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美罗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PA)PAO1野生型及其PAO1 lasI rhlI、PAO1 lasR rhlR基因缺陷型菌株生物膜的作用。方法:(1)试管双倍稀释法测定美罗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野生型及其PAO1 lasI rhlI和PAO1 lasR rhlR基因缺陷型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2)采用生理盐水-吸痰管系统进行铜绿假单胞菌PAO1野生型、PAO1 lasI rhlI和PAO1 lasR rhlR基因缺陷型生物膜培养7d后,用美罗培南26 mg·L~(-1)作用24h,然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物膜的变化。结果:(1)美罗培南对PAO1野生型、PAO1 lasl rhlI基因缺陷型和PAO1 lasR rhlR基因缺陷型3种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的MIC均为1mg·L~(-1),MBC均为2 mg·L~(-1)。(2)7 d后PAO1野生型和PAO1 lasR rhlR基因缺陷型铜绿假单胞菌都可形成较厚、有孔状通道的生物膜,PAO1 lasl rhlI基因缺陷型形成明显稀薄的早期生物膜结构;经过美罗培南作用后,PAO1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结构明显稀薄,而PAO1 lasI rhlI、PAO1 IasR rhlR基因缺陷型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结构基本被破坏。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las、rhl基因可影响其生物膜的形成及生物膜对美罗培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群体感应(QS)系统的lasR/rhlR基因缺陷对小鼠腹腔PA生物被膜(BF)感染的影响.方法 体外利用无菌引流管切片建立铜绿假单胞菌PAO1野生型和PAO1 lasR/rhlR基因缺陷型菌株生物被膜感染的载体,将两种感染载体和无菌载体分别移植至正常小鼠腹腔构建生物被膜感染模型,术后3d检...  相似文献   

3.
群体感应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群体感应系统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理盐水-吸痰管系统进行生物膜的培养,3天后用扫描电镜观察PAO1、PAO1 lasI rhlI、PAO1 lasR rhlR形成生物膜的情况.结果:PAO1野型可形成较厚、有孔状通道的生物膜,而PAO1 lasI rhlI基因缺陷型和PAO1 lasR rhlR基因缺陷型形成的生物膜明显稀薄,未能形成成熟的生物膜结构.结论:表明PAO1野型与lsaI rhlI和lasR rhlR基因缺陷型铜绿假单胞菌体外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以铜绿假单胞菌模式菌株PAO1为研究对象,研究抗结核药物D-环丝氨酸通过靶向抑制病原菌群体感应 (quorum-sensing,QS)系统实现抑制病原菌毒力发挥的新应用潜力。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D-环丝氨酸处理铜绿假单胞菌,通过 系列表型实验结合荧光定量PCR以评估D-环丝氨酸对群体感应所调节的毒力因子和相应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利用秀丽隐杆线虫 感染模型评估D-环丝氨酸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抑制的体内活性。结果 D-环丝氨酸表现出良好的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绿脓菌 素以及蛋白水解酶抑制活性,显著抑制了QS系统调控基因和下游功能基因的表达,并且可以显著提高秀丽隐杆线虫在铜绿假单 胞菌感染过程的存活率。结论 D-环丝氨酸可以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有望开发成功的抗生素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5.
