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为观察组,6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并比较其与不同类型冠心病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结论:血清CRP水平与不同类型冠心病斑块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CRP)浓度,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预后及严重程度。方法:对A组急性冠脉综合征21例患者、B组稳定性心绞痛25例患者、C组正常人51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测定血清CRP浓度。结果:A、B、C3组血清CRP浓度分别为18.65±24.22mg/L、3.45±6.50mg/L、2.91±3.45mg/L,A组CRP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1)。结论:CRP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及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局部或全身性炎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起重要作用,这已由近年来多项研究证实,而血清C-反应蛋白fCRP)水平高低与疾病的炎症反应程度关系密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血清CRP浓度往往是升高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塞米松有广谱抗炎症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利用地塞米松的抗炎症作用而抑制冠状动脉内斑块的炎症活动而稳定斑块,改善心脏供血。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探讨CRP与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测定27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者,24例稳定性心绞痛(SA)者和21例对照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含量,并对UA和SA患者冠脉狭窄程度进行累积计分。结果:血浆CRP水平UA组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后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UA者多为轻至中度狭窄病变,而SA者以重度狭窄病变多见;但UA患者血浆CRP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积分无相关性(r=0.19,P>0.05)。结论:①UA患者血浆CRP水平明显增高;②提示CRP水平不能反映UA患者冠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血C-反应蛋白含量,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C-反应蛋白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Roche(罗氏)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模块MODULARP系统及CRP分析试剂(美国Roche公司产品),以免疫浊度分析法定量测定SAP组35例,UAP组26例,AMI组15例,正常对照组42例血CRP浓度。结果SAP组、UAP组、AMI组三组与对照组相比,CRP均明显升高,各组间比较用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血清CRP的水平可以作为冠心病不同类型的诊断指标及判断病情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颜景信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9):137-138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一反应蛋白(CRP)、血清肌钙蛋白(Tn—T)、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程度及升高程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关系。方法测定115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RP、Tn—T、CK—MB,冠状动脉造影了解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并与11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对比研究。结果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一反应蛋白越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病变支数越多,非冠心病患者未见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n—T、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反应蛋白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独立危险因子,并与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缪建华  杨威风  黄洪章 《浙江医学》2003,25(11):692-69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与炎症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反映急性炎症反应的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 (hs-CRP)可能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 [1] ,为探讨hs-CRP浓度与冠心病的关系 ,我们对2002年5月至2002年12月内科门诊或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hs-CRP测定 ,现报道分析如下。1.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共72例 ,男性47例 ,女性25例 ;年龄47~80岁 ,平均 (63.6 +16.1)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标准参考2000年ACC/AHA(美国心脏病学会 )指南[2]标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分为3类患者 :1.1.1不稳定心绞痛 (UA…  相似文献   

8.
9.
冯仲红  杨瑞民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0):332-332,344,388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持续性的炎症过程最终会使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为不稳定的斑块,临床表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1]。C-反应蛋白(CRP)是反映炎症反应程度的敏感指标之一,可反映动脉粥样斑块的易损性。有文献报道^[2],基础血清CRP水平〉13.0g/L的患者其预后明显比基础血清CRP水平不高者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对冠心病(CHD)病变程度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2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24例,稳定性心绞痛(SAP)20例,健康对照组26例,检测hs-CRP水平。结果 AM I组hs-CRP水平最高;AM I组、UAP组明显较对照组及SAP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比SAP组高(P〈0.05)。结论 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演变和发展密切相关,hs-CRP可以用来预测CHD的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1.
