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西农民工艾滋病知识和性行为现状,为农民工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广西14个市的市本级及27个县的县城建筑工地和农贸市场中的农民工进行艾滋病基本知识和相关性行为现况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1.4%;对艾滋病三条传播途径正确回答率为84.1%,三条传播途径中经性途径传播的知晓率最低(89.5%),经血液传播途径知晓率最高(96.8%);对蚊虫叮咬不传播的知晓率最低,只达73.3%。63.5%的农民工获得艾滋病信息的主要来源于电视,55.9%来源于免费宣传材料,53.5%来源于宣传栏,而来源于咨询服务的最低,仅占13.8%。20.6%的男性农民工发生过商业性行为,发生性行为时4.7%从未使用安全套。结论广西农民工对艾滋病有一定的认识,但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点的掌握不平衡。男性农民工中存在多性伴、不安全性行为的现象,应根据不同人群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公共娱乐场所服务小姐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娱乐场所服务小姐的健康教育方法和行为干预模式,为在该特殊人群中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重庆市北碚区200名娱乐场所服务小姐进行有关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后服务小姐有关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从65.3%上升至91.8%,当前预防艾滋病的主要措施的知晓率从68.9%上升至91.3%,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染艾滋病病毒的知晓率从69.9%上升至88.3%(P<0.01)。有商业性性行为者,最近一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从教育前的65.8%上升到86.2%(P<0.01)。结论对服务小姐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该人群艾滋病预防控制知识和有效改善相关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及获得知识的相关途径,为有针对性地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锦州市某高校一、二、三年级共8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获得艾滋病知识的相关途径,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性行为史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8.76%,其中男生知晓率为76.09%,女生知晓率为82.35%,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P<0.05),一、二、三年级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1.48%、81.35%、83.95%,知晓率呈随年级增加趋势(P<0.05);大多数学生对艾滋病3大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知识知晓率较高,均>90%,对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等非传播途径知识了解较少;64.02%的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存在歧视;7.39%的学生发生过性行为,第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为39.29%,每次均使用安全套占40.91%,14.29%学生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结论在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高、且年级性别差异明显,应加强艾滋病及安全性行为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丹东市纺织业女性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程度,评价对其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实施艾滋病干预决策提供参考。方法以《辽宁省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项目》为依托,结合丹东市农民工实际情况,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丹东市纺织企业300名女性农民工进行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基线调查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均采取问卷调查方法,6个月后对该人群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被调查对象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除"艾滋病可以通过性行为感染"、"输入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血液可以感染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艾滋病可以通过共用注射器吸毒感染"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的76.27%增加到95.19%。该人群不介意与艾滋病病人共同工作健康教育前占36.3%,健康教育后占71.4%(P0.01),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有着全面的提高,特别在日常生活中不会传播艾滋病及安全套使用知识方面有显著的提高。结论在纺织企业女性农民工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应继续有针对性的加强对该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5.
掌握河南省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为制定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10所院校一至三年级的大学生4 570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艾滋病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结果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为84.7%,不同专业、年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8.20,34.28,P值均<0.01).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为94.7%,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61.8%.47.3%的学生对HIV携带者和艾滋病人存在歧视.80.9%的大学生知道安全套能有效避免HIV传播,64.4%的学生第一次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12.6%;0.12%的学生曾经尝试吸毒.艾滋病防治知识获得途径主要是健康讲座(29.1%)、宣传栏(19.9%)和网络/电视(19.6%).结论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获取途径少,存在艾滋病歧视和相关行为不良.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南京市建筑工地农民工的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评价其对艾滋病知识的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评价健康教育对改变农民工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效果,探索对建筑工地农民工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可行性方法。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市6个建筑工地的337名工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后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后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用EpiData3.02录入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农民工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52.2%,日常生活接触传播艾滋病的知识知晓率不高,对艾滋病患者存在歧视现象;性生活安全套使用率不高,每次都用的仅6.1%。健康教育后,农民工对艾滋病多项知识的知晓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提高到84.5%(P<0.01);对艾滋病人的态度也有转变,如朋友得了艾滋病会像以前一样继续和他来往的比率提高到66.2%(P=0.008)。干预后,有85.8%的人愿意在性生活时使用安全套来预防性病/艾滋病。结论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依托民工学校、在建筑工地农民工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该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改变他们的态度及相关行为,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部队官兵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部队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788名官兵,以自填问卷方式收集数据,调查新兵与学员分别为552人和236人。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病相关态度、性行为及相关高危行为发生情况、安全套使用意向等。结果某部队官兵艾滋病知识总分为(10.86±2.41)分,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在90.00%以上,对非传播途径及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低于80.00%,对艾滋病知识全部回答正确率为0.13%;拒绝交易性行为得分为(4.32±0.84)分,安全套使用的自我效能得分为(19.03±4.53)分;人伍前性行为发生率为31.21%,交易性行为和同性性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1.19%、3.54%,每次性行为中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3.06%。结论官兵对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不全面。性行为及相关高危行为比例较高,存在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应加强新兵HIV检测,解决窗口期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株洲市建筑工地外来农民工对预防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及相关行为状况,为制定艾滋病综合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随机抽取某建筑工地5个班组,采取分发问卷由被调查对象自填问卷.[结果]调查204人,对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都知晓的占74.02%,通过电视获得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占80.39%;48.04%有过商业性行为.65.31%的商业性行为发生在路边店,安全套使用率为61.76%.133名已婚农民工,在探亲回家与配偶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仅占28.57%.[结论]株洲市建筑工地外来农民工艾滋病知识率较高,但存在艾滋病传播的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9.
孙宝剑 《预防医学论坛》2011,(7):619-620,623
[目的]了解枣庄市农民工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态度及相关行为(KAP)情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2月,随机抽取枣庄市市中区城区建筑工地农民工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调查。[结果]调查1 404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7.81%,其中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62.75%,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59.62%。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途径为电视、广播、报刊的分别占26.42%、32.05%、73.79%;希望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是电视的占48.05%,是宣传画册的占28.02%,是医生的占17.08%。对HIV感染者持完全不接纳态度的占50.14%。最近3个月有非婚性行为的占25.14%,每次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占13.03%。[结论]农民工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存在一定比率的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状况调查,评价干预措施效果,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某高校不同年级、专业在校学生1 131人,在健康教育综合措施前后进行相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态度和行为,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结果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由健康教育干预前的16.3%(124/763)提高到干预后70.9%(261/368);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由干预前32.4%(36/111)上升至干预后58.6%(17/29);"输血途径传播"方式,干预前后的回答正确率均较高(87.0%和90.2%);艾滋病非传播途径中的"蚊子叮咬"、"共同进餐"方式是否能传播HIV,知晓率由干预前11.9%、11.0%上升至干预后的55.2%和74.5%;干预前后反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47.7%和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对待艾滋病的态度上干预后均有所改善;有12.4%(140/1 131)的学生发生过性行为;男男同性性行为发生率8.6%(39/456);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途径主要是电视广播(57.7%)和网络(67.8%);89.4%的学生希望获得相关知识,88.6%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相关课程。结论三明市此高校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水平仍较低,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制定更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艾滋病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