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通过临床治疗探讨老年性病毒肝炎的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在我院从2008年-2010年从门诊患者中抽出50例老年病毒性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55-70岁者30例,70-90例岁者20例,使用转归经治疗方法。结果通过转归经治疗,ALT、AST降至正常分别平均为32.1d,34.6d。黄疸消退平均39.7d。本组治愈26例(52.0%),好转20例(40.0%),死亡3例,病死率为6.0%。结论病毒性肝炎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壮年,但老年病毒性肝炎并不少见,本文老年病毒性肝炎占同期所有病毒性肝炎的3.89%,临床特征不同于青年、壮年病毒性肝炎,大多数有黄疸、且黄疸深、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2.
新疆老年病毒性肝炎3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疆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60例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同期300例年龄30~59岁的患者进行对照,对二者生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1)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以黄疸、腹胀、腹痛等症状和体征较多见;(2)病原学分型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以病毒性肝炎乙型和丙型为主,重叠感染(13.1%)较多见;(3)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分型以肝炎肝硬化(37.8%)、重型肝炎(21.1%)和淤胆型肝炎(10.8%)为主;(4)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并发症以肝细胞癌(34.7%)、原发性腹膜炎(22.8%)、电解质紊乱(31.4%)多见.结论 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黄疸深,易重症化,并发症和合并症多,死亡率很高.  相似文献   

3.
阎如义 《吉林医学》2012,33(20):4305-4306
目的:探讨老年病毒性肝炎黄疸的临床特点,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老年病毒性肝炎黄疸患者78例,并设定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治疗方法,给予抗病毒、抗感染、保肝、退黄、降酶治疗后,老年病毒性肝炎黄疸患者黄疸消退时间与非老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黄疸消退时间晚于非老年组;除两组中急性肝炎患者外,两组中其他病变类型的肝炎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死亡率高于非老年组。结论:老年性病毒性肝炎一般持续时间较长,且并发症多,死亡率较高,临床上治疗时均应按照重型肝炎对待。  相似文献   

4.
<正> 近年来老年病毒性肝炎(简称老年肝炎)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我院老年肝炎占同期住院的病毒性肝炎的比例,1983年为1.5%,1984年为1.6%,1985年为2.3%。这可能与人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数与日俱增有关,因此对老年肝炎的研究越来越引起重视。由于老年人肝脏的生理特点、免疫功能的改变,致使老年肝炎具有自身特点,现综合最近文献介绍如下:一、黄疸发生率高对2,267例急性老年肝炎统计结果,黄疸型占大多数,无黄疸型仅179例(7.8%)。  相似文献   

5.
我们分析了近年来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50例,并与其他三个年龄组对比观察,了解到重庆地区老年人肝炎的特点是起病慢,就诊晚,以呼吸系统为首的夹杂病多,黄疸深而持久,重症肝炎发病率高,有淤胆现象,再生功能差,以及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散发性戊型肝炎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散发性戊型肝炎14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98例,女45例.年龄20-82岁.经住院保肝、退黄、降酶等综合治疗,临床治愈129例(90.21%)均为单纯性戊型肝炎,好转11例(7.69%),死亡3例(2.09%)均为重叠性(戊与甲、或乙、或丙型肝炎病毒两重或三重重叠感染).春季发病率最高为58.85%,老年发病率占24.47%,7例重型者均为重叠性.结论 重视春季及老年、有其他病毒性肝炎基础者对戊型肝炎的预防,是降低戊型肝炎发病率及其重型发病率与病死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对768例肝病病人作了戊型及甲、乙、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发现老年戊型肝炎34例,占老年急性病毒性肝炎的56.67%。说明戊型肝炎是引起老年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最主要因素。老年成型肝炎主要表现为黄疸发生率高,占94.12%;黄疸程度重,持续时间长,自觉症状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先于胆红素恢复正常。虽然老年戊型肝炎病情恢复慢,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人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和病原类型特点。方法 年龄≥ 60岁的病毒性肝炎 44例为老年组 ,同期2 2~ 55岁年龄组病毒性肝炎 2 85例为中青年对照组。对比肝功能及肝炎病毒标志物 ,对临床特点、病原类型等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组病因类型以乙型 (6 .36 % )和病因未明 (2 9.55 % )为主 ,其次为重叠感染 (1 8.1 8% ) ,丙型、戊型及庚型。临床类型以急性肝炎 (36 .36 % )及肝炎后肝硬化 (2 9.55 % )为主。并发症及并存症发生率分别为 2 5 %、63 .64 %。黄疸发生率为 70 .45 % ,45 .45 %TBil>1 71 μmol/L。 56 .82 %高黄疸持续天数在 30天以上。病死率为 1 1 .36 %。 结论 老年人病毒性肝炎病原学谱与中青年不太一致 ,以乙型为主。肝硬变发生率高。并发症及并存症多见。黄疸深 ,病程长 ,预后差。