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螺旋CT尿路造影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评价螺旋CT尿路造影(CTU)对输尿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输尿管疾病患者的CTU三维图像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CTU图像质量很好、好、差分别占58.3%、38.3%、3.3%.单纯轴位像与轴位像结合CTU对各种输尿管疾病的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6.7%和95%(χ2=10.38,P<0.01).结论应用CTU作为辅助诊断手段,可得到比单纯轴位像更多的诊断信息,并对输尿管病变作出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成熟及其后处理软件功能日益强大,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中。现对我科3 a来140例CT尿路造影患者的CT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85例,女55例,年龄18~78(平均43)岁。患者症状:腰腹部胀痛或绞痛102例,肉眼血尿60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数据的回顾性后处理,产生高质量三维尿路成像,提高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对8例疑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畸形的病例进行多层螺旋CT三维尿路成像(MSCTU)。结果 全部病例行B超、IVU、经MSCTU确诊,其中6例行逆行造影(RP)。临床治疗采用输尿管复位矫正术,术后8例获随访,随访期限6~24个月,症状消失,肾积水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吻合口无狭窄。结论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一种极少见的腔静脉发育畸形,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B超、IVP、RP是主要的方法,而MSCTU检查使病变与周围结构的空间关系更直观,为轴位图像提供补充信息,使病变情况一目了然,帮助制定手术计划,是诊断本病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层CT在原发性输尿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同顾性分析32例2007年7月~2009年4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诊断为原发性输尿管癌患者的64层CT表现。结果32例输尿管癌中位于输尿管上段5例,中段9例,下段16例,其中2例为多发,病变长度1.3~22.0cm,平均5.9cm。输尿管肿瘤的部位、范围、形念、周围情况以及肿瘤上方肾盂输尿管的扩张程度均得以清晰显示。结论64层CT成像对于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更加准确,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有力帮助,可作为目前临床检查原发性输尿管癌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原发性输尿管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输尿管癌16例,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MSCT),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漫游技术(VRT)处理。结果:原发性输尿管癌轴位CT表现为管腔内软组织肿块伴管壁增厚,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增强峰值位于静脉期,MPR和CPR图像均清晰显示肿瘤侵犯的部位、范围、数目及输尿管壁增厚和周围侵犯情况,CPR图像能在一个平面上显示输尿管全程,MIP和VRT图像类似于静脉尿路造影(IVU)。结论:MSCT及三维重建技术对原发性输尿管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6.
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诊断泌尿系疾病28例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临床误诊误治》2010,23(5):476-477,I000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multi-slice CT urography, MSCTU)对泌尿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8例临床疑及泌尿系病变者使用GE Light Speed 64层螺旋CT机进行平扫、增强扫描,扫描层厚和层距为10 mm.图像后处理技术采用回顾性薄层三维重建,分别使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VR)等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28例均良好显示输尿管扩张的整体形态、梗阻部位的局部形态及周围组织结构情况,MSCTU诊断为泌尿系肿瘤8例,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炎症各6例,因骨质增生或外源性肿块压迫导致肾盂及输尿管积水者5例,肾脏及输尿管先天畸形3例.2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诊断.结论 MSCTU对泌尿系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恩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6):9003-900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三维重建对原发输尿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输尿管癌患者11例。所有患者常规行全尿路CT平扫及增强扫描,延迟8~120min行多次全尿路扫描,薄层重建数据应用AW4.3软件进行MPR、CPR、MIP及VR重建及三维成像,CPR选取动脉期、MIP及VR选取延迟期效果较好。结果 CT全部检出病灶。平扫显示病灶为输尿管腔内软组织肿块、管壁增厚及不同程度的扩张积水,增强扫描动、静脉期可见病灶呈不同程度强化。MPR从不同角度显示病变本身及病变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CPR通过动脉期重建对输尿管完整显示使病变整体形态范围变得更清晰。MIP、VR在延迟期能立体多方位显示输尿管充盈情况、局部梗阻形态等。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三维重建基本上对原发输尿管癌做出正确诊断,提高小病灶检出率,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是很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分析技术在输尿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或膀胱镜证实的输尿管狭窄16层螺旋CT尿路成像检查并经16层螺旋CT血管分析技术显示的检查结果,且与手术或膀胱镜结果及静脉尿路造影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6层螺旋CT血管分析技术能清晰直观显示狭窄段输尿管的管壁和管腔内的直接CT征象,并可拉直准确测量狭窄段输尿管的长度,诊断符合率为95.24%。诊断静脉尿路造影阳性结石伴输尿管炎性狭窄24例,诊断符合率为91.67%;诊断静脉尿路造影阴性结百伴输尿管炎性狭窄11例,诊断符合率为90.91%;诊断输尿管炎性狭窄10例,诊断符合率为90.00%;诊断输尿管癌性狭窄8例,诊断符合率为75.00%;在诊断输尿管狭窄的病因及测量狭窄段输尿管的长度方面明显优于静脉尿路造影。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分析技术是在其尿路成像基础上的一种分析技术,可极大地提高对输尿管狭窄的诊断准确率,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三维尿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术(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MSCTU)是在尿路高密度对比剂充盈高峰期进行兴趣区的连续容积扫描,经计算机图像后处理获得尿路三维图像(图1~3).  相似文献   

10.
