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木犀草素对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K562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和Hoechst33258/PI荧光染色分析K562细胞的凋亡,比色法测定caspase-3的相对活性,半定量RT-PCR检测caspase-3 mRNA水平的改变,Western-blot分析caspase-3酶原的变化.结果:木犀草素处理细胞24 h后的IC50值为(104.6±13.5)μmol·L-1.浓度为10,20,40μmol·L-1木犀草素处理细胞24 h后均可诱导K562细胞发生凋亡,各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浓度及时间的增加,各个木犀草素处理组K562细胞的caspase-3活性升高(P<0.01),其作用具浓度及时间依赖性.而随着木犀草素浓度的增加,K562细胞中caspase-3的mRNA水平逐渐增加,caspase-3酶原的蛋白水平逐渐减少.结论:木犀草素可通过诱导K562细胞凋亡而抑制其增殖,其诱导K562细胞凋亡可能与激活caspase-3有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对肝星状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肝星状T6(HSC-T6)细胞,细胞计数Kit8(CCK-8)法检测0、10、20、40μmol/L木犀草素对HSC-T6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观察0、10、20、40μmol/L木犀草素对HSC-T6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蛋白印迹法检测木犀草素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5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20、40μmol/L木犀草素能明显抑制HSC-T6细胞的增殖(P<0.05);10、20、40μmol/L木犀草素能明显抑制HSC-T6细胞划痕的修复(P<0.05);10、20、40μmol/L木犀草素能明显抑制HSC-T6细胞穿膜(P<0.05);10、20、40μmol/L木犀草素能明显抑制细胞中由血清诱导的去磷酸化(p)-ERK5表达(P<0.05)。结论:木犀草素呈浓度依赖性抑制HSC-T6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5蛋白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ORI)在不同时间点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冬凌卓甲豢作用于T24细胞,利用酶标仪在不同时间点(λ=570nm)测定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吸光度,同样方式用MTT法检测细胞的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其数值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每组结果由两位研究者重复测量2次校埘。结果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及浓度的增加,T24细胞的吸发光度数值呈明显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浓度为8μmol/L时抑制率递增,16μmol/L时抑制率已接近50%,而32μmol/L时抑制率最高可达70%以上,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浓度梯度的变化,T24细胞凋亡率不断增加,最高可达60%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冬凌草甲素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的抑制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与时间-效应的关系。结论冬凌草甲素可诱导膀胱癌T24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体外以及细胞内木犀草素对蛋白激酶CK2活性的抑制效果及进行酶动力学分析以确定其抑制作用类型。方法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重组人CK2α′及β亚基在体外等摩尔混合构成CK2全酶。通过测定药物作用后转移到CK2底物上的[γ3-2P]ATP的32P的放射性活度,探讨木犀草素对重组人CK2全酶以及HL-60细胞内CK2活性的抑制作用,并采用L ineweaver-Burk作图法分析其酶动力学机制。结果木犀草素能显著抑制重组人CK2活性(IC50=0.86μmol.L-1)以及HL-60细胞内的CK2活性,其对细胞内CK2的作用效果要强于阳性对照TBB。酶动力学分析表明,木犀草素与ATP呈竞争性抑制CK2的活性(Ki=0.19μmol.L-1),与酪蛋白则呈混合性抑制CK2的活性(Ki=0.11μmol.L-1)。结论木犀草素是一种有效的蛋白激酶CK2的抑制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木犀草素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活力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连续灌胃木犀草素或水14 d后,同时给予探针药非那西丁、安非他酮、氯唑沙宗和咪达唑仑,并用LC-MS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评估CYP1A2、CYP2B1、CYP2E1和CYP3A1酶活力变化。此外,实时荧光定量PCR (RT-PCR)测定CYP450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大鼠非那西丁、安非他酮、咪达唑仑的药动学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推测木犀草素能诱导大鼠CYP1A2、CYP2B1和CYP3A1活力,而氯唑沙宗的药动学参数2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RT-PCR实验发现,木犀草素能显著上调大鼠CYP1A2、CYP2B1和CYP3A1的mRNA水平,对CYP2E1没有影响。结论 木犀草素会上调CYP1A2、CYP2B1和CYP3A1酶活力及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7.
彭艳辉  段智  李涛△ 《天津医药》2021,49(3):236-241
目的 探讨木犀草素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K562细胞分别加入0、10、25、50、100 μmol/L木犀草素培养24 h、48 h、72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K562细胞分别加入0、25、50 μmol/L木犀草素培养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K562细胞分别加入0、10、50、100 μmol/L木犀草素培养48 h,采用Westem blot检测B细胞淋巴瘤2蛋白(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Cleaved-PARP、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Cleaved-Caspase3、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断裂点簇集区蛋白(BCR)、c-abl癌基因1(c-ABL)BCR-ABL蛋白表达。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随木犀草素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K562细胞增殖抑制率均呈增长趋势(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木犀草素0、25、50 μmol/L组K562细胞的凋亡率依次升高(分别为8.21%±0.55%、23.43%±1.50%和40.47%±2.97%)。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ax、Cleaved-PARP、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随木犀草素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木犀草素0、10、50 μmol/L组PARP蛋白表达水平依次升高(P<0.05),100 μmol/L组与50 μmol/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 μmol/L组Caspase3、Bcl-2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其余组(P<0.05)。50、100 μmol/L组p-AKT蛋白表达水平低于0、10 μmol/L组,100 μmol/L组低于50 μmol/L组。50 μmol/L组BCR-ABL融合蛋白表达水平高于0 μmol/L组,100 μmol/L组低于0、50 μmol/L组(P<0.05)。结论 木犀草素可抑制K562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CR-ABL蛋白表达及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T24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膀胱癌患者膀胱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PTTG蛋白表达量,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病灶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患者膀胱癌组织中PTTG蛋白表达水平,应用Spearman分析PTTG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将PT...  相似文献   

9.