黄芩苷、黄芩素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黄芩苷、黄芩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铜绿假单胞菌X140为研究对象,用32μg·mL-1的黄芩苷、2μg·mL-1的黄芩素干预X140生物膜的培养。以阿奇霉素为对照,采用倍比稀释法对生物膜内活菌菌落计数。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不同培养条件下生物膜的变化。结果:32μg·mL-1的黄芩苷、2μg·mL-1的黄芩素可以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黏附性和抑制生物膜的形成(P<0.01)。结论:黄芩苷、黄芩素可抑制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影响铜绿假单胞菌的黏附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铜绿假单胞菌发光菌株,建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biofilm,BF)模型,研究盐酸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成熟BF的影响及与环丙沙星合用是否具有协同杀菌作用。方法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质粒转染铜绿假单胞菌,平板培养法培养铜绿假单胞菌BF,建立铜绿假单胞菌BF体外模型,经盐酸氨溴索作用后,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盐酸氨溴索对BF形态结构的影响,荧光显微镜定性观察盐酸氨溴索对BF内活菌的作用,通过发光菌株荧光强度定量分析盐酸氨溴索单独作用以及与环丙沙星联用后BF内活菌量。结果盐酸氨溴索作用后电镜观察可见黏液样物变稀疏,不规则。盐酸氨溴索浓度大于0.49mg/mlBF内活菌数减少(F=18,P<0.05);盐酸氨溴索与环丙沙星存在协同作用(F=15.1,P<0.05),且随着盐酸氨溴索浓度升高协同作用增强。结论盐酸氨溴索破坏铜绿假单胞菌成熟BF形态结构,减少其内活菌数;盐酸氨溴索与环丙沙星存在协同作用,增强其杀菌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铜绿假单胞菌在亚抑制浓度( SIC)的左氧氟沙星作用下毒力因子表型及基因表达的变化并探索其可能的调控途径。方法用临床标准菌株PAO1及其密度感应系统( QS)的基因突变株,测定不同浓度下菌株生长曲线,以不影响细菌生长的最高抗菌素浓度为亚抑制浓度。分别测定各菌株在SIC的抗菌素作用下生物膜形成、绿脓菌素和鼠李糖脂的变化。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测定菌株毒力蛋白编码基因以及QS基因在SIC的左氧氟沙星作用下表达的变化。用生物发光法测定QS信号分子在SIC的抗菌素作用下的变化。结果在SIC的左氧氟沙星作用下,PAO1的毒力因子编码基因和QS调控基因(lasR、rhlR)表达均显著增加,PAO1野生株的毒力因子也增加,但lasR、rhlR突变株无此变化,同时QS信号分子水平也无显著变化。结论亚抑制浓度的左氧氟沙星促进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的产生,这一效应是通过lasR和rhlR调节实现的,但这一调控作用可能并不是直接通过AHL信号分子完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环丙沙星(CIP)、乳铁蛋白多肽嵌合体(LFchimera)单用及二者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及密度感知(QS)系统信号分子(AHL)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铜绿假单胞菌野生菌株PA01为实验菌株,分为对照组(未干预的铜绿假单胞菌野生菌株PA01)、CIP(0.04 μg·mL-1)组、LFchimera(0.25 μmol·L-1)组、LFchimera(1.00 μmol·L“)组、CIP(0.04 μg· mL-1)±LFchimera(1.00 μmol·L-1)组,分别定量测定并比较各组PA01生物被膜和QS系统信号分子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PA01生物膜定量表达(A590) (1.511 3±0.031 8)及QS系统信号分子表达(A420) (0.502 5±0.028 3)比较,CIP(0.04 μ,g·mL-1)组(1.073 3±0.010 9,0.245 3±0.014 0)、LFchimera(0.25 μmol·L-1)组(1.065 5±0.011 4,0.235 9±0.010 7)、LFchimera(1.00 μmol·L-1)组(0.665 3±0.012 9,0.108 6±0.007 0)和CIP(0.04 μg·mL-1)± LFchimera(1.00 μmol·L-1)组(0.122 1 ±0.013 0,0.048 2±0.005 4)均下降(均P<0.05);CIP(0.04 μg·mL-1)组和LFchimera(0.25 μmol·L-1)组比较,PAO1生物膜定量表达和QS系统信号分子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Fchimera(1.00 μmol·L-1)组PA01的生物膜定量表达和QS系统信号分子表达较LFchimera(0.25 μmol·L-1)组和CIP(0.04 μg·mL-1)组均降低(均P<0.05);CIP(0.04ug·mL-1)±LFchimera(1.00 μmol·L-1)组和各单独用药组比较,PAO1生物膜的定量表达和QS系统信号分子表达均下降(均P<0.05).结论 亚抑菌浓度的CIP和LFchimera都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和QS系统信号分子的生成有抑制作用,且提高LFchimera浓度可加强抑制作用;CIP与LFchimera联用能增强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QS系统信号分子的生成实现.  相似文献   

9.
