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RASSF1A与CyclinD1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RASSF1A及Cyclin D1在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20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20例乳腺导管内癌组织及50例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导管内癌组RASSF1A的表达低于不典型增生组(P〈0.01),而cyclinD1的表达高于不典型增生组。乳腺癌组织中,RASSF1A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随着病变程度加重,CyclinD1表达呈增高趋势(P〈0.01)。乳腺癌组织中,CyclinD1的表达仅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乳腺癌中RASSF1A与CyclinD1两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RASSF1A与CyclinD1两种蛋白的异常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二者联合检测能为乳腺癌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的生物学信息。  相似文献   

2.
HIF-1α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HIF-1α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探讨HIF-1α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乳腺组织(20例)、乳腺囊性增生组织(20例) 、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20例)及乳腺癌组织(60例)中HIF-1α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和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IF-1α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无阳性表达,在乳腺囊性增生组织、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 30%, 61.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组癌组织中HIF-1α蛋白的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随着分期越高,其阳性表达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的HIF-1α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P<0.05);HIF-1α蛋白表与患者5 a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HIF-1α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表达呈进行性上升的趋势,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浸润癌组织中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PRL-3)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6例乳腺正常组织、15例轻中度和20例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PRL-3的表达及其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痛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PRL-3蛋白在乳腺正常组织、乳腺导管轻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和乳腺导管浸润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46.7%、80.0%和95.0%,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RL-3蛋白与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学分级有关(χ2=6.494,P=0.011和0.008).结论:PRL-3蛋白可能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RASSF1A基因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40例乳腺癌组织和15例乳腺良性病变即乳腺增生病组织中RASSF1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RASSF1A mRNA在乳腺增生病组织中全部表达,在40例乳腺癌组织中有21例表达缺失,缺失率为52.5%;②在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结有转移者RASSF1A mRNA的表达率明显低于淋巴结无转移者,RASSF1A mRNA的表达缺失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与年龄、组织学分级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CerbB-2蛋白的表达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RASSF1A基因表达缺失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预后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在女性乳腺增生癌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4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40例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32例导管原位癌、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IRT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SIRT1在乳腺良、 恶性病变组织中的分布特点.结果 SIRT蛋白在乳腺癌旁正常组织与浸润性导管癌、原位癌、普通型导管增生两组之间蛋白表达有显著差异(x21=25.13,x22=8.54,x23=25.13,P<0.05),UDH、DCIS、IDC两两比较中表达率无明显差异(x21=1.14,x22=2.78,x23=1.19,P>0.05),SIRT1蛋白的表达率在淋巴结有无转移及PR性质上比较有明显差异性(x21=4.56,x22=4.94,P<0.05),而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ER无显著相关性(x21=1.68,x22=0.43,x23=0.26,x24=0.60,P>0.05).结论 该研究提示SIRT1蛋白高表达可能起促癌作用,低表达起到抑癌作用,IRT1蛋白的表达可能会成为乳腺癌细胞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中抑癌基因PTEN与cyclinD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乳腺良性、恶性病变中抑癌基因PTEN及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的蛋白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3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28例乳腺增生组织(其中20普通型增生,8例非典型增生)、8例导管原位癌、98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PTEN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并进行微血管密度计数.