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声内镜对21例上消化道壁外压迫性疾病诊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彭贵勇  李向红 《重庆医学》2002,31(2):115-116
目的 提高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率。方法 比较超声内镜和其它影像方法对 2 1例上消化道壁外压迫的诊断率。结果  (1)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壁外压迫诊断 2 1例 :脾脏 10例 ,右肾 3例 ,胰腺 3例 ,其中 2例胰尾囊肿 ,肝左叶 2例 ,肿大胆囊 2例 ,主动脉 1例。诊断率为 10 0 % ,但不能明确肝脾病变。 (2 )B超和CT不能明确上消化道壁外压迫 ,但能发现相关病变。(3)钡餐能够提示壁外压迫 ,但不能明确原因。结论 超声内镜能清楚显示消化道壁及其邻近脏器和组织 ,是诊断消化道壁外压迫的最有效手段。但对诊断为肝脾压迫者 ,尚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2.
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评估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用超声内镜对70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结果 息肉5例,平滑肌瘤25例,平滑肌肉瘤3例,脂肪瘤3例,异位胰腺3例,静脉曲张3例,并明确了起源层次,壁外压迫28例。对起源于粘膜层、粘膜肌层及粘膜下层的部分病变进行内镜治疗,对起源于固有肌层的部分病变进行手术治疗,其超声内镜与病理诊断一致。结论 超声内镜能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起源和初步定性诊断,对粘膜下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检查(EU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普通胃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108例,进行EUS扫描,采用Olympus GF-UM2000型电子超声胃镜及微型超声探头,分别用水囊法、无气水充盈法或两者兼用进行扫描,酌情选用5~20MHz超声频率,23例患者是在无痛下进行。结果:108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食管平滑肌瘤13例、食管囊肿3例、食管静脉瘤7例、食管腔外脏器压迫3例、食管腔外肿瘤压迫2例;胃囊肿7例、胃间质瘤23例、胃纤维瘤6例、胃平滑肌肉瘤4例、胃脂肪瘤4例、胃腔外脏器压迫10例、胃腔外肿瘤压迫2例、胃窦异位胰腺6例、胃底血管瘤4例;十二指肠息肉2例、十二指肠囊肿5例、十二指肠间质瘤2例、十二指肠外肿瘤压迫3例。其中45例行内镜下或外科手术,超声内镜与病理一致的40例,5例均是平滑肌瘤、间质瘤鉴别有误。超声内镜诊断85例上消化道壁内病变中只有4例胃巨大间质瘤(直径大于3cm)与B超、CT或MRI检查相符,余81例B超、CT或MRI检查均无异常发现。7例上消化道外肿瘤压迫均与B超、CT或MRI检查吻合,16例腔外脏器压迫者中9例为该脏器肿大,7例未见异常。结论:本文108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普通胃镜检查难以判断其性质,B超、CT或MRI无法发现的病变而应用EUS则均能明确诊断,表明EU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粘膜下肿瘤的诊断。方法:对常规内镜诊断为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26例病人进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经超声内镜诊断26例病人中、平滑肌病9例、平滑肌肉瘤1例、癌肿3例、异位胰腺1例、胃息肉2例、囊肿1例、腔外压迫压9例。结论:超声内镜诊断粘膜下肿瘤诊断率几近100%。如配合使用细针穿刺,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内镜检查对食管粘膜表面病变如炎症、溃疡、肿瘤等均有较好诊断价值 ,但对粘膜表面正常或几乎正常的粘膜下病变 ,以及食管壁外脏器和 /或肿瘤压迫引起的隆起性病变则诊断较为困难 ,而超声内镜 (EU S)检查能清晰地显示食管壁及其周围结构 ,因此对此类病变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势。笔者旨在比较 EUS、胃镜、X线钡餐对食管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自 1992年 1月~ 1999年 12月应用超声内镜检查发现的食管病变 16 7例。男性 98例 ,平均年龄 47.8±4.6岁 (36~ 6 7岁 ) ;女性 6 9例 ,平均年龄 49.7± 3.2岁 (34~ 5 6…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U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治价值。方法对6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EUS检查。结果平滑肌瘤34例,息肉2例,脂肪瘤1例,静脉瘤1例,异位胰腺1例,壁外压迫23例。均明确了病变的起源层次。结论超声内镜能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定位和初步定性诊断,对黏膜下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包括息肉、粘膜下肿瘤及消化道腔外正常器官或病变组织的压迫,普通内镜检查难以做出明确诊断.超声内镜(EUS)兼有胃镜和超声检查的优点,在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对于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治疗具有指导作用.