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8、IL-12、TNF-α和IFN-γ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IL-8、IL-12、TNF-α、IFN-γ住尖锐湿疣中的发病机制。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得40例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8、IL-12、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L-8与IL-12水平、IL-8与IFN-γ水平、IL-12与TNF-α水平、IL-12与IFN-γ水平、TNF-α与IFN-γ水平均呈正相关,IL-8与TNF-α水平无相关性。尖锐湿疣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因子表达异常,尤其足Th1、Th2细胞因子失衡。  相似文献   

2.
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PBMC中IFN-γ和IL-4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酶联免疫斑点法 (ELISPOT)检测患者PBMC细胞内细胞因子IFN γ和IL - 4的表达情况。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PBMC中IFN γ及Th1 Th2比值与正常人相比显著降低 (P <0 .0 1)。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PBMC中细胞因子IFN γ降低 ,表达倾向于向Th2偏移 ,Th1 Th2平衡失调在CA的复发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尖锐湿疣患者IFN-γ及IL-4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IFN-γ、IL-4细胞因子水平在尖锐湿疣(C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了C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IFN-γ、IL-4的mRNA表达。结果:CA患者IFN-γmRNA及IL-4mRNA均有所表达,且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短病程组IFN-γmRNA表达明显增加,与健康对照及长病程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长病程组IL-4mRNA表达增加,与健康对照及短病程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A长病程组Th1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下降,Th2型细胞因子呈优势表达。Th1/Th2型细胞因子失衡可能是CA长期不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311nm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和皮损中IFN-γ和IL-4的影响。方法4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NB-UVB和对照两组,每组20例,NB-UVB组每周光疗3次,共4周,对照组不予光疗。治疗前后分别以银屑病严重程度PASI评分标准评分,以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γ和IL-4含量,以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系统分析IFN-γ和IL-4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结果以积分光密度值(IOD值)表示。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S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NB-UVB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FN-γ水平均下降(P<0.05),而IL-4水平无明显变化;皮损中IFN-γ表达明显下降(P<0.05),且NB-UVB组低于对照组(P<0.05);IL-4水平增高(P<0.05),且NB-UVB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B-UVB可以调节寻常性银屑病血清IFN-γ水平和皮损中IFN-γ,IL-4的表达,改善患者体内Th1,Th2失衡状态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尖锐湿疣病损组织粗提蛋白对树突状细胞免疫表型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研究尖锐湿疣病损组织粗提蛋白对树突状细胞免疫表型的影响。方法 贴壁法分离脐血和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特异性表面分子的表达。结果 rhGM-CSF、rhIL-4和LPS可诱导脐血和外周血来源的单核细胞分化为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尖锐湿疣病损粗提蛋白刺激后的树突状细胞高表达CD86穴脐血91.7%熏外周血88.6%雪和HLA-DR穴脐血88.4%熏外周血85.0%雪熏而包皮刺激组的CD86和HLA-DR的表达较低穴CD86押脐血87.1%熏外周血77.2%;HLA-DR押脐血68.0%熏外周血59.7%雪,空白对照组的CD86表达更低穴脐血83.5%熏外周血62.4%雪,HLA-DR的表达介于前两者之间(脐血72.7%熏外周血68.3%)。结论 尖锐湿疣病损粗提蛋白使树突状细胞部分抗原递呈相关分子表达呈上调趋势,提示尖锐湿疣粗提蛋白可能增强树突状细胞的抗原递呈功能并进而促进T细胞的激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红蓝光照射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IL-2、IL-10和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特应性皮炎患者27例进行红蓝光照射,观察疗效并用ELISA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细胞因子IL-2、IL-10和IFN-γ浓度的变化。结果:红蓝光治疗总有效率为44.4%。红蓝光照射后与照射前比较,IL-2、IFN-γ升高(P>0.05),IL-10下降(P<0.05)。结论:红蓝光照射对特应性皮炎患者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调控细胞因子表达可能是红蓝光照射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HPV引起巨大皮角和寻常疣皮损中树突状细胞(DCs)密度和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检测HPV引起巨大皮角与寻常疣的皮损免疫微环境的差异.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例HPV引起巨大皮角和12例寻常疣及8例色素痣标本进行CD1a、CD83、IFN-γ及IL-10密度研究.结果:由HPV引起的巨大皮角患者表现较高IL-10(+)密度和低IFN-γ(+)密度,CD1a(+)和CD83(+)无明显差异.由HPV引起的巨大皮角患者呈现显著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8.
