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简称RP)是以夜盲、进行性视力下降和视野缩窄为特征的眼病。致盲率较高。其发病机理至今尚不明了。我们于1991年7月~1992年9月对57例男性RP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改变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1、RP病组:共57例。为湖南中医学院附一院眼科男性住院患者.年龄20~64岁.其中20~39岁23例。40~64岁34例.平均年龄41.17±11.34岁.病轻者(病程<10年.视力≥0.3.视野≥15°)20例。病重者  相似文献   

3.
女性绝经期后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放射免疫法对43例女性绝经期后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行血清性激素测定。结果:RP组与其它眼病组和正常组比,雌二醇(E2)、睾酮(T)及E2/T降低,催乳素(PRL)、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孕酮(P)升高。与正常组相比除LH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与其它眼病组比较,除E2/T外,其余指标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P<0.01)。此外,RP患者的病情轻重之间各指标亦有差异。结果提示,性激素内环境的紊乱、失调与RP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女性绝经斯后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放射免疫法对43例女性绝经期后视网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行血清性激素测定。结果:RP组与其它眼病组和正常组比,雌二醇(E2),睾酮(T)及E2.T降低,催乳素(PRL),促卵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孕酮(P)升高。与正常组相比除LH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与其它眼病组比较,除E2/T外,其余指标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异(P〈0.05,P〈0.0  相似文献   

5.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屏障功能失常,脉络膜毛细血管的渗漏液经过此损害区进入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存,从而形成以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常见眼底病,至于引起RPE细胞损害的原因是RPE细胞本身,还是因脉络膜毛细血管的病变所致,目前尚无统一认识。本文检测分析了30名中浆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改变,作为对中浆发病原因的进一步探讨。一、对象:病人组为随机选择在我科门诊随诊的35名患者,对其中无其他影响免疫功能的全身性及局灶性疾病,而且检查前一日无病毒感染史或急性疾病史,并且未使…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血清微量元素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机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锌(Zn)、铜(Cu)、铁(Fe)、钙(Ca)、镁(Mg)的含量与RP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E50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26例RP患者血清中Zn、Cu、Fe、Ca、Mg的含量。结果RP患者血清Zn、Cu值较生理值明显降低,差异有极显著性。血清Fe、Ca含量较生理值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性。Mg的含量与生理值无明显差异。结论RP的发病可能与Zn、Cu、Fe、Ca尤期是Zn、Cu的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7.
董仰曾  刘键 《眼科研究》1990,8(3):166-169
统计和分析了580眼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视力、视野、暗适应和ERG检查结果。讨论了ERG与患者年龄、性别、视力、视野、暗适应之间的关系。指出ERG波型熄灭是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特征之一。ERG检查在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色素上皮的老年性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视网膜色素上皮对维持视网膜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其老年性改变可能导致多种形式的视网膜病理变化,特别是老年性黄斑变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primary retinitis pigmentosa,PRP)、结晶样视网膜色素变性(bietti crystalline dystrophy,BCD)患者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s,HFABP)含量的变化,为探索其发病机理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临床诊断标准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门诊PRP患者80例,BCD患者50例,与正常对照组60例进行比较,按盲法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血清中FFA及HFABP浓度检查。分析PRP、BCD患者体内FFA和HFABP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别。结果 PRP患者血清FFA、HFABP浓度分别为(0.547±0.214)mmol·L-1、(3.594±0.791)mmol·L-1;BCD患者血清FFA、HFABP浓度分别为(0.529±0.108)mmol·L-1、(4.237±1.258)mmol·L-1;正常对照组的FFA、HFABP浓度分别为(0.386±0.251)mmol·L-1、(5.261±1.471)mmol·L-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种退行性视网膜疾病的FFA浓度显著升高(均为P<0.05),而HFABP浓度显著降低(均为P<0.05)。结论 PRP及BCD患者血清FFA及HFABP浓度存在异常变化,提示了其可能与退行性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对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色素上皮的老年性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网膜色素上皮对维持视网膜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其老年性改变可能导致多种形式的视网膜病理变化,特别是老年性黄斑变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RP患眼电图(EOG)的特征以及EOG作为评估RP手术疗效的客观指标的可能性。方法:采用MVT-3型视觉电生理仪的EOG采集和分析软件,对正常对照组和RP患组在术前与术后进行检测。结果:(1)105名RP患的EOG曲线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弯曲型与平坦型,弯曲型EOG各项参数较接近正常组EOG,该组绝大部分患的视野为斑驳状;而平坦型EOG的一些主要参数(如Arden比和G比值等),明显地低于正常组;该组患的视野多为管状视野或视野完全缺损;(2)在进行手术后半年以上复查EOG,则一些主要参数数值增加,有的患(34.5%)的EOG由平坦型转变为弯曲型。结论:RP患的EOG具有为该病所特有的特征,术后随主观症状的改善,EOG异常也恢复或部分恢复,这些都可作为该病诊断以及术后疗效评估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眼前节即结膜、角膜、前房角和虹膜无病理改变,而病理改变是在眼后部,包括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视乳头和视神经的异常,主要的病变发生在视网膜。在早期病例中,梗网膜的感光细胞发生变性和死亡,故病人表现夜盲。中心视力下降和视野缩窄。晚期病例,视网膜感觉层退变坏死,胶质细胞增生,视网膜瘢痕化,从而导致失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继发性变性、消失,或局部增生,色素细胞迁移到赤道附近血管交叉的周围,形成骨针样色素沉着的典型眼底改变。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4,10:63-66)  相似文献   