CT尿路造影对肾癌病理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CTU)对肾癌常见病理亚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0例肾癌患者5种病理亚型的CTU扫描各期横断及三维重建特征性表现,并比较各期各类肾癌的CT值。结果:透明细胞癌109例,多不均匀低密度而富血供;乳头状癌21例,多不均匀略高密度而少血供;嫌色细胞癌8例,多均匀略低密度而少血供;未归类癌9例,与透明细胞癌相似;多房囊性癌3例,呈多房囊性肿块。CT值比较:平扫乳头状癌高于透明细胞癌、嫌色细胞癌及未归类癌(P<0.05),后3者无差异(P>0.05)且4者明显高于多房囊性癌(P<0.05);皮髓质及肾实质期,透明细胞癌与未归类癌无差异(P>0.05),但2者高于乳头状癌及嫌色细胞癌,而后2者无差异(P>0.05)且4者明显高于多房囊性癌(P<0.05);排泄期,前4者无差异(P>0.05),但均高于多房囊性癌(P<0.05)。结论:肾癌常见病理亚型的CTU表现各具特征,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术前对肾细胞癌(RCC)的定性诊断、肿瘤分期、肾血流及肿瘤血管生成的评估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肾细胞癌、18例肾盂癌、8例肾错构瘤患者行MSCT靶平面同层动态增强扫描,经过灌注软件处理分析,获得正常肾皮质及肾肿瘤组织的伪彩色血流灌注参数图,在瘤体、瘤旁及对侧正常肾皮质分别选取感兴趣区域并记录、分析相应各项参数值及时间-密度曲线,以评价组织器官的灌注状态。结果:①各级别肾癌间及肾癌与正常肾皮质的血流量、血容量及增强峰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②肾癌血流量、血容量、表面通透性及增强峰值均高于肾盂癌,以II、III级尤为明显;③肾癌峰值时间早于正常肾皮质,亦早于肾盂癌及肾错构瘤,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④II、III级肾癌MTT值明显小于正常肾皮质,肾癌、肾盂癌及肾错构瘤间MT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⑤肾癌灌注值显著高于肾盂癌及肾错构瘤。结论:肾癌MSCT灌注成像有一定的特点,在肾癌的术前定性诊断、肿瘤分期、肾血流及肿瘤血管生成的无创评估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MSCT多期扫描在早期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多期扫描在早期肾细胞癌(R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早期肾癌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的MSCT表现。结果:①MSCT平扫中10例病灶呈稍低密度,5例等密度,2例稍高密度,3例为囊实性肿块;增强扫描皮质期除1例轻度强化外,其余肿瘤强化均较明显,强化为均匀或不均匀,实质期及肾盂期强化迅速减退。②本组早期肾癌检出率100%,定性诊断率95%,分期准确度为95%。结论:①皮质期与实质期“快进快退”的强化特点对早期肾癌具定性诊断意义。②MSCT双期(皮质期与实质期)增强扫描是早期肾癌可靠的检查方法,必要时结合肾盂期扫描,可了解肾盂、肾盏受侵情况。③MSCT多期扫描提高了早期肾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与准确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典型肾癌的CT表现及多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肾癌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多期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16例肾癌均为单侧单发,其中实性8例、囊实性6例、囊性2例。10例肾癌表现为相对乏血供。实性乏血供肾癌的强化特点为皮质期呈轻度、轻中度强化或无强化,实质期强化密度略减低或无明显变化,无延迟强化趋势。8例实性病变中5例突入肾窦,2例出现环状钙化。4例囊实性肾癌实性部分及壁结节血供较丰富,强化节律与富血供实性肾癌相近。2例囊性肾癌囊壁厚薄不均,均可见“浅分叶”,1例与肾实质交界区可见低强化软组织密度影。弥漫浸润型肾癌1例,边界不清,类似炎性病变,轻度强化,肾脏边缘可见棘状突起,伴肾周筋膜增厚、桥隔增粗及肾门旁淋巴结肿大。结论:不典型肾癌CT表现形式多样,需结合形态和强化特征综合分析;多层螺旋CT可全面显示病变,发现有价值的细节,从而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病变特点及螺旋CT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16例输尿管癌的螺旋CT影像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诊断、分期对照分析。结果:癌灶沿输尿管横径1.0~2.1cm,纵径1.5~15.2cm,于低分期组(pT0~T2)和高分期组(pT3~T4)中横径之间差别及纵径之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1)。癌灶平均CT值平扫时43HU,增强后74HU,增高幅度30HU,增强后显示更清晰;曲面重建(CPR)可显示泌尿道全程;pT3期6例,CT诊断正确1例,pT4期2例CT与病理诊断一致。