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血小板药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小板在动脉血栓性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它通过释放前列腺素类物质和生长因子,形成血管内血栓等多种途径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神经体液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造成血小板功能增强和(或)生存期缩短可促进或加重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进展和发作。  相似文献   

2.
抗血小板药物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影响,并探讨抗血小板治疗抑制CD40CD40配体(CD40L)系统的作用。方法:8周龄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0)、阿司匹林组(n=10)、氯吡格雷组(n=10)、抗血小板药物合用组(n=10)和抗CD40L抗体组(n=8)。另取与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有相同遗传背景的健康雄性近交系C57BL/6小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炎性指标及血小板表达CD40L的水平,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斑块部位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CD4+T细胞与CD40L表达的百分率。结果: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抑制血小板表达CD40L,降低可溶性CD40L、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浓度,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减少斑块部位巨噬细胞、CD4+T细胞和CD40L的表达,增加平滑肌细胞数量(P<0.05);对可溶性CD40L和血小板CD40L表达的抑制作用,氯吡格雷强于阿司匹林(P<0.05),其他方面两药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用药,作用叠加(P<0.01~0.05),对斑块的影响相当于抗CD40L抗体的疗效(P>0.05)。结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通过抑制CD40CD40L系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稳定斑块,两药联用,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3.
抗血小板药物的研发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是目前抗血小板治疗的标准组合.但两药合用导致的出血发生率增加、以及日益受到关注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抵抗,使得现有抗血小板治疗难以满足临床需要.对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将进一步提高抗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心肌梗死和脑梗死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血管性疾病,由其引起的死亡率占到所有死因的第一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血栓形成是心脑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疾病和脑血管病)多种进行性表现的常见基础过程。抗血小板治疗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药物治疗的基石。过去20年来,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在冠状动脉疾病上取得重大进展。但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脑血管病患者发生缺血和出血的风险增加,因此用于冠状动脉疾病和脑血管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药物组合的风险和益处是不确定和复杂的。本文提供了目前关于抗血小板治疗最前沿的证据,抗血小板药物用于二级预防冠状动脉疾病和脑血管病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血栓形成事件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元首口服液抗衰老与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证实元首口服液的抗衰老、降低胆固醇、延年益寿作用 ,本实验对年老家兔进行血清 SOD活性、L PO水平、TG、FC、HDL- C含量的测定。1 材料和方法1.1  动物 年老家兔 2 0只 ,雌雄不限 ,每只体重 1.5~ 2 .5kg,由本院动物室提供。随机分为对照组 (10只 ) ,服药组 (10只 ) ,1笼 1只饲养 ,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加少量青菜喂养 ;服药组按每只每天 2 ml药液混匀于少量的普通饲料后任其吃完 ,再补足饲料加少量青菜喂养。1.2  方法1.2 .1  药品 元首口服液 (纯中药保健药品 ,广西容县桂侨制药厂 )、SOD测定试剂盒 (南京聚力生物医学工程…  相似文献   

6.
孙雷  孙冬冬  王海昌 《心脏杂志》2017,29(4):463-46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猝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ACS的发病基础,而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石。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有:血栓素A2抑制剂、P2Y12受体拮抗剂及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另外,有多种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本文将对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抗血小板药物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恩吉 《山东医药》2000,40(1):35-36
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主要发病形式是动脉血栓形成(脑血栓),动脉血栓形成一般可分为三个时相:①血小板粘附;②血小板聚集和释放;③凝血机制活化。血小板活化是动脉血栓的起始因素之一,并在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抗血小板疗法是防治IC...  相似文献   

