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双相情感障碍(BD)又称躁郁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间歇发作性心境障碍,特征是抑郁伴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是导致青年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BD发病机制不明,西医学治疗方式以精神药物内服为主,存在疗效不佳、反复发作和不良反应较多等缺陷,而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系统、整体调节且安全性高的优势,一定程度上能弥补西医学治疗的不足。本文从病位、临床症状、病因病机和病程演变等角度阐明了BD与中医学“癫狂”的相似性,认为BD属于“癫狂”的表现形式之一,并按照辨证分型归纳了BD的治则治法、治疗机制和名医经验,同时探讨了当前中医药研究和治疗BD的不足之处,旨在为中医药防治BD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中医七情致病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选取2004~2005年因双相情感障碍发病入院的患者155例,其中78例双相障碍躁狂发作,77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采用回顾式查阅首次原始入院病历的方式,综合分析病人首次住院时诱因、病史、临床表现及精神检查所见.采用七情评定量表(Seven Emotions Scale, SES),应用五级评分制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入院时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结果 在155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忧""怒""悲""思""喜""恐"和"惊"为主要临床相的分别占29.7%,25.5%,12.9%,9.7%,7.1%,3.2%和1.3%,其中同时两种"七情"评分相等的占11.0%.在78例首次发病处于躁狂相的双相情感障碍(BPD)病人中,"怒""喜""忧""思""恐""惊"和"悲"为主要临床相的分别占50.0%,14.1%,9.0%,9.0%,1.3%,1.3%和0%,其中同时两种"七情"评分相等的占15.3%;在77例首次发病处于抑郁相的BPD病人中,"忧""悲""思""恐""惊""怒"和"喜"为主要临床相的分别占50.6%,26.0%,10.4%,5.2%,1.3%,0%和0%,其中同时两种"七情"评分相等的占6.5%.结论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忧"和"怒"为主要的七情致病因素.其中躁狂与怒更加相关,怒在躁狂中的发生率高于喜;抑郁与忧更加相关,忧在抑郁中的发生率高于悲,这可能是我国当前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症状学特点. 相似文献
4.
双相情感障碍是精神科临床的常见病,中医药治疗该病有优势和特色,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而证候是核心中的核心,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标准,为此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在古今文献研究、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德尔菲法研究的基础之上,先后3次组织专家对双相情感障碍的中医证候分型及证-症关系进行讨论,最后确定了双相情感障碍中医辨证分型的专家共识标准.该标准将双相情感障碍的中医证候分为躁狂发作3个证候,抑郁发作5个证候,每个证候需满足主证4项加次证5项方可成立,同时对相关四诊信息进行量化处理,使研究工作能够进行统一和量化,以便在临床研究中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评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医证候类型的分布、构成比例和特征、临床症状,为建立双相情感障碍常见中医证候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四诊合参的诊断方法,对就诊于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科的482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及证候指标调查,并采用杨氏躁狂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评估躁狂及抑郁状态。结果双相障碍躁狂发作(下称双相躁狂)和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下称双相抑郁)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类患者中医证型为痰火内扰证者人数最多。痰火内扰双相躁狂患者性兴趣、易激惹、语言速度及数量等项目得分最高,气滞血瘀双相躁狂患者思维形式障碍项目得分最高,肝胆湿热双相躁狂患者破坏攻击性项目得分最高;双相抑郁患者各证型抑郁情绪、躯体表现和认知行为障碍分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火内扰是双相躁狂和双相抑郁的主要证型。痰火内扰、气滞血瘀、肝胆湿热双相躁狂患者都有其自身的表现症状;双相抑郁各证型患者抑郁情绪、躯体表现和认知行为障碍情况相近。 相似文献
6.
韦安尚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8):16-18
目的:研究分析门诊双相情感障碍(BPD)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药物治疗手段。方法:应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被确诊为ICD~10双相情感障碍的100例患者开展研究。结果:本研究对象共计100人,调查结果表明属于双相I型的患者有80人,属于双相II型的患者有20人。本研究I型患者应用心境稳定剂的人数和应用抗精神药物、苯二氮类药物的人数比II型患者要多,II型患者应用抗抑郁药的人数比I型患者要多,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占总人数的72%。通过治疗,门诊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病情相对比较稳定的病人占总人数的80%。结论:门诊双相情感障碍病人中患双相I型的人数比患双相II型的人数多,II型病人比I型患者更加容易出现漏诊。现阶段门诊使用的临床治疗手段及药物跟国内外指南建议使用的方法和药物基本一致,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大部分的患者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8.
