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是穴命名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是穴 ,出自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灸例》 :“吴、蜀多行灸法 ,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 ,即令捏其上 ,若里当其处 ,不问孔穴 ,即得便快成 (成 ,《普济方》作“或”)痛处 ,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1 ] 至于阿是穴名之涵义 ,诸家多以为“痛处为是” ,此说值得探讨。考最早将“阿”释为“痛甚”者 ,为日人小阪元佑 ,他在《经穴纂要》中引《汉书·东方朔传》颜师古注 :“今人痛甚则称阿云云”。[2 ] 然《汉语大字典》、《辞源》、《辞海》等大型工具书内 ,“阿”字并无疼痛之义。查《汉书·东方朔传》 :“上令倡监榜舍人 ,…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穴位理论的基本内容,对穴位的起源、确立及命名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澄清了有关穴位的一些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些年来在文献中不时见到“反阿是穴”一词,通过对阿是穴起源、本质以及“反阿是穴”的定义、定位、特性的探讨,我们认为“反阿是穴”的概念及内涵含混不清,反阿是穴应包括在阿是穴之中,在“阿是穴”之外另设“反阿是穴”一词,反而把阿是穴的概念割裂了。  相似文献   

4.
略论阿是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士杰 《中国针灸》2001,21(2):89-90
读安徽中医学院、上海中医学院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7年出版的《针灸学辞典》 :阿是穴 指按压痛点取穴 ,《千金·灸例》 :“吴蜀多行灸法 ,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 ,即令捏其上 ,若里当其处 ,不问孔穴 ,即得便快成(《普济方》作‘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意指按捏其病痛部位 ,病人感到舒适 (快 ,或疼痛处 )就可以作为针灸的穴位。“阿” ,原指对痛感的惊叫声。此法与《灵枢·经筋》 :“以痛为输”及后人所称的“天应穴”同义。天应穴 同阿是穴。《玉龙经》注 :“不定穴 ,又名天应穴 ,但疼痛便针。参见…  相似文献   

5.
阿是穴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是穴是针灸学科中一类特殊的腧穴。早在《内经》时代即记载有该类穴位的性质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1)痛点。《灵枢·经筋》:“以痛为腧”。临床以痛点为穴进行治疗。2)舒适感。《灵枢·癫狂》:“取之下胸二胁咳而动手者,与背俞以手按之立快者是也。”临床以可以减缓症状的点为穴进行治疗。3)热感。《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背俞之脉……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临床以出现特殊热感的点为穴进行治疗。4)一些特殊感觉或现象。《素问·骨空论》:“切之”。但对其解剖定位、分布规律却是语焉不详。至唐孙思邈《千金要方》云:“有…  相似文献   

6.
阿是穴的临床应用226000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陆美娟主题词阿是穴,临床研究“阿是穴”属于输穴的一种,最早见于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灸例》:“吴、蜀多行灸法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提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  相似文献   

7.
阿是穴探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新贵 《四川中医》2007,25(1):102-104
通过对阿是穴概念的系统的文献复习,从临床实际角度,对阿是穴的源流、概念、与压痛点的关系、阿是穴的其他临床表现等进行探释,认为阿是穴的概念是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其现代概念应概括为:阿是穴是用“阿是之法”所取的一类腧穴,是机体在疾病状况下出现的特定反应点,它只是一种临时性病理反应点,随病消长,其取穴标准以“按痛”或“按之快然”或其他阳性敏感反应点为标准,位置不定,常因病邪深浅、禀赋体质、正邪消长、病情进退而异。“阿是之法”不仅是一种取穴方法,也是针灸临床腧穴切诊的常用诊法。  相似文献   

8.
梁玲君  李良松 《河南中医》2016,(8):1471-1473
阿是穴是疼痛性疾病病变部位或附近医生触诊的感觉和患者的反应为依据选取的针刺部位,没有固定的部位和穴位名称,依据疾病的不同性质可选取多种治疗方法的腧穴。阿是穴的名称首见于唐代孙思邈撰写的《备急千金要方》。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发现大量有关针灸的记载,后代医家也有人认为此时才是阿是穴及阿是之法产生的根源。《黄帝内经》是阿是穴提出的重要理论依据,医家对以痛为腧的认识有助于阿是的提出。孙思邈在不断继承前人的理论知识、收集总结社会实践经验并反复临床的基础上,创立了阿是之名,其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进行了记载,可以视作是对阿是的定义。反阿是穴是基于《黄帝内经》的理论原则,建立在现代解剖穴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反阿是穴的提出反倒可以提醒医家重新审视阿是穴丰富的内涵,突出了痛丰富的引申意,反阿是穴的提出恰恰可以弥补医家对于以痛为腧理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阿是穴理论是以阿是穴为核心的中医经典理论,临床上重视阿是穴的应用却常忽视其理论内涵。通过梳理古代文献及现代理论,总结阿是穴理论作为腧穴定位方法及针灸治疗选穴原则的内涵。比较阿是穴理论与激痛点理论、浮针医学理论、针刀医学理论,发现这些理论与阿是穴理论本同末异,是对阿是穴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认为阿是穴是阿是穴理论的核心,阿是穴具有动态取治的性质,并提出阿是穴治未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试谈阿是穴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阿是穴治疗口腔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建波 《中国针灸》2002,22(10):39-47
治疗方法 :用 2 8号针灸针在口腔溃疡面相对应的口腔外如颊或唇部痛处的阿是穴直刺 ,将针透过面部肌肉层并可在口腔内的溃疡面触及针尖 ,然后行大幅度提插捻转 10余次 ,要掌握好深度 ,以免刺伤牙龈及舌 ,如有必要可捏起唇颊部肌肉再进行针刺 ,不留针 ,拔针后 ,在阿是穴处挤出血液数滴 ,以出血 6滴以上者为佳。如不出血 ,可在阿是穴处另行上述针刺 ,直至出血为止。口腔溃疡如为多发者可选 2~ 3个主要的溃疡面并取相应的阿是穴进行上述治疗。每日治疗 2次 ,上午 1次 ,下午 1次 ,2次之间一般超过 6小时为宜。治疗结果 :治疗 96例 ,每次治疗后…  相似文献   

