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评价64排宝石CT在冠状动脉支架狭窄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3例临床确诊冠脉支架病人使用后门控冠脉成像,以CPR,MPR,MIP,VR技术重建,对支架狭窄部位进行诊断,并与“金标准”冠脉造影对照。结果:宝石CT诊断冠脉支架内狭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94%。准确度为94%。结论:宝石CT对冠脉支架内狭窄具有非常高的准确性,是一种无创,简便,安全可靠的复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经皮冠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Stenting)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急性冠脉综征入院1周后做冠脉造影确定病变,进行择期PTCA及Stenting;结果:病变血管54支,扩张48支,成功率95.8%,置入支架40枚,成功率100%;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进行择期PTCA及Stenting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手段,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能改善缺血及顿抑心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冠脉狭窄合并冠脉痉挛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后血运重建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31例冠脉狭窄合并冠脉痉挛的患者介入治疗前3个月单独药物治疗与介入治疗后配合药物治疗,均应用抗心绞痛及解除冠脉痉挛的药物,于介入治疗后1、3、6个月随诊评价疗效。结果PCI前与PCI后6个月内有显著改善。结论PC/对冠脉狭窄合并冠脉痉挛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是一种最常见而危害严重的心脏病,冠心病是指供应心脏的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硬化、狭窄或阻塞疾病的简称,以冠状动脉粥样性狭窄多见。当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斑块增生或合并血栓形成,造成血管狭窄、阻塞,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或坏死的一种心脏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冠心病以前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现在在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中也时有发生,发病年龄越来越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我国男性冠心病发病率较以往提高26.1%,女性提高19.0%,预计到2020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常规冠脉造影、冠脉造影计算机定量分析和冠脉内超声 ,探讨冠脉内超声在支架内再狭窄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对 4 1例病人的 4 5处病变置入支架治疗 ,术前、术后采用冠脉造影和冠脉内超声系列检查。结果 :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后 3个月、6个月冠脉造影病变狭窄程度分别是 87.4± 11.3% ,8± 9.2 % ,4 9.8±10 .7%和 5 7.2± 12 .3% ;QCA示狭窄程度分别为 6 1.4± 16 .0 % ,3.3± 13.3% ,2 4 .8± 2 0 .6 %和 2 8.9±18.8% ,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冠脉内超声示术后即刻以及术后 3个月、6个月的支架横断面积从 8.2 5± 1.83mm2到 95 8± 2 .5 9mm2 (P <0 .0 0 1)和 10 .4 6± 2 .6 9mm2 (P <0 .0 1) ,支架横断面积进行性扩大 ,前后比较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ICUS是研究支架内再狭窄的一个最直接、客观的方法 ,安全、易操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应用价值。方法 对7例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不能缓解的不稳定心绞痛(UAP)行冠脉造影术,5例为双枝或多枝复杂病变,2例为单枝严重狭窄,对“罪犯”血管施行PTCA,有残留狭窄而植入冠脉内支架,结果 7例全部成功,术后重复造影“罪犯”血管开通无残留狭窄,随访3-4个月无心绞痛发作,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结论 PTCA及冠脉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冠脉搭桥(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围术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8年我院行急诊CABG的急性冠脉综合征80例,根据入院诊断分为心梗组和非心梗组,根据手术原因分为左主干组、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失败组、循环不稳定组和发作频繁组。应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对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平均年龄(66.49±8.89)岁,围手术期死亡8例(10%)。Binary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本组患者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诊CABG作为一种抢救性治疗,掌握好适应证是安全、有效的。在急诊CABG患者中有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适应证应尽早使用,尤其合并循环不稳定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诊冠脉搭桥(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围术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 -2008年我院行急诊CABG的急性冠脉综合征80例,根据入院诊断分为心梗组和非心梗组,根据手术原因分为左主干组、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失败组、循环不稳定组和发作频繁组.应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对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平均年龄(66.49±8.89)岁,围手术期死亡8例(l0%).Binary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本组患者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诊CABG作为一种抢救性治疗,掌握好适应证是安全、有效的.在急诊CABG患者中有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适应证应尽早使用,尤其合并循环不稳定时.  相似文献   

9.