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常规医护措施干预双相情感障碍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常规医护措施干预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 80 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2 组中的非典型者口服奥氮平片,典型者服用丙戊酸镁片,并给予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组针对患者的特点给予顺情从欲法、移情易性法、以情胜情法、安神静志法等中医情志护理。药物连续服用,护理措施根据情况每周开展 2~4 次,连续观察 8 周。治疗前、治疗 8 周后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躁狂量表 (BRMS) 评分。患者于出院当天评价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后,2 组 HAMD 评分、BRMS 评分、SDS 评分及 SA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 4 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医护措施基础上加用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减轻抑郁、焦虑,从而减轻抑郁程度和躁狂症状。 相似文献
9.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症状复杂且易误诊为单相抑郁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中医中的癫狂与双相情感障碍临床症状相似,该文基于中医癫狂理论,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方面分析该病病因病机,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论治双相情感障碍,探讨其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植祥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6):618-619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被分为对照组、拉莫三嗪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碳酸锂1000~2000mg/d治疗.拉莫三嗪组给予拉莫三嗪100~200mg/d治疗,疗程均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8周末,2组间有效率、显效率及痊愈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HAMD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CGI—SI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但组间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拉莫三嗪组、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40%和45%,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情感障抑郁发作疗效与碳酸锂相当,且安全性好,但拉莫三嗪起效较碳酸锂更快。 相似文献
11.
韩晓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3):36-38
发作性睡病是继睡眠呼吸障碍之后,引起日间过度思睡的第二大病因。它是一种终身性睡眠疾患,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酿成意外事故而危及生命。目前,发作性睡病的中医证候分类尚未规范统一,运用中医辨证理论体系,补虚泻实,调和阴阳,用相关中药来改善症状及减少其发作次数。通过文献研究,本文将从病名、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系统欲提供一个可量化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方法,以期充分发挥中医学自身方法论优势,提升中医辨证论治的水平和疗效。方法:依据多维空间数学辨证论治模型,赋予“症”以因、位、性、势46位量化码,构造一个新的临床辨证论治辅助算法,通过获取病人症状及体质量化码以进行辨证分型,从而自动推荐治法与处方。结果:在Windows平台上实现了该系统的原型,且在20余家中医院进行应用。结论:通过医院使用情况的统计,87.62%的电子处方可实现智能辅助辨证,证明系统应用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 BD)是一种复杂精神疾病,以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循环、交替、反复出现为症状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征。现有以心境稳定剂及抗精神药物为主的药理学及非药理学治疗方式效果欠佳且副作用多。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特点的中医疗法,恰契合因机体复杂性而引发疾病本质,在BD防治方面具备独特优势。本文总结归纳了BD的中医学认识、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BD的内治法与外治法应用,详细阐述了中医药辨证论治的病因病机、治法治则、方药配伍,总结了情志护理、针灸疗法、八段锦、耳穴贴压、拔罐等多种特色疗法,发现中医药治疗BD均可获得良好效果,且不良反应率低。同时探讨了目前中医药治疗BD存在的弊端及不足,促使中医药治疗更加科学化、严谨化、多样化,为中医药临床提供更多选择,为更好地继承与发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功能衰竭可逆性因素的中医辨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慢性肾功能衰竭存在可逆性因素,主要有各种感染、有效血容量不足、高血压及心力衰竭、尿路梗阻、肾毒性药物等。中医可发挥辨证论治整体调节的优势及时加以纠正,能使大部分患者的肾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循证医学已成为现代医学实践和研究的主流思想和模式。辨证论治作为中医药临床实践的本质体现,其研究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循证医学的出现和发展必将为中医辨证论治的创新性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辨证论治本该是一个整体,却被分离成辨证与论治两个部分,实际上更是拆分为理、法、方、药4个方面。把辨证论治作为整体来考察和认识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该利用整体观来研究辨证论治过程的基本路径和内在规律、研究理法方药精准对应的规律以及研究从临床“病证”到“处方”的客观分析方法。这便是对倡建“中医辨证论治学”的思考,目的是阐释理法方药精准对应规律、明确提高主观辨证论治准确性的客观判别依据、疏理清楚辨证论治内蕴的主体思维,从而促进辨证论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18.
方水林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3):133-134
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机顺畅,推动、温煦等功能正常,抵御外邪有力,不易患病。气机逆乱,脏腑功能失常,易出现肝、肾、脾、胃等功能失调,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胃肠疾病、甲状腺疾病以及亚健康状态等,临床常见,易误治。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