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对118例普通胃镜诊断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患者进行了超声内镜检查,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在上消化道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内镜超声检查287例上消化道黏膜隆起型病变,并对其中21例进行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结果发现病变以胃和食管隆起性病变较多,在检查中各占总数58.19%和28.92%,常见的隆起性病有:黏膜下肿瘤、静脉球、壁外压迫、息肉、异位胰腺等。结论内镜超声可以初步判断上消化道黏膜隆起型病变的性质,为黏膜下肿物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内镜诊断与微创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粘膜下肿瘤(SMT)的诊断价值及内镜下微创手术切除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普通内镜发现,超声内镜(EUS)诊断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71例,其中食管38例,胃22例,十二指肠球部6例,十二指肠降部5例,分别行直接套切、粘膜切除、针状刀剥离切除、橡皮圈或尼龙绳套扎。切除标本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术后定期内镜随访。结果71例中60例内镜治疗均获得完全切除,5例囊肿开创引流后治愈,6例静脉瘤未作处理。6例术后1周内出现轻度胸骨后疼痛外,无1例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4周复查胃镜,并随访1~12个月不等,未见复发或远期并发症。结论EUS对内镜治疗SMT,选择适应证有重要的价值。内镜下微创手术切除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贺莉  任权  陈颖萍  聂玲  李国华 《四川医学》2006,27(5):474-475
目的 探讨电子内镜超声检查(EU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普通胃镜检查发现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52例,进行电子EUS扫描,采用Olympus CF-UM2000型电子超声胃镜.分别用无气水水囊法,无气水充盈法或两法兼用进行扫描,酌情选用5~20MHz超声频率。结果 5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食管平滑肌瘤5例、食管囊肿2例、食管静脉瘤3例、食管腔外脏器压迫3例、食管腔外肿瘤压迫1例;胃囊肿5例、胃平滑肌瘤12例、胃平滑肌肉瘤2例、胃脂肪瘤2例、胃腔外脏器压迫5例、胃腔外肿瘤压迫1例、胃窦异位胰腺3例,胃底血管瘤2例;十二指肠息肉1例、十二指肠囊肿1例、十二指肠平滑肌瘤1例、十二指肠外肿瘤压迫3例。部分病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对上消化道外肿瘤压迫均与B超、CT或MRI检查吻合。结论 本文52倒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普通胃镜检查难以判断其性质,而应用电子EUS则均能明确诊断.表面EUS扫描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痛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在胃内隆起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6例经胃镜检查发现的胃内隆起性病变,行超声内镜及超声小探头检查,除45例为正常脏器外压、5例黏膜下血管瘤、7例静脉曲张而进行随访观察外,其余均经手术或活检获取病理确诊,将2种方法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胃黏膜下肿瘤104例,以间质瘤居多;胃非肿瘤性病变82例,以壁外压迫居多;对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总诊断符合率超声内镜为93.0%,明显高于胃镜的74.2%(P0.01)。结论:超声内镜可显示消化道管壁的层次结构和壁外情况,有利于胃内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电子胃镜(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EGD)和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中的诊断符合率。方法分析162例先后进行EGD和EUS检查的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病例的诊断符合率。结果EGD和EUS诊断符合率分别是:食管静脉瘤100%,壁外压迫94.40%,异位胰腺92.90%,十二指肠Brunner腺增生症90.90%,粘膜下良性肿瘤88.90%,怀疑恶性病变66.70%。结论掌握一定的EUS知识可以提高EGD对上消化道粘膜下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纵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用纵轴超声内镜对145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19例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吸取术(EUS-FNA)。结果:经EUS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胃肠间质瘤54例,平滑肌瘤38例,平滑肌肉瘤1例,息肉6例,异位胰腺7例,脂肪瘤4例,静脉瘤4例,囊肿2例,壁外压迫29例。经病理证实61例。结论:超声内镜能清楚显示消化道管壁的层次,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4.
