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助听方式听障儿童和健听儿童言语韵律组块功能的差异。方法 以58例5.5~6.5岁学龄前健听及听障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健听儿童30例,双侧人工耳蜗植入儿童10例,双侧助听器佩戴儿童8例,双侧分别佩戴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双耳双模式助听的听障儿童10例,采用《儿童言语韵律功能评估工具》中组块评估部分比较其组块功能表现的差异及其输入与输出维度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1)听障儿童韵律组块四个板块得分均显著落后于健听儿童(P<0.05);(2)不同助听方式听障儿童中,韵律组块输入维度的两个板块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韵律组块输出维度的形式板块人工耳蜗植入组和双模式组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助听器组(P<0.05),韵律组块输出维度的功能板块人工耳蜗植入组得分显著低于助听器组(P<0.05),其它各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类儿童输入与输出两个维度的评估结果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听障儿童韵律组块输入和输出均落后于同龄健听儿童。不同助听方式影响听障儿童韵律组块输出的表现,对其输入的影响不大,整体表现为:人工耳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学前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的视听言语知觉反应,以及不同辅听模式的听障儿童的视听言语知觉反应。方法 以汉语为母语的4~7岁学龄前健听儿童40例和听障儿童37例(双模式11例,双侧人工耳蜗植入12例,22例佩戴助听器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的McGurk研究范式的实验材料对两组儿童分别在纯听、视听一致、视听不一致三种条件下进行视听言语知觉反应测试,要求被试报告自己听到的声音,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1)两类儿童在单音节的辨识中都受到了视觉信息的影响,但听障儿童受视觉信息的影响显著大于健听儿童(P<0.001);(2)在单音节识别中,双侧佩戴助听器的听障儿童的言语辨识正确率低于双侧人工耳蜗植入的听障儿童(P<0.05);(3)McGurk效应在以汉语为母语的学龄前儿童中普遍存在。结论 不论是听障儿童和还是健听儿童,在视听双通道条件下,视听言语知觉反应都会受到视觉信息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回顾性比较分析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接受佩戴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2种不同干预方式人群的听力学评估参数,探讨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有效残余听力的临床判断方法.方法:选取听力学评估和言语康复训练资料完整的22例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其中10例佩戴助听器并接受超过3个月的言语康复训练,另外12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其中有10例年龄区间与佩戴助听器组一致.佩戴助听器组患儿,根据言语康复训练效果分为良好(7例)和较差(3例),分别统计其佩戴助听器前ASSR和听力言语康复训练期间裸耳纯音测听在500、1000、2000、4000 Hz 4个频点的听阈阈值情况.年龄与佩戴助听器组一致的10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根据术前有否佩戴助听器情况,分为曾佩戴助听器但听力言语康复效果差者(5例)和未接受佩戴助听器者(5例),分别统计其佩戴助听器前和(或)手术前的ASSR在500、1000、2000、4000 Hz 4个频点的听阈阈值情况.结果:①ASSR的阈值情况.佩戴助听器且言语康复训练效果良好的7例(14耳)患儿,平均每耳有2.71个频点可引出ASSR反应,所引出的ASSR平均阈值为(110.92±7.43 )dB HL;佩戴助听器言语康复训练效果较差的3例患儿,再加上曾佩戴助听器但听力言语康复效果差而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的5例,共8例(16耳),平均每耳只有1.06个频点可引出ASSR反应,所引出的ASSR平均阈值为(110.88±8.52 )dB HL.②裸耳纯音测听情况.佩戴助听器且言语康复训练效果良好的7例(14耳)患儿,所测频点的平均听阈为(96.11±7.81) dB HL;其中,每耳平均有3个频率点的裸耳纯音测听阈值≤100 dB HL.而在效果差的3例(6耳)患儿中,所测频点的平均听阈为(112.19±5.15) dB HL,裸耳纯音测听阈值≤100 dB HL耳的数量为0.结论:500、1000、2000、4000 Hz 各频率引出ASSR的频点数量和裸耳纯音测听阈值≤100 dB HL的数量,是临床上判断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儿有否存在可利用助听残余听力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学龄前听障儿童助听后言语流畅性的特征,探讨辅听装置、年龄、性别、语训时长对其言语流畅性的影响.方法 以109例3.5~6.5岁学龄前健听及听障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健听儿童30例(健听组),双耳佩戴助听器的听障儿童28例(助听器组),右耳植入人工耳蜗的听障儿童26例(人工耳蜗组),同时佩戴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双耳双模式助听的听障儿童25例(双模式组),通过主题对话的形式分别采集各组儿童的语音样本,比较各组儿童在自发性言语语言任务下的语速、停顿、重复和拖延差异;分析辅听装置、年龄、性别、语训时长等因素对听障儿童言语流畅性的影响.