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与Ikeda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为60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分别行腹腔镜下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与传统Ikeda术,对比两组患儿术前及术后4 h、8 h、12 h、24 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情况,采用Kelly评分标准观察中远期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腹腔镜组术后各时点MAP、HR和疼痛评分均低于Ikeda组,且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并发症少。结论:腹腔镜下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具有患儿创伤轻、疤痕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安全可靠,充分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微创手术与经肛门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效果、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7年1月6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经肛门Soave术)与观察组(腹腔镜辅助Soave术),每组30例,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解剖时间及住院时间、肛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躯体、情绪、社会、角色及整体生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Soave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效果显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肛门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Soave术治疗小儿长段型及不能单纯经肛门Soave手术治疗的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分别行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腹腔镜组,n=30)与传统开腹Soave手术(开腹组,n=32)。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单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优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住院费用偏高(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Soave手术治疗长段型及不能单纯经肛门Soave手术治疗的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是安全、有效的。对于常见型巨结肠,可先行经肛门Soave术,必要时选择腹腔镜辅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腹腔镜Soave改良根治术治疗3个月内婴儿巨结肠症的临床经验。方法:为45例巨结肠患儿施行腹腔镜Soave改良根治术并对术后发生并发症的21例进行分析。结果:45例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至4年,患儿生长发育良好,食欲及大小便正常,无污粪。结论:腹腔镜下巨结肠Soave改良根治术对婴儿打击小,创伤轻,手术风险低,安全系数高,手术效果好。在腹腔镜辅助下可将巨结肠患儿的手术年龄提前至新生儿和小婴儿期,早期治愈有利于患儿身心健康及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Soave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2010年应用腹腔镜辅助Soave根治术治疗73例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资料。结果:73例手术均获成功,患儿腹胀、便秘等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每天5~19次,腹部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小肠结肠炎6例,肛周皮炎23例,污粪5例,无复发、肠粘连、吻合口瘘、结肠回缩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随小儿年龄增长,大便次数逐渐减少,术后3个月大便呈糊状,6~12个月后大便接近正常,排便功能优良率98%。结论:腹腔镜辅助Soave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具有患儿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是对长段型巨结肠、全结肠型巨结肠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一期造瘘术后经造瘘口行单孔腹腔镜辅助Soave巨结肠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4月为7例新生儿期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并行结肠造瘘的患儿经造瘘口行单孔腹腔镜辅助Soave巨结肠根治术的临床资料。7例患儿中男5例,女2例,年龄平均(5.7±1.4)个月。结果:患儿均成功完成单孔腹腔镜辅助Soave巨结肠根治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65.7±17.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7±4.5)mL,术后平均住院(7.2±1.0)d,术后均未发生腹腔感染、吻合口漏、肠梗阻、结肠回缩等并发症。结论:先天性巨结肠一期造瘘术后经造瘘口行单孔腹腔镜辅助Soave巨结肠根治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结肠切除、回肠拖出Soave术一期治疗新生儿全结肠型巨结肠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8年10月—2011年10月7例全结肠型巨结肠新生儿用全结肠切除、回肠拖出Soave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2~5年,进行体格检查及肛门功能Kelly评分。结果:7例患儿均手术顺利,无死亡。1例合并小肠结肠炎及电解质紊乱再次住院治疗,术后大便每天10~20次,6个月~1年后每天大便6~8次,2年后每天排便3~5次,大便基本成形,排便功能正常。