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方法。方法治疗组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中药采用健脾行气、泻热利水之法,配合西医常规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以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两医渝疗。结果两组治疗2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为73.3%,治疗组疗效明届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症状积分和ALT明显下降(P<0.05),且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方法.方法 治疗组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中药采用健脾行气、泻热利水之法,配合西医常规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以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2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为7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症状积分和ALT明显下降,且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方法:将12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分为治疗组8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在临床上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诊治方法遵循传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拟风柜斗草大黄汤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治疗组以自拟风柜斗草大黄汤为主方通过辨证分型加减治疗,并配合西医常规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以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采用西医西药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的变化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3.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症状积分和ALT都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自拟风柜斗草大黄汤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根据治疗适应症和家属意见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限钠、保肝、补充血浆及白蛋白、利尿、防治感染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中药方治疗,疗程结束后判定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AST、A、GA等指标改善得更明显(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能取得很好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附:71例病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经验。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l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2例,对照组29例。两组急者均采用安体舒通、双氢克尿噻和益肝灵治疗,若白蛋白<28g/L者,可予20%人血白蛋白静滴。治疗组再结合中医辩证论治疗法,在具体治疗中,又根据患者具体临床表现,将其分为瘀血内阻型、脾虚气滞型和肝肾阴虚型,分别采用相应方剂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纯使用西医治疗措施。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硬化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疗法优于西医疗法。  相似文献   

7.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技术治疗肝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保肝、利尿、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腹腔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多次治疗性腹穿放液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水蛋白及补体C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技术治疗肝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能取得很好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治疗前应用保肝、利尿、白蛋白支持治疗但效果不理想的患者应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治疗结束时予多巴胺、速尿腹腔内注射,腹水感染者加抗生素腹腔内注射.结果:应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消退时间明显缩短,腹水再生缓慢,甚至不再生成,显效率80%,总有效率91%.结论: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疗效好,安全可靠,费用低.适应症广泛.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或单纯腹腔穿刺排液、简单腹水回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拟破瘀消痰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症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80例用自拟破瘀消痰汤每日1剂,连用3个月,并结合西医综合治疗,对照组62例不用中药,其他治疗与治疗组相同,2组均为3个月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显效32例,好转4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分别为14例、26例、22例及64.5%。2组比较.治疗组在显效、好转率、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能从根本上调节内分泌紊乱,恢复肝脏功能,使自身合成白蛋白,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起到西药无法代替的作用。西药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平衡酸碱保持人体内环境方面明显优于中药,中西药结合,标本兼治,优势互补,使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选择肝硬化腹水80例,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40例,西药治疗40例。西药组采用利尿保肝;中西医结合组辨证分型,基础方随证加减,攻补兼施,扶正祛邪,重症者酌情加西药。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组显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92.5%,2周内腹水消退率为52.0%;西医组分别为37.5%,75.0%,26.6%。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均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较单用西药治疗不仅腹水消退快、疗效好,而且可以减轻西药的副作用,增强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消臌方联合基础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以下简称乙肝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采用益气活血利水法配合常规西药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32例为治疗组,并设单纯西药治疗32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在腹水消退,白蛋白、T细胞亚群、症候积分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中药消臌方联合基础治疗对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肝病6号方”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肝硬化腹水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对照组45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肝病6号方口服,疗程1个月,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4%、71.1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及两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肝病6号方”治疗肝硬化腹水见效快、有效率高,明显优于单用西药者,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泄癀方对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的治疗作用,特别是对高胆红素血症的消退作用.方法:在常规应用护肝降酶药物的基础上,治疗组用泄癀方治疗,对照组用门冬氨酸钾镁或思美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的改善以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上述各个方面均不同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泄癀方护肝退黄作用肯定.  相似文献   

14.
浅谈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广蕾 《当代医学》2011,17(26):144-14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为肝硬化并发腹水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结合治疗。结果156例肝硬化伴腹水患者治疗显效74例,好转59例,无效25例,有效率为8526%;其中治疗组显效46例,好转2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103%,对照组显效28例,好转3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9.49%,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明显提高肝硬化腹水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用以四君子汤合五苓散为基础方加减而成的中药汤剂辨治脾虚水停证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3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经彩超、肝功等检查,并经中医临床辨证为脾虚水停证肝硬化腹水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加强营养、利尿、保肝,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等常规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以四君子汤合五苓散为基础方加减而成的中药汤剂内服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腹大胀满、颜面下肢浮肿、脘腹痞胀、食少便溏、倦怠懒言等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体重、腹围、尿量的变化情况,肝功能变化情况等,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腹大胀满、颜面下肢浮肿、脘腹痞胀、食少便溏、倦怠懒言等症状均有所改善;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6.7%,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6.5%,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体重、腹围均有所减少,排尿量有所增多,肝功能均有所改善,腹水均有所消退,但是以治疗组的变化程度更加明显,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四君子汤合五苓散加减功可益气健脾、利湿行水,该方对脾虚水停证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腹大胀满、颜面下肢浮肿、脘腹痞胀、食少便溏、倦怠懒言等症状,降低患者的体重和腹围,提高肝脏的功能,利于患者腹水的消退,凸显出中医药辨证论治的优势与特色,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拟鼓胀方对肝硬化(LC)腹水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8例LC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用西药治疗,如维生素类、保肝类、利尿剂,必要时应用人血白蛋白(ALB)等,观察组50例服用中药鼓胀方,疗程均为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部分患者进行肝活检等。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LT均降低,ALB均上升,但观察组ALT降低和ALB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停药后3个月2组ALT和ALB无显著差异;HBsAg、HBeAg、HBVDNA阴转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组织病理学改变稍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结论鼓胀方有较明显的消退腹水、改善肝功能、抗纤维化、抑制HBV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明秀 《中外医疗》2013,(12):170-17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择8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疗法:加强情志护理、饮食调护、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中医征候疗效。结果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情志护理、饮食调护、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是促进肝硬化腹水病人康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草药联合常用利尿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比较中草药与西药常用利尿剂在治疗肝硬化腹水过程中对电解质平衡的影响。方法将经过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肝硬化腹水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在服用常规利尿西药(螺内酯及呋噻米等)的基础上,根据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分别采用“疏肝、健脾、温肾、宣肺”等法,一人一方,每日加用一剂中药汤剂口服或保留灌肠。对照组单用利尿药(用法同治疗组)。两组患者其它治疗相同。疗效观察时限设定为2周,主要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B超、血钾浓度等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72.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X^2=5.01,P〈0.05);显效率分别为45.0%、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x^2=8.33,P〈0.01)。疗程中原血清钾离子浓度正常变为低钾血症及原低钾血症进一步加重者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0例、3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x^2=4.59,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较之单用西药利尿剂显效率明显提高,在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在维持电解质(血钾)平衡方面明显占优。中草药在利尿和维持电解质平衡方面的作用机理及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深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江海燕  周萍 《河北医学》2008,14(3):289-29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7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和西医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脾益肾利水方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确切,可促进腹水消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贯煎合五苓散联合西药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一贯煎合五苓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TBil及Alb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49,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ALT、AST、TBil及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Alb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贯煎合五苓散联合西药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