应加强对中青年乙肝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我们收治老年(60岁以上)病毒性肝炎33例,下面就其临床特点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效果略加探讨: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33例老年病毒性肝炎均为HBsA!阳性,男19例,女14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9.8岁。急性肝炎4例,占12.1%,慢性迁延性肝炎12例,占36.5%,慢性活动性肝炎9例,占27.3%,肝硬化8例,占24.2%。老年性肝炎以慢迁肝、慢活肝及肝硬化多见。以上各型诊断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进行诊断[1]。1.2特点33例中有19例(57.6%)已往有肝炎病史,有14例(42.4%)的病人是因其他疾病检查而发现患有肝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108例散发性戊型肝炎的分型、临床表现、血清生化及影像学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重叠感染27例(25.0%);临床表现乏力(90.7%)、黄染(86.1%);60岁以上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与60岁以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重叠感染组血清TBIL、白蛋白(ALB)、γ-谷氨酸转肽酶(GGT)与单纯感染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影像学肝脏弥漫性改变者68例(72.4%).结论 散发性戊型肝炎可与其他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临床表现类似甲肝,老年患者、重叠感染者黄疸深、肝功能损害重,影像学改变与其他病毒性肝炎相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老年人病毒性肝炎124例。黄疸发生率为96%。重型肝炎发病率为41.1%,病死率为22.4%,较国内报道为高。HBsAg阳性者有92例,提示免疫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弱。治疗虽经努力,但效果不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急性戊肝与慢性乙肝重叠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影响散发性戊肝发病的危险因素,探讨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减少重叠感染重型肝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方法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诊断为急性戊肝患者115例,将慢性乙肝重叠HEV感染(简称戊乙肝)与单纯HEV感染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15例戊型肝炎均为急性起病,平均年龄(42±15)岁,其中戊乙肝44例,单纯戊肝71例;男女比例2.83:1。戊乙肝组入院时重度黄疸(总胆红素〉200μmol/L)、重度凝血功能异常(凝血酶原活动度〈40%)、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5);戊乙肝组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5.90%,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5);戊乙肝组重型肝炎发生率为38.64%,病死率为35.29%,明显高于单纯戊肝组(P〈0.05);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内科综合治疗可提高重型肝炎存活率(P〈0.05)。结论海鲜食用史是戊肝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慢性乙肝重叠HEV急性感染易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情加重,易发生重型肝炎,病死率高;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早期使用ALSS可明显降低重型肝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散发性戊型肝炎(HE)和散发性甲型肝炎(HA)的差别。方法:对42例HE和70例HA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HE与HA相比,其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主(P〈0.01)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高(P〈0.01),黄疸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长(P〈0.01),重型肝炎发生率高(P〈0.05)。结论:HE未成年患者发病少见,肝细胞损害较HA明显,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HBV前C区1896位点变异与HBV感染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了解HBV前C区1896位点变异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用PCR技术,通过改变引物3’端的方法,检测HBV感染者的前C区第1896位点变异株。结果:105例HEV感染者中的HBV前C区1896位点变异株总检出率为56.2%;男性与女性患者的检出率分别为57.0%与500%;≤30岁组,31-59岁组,≥60岁年龄组的检率分别为60.0%,56.6%,28.6%;无黄疸组,轻~中度黄疸组,重度黄疸组的检出率分别为53.2%,65.1%,40.0%;在HBV携带者、慢性肝炎(包括轻、中、重庆),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0.0%,57.4%,33.3%,70.0%。结论:HBV前C区1896位点突变株广泛存在于HBV感染者中,而且其检出率与患者性别、年龄、HBV感染时间长短及肝功能损害程度并无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546例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并研究了乙肝标志与肝功能中转氨酶和黄疸的关系。结果显示,血清HBV含量及HbeAg与转氨酶无关,随胆红素的上升,HBV-DNA含量逐渐下降,HBeAg(-)组黄疸明显高于HBeAg(+)组,表明:乙肝肝损伤的重要因素为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16.