结果 ①健听组儿童的语速显著高于其他三组(P<0.05),健听组停顿次数显著低于人工耳蜗组(P=0.001)和双模式组(P=0.032);健听组拖延次数显著低于助听器组(P=0.001)和双模式组(P=0.001),极显著低于人工耳蜗组(P<0.001);②不同性别听障儿童语速、停顿、重复次数和拖延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助听器组语速显著高于人工耳蜗组(P=0.045),人工耳蜗组停顿次数显著高于助听器组(P=0.028);3.5~5岁听障儿童语速显著低于5.1~6.5岁组(P=0.042);语训0~2.5年听障儿童语速显著低于语训>2.5年者(P=0.002),停顿及重复次数均高于语训>2.5年者(分别P=0.047,P=0.02).结论 听障儿童的语速低于健听儿童,停顿次数、拖延次数高于健听儿童;年龄、辅听装置、语训时长影响学龄前听障儿童的言语流畅性,性别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人工耳蜗植入者对侧耳佩戴助听器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人工耳蜗植入者对侧耳佩戴助听器的意义和作用。方法 对 6例年龄 7~ 18岁的语前聋患者于术后开机半年时在不同助听方式下 (人工耳蜗 +助听器和单独使用人工耳蜗 )进行声场 (啭音 )测听、言语功能评估和问卷调查 ,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人工耳蜗 +助听器较单独使用人工耳蜗声场 (啭音 )测试的各频率听阈低 (P <0 .0 1)。词汇识别测试显示两者均有良好的聆听效果 (P >0 .0 5 )。问卷调查显示患者普遍接受人工耳蜗 +助听器的方式 ,感觉舒适、方向性立体感强 ,交流更佳。结论 使用人工耳蜗者对侧耳佩戴助听器有助于更好地聆听。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7岁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后听觉言语康复进展情况。方法在标准声场对10例儿童进行人工耳蜗术后声场听阈测试。利用听障儿童听觉言语康复评估词表在开机后3.6.9、12个月分别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评估。采用希-内学习能力测试或格蕾费斯儿童精神发育测试量表进行学习能力评估。结果随着术后康复时间的增加,10名儿童的听觉、言语、学习能力评估成绩逐步提高,提高速度和幅度存在个体差异。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有助于重度、极重度听障儿童的听力语言康复。术后儿童听觉言语的发展受年龄、智力、耳聋病因及术前助听器配戴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植入人工耳蜗与配戴助听器儿童在声调识别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分析背景噪声对听障儿童声调识别的影响.了解在噪声环境中听障儿童声调识别的特点.方法 采用2X4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比较植入人工耳蜗与配戴助听器儿童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SNR=+12,+6,0 dB)的声调识别能力;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声调组合识别对听障儿童的难易程度.结果 ①在重建或补偿听阈相似时,植入人工耳蜗与配戴助听器儿童声调识别能力的差异不显著;②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两组儿童声调识别能力的差异极其显著;③两组儿童均最易分辨一声与四声的差异,最难分辨二声与三声的差异.结论 只要重建或补偿听阈在最适范围,听障儿童便具有一定的声调识别能力,但噪声会对其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使用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语前聋儿童的言语识别能力的比较研究,为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提供参考.方法实验对象包括18例人工耳蜗植入和40例配戴助听器的先天性语前聋儿童,先在自由声场测试双耳裸耳听阈,根据装置使用时间和平均裸耳听阈值分组,测试并比较使用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语前聋儿童封闭项的声母、韵母、单音节词识别率.结果人工耳蜗植入时间≥2年组儿童的韵母、声母和单音节词识别率明显高于<2年组患者.助听器使用时间≥2年组的各测试项识别率与<2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装置使用时间<2年的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各测试项识别率均明显高于平均裸耳听阈>100 dB HL的助听器使用者,与平均裸耳听阈≤100 dB HL的助听器使用者的各测试项识别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装置使用时间≥2年的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各测试项识别率均明显高于平均裸耳听阈>90 dB HL的助听器使用者,但与平均裸耳听阈>70 dB HL但≤90 dB HL的助听器使用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极重度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能获得比助听器使用者更好的言语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一直十分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政府对残疾儿童的救助力度也越来越大。2007年实施彩票公益金项目,为1 200名听障儿童免费佩戴助听器并补贴康复训练费,2009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启动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除每年为3 000名听障儿童免费配戴助听器和康复训练外,每年还为500名听障儿童免费植入人工耳蜗并补贴康复训练费,使更多贫困家庭的重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后对侧耳联合使用助听器对声调识别的影响;同时探讨人工耳蜗开机时间、康复训练时间、听障儿童的学习能力等因素对声调识别的影响。 