8.
结合冠心病特别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生理,阐述血小板的作用机制和抗血小板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血栓以及血栓-栓塞性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导致患者致死致残的常见原因.因此,心血管疾病的抗栓治疗越来越为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所重视.但对于病情复杂的患者人群,抗栓治疗的策略较难制定.尤其是血栓风险高或需要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联合应用的患者,抗栓治疗不足将难以遏制缺血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而抗栓过度则会导致出血事件的风险增加.因此,对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原则的把握和对出血缺血风险的评估及其平衡的考量至关重要.而对抗栓药物的正确应用要求我们了解动、静脉及心腔内血栓形成的机制以及相对应的血小板和凝血-纤溶系统的激活过程.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现将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兆钺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1):958-959
血小板在动脉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抗血小板治疗是这类疾病的主要防治措施之一。近年来对抗血小板药物进行了大规模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使我们能更客观与可靠地评估药物的效果和安全性,一些新的特异的抗血小板药物已试用于临床。这对于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水平、保护人民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血小板与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血脂等多种因素作用下,血小板膜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血小板活化,释放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促使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等转化成泡沫细胞,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是人类重要的致死疾病之一,而血小板的激活、黏附、聚集、释放是动脉血栓启动的一个重要机制。多个有关抗血小板药物的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以及对此的荟萃分析表明,在有血管阻塞性疾病的病人中应用阿司匹林及其他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减少大约25%的严重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现通过对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机制、有效性、不良反应及最佳剂量与最近有关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的回顾,从而对临床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中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依那普利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根据动物实验结果来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能延缓动脉粥样经的发生。方法;用依那普利和降脂药物洛伐他汀干预高胆固醇家兔模型,测定血脂水平变化,光镜观察动脉内膜的斑块形成情况,测定主动脉中胆固醇含量。结果:依那普利不影响血脂水平,但可减少主动脉中胆固醇含量及斑块面积比。  相似文献   

1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卒中是世界范围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约70%~85%的卒中是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发生的不可逆损害。缺血性卒中的主要治疗原则是尽快恢复缺血区血液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减少神经细胞死亡,恢复神  相似文献   

16.
侯明 《山东医药》2000,40(21):42-43
抗血小板药是一类能抑制血小板活化 ,进而阻止血小板参与血栓形成的药物 ,其在动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尤为突出 ,因而成为防栓、治栓的重要药物。1 传统抗血小板药物1.1 阿司匹林 基础研究表明 ,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动脉血栓形成中起关键作用。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 ,不可逆地阻断花生四烯酸至 TXA2 的途径 ,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除了花生四烯酸途径之外 ,尚有 90余种途径可诱发血小板聚集 ,而阿司匹林仅为一种较弱的血小板抑制剂 ,大量临床试验均证实阿司匹林确能降低各种心血管疾病 (短暂心肌缺血、心肌梗…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糖尿病与血栓糖尿病损害内皮细胞功能 ,诱发或者加重动脉粥样硬化 ;激活血小板 ;凝血物质的合成增加或者活性增强 ;纤溶活性下降和血液流变学异常。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炎症活跃 ,斑块更容易破裂 ,导致血栓形成和血管事件[1,2 ] 。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损害主要由高血糖所致 ,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下降 ,使得内皮细胞由抗凝转变为致凝 ,促凝物质和胶原纤维暴露 ,激活血小板 ,形成凝血酶 ,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导致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血小板活化状态可以称为“糖尿病血小板”[1,2 ] 。糖尿病血小板黏附、…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卒中的抗血小板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 ,缺血性卒中已成为老年期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 ,缺血性卒中的发病还有增加的趋势 ,故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和防治是当前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自 70年代提出脑卒中的血管缺血学说以来 ,相继发现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细胞内钙超载、自由基损伤等在缺血性卒中发生中的作用。局灶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建立 ,使缺血中心坏死区和半暗带改变得到了病理学证实。近年提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在于挽救可逆性缺血组织 ,即保护缺血半暗带 ,防止或缩小缺血引起的脑损害 ,减少梗死灶体积 ,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在新的动物…  相似文献   

19.
金匮泻心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研究清热解毒经方金匮泻心汤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方法 以长期高胆固醇膳食喂饲的方法复制实验性动脉粥样爱化大鼠模型,研究方药对该模型大鼠血脂、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NO、氧自由基代谢相关指标及主动脉壁形态学的影响。结果 该方具有调脂、抗氧化、影响NO代谢、保护动脉内皮细胞以及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作用。结论 金匮泻心汤具有良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抗血小板治疗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策略之一,在临床上使用广泛。全面了解各类抗血小板药物的特点和临床适用范围有助于我们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合理选择和规范化用药,从而降低出血风险,最大化抗缺血治疗的临床获益。本文就目前抗血小板药物的进展及相关临床应用和指南推荐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