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D8/17抗原是风湿热/风心病(RF/RHD)病人B淋巴细胞膜表面存在的标志性抗原,在心肌、骨骼肌和血管平滑肌等组织申亦有分布,并具有种族差异性。在多个国家大量的临床实践中证实,D8/17抗原在RF/RHD病人阳性率为80%~100%,而在正常人群中阳性率为10%~21%;且D8/17抗原在风湿活动期含量增加,活动控制后则含量下降。D8/17抗原在小舞蹈病及与链球菌感染相关的抽搐症、强迫综合征、孤独症等有高达80%~90%的阳性率。D8/17抗原本身的特征尚不清楚。本文详细阐述了其临床应用状况、特征、遗传方式,并提出了新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2.
风湿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湿热(Rheumatic fever,RF)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感染咽喉部后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长期、反复发作的风湿性心瓣膜炎可导致慢性心瓣膜损害,形成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RHD).  相似文献   

3.
风湿热病因,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湿热是A组链球菌感染咽喉后引起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到目前为止 ,风湿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存在不少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就近年来有关风湿热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对30例风湿热患者进行快速咽部GABHS抗原检测,咽培养及ASO测定。咽培养3例阳性,ASO增高18例,而快速链检27例阳性,其阳性率显著高于ASO。快速链检阳性而ASO正常的9例中,ESR均增快,7例有二尖瓣病变,2例有主动脉病变,由此来看,是ASO敏感性不够而非快速链检假阳性。在20例正常儿童中,有1例快速链检阳性,显著低于风湿热组。  相似文献   