BALB/c小鼠系统感染白念珠菌血清IL-18,IL-4,IFN-γ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ALB/c小鼠系统感染白念珠菌后IL-18,IL-4,IFN-γ的动态变化。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高菌量感染组,低菌量感染组,免疫功能低下组,正常对照组。分别于系统感染白念珠菌1,4,7天后应用ABC-ELISA检测各组小鼠的IL-18,IL-4,IFN-γ的水平。结果IL-18水平从感染第1天骤降后(但仍高于免疫功能低下组,P<0.05~0.001),至感染后第7天达正常水平;而IFN-γ始终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免疫功能低下组(P<0.05);IL-4于感染1天后低于正常对照组(但仍高于免疫功能低下组,P<0.05~0.001),感染4天后则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7天后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高低菌量白念珠菌感染的BLAB/c小鼠,免疫系统早期多以Th1型细胞应答为主;后期Th1/Th2型细胞因子均升高,表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参与了抗白念珠菌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薄芝注射液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84例临床、病理及PCR证实的C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薄芝组,并设12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IL-2和IFN-γ含量.结果:治疗1个月后,薄芝组CA患者血清IL-2和IFN-γ含量上升到正常水平.结论:薄芝注射液可以提高CA患者血清IL-2和IFN-γ含量,有助于减少CA的复发.  相似文献   

10.
尖锐湿疣患者IL-2、sIL-2R、IFN-γ和IFN-α水平的检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 研究和探讨白介素 2 (IL- 2 )、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 2R)、α干扰素 (IFN -α)和γ干扰素 (IFN -γ)等细胞因子在尖锐湿疣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 10 6例初发尖锐湿疣 (CA)患者血浆和疣体组织中IL - 2、sIL- 2R、IFN -α和IFN -γ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 CA患者血浆和疣体组织中IL- 2、IFN -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sIL - 2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但血浆和疣体组织中IFN -α水平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 CA患者存在全身和局部细胞免疫功能障碍 ,且病期越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甘草祛风汤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FN-γ和IL-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CIU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甘草祛风汤和盐酸西替利嗪片进行治疗,观察疗效和复发率。采用ELISA法测定IFN-γ和IL-4水平,并与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甘草祛风汤组经治疗后第4周,第12周疗效评价均优于西替利嗪组,治疗后第12周复发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U患者血清IFN-γ和IL-4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甘草祛风汤组经治疗后第4周、第12周血清IFN-γ和IL-4水平与治疗前及西替利嗪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甘草祛风汤可有效治疗CIU,且疗效持久,复发率较低。通过检测并比较两种反映Th1/Th2平衡的细胞因子水平,发现甘草祛风汤可有效提高血清IFN-γ水平,降低IL-4水平,对恢复机体自身免疫平衡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不同基因型沙眼衣原体小鼠生殖道感染模型,分析CPAF、IFN-γ和IL-10在不同基因型沙眼衣原体小鼠生殖道感染中表达的差异。方法:将7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E组、F组、J组、K组、H组、空白对照组及实验对照组,阴道内分别接种30μL E、F、J、K、H型沙眼衣原体,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对照组阴道接种30μL SPG。ELISA法检测感染后第35 d子宫输卵管组织匀浆中CPAF、IFN-γ和IL-10的表达,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接种CT后35 d:H组子宫输卵管组织匀浆CPAF浓度明显高于E组、F组、J组(P值均<0.05),K组CPAF浓度明显高于F组(P<0.05);H组和K组子宫输卵管组织匀浆IFN-γ和IL-10浓度均明显高于E组、F组、J组(P值均<0.05)。结论:不同型别CT感染小鼠后,上生殖道组织中CPAF、IFN-γ和IL-10呈明显差异表达,提示不同基因型CT泌尿生殖道感染可能产生不同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3.
