN45细胞体外增殖作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胃癌MKN45细胞,给予西罗莫司(0、0.5、1.0、2.0nmol·L-1)、阿司匹林(10mmol·L-1)+西罗莫司(0、0.5、1.0、2.0nmol·L-1),以MTT法测定并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定正常胃上皮GES-1细胞、MKN45细胞和经西罗莫司(2.0nmol·L-1)、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西罗莫司(2.0nmol·L-1)处理后的MKN45细胞中环氧化酶2(COX-2)、白细胞介素1α(IL-1α)表达情况。结果:西罗莫司可抑制MKN45细胞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与西罗莫司比较,阿司匹林+西罗莫司处理后的MKN45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增加(P〈0.01)。mRNA相对表达量COX-2MKN45/GES-1、IL-1αMKN45/GES-1分别为1.49±0.17、1.58±0.19。与对照MKN45细胞比较,COX-2、IL-1α在经西罗莫司、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西罗莫司处理后的MKN45细胞中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其中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阿司匹林可协同增强西罗莫司抑制胃癌MKN45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IL-1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游动放线菌ATCC 12065生物转化强效免疫抑制剂西罗莫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夸良  黄捷  程元荣 《海峡药学》2008,20(4):98-101
游动放线菌ATCC 12065生物转化强效免疫抑制剂西罗莫司后产生与西罗莫司不同的4个未知组分(未知组分1,2,3,4),HPLC保留时间分别为25.41min,34.13min,48.46min和52.24 min(西罗莫司的保留时间为26.62min)。经UV、HPLC及LC-MS分析表明,转化产物为西罗莫司衍生物。未知组分1和未知组分2的分子量为916,比西罗莫司的分子量多2;未知组分3和未知组分4的分子量900,比西罗莫司的分子量少14。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环孢素A血药浓度监测在临床中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 对2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采用三联免疫抑制用药方案,并对其进行不同时间的CsA血药浓度监测,同时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临床总结.结果 肾移植术后不同时间的平均CsA血药浓度监测示:<1月为(341±53.7)ng/ml,1月为(309±49.4)ng/ml,3月为(286±46.1)ng/ml,6月为(237±41.5)ng/ml,1年为(218±39.3)ng/ml,>1年为(164±37.8)ng/ml.26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5例占19.23%.结论 肾移植术后实施CsA用药个体化方案,监测CsA血药浓度,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是指导临床医师调整给药方案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