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观的要求也在提高.微笑时牙龈暴露过多影响美观[1],许多人因此要求矫治,但是对前牙深覆合露龈笑,尤其对于高角前牙深覆合一直是矫治的难点.以往对这类压低上前牙多采用头帽J钩高位牵引或多用途弓等方法[2,3],但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人群对露龈微笑的审美认知及可接受的微笑露龈范围。方法采集44名年轻女性标准正面微笑像,随机选取13位口腔医师及23位普通人,分别对44副微笑像进行VAS审美打分。对得分最低的微笑像进行上唇下降、下唇上升、上下唇聚合及上唇增高等计算机处理,并进行再次打分。结果口腔医师认为露龈1 mm最美观,普通人认为露龈0 mm最美观。仅作上唇下降处理时,医师对微笑审美垂直向变化的敏感度(发现嘴唇变化的最小变化幅度)平均值为1.54 mm,普通人群则为2.0 mm。微笑时牙龈暴露量的可接受范围医师组为0.54~2.23 mm,普通人群组为0.13~2.35 mm。在一定的露龈范围内,唇红高度和形态对微笑具有更大影响。结论口腔医师与普通人对露龈微笑的审美认知基本一致。但就露龈微笑的接受程度方面,口腔专业医师较普通人群更为苛刻,且对其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下背痛患者双侧多裂肌表面肌电信号平均肌电振幅值(AEMG)与肌肉横断面积(CSA)变化差异,分析两者之间变化相关性。 方法 选取3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对照组)和30例下背痛患者(病例组),利用表面肌电图检测仪和超声诊断仪分别对2组受试者L5~S1部位双侧多裂肌的AEMG值及CSA值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对照组多裂肌AEMG和CSA值的左右侧之间比较,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疼痛侧AEMG和CSA值均小于非疼痛侧,且两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疼痛侧的多裂肌AEMG值与CSA值呈显著相关(P=0.000,r=0.766),病例组非疼痛侧多裂肌AEMG值与CSA值亦呈显著相关(P=0.000,r=0.763);对照组左侧多裂肌AEMG值与CSA值呈显著相关(P=0.000,r=0.807),对照组右侧多裂肌AEMG值与CSA值亦呈显著相关(P=0.000,r=0.800)。 结论 下背痛患者疼痛侧多裂肌AEMG和CSA值与健侧相比偏小,且双侧多裂肌AEMG值与CSA值变化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肌电诱发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偏瘫康复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改善早期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和促进功能恢复方面的临床疗效: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相比,二者的疗效是否有明显的区别。方法:选发病4周内的不能主动完成腕背伸运动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对照A组30例,为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B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次数:1次,日,5次,周,15次为一疗程。测定上述患者肌肉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肌力(MMT法)应用简式Fugl-Meyer功能评价表、Barthel指数评分表对患者患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动作能力进行评测.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分别予以记录。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肉静态及收缩时肌电值、肌力及应用Fugl-Mever评价表、Barthel指数评分表进行评分的分值均有显著性提高,治疗组与对照1,2组疗效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是一种有效的临床康复治疗方法.可以用于偏瘫患者上肢瘫痪的肌肉的功能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方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定量超声评价脑卒中患者小腿肌肉形态结构的变化。方法:选择30例脑卒中患者和30例正常人,选取踝关节0°(解剖中立位)时,分别在静息状态与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应用高频超声测量脑卒中患者健侧、患侧和正常人的一侧小腿的胫骨前肌(TA)及腓肠肌内侧头(MG)的形态结构参数,包括羽状角、肌肉厚度及肌纤维长度。结果:静息状态及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脑卒中患者患侧TA和MG的羽状角和肌肉厚度均较健侧和正常人减小(P0.05)。静息状态及最大等长收缩状态下,脑卒中患者患侧TA和MG的肌纤维长度均较健侧和正常人长(P0.05)。而健侧和正常人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后患者TA和MG的形态结构参数发生了改变,超声可量化评估脑卒中患者肌肉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肩痛合并肩胛骨动力障碍(scapular dyskinesis, SD)患者的肩胛骨相关肌肉在不同SD分型、疼痛病程及严重程度时静息和收缩状态下肌肉厚度的超声改变,为临床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使用肌骨超声技术对48例肩痛合并SD患者及20例正常人的双侧斜方肌上部(upper trapezius, UT)、斜方肌中部(middle trapezius, MT),以及斜方肌下部(lower trapezius, LT)、前锯肌(serratus anterior, SA)的静息和收缩时厚度进行测量。将所有SD依据Kibler分型分为2型SD组、3型SD组及混合型组。依据0—10数字疼痛程度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将患者分为轻度疼痛组、中度疼痛组。依据疼痛病程将患者分为急性疼痛组和慢性疼痛组。各组内比较双侧肩胛骨相关肌肉的静息厚度及收缩幅度百分比改变。 结果:2型SD及中度疼痛组的患侧SA静息厚度均明显低于健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患侧UT、MT、LT的静息厚度与健侧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型SD组、轻度疼痛组及急性疼痛组的患侧UT、MT、LT及SA静息厚度和健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内患侧UT、MT、LT、SA收缩幅度百分比与健侧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0例正常人双侧肩胛骨相关肌肉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2型SD和中度疼痛者的患侧SA以及慢性疼痛者的患侧LT和SA静息厚度均有改变。