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医院工作人员烟草相关问题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对吸烟及相关因素的知识、态度、行为,为进一步做好医院控烟及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不同科室300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被抽取的人员中,临床科室人员占73%,医技科室占9%,行政科室占18%。被调查者有24人吸烟,吸烟率为8%,吸烟者烟龄长,吸烟量大,近期不打算戒烟者多。工作人员对烟草危害、吸烟引发的疾病及被动吸烟引发的疾病认识水平较高。被动吸烟比例较高,为48%。患者寻求医生帮助戒烟率为0。结论调查医院工作人员吸烟率低于社会人群,对烟草危害健康认识水平较高,自身被动吸烟率较高,说明对周围人吸烟的劝阻和自身健康保护意识欠缺。社会寻求医生帮助戒烟率低,大众对目前医院中开展的戒烟业务缺乏了解。  相似文献   

2.
兵团石河子医务人员吸烟现况及知识态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兵团医务人员吸烟现状,掌握其吸烟及被动吸烟危害知识及控烟态度行为,为今后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三级、二级综合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50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吸烟率为30.6%,其中男性吸烟率(64.1%)显著高于女性(1.50%);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吸烟率为最高;高级职称者吸烟率显著高于中级、初级及以下者;45岁及以上年龄组吸烟率显著高于其他各年龄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戒烟原因的回答100%是为自己的健康;89.7%的医生因病情与吸烟无关而不询问病人,经常对病人进行戒烟行为干预的医生仅有37.0%;不吸烟医生对吸烟与被动吸烟危害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吸烟医生;对于在公共场所禁烟的态度上,不吸烟医生的支持率均显著高于吸烟医生的支持率(P<0.05)。结论医生对烟草危害性知晓率较低,强化烟草危害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培训,提高医生在公共场所禁烟的支持率,改变吸烟行为,促进全面控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河北省临床医生吸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情况,为进一步制定控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8年6-7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抽取河北省3个城市32家医疗机构的一线临床医生为调查对象,进行医生吸烟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共调查19~68岁医生1655人.医生现在吸烟率为13.5%,其中男性为30.2%,女性为0.3%;吸烟者中有80%曾在上班时间吸烟,有27%曾当着病人面吸烟.医生对吸烟和被动吸烟的危害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74.3%,对吸烟和被动吸烟引发肺癌的危害知晓率最高(92.3%),对引发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及冠心病的危害知晓率约80%,对引发其他疾病的危害如男性功能障碍、婴儿猝死综合征等知晓率低于60%;约50%的医生错误地认为"低焦油、低尼古丁或带有过滤嘴的烟能降低对身体的危害".90%的医生认为"医生应是不吸烟的榜样".医生对公共场所室内全部禁烟的支持率分别为:学校、医院、公共交通工具、会议室内为94%,工作场所、政府办公大楼为85%,餐厅为67%,酒吧为50%;约55%的医生所在医院有室内全部禁烟的规定,其中执行规定较好的不足40%.80%以上的医生没有参加过戒烟方法培训,近50%的医生没有关注病人的吸烟情况或经常劝导患者戒烟.结论 河北省临床医生需要降低吸烟率,进一步掌握吸烟与健康相关知识,强化控烟意识,提高戒烟服务水平,增强控烟能力.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两市医生控烟态度及建议病人戒烟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四川省两市医生控烟态度及建议病人戒烟行为现状,分析医生建议病人戒烟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问卷调查两市1107名医生,描述其吸烟现状、控烟态度及参与行为;拟合多项logit模型探讨医生控烟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医生1107名,男性528人,女性579人。医生总吸烟率为16.9%,男性吸烟率为33.9%,女性吸烟率为1.4%,外科医生吸烟率(40.2%)高于其他科室,86.9%的医生赞成医生应该是不吸烟的榜样;67.5%的医生听说过戒烟药物,其中只有3.2%的医生给病人使用过戒烟药物;57.5%的医生经常建议病人戒烟。医生建议病人戒烟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医院类别、性别、医生自身吸烟状况以及职称。结论应对吸烟医生和不吸烟医生采取不同的策略提高其控烟能力,加强二三级医院的控烟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医生吸烟及控烟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广州市医生吸烟和控烟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为开展医生戒烟活动、医生帮助吸烟者戒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询问调查抽中的广州市1级、2级和3级医院的一线临床医生。结果医生的总吸烟率17.3%,现吸烟率为15.2%,其中40~岁年龄段现吸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男性现吸烟率25.9%,女性无人吸烟,影响现吸烟率的主要是男性吸烟者;1、2级医院现吸烟率明显高于3级医院。80.4%的医生赞成医生应该为病人树立不吸烟榜样,52.7%的医生赞成或不反对医生应主动向病人提供戒烟服务,并希望了解更多吸烟和控烟有关知识。结论有必要在医生中开展吸烟和被动吸烟的危害、戒烟知识和方法培训,令医生自己减少吸烟,并使医生更主动地、为病人提供更专业的戒烟服务。  相似文献   

6.
