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附子-肉桂配伍对阳虚型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肠神经递质、干细胞因子(SCF)及酪氨酸激酶(c-Kit)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肠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5只)和模型组(75只),采用盐酸洛哌丁胺结合0 ℃冰水复合灌胃法建立阳虚型ST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7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附子-肉桂(2: 1)组、附子-肉桂(1: 2)组、附子-肉桂(1: 1)组、附子组、肉桂组、普芦卡必利组,每组10只,同时取空白组为10只。各中药组分别给予相应水煎液灌胃,普芦卡必利组给予0.18 mg/kg普芦卡必利混悬液灌胃,空白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10 mL/kg体积蒸馏水灌胃,每天1次,各组均连续灌胃14天。观察大鼠一般情况、粪便含水率、肠道推进率,ELISA法检测结肠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多肽(VIP)、P物质(SP)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结肠5-HT、VIP、SP、SCF、c-Kit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测定SCF、c-Kit蛋白水平,RT-PCR法检测c-Kit、SCF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粪便含水率、肠道推进率、结肠5-HT、SP表达、SCF、c-Kit蛋白和mRNA表达均下降(P<0.01),结肠VIP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附子-肉桂(2: 1)组、普芦卡必利组粪便含水率、肠道推进率、结肠5-HT、SP表达、SCF、c-Kit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增高(P<0.01),结肠VIP表达降低(P<0.01)。与附子-肉桂(2: 1)组和普芦卡必利组比较,附子组、肉桂组c-Kit、SCF 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结论 附子-肉桂(2: 1)配伍可有效改善阳虚型STC肠道动力障碍,其促进肠动力的作用与下调VIP表达、上调结肠5-HT、SP、SCF、c-Kit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济川煎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STC)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济川煎1.8 g/kg、3.6 g/kg、7.2 g/kg组。大鼠通过每天灌胃复方地芬诺酯10 mg/kg持续20 d,建立STC模型,造模结束后各组灌胃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给药28天后测定各组大鼠粪便干湿比、首粒黑便排出时长、肠道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SP及VIP含量变化;Q-PCR检测结肠中cAMP、PKA、AQP3和AQP4 mRNA表达水平;WB及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组织中PKA、AQP3和AQP4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结果:和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首粒黑便时间、粪便干湿重百分比、大肠埃希菌含量均明显增加,VIP含量明显增加,PKA、AQP3及AQP4的基因、蛋白表达也均明显上调,双歧杆菌、乳酸菌及SP含量则明显下降。和模型组比较,经济川煎治疗后大鼠的首粒黑便时间、粪便干湿重百分比、大肠埃希菌含量均明显减少,VIP含量明显降低,PKA、AQP3及AQP4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也均明显下调,双歧杆菌、乳酸菌及SP含量则明显升高。结论:济川煎对STC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具体机制可能与调节cAMP-PKA-AQP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益肠通秘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肠道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盐酸洛哌丁胺建立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将30只成功建模的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莫沙必利组、益肠通秘汤组,并另设10只正常大鼠为空白对照组,给予相应干预。记录大鼠粪便含水量及首粒黑便排出时间,运用碳墨推进法检测肠道传输功能,使用RT-PCR法检测结肠壁水通道蛋白3(AQP3)、水通道蛋白4(AQP4)基因相对表达量,并检测ENaC-β/-γ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莫沙必利组及益肠通秘汤组粪便含水量、肠道推进率显著增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显著减少(P<0.05),AQP3、AQP4、ENaC-β及ENaC-γ mRNA均显著减少(P<0.05);与莫沙必利组相比,益肠通秘汤组粪便含水量、肠道推进率显著上升,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显著下降(P<0.05),AQP3、AQP4、ENaC-β及ENaC-γ mRN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益肠通秘汤能够改善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排便情况,可能是通过下调AQP3、AQP4以及ENaC-β/-γ水平,调节水盐代谢,从而达到增加粪便含水量、肠道推进率的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便汤对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大鼠模型结肠组织中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丝裂原活化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正常组20只,造模组60只,雌雄各半;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混有复方苯乙哌啶的饲料,造模时间120 d后,随机选取雌雄对半大鼠正常组10只,造模组20只,测定大鼠24 h排便量、含水量及小肠炭末推进率,观察结肠留存粪便粒数,评价STC大鼠造模是否成功;停药1周后,将造模组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通便汤组(33 g·kg-1),通便汤+H89组(PKA信号通路阻滞剂,5 mg·kg-1),通便汤+U0126组(MAPK信号通路阻滞剂,0. 1 mg·kg-1)各10只,雌雄各半,药物通便汤干预4周后,测定大鼠24 h排便量、含水量及小肠炭末推进率,观察结肠留存粪便粒数;采用免疫组化(IHC),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测定结肠内水通道蛋白3(AQP3),AQP4,PKA及MAPKs信号通路的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造模组大鼠24 h排便量、粪便含水量、小肠炭末推进率及结肠存留粪便粒数均显著降低(P 0. 01);与模型组比较,通便汤组排便量、含水量及小肠炭末推进率均增加,结肠留存粪便粒数减少(P 0. 01),AQP3,AQP4显著降低(P 0. 01);与通便汤组比较,通便汤+H89组和通便汤+U0126组AQP3,AQP4,PKA蛋白与mRNA表达降低(P 0. 01);与通便汤+H89组比较,通便汤+U0126组排便量、含水量、小肠炭末推进率及结肠留存粪便粒数,AQP3,AQP4,PKA,MAPK蛋白表达量与mRNA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复方苯乙哌啶成功复制出慢性传输型便秘模型,通便汤可以抑制PKA和MAPK信号通路,从而下调AQP3,AQP4表达,增加肠道蠕动和肠道水分,有效治疗STC。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松果菊苷对便秘小鼠的通便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KM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松果菊苷低、高剂量组(30、70 mg/kg),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用洛哌丁胺灌胃法构建便秘模型。记录小鼠排便次数、粪便粒数和粪便含水量,钡餐推进法评估小肠转运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形态,试剂盒检测结肠组织SOD、GSH-Px活性及IL-1β、TNF-α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结肠组织AQP3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SR4、SP、VIP、AQP3、CFTR、PKA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松果菊苷各剂量组小鼠排便频率、粪便颗粒数、粪便含水量、肠道转运率,以及结肠组织SOD、GSH-Px活性和SR4、SP、AQP3、CFTR、PKA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得到改善,IL-1β、TNF-α水平和VIP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 松果菊苷对便秘小鼠具有通便作用,可能与减轻肠道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改善肠神经递质异常和增加结肠组织AQP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硝菔通结方对功能性便秘大鼠结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水通道蛋白-3(AQP3)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硝菔通结方高、中、低剂量组(380,190,95 g·kg-1),每组10只。采用复方地芬诺酯(15 mg·kg-1)ig,建立SD大鼠功能性便秘模型,造模成功后各治疗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硝菔通结方ig 3周。观察各组大鼠首粒黑便的排出时间、粪便干湿重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VIP及AQP3的表达,RT-q PCR进一步检测结肠组织中VIP,AQP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粪便量少、质地干硬,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延长,大便含水率减少;结肠组织中VIP表达降低,AQP3的表达升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硝菔通结方各剂量组大鼠粪便量增加,质地稀软,首粒黑便时间缩短,大便含水率增多;结肠组织中VIP mRNA表达明显升高,AQP3 mRNA的表达降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大鼠功能性便秘的发生可能与结肠组织中VIP及AQP3的异常表达有关,硝菔通结方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结肠组织中VIP及AQP3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朱氏润肠方对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5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朱氏润肠方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给予大黄灌胃复制STC模型,并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记录大鼠24 h粪便总量与粪便含水量,活性炭悬液推进法测定大鼠的肠道传输功能,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结肠黏膜AQP3、AQP8的表达,RT-PCR检测大鼠结肠AQP3、AQP8 mRNA的表达,Western检测大鼠结肠PI3K、akt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 h粪便总量与粪便含水量明显减少,肠道碳末推进率降低,AQP3、AQP8的表达增高,PI3K、akt的磷酸化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朱氏润肠方能增加大鼠24h粪便总量与粪便含水量,提高肠道碳末推进率,降低AQP3、AQP8的表达,抑制PI3K、akt的磷酸化水平。