提示肌骨超声是一个有效的影像学定量评估方法,并可为制定相关康复训练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类疾病的发生与盆底支持结构的异常有直接联系.肛提肌是盆底支持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态及功能的异常在PF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肛提肌的解剖、功能及影像学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孟薇  李子榕 《护理研究》2009,23(3):746-747
面瘫是由多种原闲造成的面神经损害,是以面部表情功能丧失和组织营养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证候群。面瘫的主要症状是面部表情肌功能不全或丧失,导致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给病人生活工作和社交带来极大困难.吻合血管的肌肉游离移植治疗面瘫在国内外有很多的报道.但近几年尚未见关于运用完整的小肌肉游离移植治疗面瘫的报道。2008年1月我科收治了1例晚期面瘫病人,通过应用吻合血管去神经的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手术治疗,经过20d的精心护理,病人痊愈出院,动态功能恢复较理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PSD)患者的疗效。 方法将20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评级5级及以下的患者分为对照组67例和观察组133例,观察组又按照脑卒中的部位、性质分为单侧卒中组、双侧卒中组、缺血性卒中组、出血性卒中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配合一般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加用NMES,2个疗程后进行吞咽障碍评级比较。 结果经过平均20 d的治疗,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吞咽障碍的级别及总显效率明显提高(P<0.05);其中单侧卒中组疗效优于双侧卒中组,缺血性卒中组疗效优于出血性卒中组。 结论NMES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可明显提高PSD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运动引致的血浆和神经细胞中甘丙肽浓度增高的生理意义及其作用位置.方法电刺激小鼠小腿腹神经引起屈肌收缩时,观察髓鞘内运用甘丙肽及其分别与拮抗剂M35、神经激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联合运用时,对保留及切断L2~5脊髓后根小鼠屈肌运动的影响.结果在保留和切断脊髓后根组,电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均可被甘丙肽所抑制,M35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可拮抗甘丙肽上述作用,SP对此基本不产生影响..保留后根神经激肽(NPR)可加强甘丙肽抑制效应,后根切断组NPY无此效应.结论髓鞘内甘丙肽可能通过减低运动神经兴奋性而产生抑制屈肌运动效应,从而有利防止骨骼肌运动过度.NPY及CGRP可分别增强和拮抗甘丙肽上述效应,调节屈肌收缩活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表面肌电技术结合三维步态分析研究卒中患者康复中步行支撑相期下肢肌肉激活时序的变化规律。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化分组方式,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在院或门诊的Brunnstrom III期、IV期、V期脑卒中患者各20例,共60例患者分为III期组、IV期组及V期组。采用三维步态分析同步表面肌电图测试3组受试者步行支撑相期健患两侧下肢股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及腓肠肌各肌肉在步行支撑相期的激活开始时间和激活持续时间,比较各组受试者健、患两侧及组间对应下肢相关肌肉激活开始时间及持续时间(完整步态周期百分比)。 结果 III期组患侧股直肌激活开始时间显著迟于健侧,而患侧腓肠肌激活开始时间显著早于健侧,患侧股二头肌及腓肠肌激活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期组患侧胫前肌、腓肠肌的激活开始时间均显著早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期组患侧胫前肌激活开始时间显著早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期组患侧股直肌、患侧股二头肌激活开始时间分别为(-12.39±8.75)%和(-15.30±11.08)%,均显著早于III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期组健侧胫前肌和患侧腓肠肌的激活开始时间分别为(-5.01±7.51)%和(10.40±10.45)%,均显著迟于IV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期组健侧股直肌、健侧胫前肌、患侧腓肠肌激活开始时间分别为(-8.31±3.33)%、(-5.01±7.51)%和(10.40±10.45)%,显著迟于III期组,而其患侧股二头肌和胫前肌激活开始时间分别为(-12.7±11.88)%、(-25.11±14.60)%,显著早于III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V期组健侧股二头肌激活持续时间为(44.51±16.60)%,显著低于III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期组健侧胫前肌激活持续时间为(46.32±13.77)%,显著低于IV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期组患侧股直肌及健侧股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和腓肠肌的激活持续时间分别为(45.30±6.13)、(50.85±11.86)%、(37.74±18.24)%、(46.32±13.77)%和(46.72±25.06)%,均显著低于III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恢复阶段的脑卒中患者在步行中健患两侧下肢肌肉的激活时序存在较大的差异,各阶段均存在患侧下肢部分肌肉的提前激活及健侧下肢部分肌肉的过度激活现象,随着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其健侧下肢部分肌肉的过度激活逐渐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后正中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量化两种手术入路对肌肉的损伤程度。