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并总结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病人的整体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自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经脑血管造影,发现脑动脉瘤或动脉瘤破裂出血83例病人,并行脑动脉瘤栓塞治疗,在术前、术中、术后运用整体护理做好护理,及时查出和预防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及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手术成功率达96.58%,其中67例为完全栓塞,占80.72%,栓塞>90%占13例,占15.66%,出现过度灌注2例,占2.40%,剧烈头痛1例,占1.20%,术后74例病人阳性体征完全消失,9例病人其中并发动脉瘤破裂出血7例部分功能未恢复.结论运用整体护理对正确评估病人,及时采对有效护理对策是介入栓塞治疗脑动脉瘤的成功保证上.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  李春梅 《广西医学》2001,23(6):1492-1493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的局限性扩大 ,动脉瘤破裂出血常导致病人残废或死亡。据资料表明 ,未经治疗的脑动脉瘤病人的 5年死亡率为 75 % ,其中的5 5 %死于出血的头 6 0天 ,而其中半数死于动脉瘤在此期间的再出血 ,半数出血后并发脑血管痉挛 ,脑缺血和脑梗塞 ,使病情恶化死亡 ;而高血压亦增加了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机会〔1〕。因此 ,防止术前动脉瘤破裂在出血和有效地解除脑血管痉挛、以及血压的合理控制 ,是为病人赢得手术时机的关键 ,而良好的手术前后护理则增加了手术的成功率。我科于 1996年至今共收治 1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破裂33例急性期栓塞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明确诊断及恰当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早期介入手术治疗是指在动脉瘤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血肿后72h内进行。现将治疗情况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变异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一种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主要症状多由脑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部分因瘤体压迫、动脉痉挛及栓塞造成。病死率极高,首次出血后的幸存者,若未得到及时而正确的治疗,3周内将有40%病例发生再出血,再出血的病死率高达80%。介入医学的迅速发展,为脑动脉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栓塞术是介入医学的最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我科为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制订了合理、规范的针对性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究脑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对其临床护理方式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12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针对性治疗,并对其治疗情况进行监测,按照患者治疗后的再出血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再出血组和非出血组两组,回顾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共同对影响再出血发生的因进行评价。同时,根据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法对影响脑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可见GCS评分在3-8分之间,Hunt-Hess分级为Ⅳ级,有高血压患病史、吸烟史、饮酒史、接受中期手术、合并术后躁动、合并术后情绪波动是影响脑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很多,掌握这些因素,及时发现高危患者,给予合理护理干预,降低再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脑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动脉破裂后是否出血分为再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分析再出血的高危因素并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引发脑动脉瘤破裂再出血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排便用力、重体力劳动、过早移动或下地活动、情绪起伏以及咳嗽。再出血组患者经护理后38例病情好转,12例患者因病情过重治疗无效死亡。结论对脑动脉瘤患者发生破裂后再出血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具有可预测性的特点,针对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破裂性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235例DSA检查确诊为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例,采用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观察与内科治疗疗效的比较.结果 介入手术治疗在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再出血率、临床脑血管痉挛率、脑积水率)、存活病例生存质量方面均优于内科治疗.结论 SAH病人应查明病因,如是颅内动脉瘤引起,需尽快采用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并讨论了介入治疗的适应症,技术操作经验及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雷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1—6月收治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开颅手术组与介入栓塞组,各45例。开颅手术组采用开颅夹闭手术进行治疗,介入栓塞组采用血管栓塞介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前后MMP-2水平、手术效果优良率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结果介入栓塞组患者手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后MMP-2水平均明显优于开颅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效果优良率、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夹闭手术与血管栓塞介入术在治疗脑动脉瘤破裂中的临床效果相当,但血管栓塞介入术具有微创性,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更好降低MMP-2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上一种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很高的脑血管疾病,其中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是其最常见病因.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1],众多学者一致认为其结果可靠.脑动脉瘤一旦确诊,为防止再次出血,应尽早手术,临床上常以手术夹闭或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2].加强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提高生存质量,防止再出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 ,其发病率居于脑血管意外病人中的第三位 ,71%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瘤破裂出血 [1 ] ,动脉瘤破裂出血常致病人残废或死亡 ,幸存者仍可再次出血 [1 ]。因此 ,及时治疗和细致的护理有助于防止出血或再出血及抢救患者生命。我科于1998年 9月至 1999年 12月共收治动脉瘤患者 19例 ,现将观察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19例患者 ,男 11例 ,女 8例 ,年龄 12~ 6 5岁 ,其中动脉瘤未破裂出血患者 5例 ,动脉瘤已破裂出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14例 ,入院后均行手术治疗。2 术前护理…  相似文献   

11.
