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说一日三餐牙齿都在运动,可就像人四肢每天活动不能代替健身锻炼,口腔也需要自身的锻炼。第一节"即齿"即上下牙空咬,这种运动能使牙齿坚固而有光泽,并且能防止牙齿的松动和脱落。具体做法是闭上嘴叩齿,上下牙互相叩咬,发出声音,牙齿好的可以  相似文献   

2.
洁白健康的牙齿,不仅能使容貌增色,还能将食物磨碎,营养得以充分吸收,推迟衰老的过程。要想牙齿健康,必须注意牙齿功能锻炼及口腔卫生。叩牙每天早晨醒来和临睡前坚持上下牙叩击。开始时轻叩击10几下,以后逐渐增加叩击次数和力量,达到每次  相似文献   

3.
五官保健操     
张悟 《中国校医》1993,7(6):82-84
<正> 几年来,我们根据中医的经络原理,参照某些气功功法及经穴按摩能成功防治某些五官疾病的经验,经过反复实践摸索,整理出成套五官保健操,深受患者欢迎。现介绍如下:1 内容与方法第一套引操第一节叩齿搓手(节拍8×8) 上下牙齿相互叩击,与此同时搓手。前四个八拍叩后齿(牙),手掌交替搓手背(图5:二个八拍后左右手交换)后四个八拍叩前齿(牙),两手掌互搓(图6)。一次叩齿和搓手为  相似文献   

4.
钟汉民 《长寿》2007,(9):10-10
我国民间有这样一句谚语:“清晨叩齿三十六,到老牙齿不会落。”说明叩齿对牙齿的保护作用是很大的。自古以来,我国很多长寿者都很重视叩齿保健,现代生理学家也认为,人经过一夜的休息之后,清晨起床时,牙周组织会处于松弛状态,牙齿有些松动。若能在早晨经常叩齿,不仅能兴奋牙体和牙周组织的神经、血管和细胞,增强牙体和牙周组织的抗病能力,而且还可使牙齿变得更加坚硬稳固、润丰光泽。晚上临睡前再叩齿一次,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牙齿对于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极为重要。因为,有一副好牙,不仅能使老年人吃得有滋有味,增强食欲,而且还能吃到比较坚硬的食物,使饮食多样化更有益于健康。 欲使老年人有一副好牙,必须时刻注意加强口腔保健。有趣的是,许多有益于牙齿健康的事儿与饮食有关,可以在进餐当中或进餐前后去做,即在餐桌上或餐桌旁,做好牙齿保健。 进餐前先做一次“口腔保健操” 具体做法是,在每餐前几分钟,即家人在擦抹餐桌和端菜时,趁机进行叩齿运动,上下牙齿相互轻  相似文献   

6.
张乾 《保健医苑》2009,(8):40-41
<正>朝暮叩齿三百六七老八十牙不老叩齿,就是指用上下牙有节奏地反复相互叩击的一种自我保健法,民间俗称"叩天钟"。我保健法,民间俗称"叩天钟"。事实证明经常叩齿,不仅能强肾固精、  相似文献   

7.
人老了就会掉牙,这是一个无法逆转的自然规律。但只要坚持正确的护牙方法,还是可以延缓牙齿脱落的。《红楼梦》中林黛玉初入贾府时,对饭后马上“喝茶”大惑不解,但经过观察,发现贾府中的人们并不是饭后就喝茶,而是用茶水漱口。《红楼梦》中还记载,他们用盐擦牙,估计那时候即使是公侯王府也没有牙膏吧。但从保护牙齿来说,古人常用的方法却是“叩齿”。记得以前翻阅古籍的时候,《颜氏家训》还是哪一本书上说,经常叩齿,牙齿不仅不容易掉落,而且坚硬健康,对眼睛也有好处。  相似文献   

8.
牙周病中牙齿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及牙槽骨的慢性破坏性、进行性疾病,它与龋齿同为口腔最常见的两种疾病。疾病的发展,使牙龈发炎溢脓、牙膜变性、牙槽骨吸收,最后牙齿松动、脱落。除影响美观外,可引起咀嚼功能的紊乱。同时还能引起一些风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医学上将其叫做“口腔病灶”。在目前慢性牙局病还没有特特效汉治疗的情况下,如果在刷牙方法上得当,科学安排膳食及注意口腔卫生的同时,每天坚持叩齿,不失为牙周病的有效防治方法。叩齿,是古代人类用以保护牙齿的一种方法。《肘后备急方》日:“早晨叩齿三百下。”《延寿书》亦曰:“养生家晨兴叩齿,永无齿疾。”清晨,饮食未进,牙及牙龈促其血脉通畅,用以保护牙齿。  相似文献   

9.
食物被机体吸收之前,必须先经咀嚼这个‘机械性消化’阶段,牙齿在这阶段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牙病丛生,必然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引起营养不良。剧烈的牙痛,不仅令人坐卧不安,还会加重高血压和冠心病。牙齿脱落,还可引起颌骨吸收,导致嘴瘪面短,呈现早衰的容貌。所以,牙齿保健十分重要。 科学证明:牙齿的寿命,应该与人的寿命同长。‘人老先从牙齿老,坏牙多,好牙少’的说法不科学,也  相似文献   

