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5例HIE患儿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低密度的范围及程度进行CT分度;轻度19例,表现为1~2个脑叶散在局限性低密度区,常见于额叶,次为枕叶及顶叶;中度29例,低密度区超过2个脑叶且伴有灰白质界限模糊,常见于额叶、顶叶,次为额、枕叶;重度7例,呈弥漫性低密度区,分布于脑各叶,脑室受压、变形,灰白质界限消失。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结论 16排螺旋CT对新生儿HIE早期诊断及分型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临床HIE的患儿CT表现和程度及合并颅内出血的类型.结果:轻度21例,中度39例,重度7例,合并出血27例.CT主要表现为脑水肿及颅内出血,轻度HIE患者病变常累及1-2个脑叶,以额顶叶多见;而中、重度者灰白质均受累且常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侧脑室内出血或脑实质内出血及硬膜下出血等.结论:CT检查为HIE患儿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及分度,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认识。材料与方法:分析32例HIE的临床CT资料。结果:全部病例脑质出现低密度灶,灰—白质交界区模糊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9例,脑室出血2例,脑实质出血1例。CT分度:轻度20例,中度8例,重度4例。结论:CT扫描对HIE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CT分度与CT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生儿HIE的CT表现双侧额顶叶脑白质区可见局灶性不规则低密度灶,边缘不清,脑灰白质界限清晰。图2中度新生儿HIE的CT表现双侧额、颞、枕叶脑白质区可见局灶性不规则低密度灶,边界不清,脑灰白质对比度模糊。图3重度新生儿HIE的CT表现脑各叶呈弥漫性低密度灶,脑灰白质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严重危及新生儿生命及易造成各种后遗症的常见病,对其作出及时、准确的诊断显得十分重要。现就我院有完整的临床及头颅CT诊断资料的46例HIE患儿进行分析,探讨CT值在HIE诊断中的价值及其意义。1资料和方法1.1对象HIE组:2001年6月~200…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AE)的CT诊断。方法:对8例NAE患儿进行头颅CT平扫,分析CT征象。结果:轻度5例,表现为脑实质内局灶性低密度改变,范围不超过2个脑叶,以额叶、枕叶较多,无明显占位效应,与正常脑组织分界清楚,脑池脑沟形态正常。中度3例,表现为2个脑叶以上的低密度改变,灰白质分界不清,邻近脑池脑沟变浅,部分合并颅内出血。重度2例,表现为大脑半球弥漫性低密度改变,仅基底节、脑干、小脑密度基本正常,灰白质分界不清,脑沟消失,脑室受压变形,常合并颅内出血。结论:CT检查能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做出早期诊断和分度,能对颅内出血做出定性和定量诊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CT表现与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通过对97例新生儿HIE低密度灶不同脑叶分布及其CT值变化并结合其中46例不同时期随访表现进行分折。结果:97例新生儿HIE分布于不同脑叶的低密度灶共301个,其CT值在25Hu-12Hu之间,与非病变区脑组织密度及对照组的正常脑组织密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组资料显示HIE低密度灶明显集中于额叶及颞叶;枕叶及顶叶较少。46例不同时期随访的CT检查显示位于颈叶、颈叶较小病灶吸收恢复时间明显早于枕叶及顶叶,其中较大面积的低密度灶恢复时间要长且有可能形成更低密度的脑软化灶(CT值<15Hu)。结论:新生儿HIE低密度灶出现于顶叶或枕叶其恢复时间要长于颞叶及额叶,较大面积的低密度灶(10mm-15mm)有可能形成脑软化灶并导致相应的临床症状出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提高对其CT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对有围产期窒息史的且有临床症状经CT检查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50例患儿进行分析。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主要改变为脑水肿及颅内出血。CT表现为脑实质内局限性或弥漫性低密度区及不同部位、不同形态的高密度影。(1)脑实质内局部散在低密度区,累及1~2个脑叶者17例。其中仅累及额叶者6例,额颞叶同时受累者5例,颞枕叶同时受累者6例;(2)低密度累及3个脑叶以上者18例。额颞顶叶受累者8例,其中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额顶枕叶受累者6例,其中1例合并脑实质出血。其余脑叶受累者4例;(3)弥漫性低密度灶累及大脑各叶15例。其中4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合并脑室出血。结论CT扫描是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以下简称HIE)的CT诊断和病情演变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108例HIE患儿行CT检查,并对其中25例作1个月至24个月的CT追踪随访和临床检查。结果 CT诊断轻度,中度和重度HIE分别为63、33和1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45例,硬膜下出血7例,脑室出血6例,脑实质出血6例。25例追踪病例中,1-2个月复查HIE所致低密度影消失,7例有外部性脑积水,1例出现脑软化,6-12个月复查,5例颅脑CT未见异常,1例出现皮层脑萎缩,1例为脑软化,24个月复查,2例仍分别遗留有脑萎缩及脑软化后遗症。结论 对围产期窒息儿行CT扫描有助于临床及时发现HIE从而予以积极治疗并随访观察,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IE的CT诊断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83例以HIE住院患儿进行CT平扫并加以分析。结果:轻、中度HIE病人CT常累及1~2个脑叶.首先累及白质区.而中、重度者灰白质均受累且常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结论:HIE临床表现与CT特征不完全一致,病变累及部位及形态依胎龄、缺氧缺血程度而有别,动态观察CT对评估预后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颅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分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46例住院HIE患儿于生后4~8 d行头颅CT检查,其中33例分别于生后1、3、6个月行1~3次CT随访。对临床资料及CT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9例生后4~8 d CT表现为不同程度脑白质低密度影的患儿,1~6个月复查有11例表现为脑软化灶和(或)脑萎缩。7例临床分度为轻度的患儿CT表现为正常(7/46),11例CT分度与临床分度不符(11/39)。39例头颅CT异常者中,合并颅内出血者24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1例,生后1~6个月复查,21例SAH均完全吸收。结论:生后早期CT改变不宜判断HIE的预后,CT分度与临床分度有一定的差异性,SAH是最常见的并发症,SAH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分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对在济南市儿童医院住院的106例HIE临床诊断病例进行CT扫描,确定HIE诊断及分度,并对其中68例进行随访,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在106例临床诊断患儿中,102例异常,与临床符合率达96.2%。