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腰腿痛、下肢麻木及神经功能障碍等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往往反复发作难愈,中医辨证论治病机复杂,单一治法取效不易。文章基于《临证指南医案》总结叶天士奇经辨证用药规律,阐述腰椎间盘突出症奇经之病机为“督脉阳虚、带脉络瘀”,以“分虚实、通脉络、补肝肾”为主要治则。临证中运用奇经辨证治疗病程长、难治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起到“益气血、固脏腑、调正经”的作用,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中药新药研究的关键之一是临床疗效的评价,而疗效评价的关键在于评价方法和标准的科学合理。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病证结合论治,是目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科研的主要模式。西医学疾病评价标准、实验室检查指标固然可以借鉴,但更要重视能反映中医药诊疗优势和特色的评价方法和指标,“辨证论治”集中体现了中医药学对疾病的诊疗特色,证候疗效即是从中医药角度对中药新药疗效进行评价[1]。笔者试图通过对证、病疗效相关性的探讨,为证、病结合临床模式及其评价提供依据,进而为建立单独以证的疗效评价为模式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思路或参考。1证候疗效研究的重要性“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和临床体系的重要支撑,贯穿于对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疗效评价的全过程。“证候”是对疾病某一阶段患者整体病理状态的概括,具有整体、综合、动态和多样性的特点,关系到合理地确定试验病证、选择相应的效应结局指标[2],是中医有别于现代医学诊疗体系的特色和优势。中医药临床研究评价,同时也是对其理论体系的检验,要重视“证候”疗效的研究。根据证候选择治疗措施是提高中医疗效的重要前提,故评定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时,不应缺少反映证候改善程度的指标,尤其在评价中药复...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临床疗效。当前“病证结合”为主的诊疗模式下,传统上以个人经验进行个案前后比较式的疗效判定方法已经不适应中医药学现代化发展的要求,直接用现代医学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也不适用于中医学的诊疗规律。因此,如何建立符合中医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已成为临床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目前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现状,针对中医临床的特点,认为针对中医临床疗效的评价当分为对中医“法”的疗效评价、对“方”的疗效评价和对“药”的临床疗效评价,并且以对“法”的评价为例进行探讨,进一步提出临床研究方案、证候以及来自患者和其家属的报告等当作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着力点,为进一步探索符合中医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模式并进行方法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小肠病治法的临床研究,旨在将传统中医临床实践与先进的方法学有机地结合,从而以客观数据概括中医小肠病的常用治法及小肠病主要病证的治法规律,为小肠腑病理论及其辨证证治规律提供理论依据,为下一步的临床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对584 例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利用“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临床个体化诊疗评价体系的研究”建立的“中医临床多维关系查询系统”,进而分析小肠病的“病原症原证原方原药原效”等多维关系,利用Weka、Business Objects、SPSS 等数据挖掘及统计方法联合应用,着重挖掘、分析小肠病证候、立法规律。结果:概括治疗中医小肠病的常用治法、小肠腑病主要病证的治法规律。结论:通过对小肠病常用治法的无尺度网络图分析,中医小肠病以理气、止痛、健脾、化湿、清热、平调寒热为主要治法,其次为散寒、活血化瘀、养阴增液、润肠通腑、消食导滞,基本与临床调查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5.
侯金易  李垚锬  王耀献  王珍 《中医杂志》2023,(15):1608-1611
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始于“症”,“对症治疗”是临床取得疗效的捷径,但长期取效则需建立在正确把握病机的基础上。基于辨机论治从识症辨机、症随机变、病症机结合等角度探讨“对症治疗”。提出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从中医学角度认识病变部位微观结构、功能变化的机理,将微观理化指标与整体证候相联系,可突破无症可辨的束缚,丰富临床诊疗疾病手段,甚至可在疾病早期通过治疗微观之“症”而逆转病变。临床做到病-症-机一体化辨治,才能全面认识和诊治疾病,避免以偏概全,从而突出中医特色疗效。  相似文献   