测定38例生殖器疱疹(GH)患者与3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IL-2、4、10及IFN-γ的水平。结果表明,GH患者IFN-γ、IL-2血清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清IL-4、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2、IFN-γ明显下降意味着GH患者的细胞免疫受抑制,同时GH患者存在Th1→Th2漂移,免疫失衡可能是HSV能在体内潜伏并导致GH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尖锐湿疣(condylomaacuminatum,CA)患者在应用CO2激光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CO2激光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前后的CA患者血清中的IL-12、IL-10水平,并同时测定30例健康者血清中IL-12、IL-10的水平。结果:CA患者治疗前IL-12、IL-10水平分别为(50.1±4.09)ng/L、(97.3±38.5)pg/L,治疗后分别为(69.8±6.81)ng/L、(9.26±5.73)pg/L,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前患者IL-12、IL-10水平与健康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IL-12、IL-10水平与健康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CA患者后血清IL-12水平上升、IL-10水平下降,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患者在应用CO2激光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CO2激光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前后的CA患者血清中的IL-12、IL-10水平,并同时测定30例健康者血清中IL-12、IL-10的水平。结果:CA患者治疗前IL-12、IL-10水平分别为(50.1±4.09)ng/L、(97.3±38.5)pg/L,治疗后分别为(69.8±6.81)ng/L、(9.26±5.73)pg/L,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前患者IL-12、IL-10水平与健康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患者IL-12、IL-10水平与健康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CA患者后血清IL-12水平上升、IL-10水平下降,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CD4+T淋巴细胞、皮损组织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以及其在CA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例CA患者CD4+T淋巴细胞、皮损组织中及血清IL-17、IFN-γ的水平,并与20名正常人作比较。结果 CA患者CD4+T淋巴细胞中IL-17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FN-γ水平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皮损组织中IL-17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样IFN-γ水平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中IFN-γ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7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可引起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异常,IFN-γ、IL-17在CA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复方青黛胶囊在银屑病微环境下对HaCaT细胞IL-2、IL-6、IL-8、IL-18、IFN-γ表达水平的影响,初步阐明复方青黛胶囊治疗银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在银屑病微环境下观察复方青黛胶囊对HaCaT细胞IL-2、IL-6、IL-8、IL-18、IFN-γ表达水平的影响,并设空白对照和阿维A阳性对照。将HaCaT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C组)不加任何干预;模型组(M组):采用M5(IL-1a、IL-17A、IL-22、抑癌蛋白M和TNF-α)模拟银屑病炎性微环境造模;复方青黛胶囊组(MF组)在模型组基础上加10%复方青黛胶囊培养72 h;阿维A组(MA组)在模型组基础上+10μmol/L阿维A培养72 h。采用ELISA方法检查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2、IL-6、IL-8、IL-18、IFN-γ的水平。结果M组与C组相比,IL-6、IL-8、IL-2、IFN-γ、IL-18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F组与M组相比IL-6、IL-8、IL-2、IFN-γ、IL-18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A组与M组相比IL-6、IL-2、IFN-γ、IL-18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F组与MA组比较IL-6、IL-8、IFN-γ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IL-2、IL-1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复方青黛胶囊可能通过降低IL-6、IL-8、IL-2、IFN-γ、IL-18等银屑病相关炎性因子的水平而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用咪喹莫特治疗尖锐湿疣可能的机制。方法咪喹莫特治疗前、后对30例尖锐湿疣患者分别取同一部位皮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CD1a的表达,并以Motic彩色医学图文分析系统,对阳性细胞进行定量分析。15名正常男性的包皮作为对照。结果光学显微镜及Motic彩色医学图文分析显示,用药前患者皮损中CD1a+朗格汉斯细胞(LC)数量与用药后皮损及正常皮肤比较,均明显减少(P0.05);而用药后患者皮损中CD1a+LC的数量与正常皮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尖锐湿疣皮损中典型的LC少见,咪喹莫特治疗后,皮损中形态正常的LC增多。结论尖锐湿疣皮损中LC功能的恢复可能是咪喹莫特治疗尖锐湿疣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D1a、CD83、IL-10、IFN-γ在不同时期CTCL皮损中的表达.结果显示,早期CTCL皮损中IL-10阳性细胞及CD83阳性的成熟树突状细胞数均明显低于晚期C3EL(P<0.05).IFN-γ阳性细胞随肿瘤的发展,数量减少,晚期皮损IFN-γ阳性细胞比对照组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CTCL中,DC及IFN-γ可能在抑制CTCL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CTCI的发展,IL-10阳性细胞数增加,IFN-γ阳性细胞数减少,可能促进肿瘤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18,干扰素γ和IL-10水平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变化在CA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42例CA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未复发时血清IL-18,IFN-γ和IL-10的水平,并与35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 CA患者治疗前血清IFN-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L-10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3个月末血清IL-18,IFN-γ和IL-10的水平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L-18和IL-10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IFN-γ的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P<0.01)。结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可造成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异常,IL-18,IFN-γ和IL-10在CA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