结果非典型增生上皮和导管原位癌的PTEN蛋白水平高于正常乳腺腺上皮(P<0.01);浸润性癌组织中PTEN高表达率为49.0%,与正常乳腺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增生的乳腺组织和导管原位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浸润性乳腺癌中PTEN的表达与分级、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微血管密度计数均呈负相关,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TEN表达低下时乳腺癌中cyclinD1蛋白的高表达率与腋淋巴结受累、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TEN高表达时cyclinD1蛋白的高表达率与腋淋巴结受累、组织学分级无关.结论 PTEN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表达的改变是乳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共同参与乳腺癌的发生.PTEN的表达水平低下可作为乳腺癌分化和转移的一个潜在的生物学标志.CyclinD1对乳腺癌分化和腋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可能部分受到PTEN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郑国文  王俊安  何磊  魏士雄 《西部医学》2020,32(9):1337-1341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cyclin D1蛋白表达与浸润性癌的关系。 方法 选取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2006年7月~2014年7月期间首诊确诊存档的乳腺组织石蜡标本,且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样本共180例,其中癌旁组织24例(癌旁组)、浸润性癌组织74例(浸润性癌组)、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组织82例[包括普通型导管增生(UDH)20例(UDH组)、柱状细胞病变(CCL)15例 (CCL组)、非典型导管增生(ADH)22例(ADH组)、导管原位癌(DCIS)25例(DCIS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织中cyclin D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cyclin D1阳性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各组组织中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与DCIS组和浸润性癌组相比,癌旁组、UDH组、CCL组的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肿瘤直径、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P<0.05);cyclin D1阴性组5年总生存率高于cyclin D1阳性组,两组Kaplan Merie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淋巴结转移、cyclin D1阳性是影响浸润性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yclin D1在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表达水平高可能为浸润性癌的危险因素,cyclin D1表达水平越高,浸润性癌风险越大,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8.
刘廷  齐凤杰  赵树鹏  姚萍 《广东医学》2012,33(2):192-195
目的 研究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14-3-3σ和Mdm2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两步法检测浸润性乳腺癌73例、乳腺导管原位癌20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2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0例、乳腺腺病10例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12例中14-3-3σ和Mdm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73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14-3-3σ的阳性表达率为20.5%,2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为40.0%,20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为65.0%,1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为70.0%,10例乳腺腺病为80.0%和12例癌旁正常组织为83.3%,其中浸润性乳腺癌明显低于乳腺癌旁正常组织(P<0.05);14-3-3σ的表达在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HER-2受体及ER受体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临床特征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dm2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乳腺导管原位癌、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腺病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1.6%(45/73)、55.0%(11/20)、45.0%(9/20)、40.0%(4/10)、30.0%(3/10)30%和16.7%(2/12),其中浸润性乳腺癌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Mdm2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14-3-3σ和Mdm2蛋白的表达在浸润性乳腺癌中呈负相关(rs=-0.458,P=0.000).