6.
便秘型和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目前主要疗效评价指标大致可分为反映症状疗效的评价指标、反映理化指标的评价指标、反映生活质量的评价指标、反映心理状态的评价指标、反映中医诊疗特色的评价指标。疗效评价存在各项研究的疗效评价指标各异、制定程序亦不清晰等问题,也因此缺乏信度及效度,循证医学证据较低。单一指标与综合评价指标的应用、长期疗效与短期疗效评价指标的结合、病症结合的评价体系向病-症-证结合评价体系的转变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及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疗效评价策略为结合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以及病理生理基础,将中医特色结合目前已有量表,建立"病-证-症"三位一体的疗效评价体系,同时适度开展客观指标的相应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医"证-治-效"关系模型,初步梳理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主题及其关系结构。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库,系统检索《中医杂志》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发表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相关文献,并人工标注纳入文献的研究主题,对作者、机构、关键词及研究主题的共现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结果纳入文献1826篇,发表5篇文献及以上作者113人,形成10个相对稳定的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机构是以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为代表的科研院所及中医药大学为主。关键词分析显示"名医经验""中医药疗法""中医证候"等为主要研究热点;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包括医师个体、病、证、症、体质、法、方、药、效等主题元素。结论医师个体、疾病、治则治法、证候、症状体征是中医临床疗效主要的研究主题,又以医师个体-治则治法、医师个体-方剂、疾病-方剂为主,体质主题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山西门氏杂病学术流派的“大病以胃”“兴阳温通”等学术思想出发,运用中医经典及基础理论,对门氏护胃散的组方依据、用药特点进行分析,揭示其立方疗效、适应病证的理论基础,结合观察临床取效,显示门氏护胃散对脾胃虚寒或脾胃虚弱引起的内、外、妇、儿科呕吐诸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如何评价中医临床疗效的问题,阐述了疗效评价标准研究趋势及病证结合诊疗标准应用情况;并以中医肝的脏象证候标准研究为例,指出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和存在的问题。论述了以“评定量表”为工具,建立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可能性,提出量表编制的理论构思必须与中医理论相符,并遵循科学测量原理;以“样本”调查为基础,建立量表条目库,确定具有相应检查程序和评分标准的条目,使“评定量表”符合信度、效度检验要求。同时指出,“量表”必须与辨证标准配套使用,才能建立科学、实用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董兴鲁  齐宝云  高颖 《世界中医药》2023,(13):1789-1792+1799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是一种预后不良的后循环血管变异疾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通过对其病理机制、临床特征与转归的总结分析,与中医“虚气留滞”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创新病机假说,以“虚气”为发病之本,以“留滞”为发病之标,二者具有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特点,切合疾病螺旋进展、动态演变的模式。并据此形成“扶正护脑以补虚、解毒通络而通滞”的治法,为进一步探索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中医证治规律与疗效评价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对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其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董国菊 《中医杂志》2023,(19):1975-1980
建立符合中医药自身规律的疗效评价体系是中医药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近年来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已经形成的评价体系或者共识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原因与疗效评价缺乏客观化、标准化有关,此外,还与固定的疗效评价体系很难满足不同临床研究目的的需求有关。以心力衰竭(HF)临床疗效评价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探讨以中西医病证结合思想为指导、医患共同报告的临床结局为主体、采用1+N模式构建HF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具体方法、优势和难点。建立中西医病证结合的疗效评价体系可以搭建与西医疗效对接的桥梁;医患共同报告的临床结局可以体现中医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整体观念;构建1+N疗效评价模式,通过固定为“1”的核心指标集满足一般的临床研究需求,搭配不同的“N”的疗效评价指标以满足不同研究目的的临床需求。构建中医HF疗效评价体系的难点在于需要统一HF的证候诊断、规范纳入的HF标准,还要区分证候疗效标准和证候诊断标准的不同。通过构建既符合中医自身特点又体现西医循证理念的1+N模式的HF疗效评价体系,以期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张华  刘平 《中医杂志》2012,53(8):631-634
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研究是以指导中医正确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为目的.其特点是整体宏观性、临床实践性及概念的抽象性.针对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本质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探讨现阶段病因病机理论研究的方法学及如何创新和发展中医理论.论述了坚持中医自身的思维方法与研究思路,紧密结合现代科学设计思路与技术方法,“病-证(方)-效结合”及“临床-药理-病理”综合研究设计等中医学理论创新研究的思路问题.  相似文献   

13.
车慧  姬航宇  刘文科 《中医杂志》2011,52(12):1010-1012
理化检查指标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而中医的疗效评价也不可回避理化检查的标准。由于传统中医疾病多以症状命名,治疗以辨证为中心,疗效评价有失客观。为此,提出症、证、病结合的思想,重视西医之病,提出以理化指标作为评价中药疗效的标准,并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齐金羚 《河南中医》2007,27(5):60-61
输卵管积水为慢性输卵管炎症中最严重的类型,多由急性盆腔炎症未彻底治疗或由慢性感染所致,属祖国医学“癞瘕”、“妇人腹痛”、“不孕”的范畴。因其属慢性炎症,以抗生素治疗难以取效。临床中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代背景下,陈志强教授提出“症病学说”,以“疗效优先”为核心理念,以“症病同治”为关键内容与办法,主张中西医优势互补。探讨“症病学说”指导下以患者为中心,以最佳疗效为目标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决策。  相似文献   

16.
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与临床密切结合的精髓 ,它是独特的诊疗体系 ,是中医各科都必须遵循的诊疗原则 ,也是表现中医特色的重要方面 ,针灸医学是中医学术的重要分科之一 ,因此 ,要提高针灸临床实际疗效 ,体现中医特色 ,提高针灸医学在国际医坛的学术地位 ,就必须在临床诊疗中谨守辨证论治的原则。在整个辨证论治的过程中 ,“证”、“症”、“病”三个字的含义 ,以及它们相互间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辨证不同于辨病对症。所谓“病”,是疾病的总称 ,一种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类型 ,同一证型可以出现在不同的疾病当中 ,这是“同病异治”,“异…  相似文献   

17.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prostatitis,CP)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病,属中医“淋证”、“精浊”、“白淫”等病范畴。医者论其病机多以肾虚湿热血瘀为主,临证以补肾清热活血之法治疗,取效者诚多,然不效者亦不在少数,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本病尚有肾实之病机,从肾实立论辨治CP,可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从内异症的病机、内异症与气滞血瘀的关系、理气活血法在内异症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机理等方面探析理气活血法治疗内异症的可行性。认为血瘀是内异症的主要发病机理,瘀血内阻为本病基本病机,气滞血瘀证是内异症的最常见中医证型,理气活血法是中医临床治疗内异症的常用治法。建议内异症的临床研究及疗效评价体系应不断客观化与标准化,对理气活血中药机理研究应多方位、多靶点深入开展,为中医药治疗内异症提供更为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有关辨证论治临床评价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保延 《中医杂志》2007,48(1):12-14
临床疗效是医药学存在的基础和保证。现代医学根据自身学科特点,以病为中心建立了在同质人群中抽样开展临床评价的方法学,得到了学术界和社会的普遍认可。但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现代评价体系中对“个体诊疗”、复杂干预以及对“患病个体”的评价方法和测量指标的缺陷越来越  相似文献   

20.
周仲瑛 《天津中医药》2010,27(6):441-444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内容。通过两例血小板增多症和两例血小板减少症的效案,举例论证说明了这一特色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并认为其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