张军涛  牛凡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70-71,74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并探讨其变化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ACS患者2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3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0例,对照组20例,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hs—CRP和IL-10水平。结果ACS组患者血清hs—CRP和IL-10水平均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血清hs—CRP和IL-10水平虽高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CS组患者血清hs—CRP/IL-10比值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血清hs—CRP/IL-10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和IL-10水平呈正相关(r=0.73,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hs—CRP和IL-10水平均升高,hs—CRP/IL-10比值增大,示有炎症反应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炎症反应不平衡可能与ACS患者斑块的不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3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4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因心脏病猝死的患者,症状发作后6~8 h血清CRP和cTnI的含量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同时分析血清CRP和cTnI含量的高低与心脏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UAP组、SAP组、AMI组血清CRP和cTnI的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含量越高,心脏事件的发生率越高。其含量高低顺序为AMI组〉UAP组〉SAP组。AMI组和UAP组患者的血清CRP和cTnI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血清CRP和cTnI的含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与cTnI联合检测对于ACS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更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ACS患者86例为观察组,将观察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两组,UAP组47例,AMI组39例,另选健康成人4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中sICAM-1和sVCAM-1水平,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各组血中CRP浓度,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CS患者循环血中sICAM-1、sVCAM-1和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MI组血中sICAM-1、sVCAM-1和CR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1)。结论ACS患者血中sICAM-1s、VCAM-1和CRP水平明显升高,并可作为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价值。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65例,其中ACS组45例;稳定心绞痛组(SAP)20例,非冠心病者20例为对照组。ELISA法测PAPP—A浓度,免疫比浊法测HsCRP浓度,并计算冠脉Gensini积分法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ACS组血清PAPP-A、HsCRP水平高于SAP组及对照组;血清PAPP—A水平与冠脉累计Gensini积分无相关,血清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累计Gensini积分相关。结论ACS患者血清PAPP—A及HsCRP明显升高,PAPP-A与HsCRP一样,可能成为判定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血清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脂联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脂联素相关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41,P<0.05)。结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是反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是构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合理的抗炎治疗进行早期干预可能成为预防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C -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  60例AC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常规治疗组 (n =3 0例 ) ,辛伐他汀治疗组 (n =3 0 ) ,分别采用免疫单扩散法测定ACS患者治疗前后和 5 6名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及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n =5 6)外周血清中CRP水平。结果 ACS患者血清中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治疗后辛伐他汀组血清中CRP水平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结论 他汀类降脂药可以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清CRP水平 ,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戴春梅  王文志  倪红 《吉林医学》2005,26(4):365-366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变化及他汀类药物干预治疗效果。方法:将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后HS-CRP、TC、HDL-C、LDL-C、TG。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HS-CRP的平均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了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HS-CRP浓度的降低与血浆TC浓度的降低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血浆HDL-C浓度的升高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CRP是ACS的炎性标志物,在预测斑块稳定性上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和精确性,可作为评价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非侵入指标。他汀类药物可改善内皮功能,稳定斑块,对ACS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脑钠尿肽(brain natrium peptide,BNP)和D-二聚体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在ACS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ACS的患者10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62例。选取同期住院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50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含量,采用ELISA方法检测BNP含量和D-二聚体含量。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及SAP组比较,ACS患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1);其中AMI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高于UAP患者(P〈0.01或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检测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对ACS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时的变化,以了解ACS与炎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ACS组4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血清CRP含量,与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对照。结果ACS中CRP增高,AMI升高最为明显,AMI与UA、AMI与SA、UA与SA之间比较,结果均有显著差异(P〈0.01)。病人近期心脏主要事件的发生比AMI组与UA组与SA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清CRP(C-反应蛋白)是预测ACS心肌损伤程度以及近期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中医证候变化的关系。方法将48例中风病患者根据Hs-CRP水平、中医证候、发病时间、颈动脉斑块形成与否进行分组,分别统计并处理其相关指标数据,比较差异并寻找相关性。结果急性期与恢复期患者Hs—CRP,风、火热、痰证存在显著差异.气虚证存在差异:急性期NIHSS,恢复期血瘀证Hs—CRP正常组与异常组存在差异。急性期阴虚证、恢复期痰证正常组与异常组Hs—CRP存在差异。Hs—CRP与痰证在恢复期显著相关。急性期、恢复期Hs—CRP与NIHSS存在统计学相关性、急性期Hs—CRP与恢复期阴虚证及NIHSS存在统计学相关性。颈动脉斑块形成与否对血Hs—CRP的影响存在差异。结论恢复期Hs—CRP异常组血瘀证重于正常组。急性期阴虚证、恢复期痰证患者Hs—CRP高于诊断未成立者。恢复期Hs—CRP与痰证明显相关。急性期Hs—CRP高的患者往往恢复期阴虚证及神经功能缺损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