我国医生戒烟服务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医生戒烟服务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8年4—8月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32个项目地区96个项目点,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医院门诊和病房的一线医生进行调查,收集我国医生戒烟服务能力的相关情况。结果 45.2%的医生表示在接诊病人时经常或总是询问病人的吸烟情况,94.8%在知道病人吸烟时会建议病人戒烟,给病人使用过戒烟药物的医生仅有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生所在城市、工作医院级别、所在科室、性别、学历、吸烟状况以及烟草危害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与其是否主动提供戒烟建议有关(P0.05)。结论我国医生对烟草危害的重视程度不够,控烟意识不强,戒烟服务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工的烟草相关知识水平、对控制吸烟政策和控烟工作的态度、吸烟及被动吸烟相关行为等,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烟草流行情况调查问卷》,由调查对象自填,录入数据库后,用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 359名调查对象的现吸烟率为16.16%,其中男性吸烟率为29.8%,女性为0.6%,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年龄的人群吸烟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戒烟率为37.6%,戒烟的主要原因为考虑到"自己的健康"(40.4%);被动吸烟率为49.2%,对烟草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59.6%,对吸烟及被动吸烟与疾病关系的知晓率分别为56.6%和64.8%。结论与一般人群吸烟状况的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工的吸烟率较低,但仍需采取措施进一步促进吸烟行为的转变;职工对烟草危害的认知仍显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海市徐汇区参与创建全国无烟医院项目的4家医院中医务人员吸烟情况和戒烟服务提供情况,为上海市无烟医院建设及推进工作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与定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4家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吸烟、戒烟情况、对吸烟相关危害知识的认识及戒烟服务提供情况。结果 4家项目医院的医务人员吸烟率为12.5%,21.6%的吸烟医生每日吸烟量在10支以上,58.4%的吸烟医生吸烟年数超过10年。绝大多数的医务人员对吸烟危害的相关知识、吸烟相关疾病有正确认识,并对控烟持积极态度。51.1%的医务人员在诊疗时经常询问病人的吸烟情况,但只有0.4%的医生给病人使用过戒烟药物。结论有必要在医务人员中加强控烟健康教育,使其能积极主动地为病人提供更专业的戒烟服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解和掌握我区医生吸烟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开展创建无烟医院工作提供科学资料和依据。方法对医生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Epi 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医院医生现在吸烟率为30.1%,其中男性吸烟率为55.8%,女性吸烟率为5.1%;有86.60%的医生认为医生应该为群众树立不吸烟的榜样;有69.40%的医生认为医务工作者应接受戒烟知识培训;统计分析显示女医生较男医生更倾向于向病人建议戒烟或少吸(P〈0.001)。结论应在医生中开展吸烟和被动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知识、戒烟方法的培训,提高医生“控烟工作是公共卫生责任”的认识和为临床提供戒烟服务的能力是搞好西藏自治区控烟工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牡丹江市医务人员吸烟现状及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为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促进医生戒烟活动和戒烟服务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牡丹江市8家医院416名医务工作者的吸烟状况及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的总吸烟率为25.96%,其中男性为52.97%,女性为0.47%。男性吸烟者多为30~40岁(P〈0.05),本科学历占首位(P〈0.01);知识方面对吸烟与肺癌、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掌握较好,但对性功能障碍、Ⅱ型糖尿病和急性牙龈坏死或糜烂的认识不足;行为方面,吸烟者上班时有时吸烟(42.59%)和很少吸烟(30.56%)的排前2位。吸烟地点主要是在指定可以吸烟的地方和办公室里。