12.
陕芬 《家庭中医药》2006,13(1):19-19
“阿是穴”中医又称“不定穴”。指的是没有固定的位置、随病变部位或压痛点而选定的穴位。提起它的来历,还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哩。  相似文献   

13.
阿是穴考释     
从阿是穴探源及科学定义、阿是穴出现机理、阿是穴表现形式、阿是穴有效治疗手段分析等对阿是穴作了考释。指出:阿是穴之异在于不定位的存在,体表的不定说明除已知穴位外,皮部、络脉(孙络、浮络)的参与,深浅的不定说明了经别、别络、经筋的参与。其中气血等精微物质在信息传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浅谈阿是穴的正确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是穴是以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敏感点)作为腧穴的一类穴位,既无具体名称,无一定数目,也无固定部位,是对十四经穴与经外奇穴的补充。溯本求源,阿是穴始自《内经》所言之“以痛为腧”,发展至唐代始有阿是穴之名。阿是穴因“灸刺皆验”(《千金方》),所以临床应用甚广。有  相似文献   

15.
反阿是穴疗法最早由张文兵等人提出,是针对软组织、关节损伤等“经筋”范畴疾病的一种新治疗,但临床上主要用于骨骼肌的损伤。从现代解剖学上来说,平滑肌也是肌肉的一种,也属于“经筋”范畴。那反阿是穴疗法能否用于治疗内脏病痛?从机理上分析,腹腔空腔脏器(如胃、胆囊)的致痛机理与骨骼肌软组织损伤致痛机理大致相似,反阿是穴疗法应该也对内脏病有效。  相似文献   

16.
阿是穴是针灸学科中一类特殊的腧穴.早在<内经>时代即记载有该类穴位的性质特点,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1)痛点.<灵枢·经筋>:"以痛为腧".临床以痛点为穴进行治疗.2)舒适感.<灵枢·癫狂>:"取之下胸二胁咳而动手者,与背俞以手按之立快者是也."临床以可以减缓症状的点为穴进行治疗.3)热感.<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背俞之脉……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临床以出现特殊热感的点为穴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7.
在腧穴中既无固定位置 ,又无固定名称 ,而是以压痛点或反应点确定穴位和位置者称作“阿是穴”。笔者多年来运用阿是穴针灸治疗头痛 1 1 5例 ,每获良效 ,现介绍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 1 1 5例患者中 ,男 41例 ,女 74例 ;年龄最小 1 8岁 ,最大 6 9岁 ;病程最短 1 0天 ,最长 2 1年  相似文献   

18.
阿是穴的源流,实质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春雷 《陕西中医》1991,12(9):422-423
阿是穴是最原始的针灸取穴法则,在砭刺时代曾居主导地位。大量临床资料表明,针灸治疗中除按经络腧穴脏腑相关规律取穴施治外,尚有另一些反映脏腑体表在特定病理条件下的特殊规律的活动性治疗位点可供选择。阿是穴就是这样一些特定病理条件下的体表压痛反应点,在临床诊断治疗中均有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阿是穴在腧穴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探究阿是穴的发展脉络,本文笔者从《黄帝内经》、《千金方》、各版教材及现代腧穴研究四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阿是穴理论基础形成于《黄帝内经》时代,《千金方》创阿是之名,立阿是之法,后世理解不一,近代针灸教材将阿是穴以腧穴种类归分,局限了阿是穴原有的内涵,现代腧穴研究丰富和发展了阿是穴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阿是穴是最早发现的穴位,早于经穴,因具有特殊的治疗效果,特别是镇痛功效,为历朝历代的医家所重视.但对于阿是穴的应用并不相同,随着研究、应用的不断发展,阿是穴已不仅仅局限于痛症,在人体各个系统疾病中各有应用,均取得显著疗效.故有必要对阿是穴的临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