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限期的结直肠手术患者术前需常规机械性肠道准备(mechanical howel preparation,MBP),成为一种"经验性教条".直到目前,限期结直肠手术术前行常规机械性肠道准备的医疗单位在中国超过90%.目前最常用的机械性肠道准备药物主要是容积性泻药,如聚乙二醇和磷酸钠溶液,较传统的缓泻剂拥有更佳的肠道清洁功能[1,2],并被绝大多数的外科医生所采纳.机械性肠道准备的目的主要是清理肠腔内积存的粪便,以减少术中手术区域的潜在污染,从而降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和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肠道准备对胃癌患者术后的影响,探讨胃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的必要性.方法 选取胃癌患者66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机械性肠道准备(MBP)组(n=35)和非MBP组(n=31).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手术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MBP组与非MBP组患者的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腹壁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腹腔冲洗液用量、术后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BP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非MBP组患者(P<0.01),住院费用明显低于非MBP组患者(P<0.01);两组患者腹腔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吻合口瘘和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P组患者的术后发热(>38.5℃),术后抗生素再使用,梗阻性腹胀、腹痛和术后予以辅助排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MBP组(P<0.01).结论 术前适度肠道准备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能使医患共同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前,结直肠癌的诊治理念已从原先的“经验医学”转入“循证医学”,针对结直肠手术术前肠道准备,国内外尚缺乏相应指南与规范指导临床应用。而随着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不断发展,术前机械性肠道准备(mechanical bowel preparation,MBP)不但会增加患者不适与精神经济负担,同时也会提高术前护理难度。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现有文献证据表明,针对择期开腹或腹腔镜结肠手术,建议术前弃置MBP,采用单纯口服抗生素(oral antibiotic bowel preparation,OABP)的方法进行术前肠道准备。针对择期开腹直肠手术,术前MBP仍是必不可少的术前准备环节,针对择期腹腔镜直肠手术,建议OABP联合MBP作为常规术前肠道准备方法。然而,国人饮食习惯和结构与西方不同,更偏重于高纤维、低脂饮食,因此肠道中食物残渣含量高。且国内各机构腹腔镜诊治经验仍参差不齐。因此,亟待各机构或专业学术组织开展根据不同肿瘤位置、年龄、手术方式等针对国人的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以期验证最适合国人的择期结直肠手术术前肠道准备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结肠造口并发症的原因,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87年至1997年10年间所作结肠造口158例,其中结直肠癌150例,结肠吻合口疾3例,肛管直肠外伤需旷置3例,结-肚吻合口瘘2例;单腔结肠造口122例,双腔结肠造口36例;急诊手术组32例,择期手术组126例。(结果)并发症共27例,发生率为17%;单腔造口为11例,双腔造口为16例;急诊手术组为10例,择期手术组为17例,前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后者。[结论]术前充分的肠道准备,合理选择造口术式、造口部位及造口器材;术中正确细心的操作;术后细致的护理及严密观察,是减少结肠造口并发症,提高结肠造口水平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5.
直肠癌切除行低位直肠吻合术后的并发症,除受患者全身因素、术者手术技巧和术后处理影响外,与术前肠道准备的好坏关系甚为密切。我科自1983年7月以来对75例结直肠手术进行全肠道灌洗,其中为40例直肠癌切除行低位直肠吻合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男性44例,女性31例,年龄范围26~64岁,平均46岁。直肠癌65例,结肠癌8例,结直肠多发性息肉2例。75例中有72例完成灌洗,成功率为9715%,40例直肠切除低位吻合效果良好者37例(92.5%),术中见肠腔空虚,仅有少量液体,本文对全肠道灌洗与清洁灌肠直肠癌切除低位吻合各40例术后主要并发症比较,吻合口漏前者1例,  相似文献   

6.
Wang YN  Long H  Lin P  Lin YB  Lin ZC  Si-Tu DR  Ma G  Huang ZF  Rong TH 《癌症》2007,26(5):537-540
背景与目的:围手术期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增多,高血压增加麻醉、手术的风险,影响患者的术后转归.本研究主要探讨围手术期高血压对胸部肿瘤患者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科行开胸手术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464例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组152例,非高血压患者组312例.分析这两组患者的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然后进行卡方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种类、术前合并慢性疾病及术前心血管疾病分布相似(P>0.05).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组术后心血管并发症54例,发生率为35.53%,其中心律失常41例,低血压8例,心衰3例,心肌缺血2例.围手术期非高血压患者组术后心血管并发症53例,发生率为16.99%,其中心律失常41例,低血压9例,心衰2例,心肌缺血1例.两组患者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高血压明显增加了胸部肿瘤患者开胸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急性完全性左半结肠癌并梗阻一期手术的安全性及预防性结肠造瘘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收治的112例急性完全性左半结直肠癌并梗阻急诊一期手术切除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一期切除吻合施行或不行预防性结肠造瘘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围手术期结果.结果 所有病例均接受肿瘤切除联合术中肠道灌洗并一期吻合,其中61例行桥式预防性造瘘,51例未行预防性造瘘.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手术出血量及根治切除率无显著差异,预防性造瘘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非造瘘组(P<0.05),住院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造瘘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1%,非造瘘组为13.7%,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吻合口瘘在非造瘘组发生2例(3.9%),造瘘组无1例发生.结论 左半结肠癌并梗阻联合术中肠道灌洗的一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靠的,预防性造瘘并非必要.  相似文献   

8.
刘伟  李量  郭甲民 《实用癌症杂志》2017,(10):1716-1718
目的 探讨肠道支架与肠梗阻导管在腹腔镜手术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支架组和导管组,支架组(30例)先行肠道支架置入,后行腹腔镜一期肠切除肠吻合;导管组(30例)先行肠梗阻导管置入,后行腹腔镜一期肠切除肠吻合,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前术后肠管内径、术后疗效及随访期间并发症情况,评价肠道支架与肠梗阻导管在腹腔镜手术治疗梗阻性结直肠癌的效果.结果 导管组术后所需肠道准备时间长于支架组(P<0.05),但导管组所需手术费用较支架组少,此外,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方面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肠管内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 h,肠管内径均缩短(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患者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导管组(P<0.05),随访3个月期间,两组患者均无切口感染,梗阻复发,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肠道支架较肠梗阻导管在肠道准备方面更具优势,可以快速缓解患者腹痛腹胀症状.而肠梗阻导管操作简单易行,所需手术费用较低廉,故临床需根据患者经济情况、病情程度来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楼善叶 《肿瘤学杂志》2011,17(11):870-871
[目的]探讨在结肠癌择期手术中无常规肠道准备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61例行择期结肠切除吻合术的结肠癌患者,随机分成肠道准备组(31例)和无肠道准备组(30例)。术后随访30d,评价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及腹腔内脓肿发生情况。[结果]肠道准备组与无肠道准备组术后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及腹腔内脓肿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肠道准备组为22.6%,而无肠道准备组为23.3%(P=0.944)。[结论]在结肠癌的择期手术中,无肠道准备是安全的,肠道准备应该选择性地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直肠癌切除行低位直肠吻合术后的并发症,除受患者全身因素、术者手术技巧和术后处理等影响外,与术前肠道准备的好坏关系甚为密切。我科自1983年7月以来对75例结直肠手术进行全肠道灌洗,其中为40例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