三十多年来,侵入性冠脉造影一直是冠脉系统的常规检查,也是诊断冠脉疾病的金标准。然而血管造影技术本身的缺陷在于只显示管腔,不能提供足够的冠脉斑块的信息,加之冠脉造影需要技术水平高,费用相对昂贵,因而限制了它在人群中普及。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使用机械方法使因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冠状血管腔恢复或部分恢复到原有的大小,但淤积于内皮下的脂质斑块仍需药物来控制与清理。术后用药要以保护心血管,有利于预防新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利于防止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与发展为原则。我们对抗凝药物、抗血小板制剂、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调脂药物以及钙拮抗剂等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吕磊   《中国医学工程》2013,(8):72-73
目的分析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在我院心内科诊断为AMI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78例。分为女性组61例及男性组217例。对比两组的资料。结果女性组平均年龄、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及有典型心绞痛发作的患者高于男性组;有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低于男性组。女性组有典型心电图改变者低于男性组,冠造影二支及三支病变的患者多于男性,住院期间发生心衰的比例高于男性。结论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多、血管病变严重、发生心力衰竭的比例大。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比较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与传统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优缺点.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行桡动脉介入治疗(桡动脉组) 的300例患者及行股动脉介入治疗300例(股动脉组)的冠心病患者,比较二者的优缺点.结果 两组在动脉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桡动脉组在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住院日短等方面优于股动脉组.  相似文献   

1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使用机械方法使因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冠状血管腔恢复或部分恢复到原有的大小,但淤积于内皮下的脂质斑块仍需药物来控制与清理。术后用药要以保护心血管,有利于预防新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利于防止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与发展为原则。我们对抗凝药物、抗血小板制剂、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调脂药物以及钙拮抗剂等在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陈慧  耿海华 《医学争鸣》2009,(24):3126-312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电图U波倒置形态改变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12/2009-05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ACS患者6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和CAG检查,记录CAG结果和心电图U波倒置形态改变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69例ACS患者中U波倒置的患者30例,无U波倒置的患者39例.U波倒置患者UA和STEMI的患病率明显低于无U波倒置患者(P〈0.05),而NSTEMI的患病率则明显高于无U波倒置患者; U波倒置患者与非U波倒置患者相比,E值下降、A值升高、E/A下降、EF值下降,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冠脉造影结果显示,U波倒置患者与无U波倒置患者在回旋支和右冠脉的发生率相似; 左主干和左前降支的发生率比较,U波倒置患者明显高于无U波倒置患者(P〈0.05); U波倒置患者双支、三支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无U波倒置患者,单支病变发生率明显低于无U波倒置患者(P〈0.05); U波倒置患者冠脉病变狭窄程度明显高于无U波倒置患者(P〈0.05); U波倒置患者的冠脉病变表面形态以复杂病变为主,而无U波倒置患者以简单病变为主,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析30例U波倒置的ACS患者的U波倒置深度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显示:冠脉病变的支数和狭窄程度与U波倒置的深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ACS患者的心电图U波对判断患者病情及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伶林虹  徐广马 《广西医学》2002,24(10):1532-1534
目的研究肌钙蛋白I(cTnI)阳性的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和冠脉造影的特点.方法77例ACS患者根据cTnI是否阳性分成阳性组(46例)和阴性组(31例).分别记录30天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45例于住院期间接受了冠脉造影(cTnI阳性组26例,阴性组19例),分析冠脉病变的特点.结果cTnI阳性组人院前24小时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显著长于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性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1.33%vs 0%(P<0.05).阳性组多支血管病变占69.2%,阴性组占44.4%(P<0.01).结论复杂的冠脉病变及在此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所引起严重的反复发作的心绞痛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TnI阳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比较冠脉造影正常(A组,20例)与异常(B组,40例)两组心肌梗死间性别、年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梗死前驱症状、心肌梗死部位、心梗并发症及预后等临床特点的差异.结果 A组平均年龄49.7±13.8岁,B组平均年龄62.48±8.73岁,两组间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性别比例在两组间无差异.动脉硬化家族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在A、B两组所占比例分别为5%∶22.5%、30%∶50%、15%∶22.5%、25%∶70%、75%∶40%(仅后两者P值<0.05).既往心绞痛史及前驱症状史A组均少于B组(10%∶65%,10%∶55%,P均<0.05).梗死部位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平均LVEF值A组68.06±13.64%,B组59.39±14.54%(P<0.05).有室壁运动异常者占A组60%,B组87.5%(P<0.05).结论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多见于较年轻的男性,与高脂血症不相关,有显著的大量吸烟史,多无前驱症状,并发症少,预后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肌钙蛋白 (c Tn I)阳性的非 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临床和冠脉造影的特点。方法 :77例 ACS患者根据 c Tn I是否阳性分成阳性组 (4 6例 )和阴性组 (31例 )。分别记录 30天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 ,45例于住院期间接受了冠脉造影 (c Tn I阳性组 2 6例 ,阴性组 19例 ) ,分析冠脉病变的特点。结果 :c Tn I阳性组入院前 2 4小时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显著长于阴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心性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 1.33%vs0 %(P<0 .0 5 )。阳性组多支血管病变占 6 9.2 %,阴性组占 44 .4%(P<0 .0 1)。结论 :复杂的冠脉病变及在此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所引起严重的反复发作的心绞痛可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c Tn I阳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1、B(apoA1、apoB)及相关脂类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98例,其中无冠心病组(对照组)48例,稳定型心绞痛组6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81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3例。单支病变76例,双支或多支病变74例。均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检测生化全套。结果:3组间apoB、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apoB/apoA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apoA1、甘油三酯(TG)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oB和apoB/apoA1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积分价值大于TC和LDL-C。结论:apoB、apoB/apoA1的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冠状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脉支架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回顾我科行PTCA+STENT术患者45例,共植入支架63枚。其中择期手术的为39例,急诊手术的为6例,二次手术的为8例.对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护理体会。结果本组45例手术顺利,平均时间1.6h,术后恶心呕吐6例,腹胀3例,尿潴留2例,穿刺点渗血、血肿12例,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消失。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为一种创伤小、安全性强的介入手术。本文总结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45例,通过在临床中加强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培训,提高责任意识,注重术后常规监护,密切观察伤口变化,严格术后护理,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加强抗凝治疗,严格支架内血栓的预防和监护,严格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包扎制动,注重术后出血的护理,低血压的防治,减少拔除动脉鞘管可能发生的血肿、心律失常、低血压或休克及冠脉痉挛等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