7例患儿kelly评分优6例(85.7%),良1例(14.3%)。结论:全结肠切除、回肠拖出Soave术一期治疗新生儿全结肠型巨结肠手术安全可靠,疗效确切,远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肛门Soave根治术治疗先天巨结肠术后排便及其它并发症情况。方法:自2001年9月~2003年9月对24例年龄20天~6个月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行肛门Soave根治术,术后定期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2年,对患儿大便控制能力,粘连性肠梗阻,及小肠结肠炎等的发生率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并发症有小肠结肠炎5例(21.8%),便秘1例(4%),污粪2例(8%)。结论:经肛门Soave根治术术后可获得良好的排便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结肠术中使用吻合器的技巧及优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吻合器治疗先天性巨结肠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式Soave切除近端病变肠管,经肛门直肠黏膜与近端肠管端端吻合器吻合.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全组无吻合口瘘、出血及吻合口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大便次数增多,经口服肠道收敛药物治疗后,排便正常.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60个月,平均31个月,疗效满意.结论 改良式Soave手术结合吻合器吻合,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的手术,对于年长儿童及成人的先天性巨结肠患者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改良Soave术治疗新生儿和婴儿先天性巨结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经肛门改良Soave术式治疗新生儿和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效果。方法 17例经组织学确诊为短段型及部分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行经肛门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在直肠后壁齿状线上1cm、直肠前壁齿状线上2~3 cm呈斜面切开直肠黏膜,向近端游离直肠黏膜管进入腹腔,切除腹膜外直肠肌鞘达肛提肌水平,残留肌鞘后壁做“V”形切除,游离近端结肠,拖出正常结肠与肛门斜行吻合。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160±45)min,术中平均出血(45±35)ml, 无术中并发症。术后未发现小肠结肠炎、吻合口漏、肛周感染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随访4个月- 3年,所有患儿排便成形,无便秘、无污粪。结论经肛门改良Soave术式治疗新生儿和婴儿先天性巨结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经肛门Soave根治术与开腹巨结肠根治术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1月—2011年12月25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病历资料,其中开腹手术组121例,经肛门手术组131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切口长度、肛门功能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等。结果:与开腹手术相比,经肛门手术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进食时间短,术后切口感染、小肠结肠炎、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年随访,经肛门手术组的术后远期并发症如肠梗阻、排尿功能异常、术后复发等比开腹组少,远期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比开腹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相比较,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时间短、切口美观、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肛门功能恢复好、生活质量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经肛门入路Soave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经验体会.方法:采用经肛门入路Soave方式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9例.结果:全部病例手术顺利,术后无大便失禁、肛门狭窄及复发等并发症.结论:经肛门入路Soave手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临床应用时应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腹腔镜辅助Soave术与传统经腹Soave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至2011年3月经临床症状、钡剂灌肠、术后病理证实为先天性巨结肠127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行腹腔镜Soave术(A组),49例行传统经腹Soave术(B组)。结果:A组中1例因腹腔粘连严重中转开腹,余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平均(10.2±2.6)ml,术后平均住院(8.2±1.4)d,术后发生便秘1例、大便失禁1例、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肠炎2例(Hirschsprung associated enterocolitis,HAEC)、肠梗阻1例,无切口感染及肛门狭窄。B组术中出血量平均(15.1±3.4)ml,术后平均住院(12.8±2.7)d,术后发生便秘3例、肛门狭窄2例、大便失禁2例、HAEC 5例、切口感染2例、肠梗阻4例。结论:腹腔镜辅助Soave术具有患儿创伤小、康复快、术后进食早、输液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安全可靠,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一定优越性,适于新生儿。  相似文献   

14.