14.
15.
各型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中心视野改变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滕大明视网膜色素变性(DRP)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根据患者的病史、体征及一些辅助检查,诊断并不困难,该病在临床上有许多同类变异型,如有周边性、中央性、少色素性、无色素性、结晶性、白点状,DRP伴聋哑...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色素变性与血清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简称RP)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视网膜抗自由基损害的功能下降有关。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是机体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剂。硒是真活性中心元素。缺硒造成的损害与GSH-PX活性下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费一坚  冯伟华 《眼科研究》1992,10(2):116-118
对32名原发性RP 患者血清补体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检测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补体C_3和C_4显著降低(P<0.05),12.5%的患者CIC 阳性,但CH_(50)无显著性变化(P>0.05)。提出RP 患者存在以免疫复合物型反应为特征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它对于RP 的发生或发展可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孙晓伟  崔卉  殷晓贝  李根林 《眼科》2015,24(3):183-187
目的分析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primary retinitis pigmentosa,PRP)患者血清中镁、钙、钾、钠及氯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于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PRP患者82例,同期体检中心正常个体99例。方法取患者静脉血,按临床常规血清检测技术,测量PRP患者血清中镁、钙、钾、钠及氯离子的浓度,并按疾病严重程度对PRP进行临床分期,通过与正常对照组的比较,分析PRP患者血清中五种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主要指标血清镁、钙、钾、钠及氯离子浓度。结果与正常组(0.874±0.076 mmol/L)相比,PRP患者血清镁离子浓度(0.845±0.067 mmol/L)明显降低(t=-2.688,P=0.008);而钙离子浓度(PRP患者:2.331±0.086 mmol/L,正常组:2.225±0.092mmol/L)和钾离子浓度(PRP患者:4.104±0.347 mmol/L,正常组:3.897±0.310 mmol/L)明显升高(t=5.672、4.225;P=0.000、0.000)。与正常组相比,早期PRP患者血清中,镁离子浓度(0.830±0.070 mmol/L)明显较低(P=0.001),而钙离子浓度(2.325±0.087 mmol/L)和钾离子浓度(4.040±0.265 mmol/L)明显较高(P=0.000,0.017)。与正常组相比,晚期患者血清中,钙离子浓度(2.337±0.086 mmol/L)和钾离子浓度(4.174±0.411mmol/L)明显较高(P=0.000、0.000)。早期患者血清镁离子浓度较晚期患者明显较低(P=0.044)。结论 PRP患者血清镁、钙、钾离子浓度明显异于正常组,其可能与PRP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挫伤时的眼底自发荧光(AF)形态改变,探讨AF检查对眼外伤造成的视网膜色素上皮挫伤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31例(36只眼)视网膜色素上皮挫伤的的患者,进行眼底自发荧光检查.采用海德堡激光眼底扫描系统获取自发荧光图像.与同病例的眼底检查及FFA做对比分析,得出其自发荧光特征.结果 所有病例在视网膜色素上皮挫伤区域的自发荧光普遍弥漫性增强,有色素上皮增生处大多表现为更强的自发荧光点,色素脱失处大多表现为低荧光,在总体增强区域表现为地图状的自发荧光.结论 眼球钝挫伤早期导致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的损害会引起相应的自发荧光的改变,主要以自发荧光增强为主,反映该区域色素上皮高代谢状态或增殖活动为主,弱的AF较少,表明挫伤后短期局部的色素上皮萎缩.这些改变与一些以萎缩性病变为主的眼底病的AF有明显区别,因而AF应用于视网膜色素上皮挫伤的诊断有明显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光镜下观察了25只交感性眼炎受伤眼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改变.讨论了其病理反应类型,认为色素上皮参与肉芽肿性葡萄膜炎的形成,但可能不是交感性眼炎的确切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