方法 选择3~7岁的人工耳蜗植入儿童27例,采用《言语听觉反应评估》(EARS)中的“封闭式声调测试”作为测试材料,分别单独使用人工耳蜗(CI)和在人工耳蜗对侧耳联合使用助听器(CIHA)在安静和噪声两种环境下进行声调识别的测试,使用SPSS 17.0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无论在安静环境还是噪声环境下,CIHA的声调测试成绩均优于CI,此优势在噪声环境下更明显;人工耳蜗开机时间、康复训练时间较长者声调测试成绩均优于较短者;听障儿童的希-内学习能力测试结果学习能力DIQ≥100与DIQ<100者声调测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建议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对侧耳联合使用助听器,但助听器需要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植入人工耳蜗儿童和配戴助听器儿童在语音识别、声调识别及语音清晰度上是否存在差异,以期为助听器及人工耳蜗术后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55名听障儿童,其中助听器组25名,人工耳蜗组30名;采用听觉语言能力评估词表进行评估;利用SPSS 16.0对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听障儿童的韵母识别率显著高于声母识别率(t=3.505,P=0.001);助听器组韵母识别率显著高于声母识别率(t=3.672,P=0.001);人工耳蜗组韵母识别率与声母识别率无显著性差异(t=1.517,P=0.135);人工耳蜗组的声母识别显著高于助听器组(t=3.508,P=0.01);两组儿童的韵母识别、双音节词声调识别及语音清晰度之间无显著差异(均P>0.05);人工耳蜗组和助听器组的语音清晰度变异系数均大于20%,离散程度较大。结论听障儿童的康复教学应重视声母识别训练,同时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术前助听器佩戴史对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者早期开放式言语识别的影响。方法植入年龄0.9~3.0岁的CI儿童306例,按照术前是否佩带助听器分为助听器(hearing aid,HA)组94例,非助听器(non-hearing aid,NHA)组212例,用普通话词汇相邻性测试(Mandarin lexical neighborhood test,M-LNT)分别对两组受试儿童进行开放式言语识别能力评估,比较两组儿童M-LNT正确识别率。结果年龄相同或人工耳蜗使用时长相同的助听器组与非助听器组间M-LNT正确识别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佩戴助听器不同时长者与非助听器组之间M-LNT识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0.9~3.0岁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儿童,术前有无助听器佩戴史对其术后开放式言语识别能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处于言语发育期的儿童,听力损伤将直接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是不可治愈的,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可以进行有效的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为听障儿童带来了福音.但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与人耳的功能仍有差距,听障儿童配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后还需要接受专业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不可以忽略FM无线调频系统,它可以帮助听障儿童听得更清楚,听障儿童只有在"听清楚"的基础上,才能"说明白".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于2008年开始为在训聋儿提供FM无线调频系统服务,笔者通过临床使用及文献学习,对该系统有了进一步了解,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与助听器对聋儿嗓音音质的影响机制。方法:随机选择昕障儿童组成健听组、助听器组、人工耳蜗组以及裸耳听障组,其中健听组与裸耳听障组作为对照控制组。采用“嗓音疾病评估仪”(TigerDRS)进行嗓音音质评估,要求儿童发/越/音,持续3s。测试的声学参数为:F0、SDF0、Jitter、Shimmer、NNE、HNR、SNR。结果:人工耳蜗组的嗓音F0显著小于其他各组(均P〈0.05),助听器组、健听组、裸耳听障组之间的嗓音F0无显著性差异(P〉0.05);人工耳蜗组与助听器组的SDF0显著大于健听组和裸耳听障组(P〈0.05),助听器及人工耳蜗对听障女性患儿嗓音SDFo的影响大于昕障男性患儿,其交互作用达显著临界水平(P〉0.05);各组之间的嗓音音质参数(Jitter、Shimmer、NNE、HNR、S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耳蜗与助听器主要影响的是嗓音F0及SDF0,而对其他音质参数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听障儿童连续语音能力早期干预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自编的连续语音训练材料对听障儿童进行干预,以提高其连续语音能力。方法采取单一被试研究方法,分别对1名植入人工耳蜗和1名配戴助昕器儿童干预前后的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植入人工耳蜗儿童基线期和干预期数据呈极显著差异,配戴助听器儿童基线期和干预期数据呈显著差异。结论通过针对性训练,听障儿童的连续语音能力得到提高,为临床康复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选配助听器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探讨不同听觉补偿方式对其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32例6~43月龄选配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后的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语前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助听器组18名,人工耳蜗组14名,两组的听力损失程度无统计学差异,均在干预1年内进行相同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使用声场测听测试助听听阈;使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评估干预前及干预后3、6、9、12个月时的听觉能力;采用《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能力评估》测试两组康复训练前后的言语能力。