主要表现为早产儿:(1)脑室周围白质软化;(2)侧脑室旁室管膜下出血。足月新生儿:(1)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坏死液化;(2)边缘分水岭区梗死;(3)基底节、丘脑部位高密度出血性坏死灶;(4)颅内出血,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脑实质出血(IPH)。结论缺氧缺血性脑病在CT上的表现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可作为HIE诊断及分度的主要依据之一,对于HIE的预后评价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87例经临床和CT确诊的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病例,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讨论,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87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男52例,女25例。胎龄38周至42周,检查时间从出生后1小时至16天。其中顺产39例,胎儿吸引器助产11例,产钳助产9例,剖腹产6例。所有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窒息史。结果CT表现为两侧脑室周围脑白质和灰质呈弥漫性或两侧不对称性低密度影,CT值约10~18HU,边界模糊,大脑灰白质分界不清,脑室不同程度受压变窄甚至完全消失。其中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34例,占本组病例39.1%;脑实质出血24例,占27.6%;脑室内出血15例,占17.2%;硬膜下出血5例,占5.7%;另头皮血肿11例,颅骨骨折4例。结论HIE的程度和发展不同,其颅内有不同的影像学改变。HIE的CT检查能直观地反映新生儿大脑缺氧缺血的程度和范围,并能根据CT表现及脑水肿大小范围进行分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56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活素,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于1992年12月~1996年10月共收治新生儿窒息、新生儿HIE110例。患儿出生时均有明显的围产期缺氧窒息史,出生时出现异常的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意识障碍、过度兴奋、嗜睡、昏迷、惊厥、肌张力改变及原始反射消失等。其中38例曾做头颅CT检查,显示不同程度脑实质中散在局灶性低密度阴影,灰白质对比模糊或丧失。有8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所有患儿均符合1989年全国新生儿HIE诊断及分度标准[1]。(1)两组一般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CT表现,提高CT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对有围产期窒息史,且有临床症状的55例缺血缺氧性脑病病例进行CT扫描,将其CT表现特征进行归纳,并作临床分度和CT分度。结果:所有病例均出现了低密度灶(18Hu),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CT分度与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性。结论:CT是HIE的最佳检查方法,及时检查对明确诊断及治疗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临床评价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通过螺旋CT临床评价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颅内特征及临床相关性。【方法】对70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新生儿进行头颅螺旋CT扫描,并与临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HIE的临床表现与螺旋CT的征象基本一致。螺旋CT的征象主要有三种类型:①轻度的脑白质水肿;②中度的脑白质水肿和脑实质出血;③脑实质水肿、出血合并颅内脑外出血。【结论】螺旋CT头颅检查对新生儿的临床分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国华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0):1083-1084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的CT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2008年60例经临床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而行CT检查患儿的资料。结果CT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脑实质低密度影,灰白质界限模糊,颅内出血。结论结合文献进行分析,CT诊断对早期发现缺氧缺血性脑病有重要价值。认清其脑部发展的变化在CT上的不同表现,对临床治疗及愈后评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附8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简称HIE)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我院2000~2004年期间,进行CT检查的80例HIE患者,分析CT表现。结果:HIE最常累及额叶,可累及1~4个脑叶。所有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可合并脑损伤性出血,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CT分度与临床表现有一定差异性。结论:螺旋CT有助于明确HIE脑损伤情况,中度、重度患者容易合并颅内出血,临床症状和CT表现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的CT表现,以及这些表现对迟发性脑内血肿的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对42例外伤性迟发性脑内血肿病人首次CT表现及复查CT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42例迟发性脑内血肿首次主要CT表现为:1、脑内出现灰白质不清的低密度影。2、蛛网膜下腔出血。3、局部轻度脑占位效应。4、硬膜下血肿。结论:脑外伤后CT检查时,如出现局部脑实质密度减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占位效应及硬膜下血肿,应做CT复查。  相似文献   

19.
肝脾外伤破裂的CT分析(附3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肝脏及脾脏外伤性破裂的CT诊断水平。方法:39例经CT扫描诊断的肝脾外伤破裂病例,将CT所见与手术、临床结果对照分析。结果:肝脾外伤的CT改变主要分两种,肝脾撕裂伤表现为肝脾实质片状高密度灶7例,带状低密度影4例,片状不规则低密度区18例,其内可见多发斑点状高密度影11例;肝脾包膜下血肿表现为肝脾缘等或低密度新月形灶15例,部分新鲜血肿可为高密度灶。结论:肝脾外伤性破裂有诊断价值的CT征象主要有:①肝脾脏内不规则形高、低密度出血灶;②肝包膜下新月形低密度血肿;③腹农会内积血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T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经临床证实为DAI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 44例DAI的CT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44例;低密度区41例;脑实质内出血灶39例,呈单发或多发,直径小于2 cm,主要分布于皮髓质交界、胼胝体、基底节区和脑干;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结论 44例临床分析表明,头颅CT检查在脑DAI的早期诊治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