10.
保健诗十首     
陈世高 《长寿》2005,(9):21-21
搓脸焕发容光一老汉,缘何白发尚童颜,亏他双手常搓脸,面润无纹去雀斑。梳头常用十指自梳头,有助消疲醒脑颅,效能岂止防秃顶,迟来白发是功酬。掩耳掩耳非因欲盗铃,低头仰首静心听,三番五次常操练,大脑清醒杂念零。运目运动勿忘两眼球,左旋右转滚圆周,霎时闭眼忽睁大,醒目清肝养明眸。闭口闭口勿疑是一功,舌寻上颚憩牙宫,均匀呼吸滋调息,津液自生气自通。叩齿每日清晨睡醒时,上下常来叩牙齿,连叩三十加三遍,坚固牙床莫迟疑。咽津痰宜唾吐津应咽,口水功能健胃脾,食物化为营养素,论功津液是先驱。掐指十指归心谚有云,常掐手指健心筋,效能可缓人…  相似文献   

11.
摄取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而充分地咀嚼食物才能获取生存所必需的养料;所以,在咀嚼食物上,怎样发挥两侧牙齿的作用,就显得很重要了。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习惯用一侧牙齿咀嚼食物,这就是偏嚼。偏嚼多见于儿童,其原因是:有的儿童口腔里某一侧有个坏牙,长时间得不到治疗,只好用一侧牙齿咀嚼食物,久而久之则形成习惯性偏嚼。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治好了病牙,偏嚼的习惯也难以改变,所以及早地治疗病牙是防止偏嚼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牙疼急性牙疼很多是由于牙髓炎而导致的,因此考生在考前几天不要进食刺激性食物、不要贪凉、避免感冒,如果出现牙齿隐痛应该及时就医,避免疼痛加剧;考试期间家长应在医生指导下准备部分镇痛药,如果牙疼发作,可以少量服用控制症状。如果考试过程中突发牙疼,也可以通过局部的穴位按摩减轻症状。如果是上牙疼痛,可以指压下关穴(在鬓角下方凹陷处)、太阳穴,  相似文献   

13.
牙疼急性牙疼很多是由于牙髓炎而导致的,因此考生在考前几天不要进食刺激性食物、不要贪凉、避免感冒,如果出现牙齿隐痛应该及时就医,避免疼痛加剧;考试期间家长应在医生指导下准备部分镇痛药,如果牙疼发作,可以少量服用控制症状.如果考试过程中突发牙疼,也可以通过局部的穴位按摩减轻症状.如果是上牙疼痛,可以指压下关穴(在鬓角下方凹陷处)、太阳穴,下牙疼痛可以按摩颊车穴(下巴侧面的肌肉处,在张大嘴再合上的瞬间会有隆起,隆起中心即是)、合谷穴(手背虎口处).  相似文献   

14.
睡眠时有习惯性磨牙或白天也有无意识地磨牙习惯者,称之为磨牙症。正常咀嚼食物时,也会摩擦牙齿,但牙齿很少有损害,因为咀嚼时,上下牙齿之间的食物好比是一层垫子,同时还有充分的唾液使牙齿得到润滑,所以就不容易磨损牙齿了一而夜间磨牙,口内既无食物,唾液分泌也减少,牙齿得不到必要的润滑,而  相似文献   

15.
叩齿咽唾是中国传统的养生方法 叩齿就是轻叩牙齿,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牙齿保健方法。古代有“万物养生,莫先口齿”之说,《修齿要旨》中介绍长寿经验时也提到:“每展醒时,叩齿三十六遍。”可见,叩齿不仅是牙齿保健法,更是养生长寿之法。咽唾就是吞咽唾液。唾液是人体内一种十分珍贵的体液,  相似文献   

16.
老年健齿     
大凡长寿者,都有一付健康稳固的牙齿;历史上著名医学家华佗有一位学生,据说九十高龄仍然“耳聪目明,齿牙完整”,这也说明牙齿健康与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牙齿有多种功能,但最主要的功能是咀嚼食物,牙齿能行使咀嚼食物的良好功能,既要牙齿完好无病,又要有健康  相似文献   

17.
预防口腔疾病,自我保健牙齿的方法多种多样,现介绍几种简便易行,效 1.叩齿方法:先静心聚神,轻微闭口,然后上下牙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制一种既符合中餐具的使用习惯,又具有食物分解功能与食物取用功能,保护牙齿的新型中餐具,可有效避免进食使用牙齿不当而导致牙齿磨耗。方法:多功能护牙箸包括食物分解器与连接箸体、食物扎取器与连接箸体及外套筒三部分。结果:多功能护牙箸与传统中餐具外形及基本功能一样,符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同时汲取了西餐具的优势。结论:多功能护牙箸具有实用性和多功能性,很大限度上减少进食对牙齿的磨耗,进而降低牙髓、牙根尖周等疾病的发生,实现了护牙保健伴随在日常饮食中。  相似文献   

19.
善待牙齿     
牙齿是人全身中最坚硬的组织,它由暴露在口腔内的牙冠和被牙龈及牙槽骨覆盖的牙根两部分组成。而在牙冠表面覆盖着硬度很高的牙釉质(俗称珐琅质),由于各个牙所在的位置不同,形态不同,所以它们具有切割、撕咬、磨碎的不同功能。牙齿的中央是一个空腔,其中有牙髓,牙髓中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为牙齿提供营养和感觉。所以有人常常用牙齿咬一些坚硬的食物均未见出现损伤。但在医疗实践中,我们也遇见一些因为吃饭时咬到砂子或其他较硬、较韧的食物甚至像新闻中李某咀嚼正常食物而使牙齿“折裂”的患者。引起牙齿折裂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牙齿如果长得不齐,不但影响美观,还可影响发音和咀嚼等功能,对心理上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应予矫正。目前我国口腔正畸医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开展这项工作还不是很普遍,所以并不是每个人有了牙齿不齐都能得到矫正。一般地说,年龄小、身体健康、口腔条件好的人治疗效果比较好。如果口腔里同时有严重的牙病,治疗效果多半也不好。进行畸牙矫正前,病人的牙齿应经过彻底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