比较腹腔镜与经腹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效果。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6年12月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的356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38例行腹腔镜Soave术(A组),118例行经腹Soave术(B组)。A、B两组356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9.8±3.1)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1±1.5)d,术后发生便秘2例、大便失禁1例、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肠炎2例、肠梗阻3例,未发生肛门狭窄。B组术中平均出血量(16.2±4.1)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3.2±3.1)d,术后发生便秘7例、肛门狭窄6例、大便失禁5例、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肠炎6例、肠梗阻8例。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具有创伤小、康复快、术后进食早、缩短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等优点,且手术安全可靠,具有一定优越性,更适用于新生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Soave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手术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2~2012年为625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行腹腔镜辅助Soave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06例,女119例;9天~8岁3个月,平均(41.13±4.85)个月;体重2.3~23.4 kg,平均(8.34±0.86)kg。常见型334例,长段型216例,全结肠型75例。结果:625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70~210 min,平均(102.76±16.43)min;术中出血量3~10 ml,平均(4.58±0.62)ml。术后近期大便4~15次/d,6~12个月后大便接近正常,大便2~5次/d。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56例(8.96%),肛周皮炎98例(15.68%),污粪35例(5.6%),便秘复发4例(0.64%),吻合口漏、结肠回缩3例(0.48%),结肠扭转4例(0.64%),肛门狭窄8例(1.28%),吻合口出血5例(0.8%)。结论:腹腔镜辅助Soave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美观等优点;但也具有一些并发症,尤其长段型、全结肠型巨结肠。术前诊断及术中、术后规范处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Swenson巨结肠根治术和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术后患儿排便控制及直肠肛管测压改变情况。方法回顾33例改良Swenson巨结肠根治术和20例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患儿,术后平均随访4年(3个月~8.5年),对患儿大便控制能力、便秘发生情况及肛门直肠测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改良Swenson术组术后排便控制情况与经肛门Soave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直肠测压检查:直肠肛管抑制反射恢复率改良Swenson术组较经肛门Soave术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静息压、感觉阈值和最大直肠耐受容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巨结肠,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无肠粘连等优点且术后可获得同样好的排便控制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随访调查腹腔镜改良Soave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的排便功能。方法:2000年6月~2005年12月行改良Soave根治术87例,年龄为17d至5岁。术后定期随访49例年龄在3岁以上的患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5年,平均38·4个月。评价患儿的排便控制能力、有无污粪及便秘、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情况。结果:根据中国医科大学提出的临床评分标准,排便功能优者(6~5分)38例,良(4~3分)9例,劣(2~0分)2例,3例患儿有持续性便秘,3例患儿曾患小肠结肠炎。结论:腹腔镜改良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新生儿及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可获得良好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18.
探讨2种手术方法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的手术效果差异。选取2015年5月—2017年12月手术治疗的160例HD患儿,根据手术方法分为A组和B组各80例,A组采用经肛门改良Swenson术、B组采用经肛门改良Soave术治疗,对比两组灌肠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肛管高压区长度、肛门静息压、Krickenbeck评分、相关并发症。两组灌肠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5);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肛管高压区长度、肛门静息压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Krickenbeck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Krickenbeck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并发症率10.00%,与B组(6.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肛门改良Swenson术和经肛门改良Soave术治疗HD患儿均具有较好的效果,Swenson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的优势,但是Soave术远期排便功能恢复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对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人组2003-2012年间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53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均予以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治疗。按简单单双号法将患儿分为部分切除组(77例)和单纯切开组(76例),分别于术中进行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或仅单纯切开直肠后壁肌鞘。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及排粪控制功能的差异。结果部分切除组患儿较单纯切开组术后直肠肌鞘内感染[1.3%(1/77)比11.8%(9/76),P〈0.05]、小肠结肠炎[2.6%(2/77)比13.2%(10/76),P〈0.05]、吻合口狭窄[3.9%(3/77)比22.4%(17/76),P〈0.01]及腹胀[10.4%(8/77)比25.0%(19/76),P〈0.05]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两组术后1年排粪控制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elly评分:5.1±0.5比5.2±0.6,P〉0.05)。结论与单纯切开直肠后壁肌鞘相比,内括约肌部分切除能明显降低经肛门Soave巨结肠根治术后直肠肌鞘内感染、腹胀、吻合口狭窄和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同时并不会加重术后远期排粪控制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最佳微创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12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腹腔镜组)与实验组(经脐腹腔镜组),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患儿排便功能评分及术后家长满意度,来评判与比较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便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患儿家长对治疗效果更满意,术中、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尤其小肠结肠炎、肠梗阻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脐腹腔镜结肠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及微创等优点,可作为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优先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