<正>环丙沙星是一种喹诺酮类药物,它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显著,近期研究发现大多数药物无法透过长出生物膜的铜绿假单胞菌,而环丙沙星联合使用氨溴索对于长生物膜的铜绿  相似文献   

10.
氨溴索对环丙沙星透过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研究氨溴索对环丙沙星透过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影响。方法 孔径为0.22μm的医用微孔滤膜建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体外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测定环丙沙星透过生物膜的量,并测定在2和0.75mg/ml氨溴索作用后环丙沙星透过细菌生物膜的量。结果 经过7d的连续培养后,铜绿假单胞菌可在微孔滤膜上形成均匀致密的生物膜。环丙沙星可缓慢透过细菌生物膜,8h左右达到平衡;2和0.75mg/ml氨溴索作用后可以明显增加环丙沙星8h内透过生物膜的量。结论 以医用微孔滤膜为载体可建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体外模型;氨溴索可以显著地促进环丙沙星对细菌生物膜的透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清胃散君药黄连分煎合煎后对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平行制作3份黄连分煎与合煎的清胃散样品,用HPIE法同时测定样品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的含量;流动相为V(乙腈):V(O.1 mol·L-1磷酸二氢钾)=25:75,检测波长265 nm。结果黄连分煎混合后盐酸小檗碱含量为(2.261±0.252)g·L-1,黄芩苷含量为(6.738±0.292)g·L-1;清胃散合煎后盐酸小檗碱含量为(0.732±0.208)g·L-1,黄芩苷含量为(4.325±O.356)g·L-1。经方差分析清胃散君药黄连分煎与合煎对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含量的差别均有显著性影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更好地保留盐酸小檗碱与黄芩苷的含量,清胃散君药黄连建议分煎。  相似文献   

12.
周雅萍 《中国药房》2012,(26):2431-2433
目的:比较盐酸氨溴索分散片与盐酸氨溴索普通片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差异。方法:12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均分为2组,分别单剂量口服盐酸氨溴索分散片与盐酸氨溴索普通片各90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盐酸氨溴索的血药浓度,并用DAS2.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盐酸氨溴索分散片与盐酸氨溴索普通片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697.8±78.4)、(564.3±63.9)μg·L-1,tma(x2.9±0.2)、(4.7±0.6)h,t1/(24.8±0.7)、(5.8±0.9)h,AUC0~∞(5795.6±184.7)、(4516.4±114.9)μg·h·L-1,AUC0~24h(4643.8±107.6)、(3717.5±87.6)μg·h·L-1。结论:盐酸氨溴索分散片tmax、t1/2小于普通片,AUC0~t、AUC0~∞、cmax高于普通片,说明盐酸氨溴索分散片具有良好的速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田静  李兴德  方甜甜  江瑾 《中国药房》2010,(17):1573-1575
目的:研究氨溴索与环丙沙星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为载体培养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分别加入生理盐水、氨溴索、环丙沙星及环丙沙星+氨溴索处理,以光密度(OD)值为指标,采用结晶紫染色法定量测定细胞生物膜形成量。结果:与加入生理盐水比较,加入氨溴索后OD值无差异;但加入环丙沙星及环丙沙星+氨溴索后OD值均降低,尤其以加入环丙沙星+氨溴索后OD值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氨溴索可增强环丙沙星对细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围手术期患儿血浆瑞芬太尼浓度.方法:采用Hypersil CN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2 mol·L-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内含三乙胺0.02%(30:7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0nm;进样量为20 μl.结果:标准曲线在1.0~100.0 μg·L-1 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3).最低检测浓度为1.0μg·L-1.提取回收率(76.51±0.82)%.方法回收率99.66%~102.40%.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15%.2μg·L-1组靶控浓度与实测浓度基本一致.