5.
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风湿热复发的诊断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传富 《中华内科杂志》1995,34(10):687-689
为探讨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风湿热复发(RARF)的诊断,选择具2年以上病程的RHD患者和2次超声心动图检查且本次检查显示心脏瓣膜病变比2年前有明显加重的97例病人,认为RARF的诊断条件是:在新近A组链球菌感染基础上,RHD患者具有Jones标准一项主要表现,或缺乏主要表现而具备次要表现五项中之两项以上者即可诊断为RARF。若仅具备次要表现一项,并伴有贫血、腹痛、鼻衄、心前区隐痛等症状两项和具有IgG、IgA、循环免疫复合物,血清补体C_3值增高一项以上者,若能排出其他原因,亦可认为有RARF之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近年研究发现不典型风湿热病例日渐增多,本研究旨在探讨A组链球菌菌壁多糖抗体(antibodytogroupAstreptococcalpolysaccharide,ASP)对诊断不典型风湿热的价值。方法不典型风湿热组57例,对照组为其他病种患者57例。以亚硝酸法提取A组链球菌菌壁粗多糖,分子筛凝胶层析法分离和纯化,经抗原性检测得到具有抗原活性的相关抗原,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多糖抗体。同时检测血沉(ESR)、抗DNA酶-B(anti-deoxyribonucleaseB)、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比较各种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ASP诊断风湿热的敏感性73.7%,特异性76.6%;ESR敏感性47.4%,特异性46.4%;ASO敏感性15.6%,特异性94.6%;抗DNA酶-B敏感性65.4%,特异性44.6%。进一步作ROC曲线分析及判别分析,结果ASP曲线下面积最大,判别系数亦最大。结论ASP对不典型风湿热及风湿活动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ESR,在判断链球菌感染方面亦优于ASO和抗DNA酶-B等传统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虽然对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与风湿热的关系已认识半个多世纪,但对这个关系的许多重要的问题尚未完全确定。开始咽喉感染和真正感染与相对无害的链球菌携带状态之间的差别尚未认识,这种微生物本身很多特性很大程度上尚是一个未知数,虽然对某些链球菌的致风湿源性有过许多报道,但准确的产生风湿源性的机制尚不清楚,也未有足够的证据来认识“抗原模仿”在发病中的作用。随着在基础实验中引入了分子技术,在过去十年中,被发现的不同链球菌类型(包括M蛋白或emm基因)的数目几乎成倍增加,使链球菌的问题更为严重,因为对于这些新描述的类型的相对重要性或流行病学知之甚少。人类对链球菌的初次或重复感染的应答问题也尚未完全解决。为什么尽管婴儿对链球菌的感染有易感性,但他们常常很少(即使有过)风湿热,这是极为重要去认识的问题,因此我们对微生物的获得性免疫的作用未能得到认识,由于目前尚未有的动物模型来研究宿主的反应阻滞了上述问题的研究。虽然有初步语据提示对风湿热的人类基因敏感性,这个问题尚未完全清楚,让广泛的前瞻性研究来证实任何目前的假设。基于目前流行病学的信息,我们非常清楚,仅仅依靠抗生素不能最终控制这种心血管疾病的流行。在以相当热情采用若干不同途径来开发A组链球菌疫苗的时候,只有到准确的发病机制更加明确,这个方法才有可能是经济有效或切实可行的,需要开展相当多的流行病学,基础和应用研究来阐明这些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9.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脂磷壁酸抗体在风湿热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乙链菌)脂磷壁酸(LTA)抗体在风湿热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从A组乙链菌中提取的LTA作为抗原,采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LTA抗体。结果 ①风湿性心脏炎组LTA-IgG抗体滴度水平高于静止期风湿性心脏病组、病毒性心肌炎组、非湿性心脏瓣膜病组,其他关节炎组的滴度水平;②活动期风湿热患者LTA-IgG抗体阳性率(64%)高于对照组的阳性率;③风湿性心脏炎患者的LTA-IgG抗体阳性率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促凝血活性(PCA)、抗链球菌壁多糖抗体(ASP)、抗DNAse-B、血沉、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相接近,高于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的阳性率。结论 血清LTA抗体在判断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活动有较高的敏感性和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人类白细胞抗原与风湿热和风湿性心瓣膜病易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基因与风湿热(RF)和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发病中宿主的遗传关联,选择无亲缘关系的广东籍汉族健康人106例和54例RF/RHD患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CR-PAGE)法,结合高灵敏的银染色作HLA-DQA1等位基因分型。发现本方法检测的6种DQA1等位基因中,RF/RHD组DQA1*0101(31.48%,相对危险率RR=2.89,P<0.005,病因系数EF=0.206)明显增高,而DQA1*0102(1.85%,RR=0.106,P<0.005,预防分数PF=0.134)显著下降;DQA1的两种基因型(*0101/0301和*0101/0401)在病人组显著增高,而DQA1的*0102/0301基因型比健康人组明显下降(P<0.005)。上述结果显示:HLA-DQA1*0101对RF/RHD有遗传易感作用,而DQA1*0102有遗传抵抗作用;DQA1基因型检测可能为预测RF/RHD易感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抗DNA酶B测定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纯化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膜蛋白抗原 (A HSMPA)的方法及其在风湿性心脏炎发病免疫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用反胶束萃取法提纯 ,分别检测提纯前后A HSMPA的成分及抗原性 ,再以A HSMPA及粒细胞 /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分别刺激风湿性心脏炎组、风湿性心脏病静止期组、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组、自身免疫性疾病组、非风湿性心脏病组、链球菌感染相关性疾病组及健康人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 ,检测其人类白细胞抗原DR亚型 (HLA DR)分子表达量的改变。结果  1 提纯后的A HSMPA基本为蛋白成分 ,提纯前后抗原检测外周淋巴细胞促凝血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异 ,链球菌壁多糖抗体则差异显著。 2 加入A HSMPA孵育后 ,风湿性心脏炎组HLA DR分子表达量的增加为 (19 5 5± 4 32 )× 10 -6A/cell,对照组为 (12 2 2± 6 2 9)× 10 -6A/cell,各组有显著性差异 ;而经GM CSF刺激后 ,以上各组无明显差别。 3 A HSMPA对风湿性心脏炎患者的刺激作用较GM CSF明显。 4 风湿性心脏炎患者随着症状的好转其HLA DR表达量亦减少。结论  1 反胶束萃取法可提纯A HSMPA并保持其抗原性不变 ,且简便可靠。 2 A HSMPA与HLA DR分子表达量的改变均在风湿性心脏炎发展成为风湿性心脏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3 监测A HSMPA刺激后H  相似文献   

13.
抗甲组溶血性链球菌壁多糖抗体在风湿热活动检测上的意义彭朝权余步云陈国庆梁慧反复风湿热活动会使原有的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恶化,寻找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指标来反映风湿热活动,对于指导防治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旨在探讨具有瓣膜特异性的抗甲组溶血性链...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月,美国心脏病协会(AHA)与风湿热、心内膜炎及川崎病委员会发表了对风湿热预防及急性链球菌咽炎诊疗的专家共识。该共识在1995年版基础上作了更新,主要内容包括:A组β-溶血性链球菌(GAS)咽炎的诊疗新方法、风湿热二级预防新建议及证据等级水平。现对其做简要解读。1流行病学GAS咽炎是引起风湿热的主要病因,3%急性链球菌感染后咽喉疼痛未处理者可继发风湿热,  相似文献   

