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蕾  张茵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21):147-14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7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同时予以心理干预;4周后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2组患者情绪变化,同时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结果干预组SD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前后干预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下降值显著多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抑郁情绪,有助于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糖尿病患者的精神状况,并给予心理干预,然后比较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评分值及实验前后两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结果:86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心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5),且对血糖的控制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要重视心理护理干预,建议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心理护理干预,进行糖尿病教育,有助于改善其抑郁情绪,使血糖更易于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焦虑、抑郁情绪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焦虑、抑郁情绪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1]对综合医院就诊的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对有焦虑或抑郁的糖尿病患者给予心理治疗及一定的药物治疗,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S)、餐后2h血糖(PBS)、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结果:有焦虑、抑郁情绪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S)、餐后2h血糖(PBS)、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明显高于无焦虑、抑郁情绪患者(P<0.05)。对焦虑、抑郁情绪干预后,患者空腹血糖(FBS),餐后2h血糖(PBS),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积极干预糖尿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药物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焦虑抑郁药物对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与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选择糖尿病伴抑郁焦虑症状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黛力新组),B组(多虑平组)及C组(对照组),每组30例。经8周治疗后测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及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并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A组(黛力新组)及B组(多虑平组)的SDS、SA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三组FPG、2hPG、HbAlc均有明显下降(P<0.01,P<0.05),但A组和B组较C组下降更明显(P<0.05)。A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较B组少(P<0.01)。结论抗焦虑抑郁药物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并有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5.
伽玛刀术前心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颅内肿瘤患者在接受伽玛刀治疗前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刺激暴露疗法等心理干预措施,对260例存有心理负性情绪的颅内肿瘤患者进行伽玛刀治疗前的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干预前后进行测评和对照比较。结果干预前SCL90、SAS、SDS总分分别为69.12±34.26、40.24±10.28和42.48±12.72,与正常人群比较(41.13±22.36,30.16±8.02,32.98±9.13)差异有显著性(P<0.01);干预后患者SCL90、SAS、SDS总得分分别为49.36±31.22、32.16±7.08和36.166±7.98,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对接受伽玛刀治疗的颅内肿瘤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术前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顺利进行伽玛刀治疗和康复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探讨糖尿病教育及心理干预等对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内科治疗组与合并心理治疗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进行治疗前后测评,同时与正常人群对照.结果糖尿病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合并心理治疗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较内科治疗组显著,且糖代谢更好.结论糖尿病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糖尿病教育及心理干预可更好地改善情绪症状及改善糖代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住院糖尿病伴抑郁情绪患者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将有抑郁情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测定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观察组进行心理干预,住院30天后再次评定。结果:观察组血糖明显趋于正常(P<0.01),SDS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抑郁情绪的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主动性、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从而缓解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障碍及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并探讨糖尿病教育及心理干预等对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6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内科治疗组与合并心理治疗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进行治疗前后测评,同时与正常人群对照。结果 糖尿病组焦虑、抑郁程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合并心理治疗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较内科治疗组显著,且糖代谢更好。结论 糖尿病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糖尿病教育及心理干预可更好地改善情绪症状及改善糖代谢。  相似文献   

9.
张洪群 《济宁医学院学报》2012,35(2):122-123,125
目的 研究心理行为干预对男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对21例术后男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应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LQ-C30(3.0)》和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干预前后的生活功能和焦虑、抑郁情绪的评价.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除便秘项目的评分外,干预后QLQ-C30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P<0.01),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P<0.01),干预前后SAS、SDS≥51分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心理行为干预可提高男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时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0.
心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对其影响。方法:68例GDM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34)和对照组(n=3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入院和出院时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比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GDM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负性情绪障碍及心理行为干预的疗效。方法心电图确诊的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3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并对研究组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分别于入组时、治疗12周后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测评。结果干预12周后,研究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分别为(43.56±6.54)分、(44.63±7.61)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研究组SAS、SDS评分较干预前〔(63.21±9.86)分、(65.32±8.08)分〕评分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干预12周后两组SCL-90评分比较,研究组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及恐怖因子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ERS患者常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其心理状况较差,心理行为干预能有效的消除ERS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其心理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贵秀  任梅芳 《河北医学》2007,13(11):1337-133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DM)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应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并予以护理干预,强化教育,家庭、社会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分值。结果: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护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科学的护理干预,明显改善焦虑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13.
氟西汀治疗伴情绪障碍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氟西汀对 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CCMD - 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 2型糖尿病 4 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在降糖药基础上联合应用氟西汀 2 0mg d,对照组仅用降糖药治疗 ,疗程 6周。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评定疗效。结果 经 6周治疗后 ,研究组抑郁、焦虑评分及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 氟西汀不仅能改善 2型糖尿病的抑郁、焦虑情绪 ,而且能改善血糖的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抑郁、焦虑情绪障碍的87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3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慢性支气管炎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其心理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方法将84例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心理干预前、后两组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家属SAS、SD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家属存在一定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首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MHD)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干预组进行20周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宣教。两组在血液透析开始时及20周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的SAS总分和SDS总分均低于干预前(P均<0.01);对照组干预前后的SAS总分和SDS总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对MHD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7.
赵秀伟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1928-1930
目的:探讨药物配合心理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心理治疗,时间为4周。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心理状况,采用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值(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血三酰甘油(TG)评价两组血糖控制结果。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及FPG、2hPG、HbA1c、TG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SAS、SDS及FPG、2hPG、HbA1c、TG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药物配合心理治疗糖尿病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及血糖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糖尿病患者的精神状况,研究组给予心理干预,然后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评分值及研究前后两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均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研究组心理干预后症状明显改善(P<0.01),且对血糖的控制有显著改善(P<0.01);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要重视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抑郁、焦虑情绪,使血糖更易于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心理干预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英先 《右江医学》2011,39(4):455-45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156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结果心理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焦虑及抑郁程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应对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出血后忧郁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2012年至2013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出血后忧郁患者80例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入院前和治疗1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以及症状自评量表( SCL-90)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DS、SAS、SCL-90评分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两组被试情绪SAS、SDS得分比较,观察组负性情绪和心理症状干预后优于干预前,不良情绪得到明显改善( P<0.05) ,对照组治疗前后抑郁和焦虑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除精神病性外其它八项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脑出血忧郁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改善负性情绪,因此值得临床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