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灵敏、专一性好,适用于临床瑞芬太尼血药浓度检测和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格列齐特缓释片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5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3组,分别给予格列齐特缓释片30mg、60mg、120mg,同时联合阿卡波糖片150mg治疗,观察各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结果:联合治疗后,全组HbAlc从(8.8±0.75)%下降到(6.83±0.75)%,空腹血糖(FPG)从(9.7±1.86)mmol·L~(-1)下降到(6.56±0.40)mmol·L~(-1),餐后血糖(PPG)从(15.1±2.35)mmol·L~(-1)下降到(8.87±2.1)mmol·L~(-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各剂量级患者治疗后HbAlc、FPG、PPG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试验期间发生低血糖事件15次,与药物剂量无关。结论:格列齐特缓释片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可有效的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lc、FPG、PPG水平,实现HbAlc达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磷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阿米卡星、异帕米星)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体外联合效应,探讨磷霉素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在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组织培养平板法建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模型,应用活菌计数法观察经不同剂量的两类药物单用与联合作用处理后的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活菌数量,对其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联药组处理的生物被膜内活菌数较单药组显著下降,表明磷霉素与阿米卡星/异帕米星二者联合应用后,生物被膜的形成被抑制,存活细菌数量显著减少。结论研究发现磷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的抑制具有显著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妍  张晶  韩小敏 《中国药师》2012,15(7):914-917
目的:以酵母细胞为模式菌高通量筛选具有抗肿瘤活性的Aurora-B激酶抑制药.方法:以野生型酵母菌Y300和ipl1-321温度敏感型突变株为模式菌,筛选Aurora-B激酶抑制药;体外酶学实验验证候选化合物对Aurora-B激酶的抑制作用;MTT方法检测阳性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阳性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周期阻滞.结果:经筛选得到12个化合物和5个微生物发酵液;其中浓度在10μg·ml-1时对重组纯化的人Aurora-B激酶活性抑制率高于50%的有7个,其中3个活性较好的化合物IC50分别为10.253,1.826和2.054μmol·L-1;其中3个化合物对Hela细胞的IC50分别为4.255,15.326和1.032μmol·L-1,对HepG2细胞的IC50分别为5.387,17.465和1.725 μmol·L-1,对HCT116细胞的IC50分别为5.380,8.528和2.029 μmol·L-1.11号化合物能够诱导HCT116细胞G2/M期阻滞.结论:以Y300和ipl1-321酵母细胞为高通量筛选模型筛选到多个新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Aurora-B激酶抑制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复合丙泊酚用于宫颈锥切手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择期行宫颈锥切术患者75例,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对照组(C组)、小剂量Dex组(D_1组)、大剂量Dex组(D_2组)于手术开始前15 min分别以微量泵缓慢输注氯化钠注射液10 mL、Dex 0.4μg·kg~(-1)、Dex 0.8μg·kg~(-1),继之启动靶控输注丙泊酚,术中根据患者反应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调整丙泊酚靶浓度,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并根据需要注射小剂量芬太尼。记录入室、局麻时、手术开始、术中10 min、术中20 min、术毕以及清醒时的呼吸和血流动力学参数、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苏醒时间。结果 3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D_2组丙泊酚c_e(1.5±0.4)mg·L~(-1)、丙泊酚总量(184±54)mg、芬太尼用量(28±11)μg,均显著低于C组[(2.2±0.3)mg·L~(-1)、(259±59)mg、(75±21)μg,P<0.01]和D_1组[(2.0±0.4)mg·L~(-1)、(234±41)mg、(42±16)μg,P<0.01],D_1组芬太尼用量也低于C组(P<0.05)。D_2组脉搏血氧饱和度维持满意,C组和D_1组部分患者出现呼吸抑制,分别有14、4例需要放置通气道或辅助呼吸。C组发生低血压10例,高于D_1组(5例)和D2组(2例),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D_2组发生心动过缓12例,高于C组(2例)和D_1组(7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宫颈锥切手术麻醉中复合应用Dex不仅可减少丙泊酚和芬太尼用量,而且能维持更加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