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中药的合理应用牵涉面很广,本文仅结合临床谈谈个人使用中药的点滴体会。不妥之处,请同道指正。一、药少力专救危候《医学传心録》讲:“用药之妙,如将用兵,兵不在多,独选其能,药不贵繁,惟取其效。”张景岳也讲:“治病用药,本贵精专。”配方药味少而精,药力专注,牵掣力小,见效最快,适用于抢救危急证候。笔者1975年元月  相似文献   

2.
漫谈偶方     
在偶方中以两味药配伍组成的方剂为最精了。其特点是药精力专而效显,且无浪费药材之弊。《医学传心录》说:“用药之妙,如将用兵,兵不在多,独显其能,药不贵繁,惟取其效”。《内经·至真要大论篇》也说:“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也说明方剂可重用二味药物组成。如果说单味药之奇方可单刀直入,直捣病所为其所长,那么,偶方通过巧妙配合,相互协同,相互促进,加强其药力,应是其组成的重要意义。偶方的作用可分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历代医家对仲景方药推崇备至,或誉之为“众方之祖”,或视之为“垂万事不易之方法”。观《伤寒》、《金匮》二书,载方314首,到底有何特点?从现代医学角度研究,其科学性如何?对此,本文试作初步探讨。 一、贵在用药精专《医学传心录》云:“用药之妙,如将用兵,兵不在多,独选其能,药不贵繁,惟取其效”;张景岳也说:“治病用药,本贵精专”,这正是仲景处方用药的一个特点。《伤寒论》113方,用药不过87种,《金匮要略》201方,亦不过147种。有的药仅1~2味,即成一方,如治下利肺痛之紫参汤,支饮眩冒之泽泻汤,以及百合地黄汤、枝子干姜汤、干姜附子汤等46方,均由二味药物组成;治转筋之鸡屎白散,太阳中暍之瓜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临床工作实践中发现,目前卫生界存在着处方用药味多量大的趋向.既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造成药材的浪费。往往也会导致“药过病所”之弊,影响疗效。中医用药,一般包括辨证用药、对症用药和特效用药,在处方时只要将以上三法密切配合.灵活运用,药物配伍得当,煎煮得法,正确服用,就能取得疗效,不一定非用大方重剂。正所谓“兵不在多,独选其能,药不贵繁,惟取其效”。已故著名中医蒲老(辅周)配方特点就是“药味少,剂量小,价格廉”,治病同样收到好的疗效。当然对某些沉疴固疾。疑难杂症.依据辨证,该用大方重剂施治时,也不是不能用,总之以治病救人,收到疗效为目的。  相似文献   

5.
【歌诀】养心神王酸枣仁,补肝敛汗宁心神。甘酸滋阴平生津,虚烦不眠悸惊稳。【释义】酸枣仁味甘,主入心、肝之经,能养心阴,益肝血而有安神之效,为养心安神之要药;其酸而能敛,其有收敛止汗之功效,还能敛阴生津而止渴,用于津伤口渴者。  相似文献   

6.
酸枣仁——养心安神之王【歌诀】养心神王酸枣仁,补肝敛汗宁心神。甘酸滋阴平生津,虚烦不眠悸惊稳。【释义】酸枣仁味甘,主入心、肝之经,能养心阴,益肝血而有安神之效,为养心安神之要药;其酸而能敛,其有收敛止汗之功效,还能敛阴生津而止渴,用于津伤口渴者。  相似文献   

7.
王波  李光荣 《山东中医杂志》2011,(5):300-300,321
自<金匮要略>中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则以来,无数的临床实践不断地证明着这一论断的正确.笔者临床亦常遇痰饮患者,以温药治之而取效.今选录治验三则如下,并就温法在痰饮病治疗中的作用略述己见.  相似文献   

8.
仲景方药的剂量与煎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治疗疾病,正确的辨证固屑重要,但组方用药、药用剂量、煎服方法等方面亦不能忽视。王三虎认为药物用量,是组方用药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古人有“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之说。徐灵胎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于此……,方虽中病,而煎法失度,药必无效;……药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非特无功,反而有害”。所以仲景记载的药用量、煎服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徐经世治疗脾胃病用药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经世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病用药经验丰富且独特,创造性地提出"理脾宗东垣,和胃效天士"的治疗大法和"补不得峻补、温燥要适度、益脾重理气、养胃用甘平"的治疗原则.在用药方面根据脾胃的不同生理特性而选药,注重润燥刚柔及寒热温凉的搭配,惟求协同以增其效、制约以矫其偏.遣方用药追求恰到好处,力求做到既不过位,又要到位,践行"三宜三忌",施之临床,常取不意之效.  相似文献   

10.
取象比类是中医学最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清代吴鞠通运用此思维方式论治"心"病颇具特色,选方用药多合"心"象,可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诸药之心,以入藏心;形色似心,以能治心;药成于夏,而通于心;通络之药,善通心脉;坎离互体,心肾相通,拓宽了临床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入手,指出儿科疾病的特点是病情单纯,病变反应早,治疗用药宜温补,即补益阳气;忌寒凉,即不用寒性药物,必用时应用凉性之品,以防伤及生发之气;宜扶助,即扶助肝肾以使生机旺盛;忌克伐,以防损伤脏腑、气血,造成营养不良;用药宜精专,即药物作用目标一致,重点突出;忌繁杂,即防止用药杂乱,互相牵扯,多方顾及,影响疗效;宜速效,小儿病变单纯,取效较易,应尽速解除;忌拖延缠绵,缠绵不解,久则除病变复杂,难治之外,还会影响生机,甚至发育迟缓,造成呆、傻、矮、钝之后遗症.认为小儿用药繁杂,非但无益,反而有害.病情单纯不说,药物繁杂,药与药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消弱了药物的作用,"药不贵烦,惟取其效".用药杂乱无章,药物间非但不能协调促进,还会使治疗目标不明确,药不对证,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甚至使病情加重,病变复杂,难以治疗,产生毒副作用,损伤脏腑,遗害于人.  相似文献   