使用口服抗病毒中药、穴位左旋咪唑涂布剂透皮吸收及穴位肌注干扰素三联疗法治疗慢性乙肝26例,基本治愈11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无效1例;在与单纯使用干扰素、中药、涂布剂3个对照组的疗效对比研究中,联合治疗组在主要病毒指标、肝功指标、症状指标三方面的疗效上,都取得了优于其它3个对照组的疗效,证明中西医结合多联疗法在治疗慢性乙肝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7.
张广玉 《医学综述》2014,(10):1905-1907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在慢性乙型黄疸肝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扬州市宝应县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慢性乙型黄疸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复方甘草酸单铵S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肝纤维化指标和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红素、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乙型黄疸肝炎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王建华  林友青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021-2022,2038
目的探讨母体乙肝病毒感染与不同类型新生儿黄疸的关系。方法385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患者根据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与否分为肝炎组与非肝炎组,比较两组患儿溶血性黄疸与G-6PD缺乏症黄疸比例,并比较不同黄疸类型情况下,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差异。结果(1)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者52例,乙型肝炎抗原阴性者333例。肝炎组与非肝炎组乙型新生儿溶血病,G6PD缺乏症以及其他原因导致溶血发生率分布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0:385.000,P〈0.001)。乙型肝炎抗原阳性组G6PD缺乏症阳性率为34.6%,乙型肝炎抗原阴性组G6PD缺乏症阳性率为22.5%。两组患儿新生儿溶血病阳性率差异相对比较小,分别为50.5%与42.3%。(2)G6PD缺乏症患儿中,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组最高总胆红素水平与乙型肝炎抗原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2,P〈0、01)。非G6PD缺乏症溶血,如新生儿溶血病与其他类型黄疸,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患儿组最高总胆红素水平与乙型肝炎抗原阴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中,母体乙型肝炎抗原阳性者新生儿G-6PD缺乏症发生率高,并与G-6PD缺乏症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19.
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临床特点,使用更昔洛韦治疗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确诊CMV肝炎的30例婴儿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婴儿CMV肝炎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并可同时累及其它系统;应用更昔洛韦治疗,87%(26/30)病例黄疸及80%(24/30)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下降,且无明显不良反应,随访肝功能,肝脾肿大逐渐恢复。结论:CMV肝炎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及肝功能异常,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用PCR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浩 《广西医学》1998,20(1):1-4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25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巨细胞病毒脱氧核糖核酸(CMV-DNA)诊断CMV活动性感染、同时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CMV-IgM的结果相比较。结果显示:CVM-DNA阳性率为32.80%,同于CMV-IgM阳性率15.02%,各型肝炎中,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血清CMV-DNA阳性率分别为19.05%,35.29%。血清CMV-DNA阴性的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