结论:输尿管癌病灶沿输尿管蔓延纵径大于其横径,但横径及纵向累及范围并不能作为肿瘤分期的依据,T0~T3期CT鉴别困难,T4期CT诊断准确;CT增强扫描具有确诊及鉴别诊断作用,CPR为临床医师直观地观察病灶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在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6例输尿管医源性损伤的病例,进行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同时进行三维输尿管重建,将诊断结果与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6例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病例进行MSCTU检查,均显影清晰,对比剂自受损的输尿管下段溢至宫颈阴道内,其中右侧输尿管2例,左侧输尿管4例;4例单处损伤,2例为多处损伤。损伤部位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均吻合,诊断符合率达到100%。结论 16排螺旋CT扫描速度快,图像后处理功能强大,图像分辨率高且质量好,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受损输尿管的部位及对比剂的流向,对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定位、定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MSCT灌注成像在肾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在肾细胞癌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接受16排CT肾脏灌注扫描并行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患者19例,对比剂为优维显(300mgI/ml)50ml,注药速度4ml/s,经Perfusion 3软件处理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健侧肾脏与患侧肾脏的正常肾组织同一灌注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实质强化,BF值低于正常肾脏皮质,PS值和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肿瘤坏死区灌注值降低。结论:MSCT灌注成像实现了肾脏血流的定量研究,直观评价肾癌的微循环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鉴别不同类型肾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2例肾癌的CT表现,依据WHO病理分类包括透明细胞癌54例、乳头状癌25例、嫌色细胞癌13例。比较平扫、皮髓质期、肾实质期及排泄期各类肾癌的CT值及强化模式。结果:3种肾癌在平扫的CT值无统计学差异。在增强扫描皮髓质期、肾实质期及排泄期,透明细胞癌的CT值均高于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而后两者在增强各期均无统计学差异。均匀强化最常见于嫌色细胞癌,不均匀强化最常见于透明细胞癌。螺旋CT鉴别透明细胞癌与非透明细胞癌的准确性在皮髓质期、肾实质期、排泄期分别为93.5%、86.9%、81.5%。结论:多层螺旋CT鉴别透明细胞癌与非透明细胞癌有应用价值,但较难鉴别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等密度胰腺癌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MSCT曲面重组(CPR)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62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胰腺癌患者的MSCT表现,肉眼观察在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肿瘤与正常胰实质的密度对比,并用CPR显示胰腺、胰管和胆总管的全貌。结果:62例中5例(8.1%)肿瘤在平扫和增强扫描肉眼看均呈等密度,肿瘤全部位于胰头部,间接征象有“胰管中断征”(5例)、“双管征”(4例)、胰腺头形态异常(4例)和远侧胰实质的萎缩(1例)。其余57例肿瘤在增强扫描肉眼可见明显低密度肿块。结论:少数胰腺癌肉眼看呈等密度,“胰管中断征”、“双管征”和胰腺轮廓的异常是诊断的重要间接征象,CPR有利于显示胰腺、胰管和胆管的全貌,对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腺外病变在PET/CT诊断胰腺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因胰腺病变行PET/CT检查的病例,男52例,女21例,年龄30~78岁。手术(18例)、剖腹探查(4例)、细针穿刺(25例)和影像及临床随访(28例)证实恶性47例,良性26例,随访时间为6~17个月。初始诊断仅根据PET/CT所示胰腺原发病变的SUV值和CT征象,并将拟诊为恶性者分为肯定恶性和可疑恶性,胰腺外病变分为转移性和非转移病变,根据胰腺外病变对原发病变的诊断进行修正。分别统计胰腺外病变修正前后PET/CT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PET/CT发现29例有胰腺外病变,26例为转移性病变,3例为非转移性病变,并对21例的诊断进行修正,修正前后PET/CT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0%、69.2%、78.0%、83.0%、69.2%和93.6%、76.9%、87.7%、88.0%、87.0%。修正后PET/CT的6例假阳性中,3例为实性假乳头状瘤。结论:胰腺外病变,特别是转移性病变,提高了PET/CT诊断胰腺癌的准确性。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修正后PET/CT假阳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