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该科住院的184例需手术干预的腰椎相关疾病患者纳入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椎旁间隙入路和传统后正中入路行腰椎融合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术前术后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外周血磷酸激酶(CK)水平变化、卧床时间、并发症及远期生活质量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椎旁肌间隙入路)平均手术时间和卧床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VAS评分分别为(2.06±0.43)分和(3.26±1.12)分;术后外周血CK水平分别为(315.1±91.5)U/L和(574.5±197.6)U/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至少1年的随访后发现,两组患者腰背痛VAS评分分别降为(1.76±0.76)分和(3.15±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腰椎手术治疗腰椎疾病安全、有效,较传统后正中入路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退行性腰椎后凸畸形(LDK)患者手术前、后椎旁肌肉表面肌电(sEMG)信号特征。 方法 共纳入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LDK患者30例,均给予椎弓根减压截骨术治疗。于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时分别采用sEMG技术评估患者椎旁肌肉肌电变化情况,分析患者弯腰抬物过程中椎旁肌平均肌电值(AEMG)及平均功率频率斜率(MPFs)变化,并与同龄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对比。 结果 术前LDK组患者在静态站立时,其椎旁肌AEMG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术后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术前LDK组患者在躯干伸展时,其L1-2节段椎旁肌AEMG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术后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此时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LDK组L4-5节段椎旁肌AEMG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术后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仍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术前LDK组患者抬物保持阶段其椎旁肌MPF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显著高于术前水平,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 结论 LDK患者存在明显椎旁肌肉无力及严重疲劳,椎弓根减压截骨术可在短期内显著改善患者椎旁肌肉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口腔科医师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的患病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本院13个口腔科的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标准化北欧国家肌肉骨骼系统症状分析量表,分析口腔科医师WMSD的影响因素。结果:WMSD总患病率86.3%,从高到低依次为颈部(73.5%)、肩部(62.3%)、腰部(58.8%)、背部(57.8%)。工龄增加、连续作业时间延长、不良姿势和无间隔休息均增加WMSD风险(均P<0.05)。工龄增加、不良姿势、经常失眠和无间隔休息均增加颈部WMSD风险(均P<0.05)。工龄增加、连续作业时间延长、不良姿势、电子产品使用和无间隔休息均增加肩部WMSD风险(均P<0.05)。工龄增加、经常失眠和无间隔休息均增加腰背部WMSD风险(均P<0.05)。结论:口腔科医师WMSD患病率高,影响因素比较多。通过确定风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治疗,有助于降低WM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应用磁共振T1WI评估男性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大腿前、中、后群肌肉横截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CSA),并探究肌群横截面积与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跑龄、配速、月跑量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招募符合标准的男性业余马拉松运动员64名及不经常运动男性健康志愿者15名,将不经常运动男性健康志愿者设为A组,另选取15名与A组成员身高(5 cm以内)、年龄(3岁以内)、体重(3 kg以内)和BMI(1分以内)相匹配的男性业余马拉松运动员设为B组.所有受试者均行双侧大腿轴面磁共振扫描,在T1WI上勾画不同肌群横截面积.结果 A组前群肌肉CSA为(63.16±7.38)cm2低于B组(72.05±8.34)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后群及内侧群肌肉CSA分别为(31.16±4.78)cm2、(46.06±7.06)cm2,均低于B组(33.07±4.05)cm2、(49.51±6.87)cm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48、0.186).在男性业余马拉松运动员的年龄、BMI、跑龄、配速、月跑量各因素中,只有BMI与各肌群CSA呈正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期跑步运动会对增加大腿肌肉横截面积.业余马拉松运动员BMI与大腿肌肉横截面积呈正相关,与跑步相关的年龄、配速、月跑量与大腿肌肉横截面积没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