结论 14-3-3σ和Mdm2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中异常表达,说明其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支架蛋白IQGAP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沉默IQGAP1表达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IQGAP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良性乳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分析IQGAP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构建载有shRNA-IQGAP1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将其稳定转染高转移乳腺癌MDA-MB-435细胞,获得稳定抑制IQGAP1蛋白表达的细胞株(IQGAP1-shRNA组)及相应的空载细胞株(Vector组)、空白对照细胞株(Blank组);运用基于Transwell系统的体外迁移实验观察沉默IQGAP1的表达对MDA-MB-435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IQGAP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3.44%(136/163),与良性乳腺病变组织(32.14%,9/2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QGAP1蛋白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7.78%,63/81)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WHO分级为3级者IQGAP1蛋白表达为阴性、胞质阳性和胞膜阳性的例数分别为1、3和22,2级者分别为21、40和61;1级者分别为5、9和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QGAP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有关(P<0.01),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无关(P>0.05).Blank组、Vector组和IQGAP1-shRNA组中穿过Transwell小室的平均细胞数分别为(294.3±16.3)、(287.7±16.9)和(93.5±7.6)个,IQGAP1-shRNA组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 IQGAP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乳腺病变组织;IQGAP1蛋白表达部位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IQGAP1蛋白在乳腺癌转移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A1(HMGA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65例乳腺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和4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HMGA1 mRNA的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石蜡包埋的120例乳腺癌组织、46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和43例乳腺腺病组织中HMGA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HMGA1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纤维腺瘤组织(P<0.01);乳腺癌组织中HMG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P<0.01)和乳腺腺病组织(P<0.05),乳腺癌组织中HMGA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淋巴结是否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1,P<0.05),三阴性乳腺癌HMG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 HMGA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和良性疾病组织明显升高,并与临床分期有关,有望成为乳腺癌诊治中的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肺癌患者CYP1A1和GSTM1基因多态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YP1A1与GSTM1基因多态与支气管肺癌癌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方法和PCR-RFLP技术,对98例肺癌患者和136名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进行CYP1A1与GSTM1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对照组和肺癌组CYP1A1 m1、GSTM1缺陷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8%和43%、44%和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1A1(w1/m1、CYP1A1(m1/m1、GSTM1(缺陷型)基因型患肺癌的危险度分别升高3.18倍、2.72倍和2.16倍(P均<0.05).GSTM1(缺陷型)和CYP1A1(w1/m1或CYP1A1(m1/m1基因型携带者患肺癌的危险度为5.62倍(P<0.01.吸烟使GSTM1缺陷型携带者和CYP1A1 m1携带者肺癌的患病危险度较单一基因作用危险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CYP1A1 m1和GSTM1缺陷型基因均是肺癌的危险因素,2者存在交互作用,且均与吸烟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Ksp-Gpx1-k1k1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含有肾组织特异性启动子(Ksp-cadherin)的Gpx1与k1k1载体质粒,为下一步构建转基因动物、研究在动物模型体内表达和基因治疗提供基础.方法 以KLK1 cDNA、GPX1 cDNA、Ksp-cadherin BAC为模板,PCR扩增获得人源Gpx1、KLK1、Ksp-cadherin cDNA.PCR产物大小与预期结果一致,序列分析完全正确.选择多个相应酶切位点,分步将Ksp-cadherin、Gpx1、KLK1插入至pIRES-EGFP质粒中.构建pKSP-GPX1-IRES-KLK1重组质粒.应用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方法验证所构建载体的正确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含有Ksp-cadherin的GpX1与k1k1载体质粒.结论 该重组载体的构建为下一步构建转基因动物,研究其在哺乳动物肾组织内过表达及在移植肾缺血冉灌注损伤的基因治疗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谷胱苷肽转硫酶M1、T1、P1(GSTM1、GSTT1和GSTP1)基因多态性和吸烟饮酒习惯与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以直肠癌患者210例,人群对照439例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惯,以多重PCR技术检测GSTM1和GSTT1基因缺失,PCR-RFLP技术检测GSTP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第105密码子A→G).结果:GSTM1和GSTT1基因缺失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GSTP1 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与GSTP1 A/A基因型携带者相比,G/G基因型者发生直肠癌的危险性无显著升高,调整OR值为1.11(95%CI:0.77~1.60).结论:GSTM1、GSTT1和GSTP1基因多态性与直肠癌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组织中Tiam1、Fascin-1及HSPB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轶  刘莉  蒋会勇  丁彦青 《广东医学》2008,29(2):230-23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Tiam1,Fascin-1及HSPB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制作含100例结直肠癌组织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Tiam1,Fascin-1及HSPB1的表达。