吴玉梅 《吉林医学》2010,31(36):6839-6840
目的:探讨水解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经水解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并做好术前护理及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再出血,对可能出现的出血、感染及脑血管痉挛采取有效的应对预防护理措施。结果:颅内动脉瘤患者经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经严密的观察和护理后,全部治愈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采用水解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促进患者治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护理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神经介入中心2005年5月~2006年12月期间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病人资料。按不同Hunt-Hess分级分组:Hunt-HessⅠ~Ⅱ为一组、Hunt-HessⅢ~Ⅳ为一组。再按治疗时间分组:发病后244、时内手术为早期组,发病后24小时后为晚期组。对各组资料进行比较和统计学处理。结果78例患者,随访3个月~1年,格拉斯格预后评分(GOS):5分39例,4分10例,3分12例,2分4例,1分13例。结论早期进行血管内治疗是颅内破裂动脉瘤最适宜的治疗时机,可扩大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抢救范围,在护理上紧密配合,争分夺秒,可提高动脉瘤病人介入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11年9月收治的56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包括心理护理、专科护理、术前准备。术后观察病情,正确的体位,穿刺部位的护理,预防脑血管痉挛,腰池引流的护理,康复期的指导等等。结果 56例中8例出现脑血管痉挛经对症处理症状好转出院。3例术后破裂再出血也经对症处理症状好转出院。1例在栓塞过程中动脉瘤瘤体破裂再出血死亡。1例手术结束回病室后十分钟发生动脉瘤再出血死亡,50例恢复良好。结论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加强术前、术后的护理,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对促进病人早日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出血早期显微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20例,5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恢复良好19例,死亡1例。介入栓塞动脉瘤15例和1例后交通动脉瘤,术后动脉瘤再破裂1例,恢复良好13例,偏瘫1例,死亡1例。结论早期手术或介入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均可获得理想的疗效。早期治疗能避免动脉瘤再出血导致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翼点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从护理角度尽可能减少再出血、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确保动脉瘤手术成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45例动脉瘤患者进行认真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临床效果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治愈或良好39例,致残4例,死亡2例。存活病人随访6个月~1年,均无动脉瘤再出血发生。结论认真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是脑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大,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变。脑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约占动脉瘤病变的48%。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可导致一系列继发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的紊乱,加剧了病情的复杂性。发展快的或出血多的血肿,不仅压迫相临的脑组织,往往还要引起急性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的发生,使病情迅速恶化,危机病人的生命。患此病的病人需进行手术治疗,而动脉瘤夹闭术是目前治疗脑动脉瘤的最合理的、最有效和最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起。此病常见于40-60岁中、老年人。颅内多发动脉瘤约占20%左右。在多发动脉瘤中,以2个多见,占75%,3个占18.60/0,4个或4个以上者仅占7.5。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具有极大的危险性,还可能随时发生再出血。因此防止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是为患者赢得手术时机的关键,而良好的手术前后护理则增加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的外科治疗,就其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治疗方法、围手术期处理和治疗策略进行探讨。方法对10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在发病3d内选择可控性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囊性动脉瘤,带膜支架置入治疗梭形动脉瘤、宽颈动脉瘤或巨大动脉瘤以及显微手术夹闭。术后采用脑脊液引流等方法,积极治疗引起脑血管痉挛的病因,防止脑血管痉挛和脑出血。结果 10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治疗72例,显微手术夹闭28例。术后98例临床痊愈,其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76例,Ⅱ级13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2例。全组死亡2例,死亡率2%。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应于急性期有选择地采用最佳的外科治疗,术后治疗的策略应着重于早期处理SAH,防治脑血管痉挛(CVS)及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降碍(DIND)。  相似文献   

19.
脑动脉瘤多以破裂出血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首发症状,其特点是起病急、进展快,常出现二次出血,病死率很高;治疗的关键在于明确病因后实施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方法。1999-2009年我科采用开颅手术或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100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脑动脉瘤是脑动脉的局限性异常扩大,按病因可分为先天性、细菌性、外伤性、肿瘤性和动脉硬化性,其中先天性占绝大多数。破裂动脉瘤的致死、致残率很高,破裂动脉瘤再次破裂的机会很高,未破裂动脉瘤有破裂的可能,因此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就诊后要及时行进一步检查治疗,我院自2006年2月~2008年1月共收治颅内动脉瘤再出血急症手术患者5例,回顾分析这些资料,有助于提高临床诊疗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