超声胃镜微探头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10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指上消化道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肿瘤、炎性增生以及消化道壁外脏器或肿物压迫等引起的隆起性改变.作者分析在本院行超声胃镜检查的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检查结果,评价超声胃镜技术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的诊断价值,全面认识上消化道隆起病变。方法对1375枚上消化道隆起病变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分析超声图像特征及检查结果。结果1375枚上消化道隆起病变都得到明确诊断,其中胃862枚,食管391枚,十二指肠122枚。依次为平滑肌瘤401枚、间质瘤128枚、壁外压迫342枚、囊肿79枚、血管瘤64枚、异位胰腺58枚、脂肪瘤52枚、Brunner腺增生35枚、黏膜表面下腺瘤62枚、炎性增生51枚、黏膜表面下癌27枚、淋巴瘤7枚、静脉曲张7枚、十二指肠副乳头6枚、神经纤维瘤5枚、类癌2枚、胃黏膜肥厚症1枚、EUS未见异常48枚。除去壁外压迫,食管以平滑肌瘤、血管瘤为主;胃部以平滑肌瘤和间质瘤、囊肿、异位胰腺居多,十二指肠内Brunner腺增生最多。结论内镜超声检查对上消化道隆起病变有很高的定位诊断价值和较好的定性诊断价值,且可指导内镜下治疗,准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经胃镜检查发现的31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一步行超声内镜检查,分别记录检查结果。其中207例行内镜下微创治疗或手术切除并行病理活检,分析并比较胃镜检查及超声内镜诊断的符合率。结果超声内镜诊断的312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平滑肌瘤68例,间质瘤61例,壁外压迫36例,息肉39例,脂肪瘤26例,囊肿25例,异位胰腺23例,炎性增生14例,癌13例,静脉瘤7例。207例患者行病理学检查,超声内镜的诊断符合率为93.7%,高于胃镜(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内镜可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起源、范围及大小作出准确判断,对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旨在评估小探头超声 ( MPS)在上消化道粘膜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6例常规内镜检查发现病灶的患者行 MPS检查。结果 :MPS检查的 2 6例患者中食管平滑肌瘤 3例 ,食管癌 2例 ,胃息肉 5例 ,胃平滑肌瘤 3例 ,胃癌 3例 ,异位胰腺 2例 ,胃外压迫 2例 ,十二指肠息肉 1例 ,未见明显异常者 5例 ,其中有 1例胃炎误诊为胃癌。部分病例经手术或内镜病理检查证实。经 MPS检查诊断明确者 2 4例 ( 92 .3 1% ) ,其中内镜检查诊断明确者 19例 ( 73 .0 8%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结论 :对上消化道粘膜隆起性病变的鉴别 ,MPS显著优于常规内镜 ,对消化道肿瘤的浸润深度也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史维  赵聪  邱雄  孙晓滨  袁德强 《四川医学》2001,22(12):1113-1114
目的 初探内镜粘膜切除结合小探头内镜超声对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物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双钳道胃镜检查,高频小探头内镜超声定位评估,粘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后电切法,病理检查定性治疗7例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物。结果 6例治疗成功,1例切除不完整,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 内镜粘膜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消化道粘膜下肿物的方式,高频率小探头内镜超声检查对确保手术安全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包括息肉、粘膜下肿瘤及消化道腔外正常器官或病变组织的压迫,通常普通内镜检查难以判断隆起性病变的起源及性质.超声内镜(EUS)兼有胃镜和超声检查的优点,在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对于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寻找上消化道壁肌层小肿瘤安全、经济有效的内镜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普通胃镜表现为表面光滑的隆起性病变疑似粘膜下肿物的患者进一步进行超声内镜检查,经超声内镜诊断为食管或胃肌层肿瘤且直径≤1.0cm者应用圈套结扎法治疗。结果35例患者术后3周复查胃镜肿瘤均已脱落,随访1年无一例复发。结论超声内镜辅助下应用圈套结扎法是上消化道壁肌层小肿瘤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