结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后,形态可观测率为96%,并且背景清晰,对比鲜明。Tiam1表达阳性率为74%,Fascin-1表达阳性率为51%,HSPB1表达阳性率为68%,显著高于非肿瘤组织。Tiam1,Fascin-1及HSPB1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显著相关,伴发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Tiam1,Fascin-1及HSPB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者。通过相关性统计学分析,发现Tiam1与Fascin-1表达呈正相关(r=0.678,P<0.01),Tiam1与HSPB1表达呈正相关(r=0.650,P<0.01)。结论Tiam1,Fascin-1及HSPB1均与结直肠癌转移有关,Fascin-1和HSPB1的高表达可能与Tiam1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中国江苏地区汉族人群1型糖尿病(T1DM)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DQB1基因及单倍型频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江苏地区汉族人群T1DM患者(112例)与对照组(69例),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寡核苷酸探针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O)技术,进行HLA-DRB1?DQB1基因分型,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Arlequin软件进行单倍型频率的分析?结果:112名T1DM患者中检测到DRB1位点等位基因17个(对照组19个),DQB1位点等位基因7个(对照组7个)?与对照组相比,T1DM组DRB1*0901?DRB1*0405和DRB1*0301频率明显增高,DQB1位点的DQB1*0201与DQB1*0303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T1DM患者明显升高的单倍型频率为:DRB1*0901-DQB1*0303?DRB1*0301-DQB1*0201?DRB1*0405-DQB1*0401和DRB1*0405-DQB1*0302?结论:中国江苏地区汉族T1DM患者HLA基因DR位点的DRB1*0901?DRB1*0405?DRB1*0301及DQ位点的DQB1*0201?DQB1*0303对T1DM易感?发现了4个新的具有易感作用的单倍型:DRB1*0901-DQB1*0303?DRB1*0301-DQB1*0201?DRB1*0405-DQB1*0401和DRB1*0405 -DQB1*0302?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目前LCRG1基因转录调控机制不清,现拟研究Sp1和Egr-1对人LCRG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调节. 方法:利用MatInspector软件分析LCRG1基因启动子区域内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Sp1、wtEgr-1、mtEgr-1真核表达质粒与LCRG1启动子重组质粒的共转染实验,分析其对LCRG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结果:生物信息学提示LCRG1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Sp1和Egr-1等位点,外源性突变型转录因子Egr-1能上调LCRG1基因启动子的活性.结论:突变型转录因子Egr-1可能参与该基因的表达调控.  相似文献   

17.
18.
19.
CYP1A1与GSTM1基因的多态性与西安地区食管癌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代谢酶1A1(CYP1A1)、谷胱苷肽转硫酶μ(GSTM1)基因多态性与西安地区食管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了西安地区108例食管癌病例和101例对照CYP1A1与GSTM1基因多态性。结果 CYP1A1 Ile/Ile,Ile/Val,Val/Val基因型在病例和对照中分别为22.6%,43.4%,34.0%和30.7%,47.5%,21.8%;其中Val/Val基因型在两间差异显(P=0.049);GSTM1存在型、缺失型在病例,对照中分别为40.7%,59.3%和56.4%,43.6%差异显(P=0.023)。结论 CYP1A1 Val/Val基因基因型(突变纯合子)与GSTM1的缺失与西安地区食管癌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HLA-DQA1, -DQB1, and -DRB1 gene polymorphism were analyzed to study type 1 DM susceptibility in Malay patients from Southeast Asia (Malaysia and Singapore). Patients show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the occurrence of DQA1*0501 (50.7% vs. 20.4%; RR = 3.97; Pc < 0.01), DQB1*0201 (48% vs. 19.1%; RR = 3.86; Pc < 0.05), and DRB1*0301 (38.7 vs. 6.8%; RR = 8.36; 95% Pc < 0.05). Conversely, significant decreases were noted in the occurrence of DQA1*0601 (14.7% vs. 35.2%; RR = 0.33; Pc = 0.008) and DQB1*0601 (4% vs. 23.5%; RR = 0.16; Pc < 0.05) in type 1 DM patients. Using a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we derived a risk prediction model for type 1 DM in our indigenous Malay population based on the identified HLA genotypes. The RR for type 1 DM increases by a factor of 5.68 for every uni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DRB1*0301 allele (P < 0.001), and decreases by a factor of 0.18 per unit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DQB1*0601 allele (P < 0.001). After adjusting for these two HLA genotypes, DQA1*0501, DQB1*0201 and DQA1*0601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 risk predictors. The lower incidence of type 1 DM in the Malay population may be contributed by the genotypic combinations of DR and DQ genes as well as the linkage disequilibria between susceptible and protective alle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