木犀草素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释放H2O2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忍冬叶中的木犀草素(1)和木犀草苷(2),并考察两者含量随采摘时间的动态变化.采用依利特Hypersil ODS C18柱,以乙腈-0.5%冰乙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50 nm.l和2在2.5~80 μg/ml和5.25~168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1%和99.9%,RSD为0.89%和1.06%.测定了不同月份采摘的忍冬叶中的1和2,结果显示1、2含量分别在11月(0.75 mg/g)和6月(6.05 mg/g)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下调T24膀胱癌细胞株中Raf1的表达,观察癌细胞株的细胞凋亡情况.方法 使用SiRNA干扰方法阻断Raf1在T24膀胱癌细胞株中的表达,随后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情况,使用westem-blot法确认细胞凋亡途径.结果 使用SiRNA干扰后Raf1表达显著降低,随之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高,western-blot法确认Raf1表达降低后Caspase-3和PARP蛋白被激活.结论 Raf1表达抑制促使T24细胞凋亡,其凋亡通路是通过Caspase-3和PARP途径,此研究可能对膀胱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曲古霉素A增强抗肿瘤药物对膀胱癌T24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HDAC抑制剂曲古霉素A(TSA)和针对DNA的抗癌药物联用对膀胱癌T24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用MTT法测定TSA单用及分别与ADM、MMC和DDP联用对T24细胞的抑制率,用金氏公式法判断联合用药的效果。结果TSA分别与ADM、MMC、DDP联合用药对T24细胞的抑制率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TSA与MMC联用的协同作用最明显,而TSA与ADM和DDP在中低剂量下联用亦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HDAC抑制剂TSA可明显增强针对DNA的抗癌药物对膀胱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有希望应用于晚期膀胱癌的化疗方案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MS-275联合针对DNA的化疗药物对膀胱癌T24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用MTT法测定MS-275单用及分别与阿霉素、丝裂霉素C和顺铂联用对T24细胞的抑制率,用金氏公式法判断联合用药的效果。结果MS-275分别与阿霉素、丝裂霉素C、顺铂联合用药对T24细胞的抑制率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MS-275与丝裂霉素C联用的协同作用最明显,而MS-275与阿霉素和顺铂在中低剂量下联用亦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可明显增强针对DNA的化疗药物对膀胱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因此可为应用于晚期膀胱癌的化疗方案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4.
田晶  崔艳茹  屈飞 《肿瘤药学》2011,(4):379-381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对人膀胱癌细胞T24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塞来昔布(25、50、100和200μmoL·L^-1)分别作用于人膀胱癌细胞T24不同时间(24h、48h和72h),MTT检测T24细胞增殖抑制率,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T24细胞中COX-2表达的变化。结果塞来昔布对膀胱癌T24细胞抑制作用存在剂量、时间依赖性,200μmoL·L^-1塞来昔布作用72h时抑制率达75.7±1.9%,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或0.01);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显示塞来昔布可显著降低T24细胞中COX-2mRNA和蛋白水平(P〈0.05),且呈时间依赖性。结论塞来昔布可通过减少COX-2的表达抑制人膀胱癌细胞T24的增殖,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5.
大黄素对膀胱肿瘤细胞株BIu87和T24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黄素对HER - 2高表达的T2 4和低表达的BIU87膀胱肿瘤细胞株的作用 ,初步明确其用于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用抗HER - 2单克隆抗体作细胞株的免疫细胞化学 ,用MTT法检测大黄素和阿霉素的细胞抑制率 ,并计算出其相应的IC50 。以IC50 作为参考浓度 ,作用于肿瘤细胞株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 T2 4为HER - 2高表达 ,BIU87为低表达。大黄素作用后 72h ,BIU87和T2 4的IC50 分别为 34 2 μM和13 6 μM ,阿霉素的IC50 分别为 19 1μM和 2 5 5 μM。两细胞株的平均IC50 浓度作用于BIU87和T2 4 ,大黄素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4 4 5 %和 77 3% (P <0 0 1) ,阿霉素分别为 5 6 9%和 5 7 3% ,P >0 0 5。结论 大黄素对HER- 2高表达之细胞株T2 4的作用优于低表达之细胞株BIU87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p242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T24细胞贴壁培养于10%胎牛血清、100 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的1640培养液中,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处理组加入浓度为50、100、200、500 nM pp242;对照组不加药物,每天更换1640培养液。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抑制率、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pp242对T24细胞有显著的增殖抑制作用,transwell法检测pp242处理后的T24体外侵袭能力明显下降,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pp242对膀胱癌T24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和侵袭能力的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新的膀胱癌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人膀胱肿瘤T24/ADM细胞多药耐药系以及对其耐药性进行鉴定。方法用阿霉素(ADM)浓度梯度递增诱导法培养膀胱肿瘤T24/ADM多药耐药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不同药物对膀胱肿瘤T24/ADM细胞多药耐药性,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细胞P糖蛋白(P-gp)的表达变化。结果T24/ADM细胞对ADM有明显的耐药性,耐药指数(RI)16.3,并对其他药物也产生耐药性。T24/ADM细胞P-gp的表达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经鉴定人膀胱肿瘤T24/ADM细胞具有多药耐药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间质微血管密度及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0例癌旁正常组织VEGF的表达,并在CD34染色切片上检测间质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膀胱癌组织中VEGF表达(45.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0%),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VEGF阳性组MVD均值(47.63±14.81)高于VEGF阴性组(28.54±13.93),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1)。此外,膀胱癌VEGF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而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VEGF促进膀胱癌间质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可能成为判断膀胱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