12.
【歌诀】重镇降逆赭石王,苦寒清火把血凉。平肝重镇肝火扬,噫气呃逆喘呕降。 【释义】赭石为矿石类药物,质重沉降,为重镇降逆要药。其长于镇潜肝阳,尤善降上逆之胃气而具止呕、止呃、止噫之效,亦兼有降上逆之肺气。本品苦寒,入心、肝之血分,有凉血止血之效,因其又善于降气、降火,尤适宜于气火上逆,迫血妄行之出血证。  相似文献   

13.
杨成居 《陕西中医》2000,21(1):47-48
<正> 《素问·标本病传论》曰“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张介宾注:“诸病皆先治本,而惟中满者先治其标,盖以中满为病,其邪在胃,胃者藏府之本也,胃满则药食之气不能行,而藏腑皆失其所禀,故先治此者,亦所以治本也。”本人从事临床工作以来,本着“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的治疗原则,对于临床上一些脾胃病的治疗用药,略有体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方药用量是中医辨证施治、遣方用药和获得疗效的基础.恰当的用药剂量是保障中药安全有效的关键.剂量最惮轻重,是中医所谓"不传之秘".剂量轻则效果不达,所谓"药不眩瞑,其疾不瘳",量重则药过病所,"有病病当之,无病身当之".可见药物剂量与疗效关系的重要性.理想的药物用量,应是能够获得最大疗效而不良反应又最小的量.阐明中药量效关系,寻找临床最佳用药剂量,明确最大量和最小量,是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牡蛎,味咸、涩,性微寒,人肝、肾经.生用能平肝潜阳、镇心安神、软坚散结,煅用能收敛固涩.诚如《本草备要》对其作用描述得更清楚:"咸以软坚化痰,消瘰疬结核,老血疝瘕.涩以收脱,治遗精崩带,止嗽敛汗,固大小肠."前人有"用药之妙,如将用兵,兵不在多,独选其能;药不贵繁,唯取其功"之说,导师卢太坤教授因牡蛎价廉物美而喜用于男科疾病的治疗且取得了良好疗效,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6.
秦琼 《光明中医》2006,21(1):48-49
《伤寒论》是我国汉前医学成果的综合总结.徐灵胎氏云:"上古圣人,以汤液治病之法,惟赖此书之存,乃方书之祖也.其论病,皆本于内,而神明变化之;其用药,悉本于神农本草,而融会贯通之;其方,则皆上古圣人历代相传经方,仲景间有随证加减之法;其脉法,亦皆《内经》及历代相传的真诀;其治病无不精切周到,无一毫游移参错之处,实能洞见本源,审察毫末,故所投必效,如桴鼓之相应,真乃医方之祖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受各方面因素影响,过敏性咳嗽在儿科发生率逐年增加。结合小儿独有的体质特点及本病特性,李教授认为过敏性咳嗽患儿体质多为"阴虚质"。其病因病机以阴虚为本,兼有风、热、痰、瘀之邪,发作多由"风邪"诱导。治疗上以滋阴固本、祛风散邪为主,辅以清热化痰活血,拟方沙参麦冬汤加止嗽散加减。李教授认为后期调理亦十分关键,从肺脾肾三脏培护正气以提高免疫力,拟方玉屏风散合四君子汤加减。结合阴虚质特点,李教授用药整体偏于平和甘润。药不贵险峻,惟期中病而已;散邪之余不忘补虚,标本同治。多数患儿可以痊愈。  相似文献   

18.
【歌诀】游风药王菊花苦,疏散风热明肝目。风热感冒解热毒,目赤昏花眩惊除。【释义】菊花味辛而性寒,善散风清热,治疗游风常取其效;其入肝经,能清泻肝经之热,平肝阳,明肝窍之目;其入肺经,辛散而能疏散肺经之风热,治疗风热表证。  相似文献   

19.
辅导园地     
病家两要说译释医不贵于能愈病,而贵于能愈难病;病不贵于能延医,而贵于能延真医。医生不贵在能治好一般的病,而贵在能治好疑难病;病人不贵在能请到医生,而贵在能请到真正的医生。“延”,聘请,邀请。夫天下事,我能之;人亦能之,非难事也;天下病,我能愈之,人亦能愈之,非难病也。天下的事情,我能够做到,别人也能够做到,那就不是什么难事;天下的病,我能治好它,别人也能治好它,那就不是什么难病。惟其事之难也,斯非常人之可知;病之难也,斯非常医所能疗。只有那事情难办,就不是一般的人所能解决的;只有那病难治,就不是一般的医所能治愈的。“惟”,只有。副词。“其”,那。远指代词。“知”,犹“为”也,做到,解决之意。故必有非常之人,而后可为非常之事;必有非常之医,而后可疗非常之病。所以一定要有不平常的人,然后才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必定要有不平常的医生,然后才可以治愈不一般的病。“而后”,连词。这里连接隐含条件关系的两件事,即先有前一件事,才有后一件  相似文献   

20.
中医不传之秘在量,"量"是影响方药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仝小林教授强调中药临床合理用量,急危重症时当以重剂治之。半夏为祛痰要药,临床应用甚广。仝师效法仲景,善用半夏,辨清病性病势,当痰浊深重或失眠时,往往大剂量应用,临床取效迅速明显,但需注意中病即减,另外配合生姜同煎,亦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