15.
肝脏移植耐受及其抗原递呈细胞相关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免疫排斥反应是移植器官组织最终能否成活的最大障碍.解决此问题最理想的方法是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肝脏除了有代谢消化功能外,还能够处理外来抗原并诱导机体对其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反应,尤其是在移植耐受中表现出了独特作用.目前相关机制研究发现,除了特殊的微环境外,肝脏还拥有大量的驻留和非驻留型抗原提呈细胞参与内部免疫反应.肝脏抗原递呈细胞在移植耐受诱导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由风湿热所引起。风湿热和风心病在世界范围内曾经是常见的疾病,但目前在工业发达的国家中,风湿热已很少见,在死于心血管病的病人中风心病的比例不到1%。这些国家的学者因而将其研究的重点放在其他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血管炎、痛风、假性痛风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肺炎链球菌StkP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等进行分析,并预测其潜在的B细胞以及T细胞抗原表位。方法 通过NCBI数据库获取StkP蛋白氨基酸序列的相关信息;运用ProtParam软件分析StkP蛋白的理化性质;采用ProScale软件预测StkP蛋白的亲水性、柔韧性、表面可及性、β-转角;使用SOMPA和SWISS-MODEL在线服务器分析StkP蛋白的二级结构并构建其三级结构;分别采用ABCpred及IEDB软件综合预测其B细胞表位,采用SYFPEITHI软件分析确定其T细胞表位。结果 StkP蛋白由659个氨基酸组成,理论pI值8.61,原子组成为C3197H5234N872O997S14,不稳定指数为40.13,归类为不稳定蛋白,平均亲水系数(GRAVY):-0.294,属于亲水性蛋白;StkP蛋白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33.08%,延伸链占19.58%,β-转角占7.74%,无规卷曲占39.61%。ABCpred及IEDB软件预测StkP蛋白...  相似文献   

18.
A组乙型链球菌脂磷壁酸的提取及其交叉反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A组乙型链球菌(iAS)脂磷壁酸(LTA)提取方法及其在风湿热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用曲通114(TX—114)从GAS中提取LTA并用阴离子交换树脂二乙基氨基纤维素(DEAE—Sephace1)层析纯化;做LTA与人心瓣膜抗原吸附试验;分析LTA抗体的滴度与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理结果的关系。结果 用TX—114提取并用阴离子交换树脂DEAE-Sephaccl层析纯化的LTA纯度较高,且保持了LTA的生物学活性;吸附抗体后的血清标本LTA抗体由阳性转为阴性,而末吸附抗体的血清标本LTA抗体仍为阳性,提示LTA与人心瓣膜之间存在交叉抗原性:血清LTA—IgG抗体阳性的4例患者中有3例病理切片发现心瓣膜或心肌间质有灶性炎症细胞浸润;血清LTA-IgG抗体阴性的6例病人均未见灶性炎症细胞浸润(Fiher精确概率=0.033)。结论 TX—114法是提取GAS的LTA的有效新方法;GAS的UFA与人心瓣膜之间存在交叉抗原性,LTA可能参与了风湿热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寻找新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的指标,以探讨风湿热的活动性,从而提高风湿热和风心病的诊疗水平.方法用A组乙型溶血链球菌特异性菌膜抗原和1%植物血凝素(PHA)作为刺激物,分别测定38例健康对照组,30例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活动组,24例风湿性心脏病静止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贴壁抑制百分率(Lymphocyte adherence inhibition percent, LAIP)和促凝血活性(Procoagulant activity, PCA).结果风心病活动组IAIP(34.47%±4.56%)显著高于风心静止组(13.56%±3.31%)和健康对照组(12.50%±3.73%),而后二者无统计学显著差异.风心活动组、风心静止组、健康对照组的淋巴细胞贴壁抑制指数同PCA相关系数分别为0.859 4、0.843 1、0.828 7,存在着正相关性,在统计学上无差异.PCA阳性率略高于LAIP,但是二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LAIP在判断风湿活动方面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人们早已证明了在T淋巴细胞中有效应性T淋巴细胞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两大类,后者又分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T_H)与抑制性T淋巴细胞(T_S)两个亚群,它们分别有对效应性T淋巴细胞的不同亚群及B淋巴细胞的免疫反应进行增强(正向)或抑制(负向)调节作用。这种调节是使免疫反应从发动到结束整个过程始终处在相应的水平所必需的。近年来对T_S的认识已经取得较大进展,本文仅就T_S在Graves病(GD)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以及通过调控T_S治疗GD的新进展作一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