结论:朱氏润肠方对STC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降低AQP3和AQP8的表达、减少肠道对水的重吸收、增加肠液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通便方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盐酸洛哌丁胺灌胃法建立STC大鼠模型,设定正常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益气活血通便方低、中、高剂量组(3.51、7.02、14.04 g·kg-1)给药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体征变化、计算粪便含水率及肠道推进率;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结肠组织黏膜炎症改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AQP)3、AQP4、AQP8和c-Kit蛋白灰度值,通过16S r RNA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变化。结果:经过益气活血通便方给药治疗10 d后,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通便方不同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大鼠的粪便含水率和肠道推进率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通便方中、高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大鼠结肠无明显黏膜炎症改变,杯状细胞排列较规整无断裂、数量较多。益气活血通便方中、高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血清中SP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VIP明显降低(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麻元通便止痛汤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肠道功能、排便量、肠神经递质及水通道蛋白(AQP)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麻元通便止痛汤低、中、高剂量组(6,12,18 mg·kg-1)及莫沙必利组;模型组、麻元通便止痛汤组及莫沙必利组采用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10 mg·kg-1·d-1灌胃,连续给药14 d,建立STC模型;模型建立后,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9%Na Cl溶液灌胃,连续给药14 d。检测各组大鼠造模前、造模期及治疗期粪便数量及含水量;计算各组大鼠碳末推进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水通道蛋白1,3,4,8(AQP1,3,4,8)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碳末推进率、排便量及粪便含水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麻元通便止痛汤组及莫沙必利组大鼠碳末推进率、排便量及粪便含水量升高,且呈剂量依赖型(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NO,NOS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麻元通便止痛汤组及莫沙必利组结肠NO,NOS含量降低,且呈剂量依赖型(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AQP1,3,4,8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麻元通便止痛汤组及莫沙必利组结肠AQP1,3,4,8表达降低,且呈剂量依赖型(P0.05)。结论:麻元通便止痛汤可改善STC大鼠肠道功能、排便数量及粪便含水量,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结肠NO,NOS含量及AQP1,3,4,8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归芪白术方联合奥沙利铂通过血管活性肠肽(VIP)/环磷酸腺苷(cAMP)/蛋白激酶A(PKA)信号通路调控下游水通道蛋白3(AQP3)和水通道蛋白4(AQP4)从而保护胃癌荷瘤小鼠肠道屏障的作用。方法:将密度为1×107个/mL的胃癌细胞株MFC制成细胞悬液,经荷瘤小鼠右腋下接种细胞悬液0.2 mL,构建胃癌荷瘤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奥沙利铂组(10mg·kg-1)、奥沙利铂加归芪白术方高、中、低剂量组(17.68、8.84、4.42 g·kg-1),每组10只,另外余10只作为空白组。各组小鼠经灌胃或腹腔注射中药、奥沙利铂或生理盐水,治疗14 d。末次给药后,次日眼球取血分离血清并取其结肠样本。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D-乳酸(D-LA)、二胺氧化酶(DAO)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VIP、cAMP、PKA、AQP3...  相似文献   

11.