结果两组患儿助听听阈均优于助听前,但人工耳蜗组各频率助听听阈显著优于助听器组(P<0.05);两组听觉能力得分均随听觉补偿时间的延长而提高(P<0.05);助听器组在干预后9个月的听觉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及干预6个月(P<0.05);人工耳蜗组在术后6个月的听觉能力得分高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P<0.05);人工耳蜗组在干预后6、9、12个月的听觉能力得分均高于助听器组(P<0.05);两组助听后康复级别及言语年龄均高于助听前,人工耳蜗组康复级别及言语年龄均高于助听器组(P<0.05)。结论对于极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聋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者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优于助听器选配者。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满足广大贫困听障儿童迫切的康复需求,中央财政出资资助贫困家庭听障儿童配戴助听器、植入人工耳蜗。这是中央财政首次出资对人工耳蜗康复项目进行救助,也是对残疾人进行救助单人次标准最高的一次。为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植入人工耳蜗可以重建听力、切实改善重度听障儿童康复状况的认识,普及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知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言语、空间与听觉质量量表(speech,spatial and qualities of hearing scale,SSQ)用于老年听力损失患者佩戴助听器的效果评估作用。方法以100例老年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60~90岁)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研究和前瞻性研究,其中,无助听器使用经验者44例(75.8±8.1岁,气导纯音平均听阈59.8±13.3 dB HL)、有助听器使用经验者34例(77.5±6.3岁,气导纯音平均听阈64.5±17.8 dB HL,助听器佩戴时间大于三个月)进行横断面研究;22例(74.3±8.6岁,气导纯音平均听阈58.1±12.6 dB HL)首次配戴助听器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二组参与横断面研究者进行一次SSQ评估,前瞻性研究组分别在助听前和佩戴助听器1个月后进行二次SSQ评估,均采用面对面问答方式用SSQ量表评估三组受试者在言语理解能力、空间定位能力和声音聆听质量方面的变化。结果横断面研究结果显示,有助听经验组SSQ问卷言语理解(97.29±23.43分)、空间听觉(131.94±19.27分)、声音质量(143.53±20.31分)和总分(372.76±51.92分)均显著高于无助听经验组(分别为58.66±30.13、99.41±37.09、108.09±43.28、266.16±78.18分)。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受试者初次佩戴助听器一个月后的SSQ问卷言语理解(106.27±13.86分)、空间听觉(136.00±14.09分)、声音质量(151.73±13.91分)和总分(394.00±34.70分)均显著高于佩戴助听器前(分别为65.64±21.89、115.09±17.17、111.91±25.41、292.64±45.58分),横断面研究和前瞻性研究结果均显示,老年听力损失患者佩戴助听器后在言语理解能力、空间声源定位能力和声音聆听质量方面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SSQ量表可以有效评估老年听力损失患者助听器使用效果;老年听力损失患者佩戴助听器后在言语理解能力、空间定位能力和声音聆听质量方面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项研究评估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声源定位能力是否好于单侧耳蜗植入;评估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经过5年以上长期佩戴,其声源定位能力与正常听力儿童的区别。方法选取2007年接受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的6例患者,根据年龄、性别、耳聋时间等配对选取6例术前未佩戴过助听器的单侧人工耳蜗植入者,还根据年龄选取正常听力对照组8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受试者双耳佩戴、分别左右侧佩戴状态下的水平方位声源定位能力差别。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正常听力儿童的声源定位能力差别。结果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者双侧佩戴时角度偏差数值为38.73°±8.17°;仅左侧或右侧佩戴时角度偏差数值为78.46°~81.35°。双侧佩戴人工耳蜗声源定位能力要明显好于仅佩戴任一侧人工耳蜗,P<0.01。单侧人工耳蜗植入受试者的角度偏差数值为62.27°±8.72°。正常听力受试者角度偏差数值为5.82°±4.27°。正常听力受试者声源定位能力最好,双侧同期人工耳蜗组次之,单侧人工耳蜗组最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侧同期人工耳蜗植入后,受试者声源定位能力明显好于单侧耳蜗植入。但由于耳蜗设备的局限性,其声源定位能力与正常儿童仍有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为保障各类人工耳蜗救助项目顺利实施,切实减轻贫困儿童手术前需购买助听器进行适应性训练的负担,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近日通过中国听障儿童服务网(http://www.hearingkids.org.cn/)面向全国开通助听器免费借用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