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热患者物理降温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相似文献   

2.
夏季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高热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3.
发热是小儿常见的急症之一。从发热的病理生理来看,发热是机体对致病因素的防御性反应。体温不过高(38℃左右)时,机体中的白血球增多,网状内皮系统的机能增强,抗体生成增多,吞噬作用加强,肝脏解毒能力增强,血液循环加速以及代谢增高等。这些生理变化都有利于战胜疾病,有利于小儿恢复健康。因此,小儿在短时间内发热,不超过38.5℃时,可给小儿多喝开水或糖水,最好是  相似文献   

4.
中枢性高热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发生异常所产生的高热。持续高热会加速患者机体各器官的衰竭,带来较大的危害,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降温方式十分重要,而物理讲温时中枢性高热患者首选的降温方法。本文从物理降温的时机、使用范围和降温方法进行总结,发现各种降温方法都有其利弊,我们应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热患者用双氯酚酸钠药物降温后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热是多种疾病共有的病理过程 ,是机体对致病因素的一种防御反应 ,持续高热则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障碍 ,同时损害心、肝、肾器官和增加蛋白质的消耗。因此 ,需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避免机体过度消耗和重要器官损害。在神经内科发热是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炎、脑出血等疾病的常见症状 ,我科以前多采用物理降温 ,从 2 0 0 1年 1月开始采用双氯酚酸钠药物降温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 5 0例 ,男 2 8例 ,女 2 2例 ,年龄 18~5 0岁。其中结缔组织病 1例 ,病毒性脑炎 70例 ,结核性脑炎 9例 ,左侧面神经炎 2例 ,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感染性高热患者的不同降温方法与效果的关系。方法:采用病历对照研究法,对174例高热患者的降温措施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物理降温、药物降温、药物降温辅以物理降温的方法及效果。结果:在174例高热患者中,采用三种不同降温方法分别为82例、40例、52例;4h体温回升率分别为80%、67.5%、25%;30min开始退热分别为25.6%、0、28.8%。结论:物理降温退热迅速、安全、但欠持久;药物降温退热持久有效、安全、但不迅速;药物辅以物理降温迅速、有效、安全、持久。  相似文献   

7.
阮文 《全科护理》2010,8(4):329-329
总结小儿持续高热的护理体会,提出除对原发疾病的护理外,还应及时对高热患儿进行降温处理,包括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同时加强基础护理。  相似文献   

8.
9.
总结小儿持续高热的护理体会,提出除对原发疾病的护理外,还应及时对高热患儿进行降温处理,包括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同时加强基础护理。  相似文献   

10.
高热患者冰毯降温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2001年以来,对于持续高热,无论是感染性或非感染性,体温(腋温)在39℃以上,采用药物及其他物理降温效果不佳者采用北京康诺技术发展公司生产的KV一0l型医用冰毯降温,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特别是对一些中枢性高热患者效果显著,并减少了护理工作量,在临床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高热患儿低温中药保留灌肠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琴  冯业贺 《护士进修杂志》2004,19(11):1053-1054
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高热患儿需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以防各种不良并发症的产生,因此,迅速缓解高热症状是儿科医护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238例高热患儿采用低温中药保留灌肠进行治疗,既起到物理降温的作用又起到药物降温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吴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6):6295-6295
高热是临床常见的症状,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体温上升至39℃以上,是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保护性反应。高热时呼吸和心跳加快,皮肤红而灼热,可伴头痛、头昏、肌肉酸痛,甚至出现幻觉、昏迷或惊厥。如持续高热得不到及时处理,可能对心、脑、肾等内脏器官造成损害,所以及时控制体温非常重要[1]。因此,对高热患者除做好疾病治疗外,还应采取措施及早进行对症治疗,并精心做以下综合护理。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每2~4 h量一次体温,同时注意患者的面色、脉搏和呼吸,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2卧床休息高热早期即体温开始上升期,一般患者会出现寒战,此时患者需…  相似文献   

15.
黄允香 《全科护理》2013,11(3):266-267
脑卒中是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常伴有中枢性高热、意识障碍、偏瘫等并发症。中枢性高热是脑卒中引起下丘脑综合征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为非感染性高热,体温在发病早期(48h内)可骤然升高至39℃,热型多为稽留热,多无寒战,抗生素治疗无效。持续高热可使脑血流量、脑组织氧代谢增加,造成颅内压增高,加重脑细胞损害;高热还可导致机体代谢大大增加,热能消耗,从而加速各器官的衰竭。因此,早期、及时、有效地采取降温措施,对防控中枢性高热对脑组织的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脑卒中中枢性高热物理降温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中暑致过高热危象的临床表现、救治措施及预后.方法 回顾近三年收治的49例中暑致过高热危象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物理降温联合药物治疗.结果 49例患者中32例痊愈出院,14例好转出院,3例死亡.结论 中暑致过高热危象病情危重,早期注重快速物理降温,联合使用氯丙嗪、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28例恙虫病高热期观察及护理体会,主要包括病情观察、病室环境、中医饮食护理、给药护理、降温护理、情志护理、清洁护理、体位与安全、排泄护理及健康宣教等。认为做好恙虫病患者高热期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特别是多器官损害的关键,加强预防感染的宣教,可有效减少感染率,减轻家庭负担和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8.
颅脑损伤后中枢性高热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 1 8例颅脑损伤后中枢性高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有关文献 ,认为 ,物理降温 (温水或30 %~ 50 %的酒精擦浴 ,应用冰袋或冰帽等 )是处理中枢性高热的最有效方法 ,临床效果满意 ,并提出了降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对这类患者重点观察与护理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重型颅脑损伤高热患者的循证护理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高热患最佳的降温方法。方法:对68例患进行评估,确定护理问题,找出最佳实证,指导护理实践,进行效果评价。结果:68例患中24h内25例体温降至38~38.5℃,13例降至38℃以下,9例用物理降温效果不改行亚冬眠疗法,12h内体温控制在35~37℃,21例用冰毯、冰帽降温法,12h内体温降至37.5℃左右,且效果持久。结论:重型颅脑损伤高热患应首选物理降温措施,方法需因人而异,方能获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