罗静  裴瑾  康亚兰  刘薇  刘维  陈翠平  吴清华 《中草药》2014,45(18):2691-2695
目的克隆中药橘核主要来源品种椪柑Citrus reticulata的柠檬苦素-UDP-葡萄糖基转移酶(limonoid-UDP-glucosyl transferase gene,LGT)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为橘核有效成分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克隆获得LGT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对该基因蛋白的特征进行分析,构建LGT与相关物种LGT的系统进化树,利用RT-PCR分析橘皮、橘肉以及橘核中LGT基因表达量,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测序所得椪柑LGT序列全长为1 530 bp,具有1 509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02个氨基酸。并对其蛋白二级、三级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基因表达分析结果发现椪柑LGT基因在橘核中表达量最低,其次为橘皮,表达量最高为橘肉。结论成功克隆、分析并表达了椪柑LGT基因,为橘核中柠檬苦素类物质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梁娟  李胜华  陈超群 《中草药》2014,45(7):919-923
目的 研究龙胆科植物川东獐牙菜Swertia davidi干燥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色谱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川东獐牙菜全草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醇(1)、齐墩果酸(2)、5-羧基-3, 4-二氢-1H-2-苯并吡喃-1-酮(3)、3β, 12β-二羟基-孕烷-16-烯-20-酮(4)、当药黄素(5)、日当药黄素(6)、异金雀花素(7)、6-去甲氧基-7-甲基茵陈色原酮(8)、3-乙酰氧基-28-羟基-12-烯-乌苏烷(9)、龙胆苦苷(10)、N-正二十五烷-2-羧基苯甲酰胺(11)、4-O-2-羟基-6-甲氧基苯乙酮苷(12)、槲皮素- 3-O-β-D-木糖-(1→2)-β-D-半乳糖苷(13)、8-表金吉苷(14)、3, 5-二咖啡酰奎宁酸(15)、2-甲基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16)。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刺苋Amaranthus spinos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香草醛(1)、丁香醛(2)、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邻苯二甲酸二丁酯(4)、对羟基苯甲醛(5)、2-羟基苯并噻唑(6)、丁香脂素(7)、hydroxydihydrobovolide (8)、黑麦草内酯(9)、蚱蜢酮(10)、棕榈酸甘油酯(11)、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12)、菠甾醇-3-O-β-D-葡萄糖苷(13)、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苷(14)、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15)、芦丁(16).结论 化合物1~12、14、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联用技术,对西南银莲花Anemone davidii根茎的皂苷类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Welc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进行色谱分离;质谱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在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运行时间40.25 min,使用质谱分析软件中的目标化合物筛查法,通过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二级质谱裂解碎片鉴定监测到的化学成分。结果 包括常春藤型皂苷及齐墩果酸型皂苷在内的52个三萜皂苷类成分得到良好的分离和鉴定,47个为该植物中首次发现,其中有9对同分异构体。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为西南银莲花的化学成分鉴定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快速液相与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FLC-Q-TOF/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八月札Akebiae Fruct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100 mm×2.1 mm,1.7 μm)色谱柱,以0.1%甲酸-乙腈和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快速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40 ℃,进样量1 μL。质谱定性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的飞行时间质谱,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全扫描的质量扫描范围m/z 100~1 500。结果 依据质谱裂解规律,从八月札的甲醇提取物中共鉴定出25个三萜类成分,并对另外9个未知成分进行了结构推测。结论 UFLC-Q-TOF/MS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全面地鉴定八月札中的多种成分,为八月札的进一步提取分离和药理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琼林  梁凌玲  何瑞  詹若挺  陈蔚文 《中草药》2013,44(14):1979-1983
