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为观察早搏与Q-G间期延长的关系。以Q-T或Q-Tc间期〉0.44S为阳性标准,叮对160例住院病人的心电图进行观察。缫:在出现早搏的102例中,其Q-T及Q-Tc间期的阳性率均大于早搏出现者,有早搏与无早搏者的Q-T间期、Q-Tc间期间性率比较,差别分别有显著性和有高度显著性;房性早搏与室性早搏比较,差别无显著性。表明:Q-T、Q-Tc间期延长可作为预示早搏发生的一个指标,且Q-Tc延长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2.
3.
4.
Q—T间期离散度(Q—Td)是指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上最长Q—T间期与明短Q—T间期之差。自Campbell等1985年提出以来,得到广泛重视和关注,本文回顾性分析近几年来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心电图的Q—Td,旨在探索溶栓成功与Q—Td之关系,现报告如下。1 对象选择 63例均为1995年1月至1998年7月住院的AMI患者。溶栓成功组38例,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55±12岁;其中前间壁12例,广泛前壁5例,下壁18例,高侧壁3例;溶栓失败组25例,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58±9岁;共中前间壁6例,下壁14例,广泛前壁3例,高侧壁2例。所有入选病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测量180例AMI患者心电图的QTd,对有室性心律失常组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进行比较,分析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AMI伴室性心律失常组QTd为(88.64±25.46)ms,较无室性心律失常组的(58.28±11.46)ms明显延长(P〈0.01)。结论AMI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QTd增大有关,Q-Td可作为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一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6.
陈旧性心肌梗塞Q─Tc延长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30001)马锋,解祥生,吕吉元,王陆建冠心病猝死在心脏性猝死中居首位,其主要危险在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近年来关于急性心肌梗塞Q─TC延长与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研究较多,但... 相似文献
7.
8.
急性心肌更塞的死亡率颇高,有人在统计11153例心肌梗塞病人中,死亡率高达33.1%,其中约50%为猝死,且多数死于发病后48小时内。近年来,广泛应用严密的监护装置后,急性心肌梗塞及心律失常的发现率较前明显提高,自80—95%不等。同时也为心律失常的早诊早治创造了条件,而使死亡率于降。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律失常监护体会三明市第二医院王丽华急性心肌梗塞(下称心梗)可以出现各种心律失常或多种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而死亡。因此,严密的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心律失常将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我院自1994年CCU病房开展工作以... 相似文献
10.
11.
张瑞云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1994,(2)
80例肝病患者血清T_3、T_4浓度的变化148医院(山东省周村255300)张瑞云近年来对临床上一些非甲状腺疾病的患者进行了有关甲状腺激素的测定研究,发现在肝脏疾病时甲状腺激素有一定变化。本文对80例不同类型的肝炎、肝硬变患者的血清T_3、T_4结... 相似文献
12.
13.
Q—T间期延长综合征,是比较少见的疾病。我们曾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刘××,女性,14岁,未婚。以反复发作性昏厥4天为主诉入院。患者曾于10岁时因突然昏厥几次,经公社医院以阿托品抢救恢复。患者于入院前4天的下午,正游玩时突然昏倒,神志不清,两眼上 相似文献
14.
暂时性Q波在临床上不常遇到。关于其发生机理,作者们的看法不尽一致。本文就五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出现的暂时性Q波(表),作一简要报告,并结合文献略作讨论。患者在住院后第一日至少记录五次心电图,第一周内每日至少记录一次心电图,一周后每周记录心电图1~2次。 相似文献
15.
16.
Q T离散度 (QTd)反映心肌复极时间总的变异性 ,这种变异性是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机制。本文对 9例Q T间期延长引起的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Tdp)用硫酸镁治疗后观察其治疗前后QTd变化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对象 :我院 1997年 3月~ 2 0 0 0年 3月Q T间期延长引起Tdp患者 9例 ,男 5例 ,女 4例 ,年龄5 6~ 77岁 ,平均 6 5 2岁 ;其中窦性心动过缓 4例 ,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1例 ,冠心病 1例 ,病毒性心肌炎1例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2例 ;除外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镁。二、方法 :(1)Tdp发作时除常规给予利多卡… 相似文献
17.
梁安国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81,(3)
<正> 急性心肌梗塞后,病人处于突然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之中,即使仅为小块心肌损害亦可因此而致命。这种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除折返或/和异常自律性外,可是神经性的,即由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所致。 相似文献
18.
心肌梗塞的急性期发生心律失常极为常见,自应用监护治疗以来,通过严密观察发现其发生率几乎是100%。它们多发生于起病后1~2周内,尤其是最初24小时内,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后,心肌缺血缺氧和细胞内外电解质失调,造成电解质紊乱,起搏传导系统的血供不足或中断,造成起搏传导功能障碍;另外,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儿茶酚胺分泌增多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Q—T 间期延长综合征是少见的一种心脏疾患,常致猝死。如在无晕厥发作前临床上可无特殊表现,实际工作中稍不警惕容易误诊。现将我科1986年2—6月收治二例及其家系调查,结合文献复习报告于后:例一:男,11岁,住院号77010,因家庭中近6—7年其母、兄、姐先后原因不明突然死亡而要求检查。体检:发育营养一般,听力正常,除常规心电图描记 Q—T 间期延长0.44″以外均无特殊发现。既往史: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非糖尿病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入院时胰岛素抵抗性、胰岛素敏感指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89例非糖尿病AMI患者入院时根据Killip分级评判心功能状况.KillipⅠ级(B组)5 3例,KillipⅡ级(C组)14例,Killip Ⅲ级(D组)12例,KillipⅣ级(E组)10例.以对58例健康正常人(A组)为正常对照.所有研究对象均分别检测其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以稳态模型(Homa Model)公式评估胰岛素抵抗(IR),并计算住院病死率.结果IR及FPG随着Killip分级的升高而升高,而ISI则显著逐渐下降;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的IR与Killip分级及住院病死率相关.结论AMI患者入院时的胰岛素抵抗性越强预示着AMI的严重程度,胰岛素抵抗性越强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