目的 筛选合适的内参基因用于青天葵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的校正.方法 以毛唇芋兰3个组织(叶片、叶柄和球茎)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探讨18S rRNA、actin、ubiquitin、EF-lα和β-tubulin 5个常用内参基因在毛唇芋兰不同组织中表达差异.利用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比较各内参基因的Ct值,以分析他们在青天葵3个组织的表达稳定性.结果 5个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各异,GeNorm软件分析结果表明,稳定性β-tubulin=EF-lα>ubiquitin>actin> 18S rRNA;NormFinder软件结果显示β-tubulin稳定性最好,EF-1α次之,18S rRNA则最差.两个不同软件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β-tubulin可作为毛唇芋兰不同组织中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的校正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一种结合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及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多级质谱(HPLC/IT-MSn)对补骨脂药材进行化学成分定性分析的方法。方法 HPLC色谱分离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5 μm)反相色谱柱为分析柱,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4 nm;质谱定性采用飞行时间质谱结合离子阱多级质谱,正负离子模式扫描。结果 在优化的液质联用条件下,飞行时间质谱筛查出13种成分的分子式,采用离子阱多级质谱鉴定分析此13种成分。结论 HPLC/TOF-MS和HPLC/IT-MSn联合的分析方法,为中药的多成分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可靠的新模式,此模式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复杂体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李芳  杨培民  曹广尚 《中草药》2015,46(2):240-244
目的考察白花蛇舌草醇提物中5种黄酮类成分在大鼠肠道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运用HPLC-DAD法测定肠灌流液中芦丁、异槲皮苷、槲皮苷、槲皮素和山柰酚,计算各黄酮类成分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参数。结果白花蛇舌草黄酮类成分在大鼠肠道的有效渗透系数(Peff)均较小;白花蛇舌草总黄酮质量浓度为0.5~4.0 g/L时,吸收速率常数(Ka)、Peff值差异无显著性;在2.0 g/L下,芦丁、异槲皮苷、槲皮苷、槲皮素和山柰酚的Ka分别为0.011 3、0.015 4、0.010 2、0.030 5、0.027 5 min-1;芦丁和异槲皮苷在不同肠段的Ka顺序分别为回肠十二指肠空肠≈结肠,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结肠。结论白花蛇舌草中5种黄酮类成分吸收均呈一级动力学过程,提示为被动扩散吸收;各黄酮成分之间的吸收有差异性,黄酮苷类成分的Ka值小于黄酮苷元;各黄酮成分在不同肠段均有吸收,芦丁和异槲皮苷的最佳吸收部位分别为回肠和空肠。  相似文献   

19.
RP-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连翘中的7种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云飞  李清  毕开顺 《中草药》2013,44(8):1043-1046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连翘中咖啡酸、连翘酯苷B、连翘酯苷A、芦丁、金丝桃苷、连翘苷、牛蒡子苷元7种化学成分的HPLC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Inertsil ODS-3 C18 (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5 nm,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为30℃.结果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咖啡酸、连翘酯苷B、连翘酯苷A、芦丁、金丝桃苷、连翘苷、牛蒡子苷元获良好分离,分别在18.24~91.20、5.88~29.40、132.60~663.00、8.34~41.70、1.96~9.80、7.60~38.00、11.34~56.70 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7%、96.7%、102.6%、101.3%、93.2%、91.8%、96.7%,RSD分别为2.3%、1.4%、2.4%、2.2%、1.0%、1.0%、13%.结论 该方法分离度好,简便快速,可用于同时检测连翘中7种成分的量,为连翘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分析当药中主要成分。方法:采用 LC-TripleTOF~?5600~+进行分析,色谱柱为 Kinetex XB-C_(18) (100 mm×2.1 mm,2.6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20℃,质谱定性鉴别采用正离子和负离子扫描模式,扫描质量数为m/z 100~1000。使用PeakView 2.0质谱图分析软件对所得到的母离子、同位素离子及碎片离子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照品指认、软件预测分析并结合文献报道,共鉴定出当药中29个化合物,包括7个环烯醚萜类、13个(口山)酮类、4个黄酮类、2个三萜类、2个生物碱类和1个核苷类成分。其中10个成分为首次在当药中报道。结论:所建立的UPLC-Q-TOF-MS可为鉴定当药中的化学成分提供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对当药中的主要成分进行了整理,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多元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