结论牡丹江市医务人员的现吸烟率较高,而且对吸烟危害的认识不足,应在医生中开展吸烟危害及戒烟方面的培训,促进医务人员戒烟,从而更有效的指导患者,降低全社会的吸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成都市临床医生与吸烟的知识、态度、行为,为在医院开展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8所1级医院、3所2级医院、4所3级医院的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613名临床医务人员,有效问卷612份,有效率为99.84%。男性330人,女性282人;1级医院181人,2级医院150人,3级医院281人。现在吸烟率为20.1%,95.12%的吸烟医生会在上班时吸烟,43.09%的吸烟医生会在病人面前吸烟。医生在接诊时,42.65%的医生常会询问病人吸烟情况,40.69%的医生在病人的疾病与吸烟相关时会询问病人的吸烟情况,而16.67%的医生很少询问病人的吸烟情况,当了解病人吸烟后,有74.12%的医生经常会建议病人戒烟或少吸,20.39%的医生有时会建议病人少吸烟或戒烟。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生的工作年限、所在科室、诊治病人量和戒烟知识评分是医生接诊时是否询问病人吸烟的影响因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对医生的健康教育和戒烟知识培训,并合理安排医疗资源,使医生有时间也有能力向病人传送控烟知识,提高其在临床提供戒烟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市2010年医务人员吸烟状况及控烟能力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南京市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的吸烟,控烟状况,为下一阶段的控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抽中的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共调查1 165名医务工作人员,男性442人,女性723人.现吸烟率为16.9%,男性现吸烟率43.0%,≥50岁年龄组现吸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医生接诊时,有48.4%的医生会经常建议病人戒烟或少吸.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务人员的控烟能力与自身是否吸烟(OR=1.89~8.81)和参加控烟知识培训次数(OR=1.20~1.89)相关.结论 控烟措施应该首先在医疗卫生机构实施,降低医务人员吸烟率,并加强控烟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丰台区1182名医务人员吸烟及控烟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丰台区医务人员吸烟及控烟情况,为下一步开展医院控烟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丰台区一、二、三级医院各2家,再在被抽中的医院中以系统抽样的方式抽取1182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吸烟和戒烟情况、医院控烟情况。结果男性吸烟率为41.8%,女性吸烟率为0.8%,男性高于女性(P〈0.01)。男性中,医生的吸烟率为31.5%,后勤人员吸烟率为75.6%。不同文化程度者吸烟率不同,中专及以下者吸烟率最高,平均为13.6%,其中男性为69.2%,女性为1.7%。在吸烟者中,有54.0%的人曾经戒过烟,戒烟失败的主要原因为缺乏意志力,占50.0%。36.0%的医务人员不知道该如何戒烟,只有23.7%知道“五日戒烟法”,3.8%知道“安非他酮是尼古丁替代品”。结论男性医务人员吸烟率高,控烟知识和技能较差,临床医务人员的控烟工作还面临着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简短戒烟干预技术在北京市各级综合医院门诊应用的效果。方法方便抽取北京市一级、二级、三级综合医院各1家,在一级医院全科及中医科门诊、二级和三级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开展为期4周的研究,期间所有门诊患者为调查对象。在门诊后1周内,对现在吸烟患者采用电话调查形式进行随访,了解简短戒烟干预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共调查门诊患者2460人,其中278人现在吸烟,占11.3%。门诊后1周内成功随访了122名现在吸烟患者,成功随访率43.9%。成功随访者中14.8%的现在吸烟患者因1次简短戒烟干预发生戒烟意愿的正向改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z=3.551,P〈0.01)。其中,三级医院的此种改变有统计学意义(Z=3.035,P〈0.01)。有戒烟服务需求的门诊患者简短戒烟干预前后戒烟意愿的改变有统计学意义(Z=3.420,P〈0.01)。结论综合医院门诊应用简短戒烟干预技术有效果,三级医院干预效果更好。对有戒烟服务需求的门诊患者实施简短戒烟干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成都市医生的吸烟状况及男性医生吸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抽取的成都市710名医生进行吸烟现状调查,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男性医生吸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的医生总体吸烟率为17.2%,男性医生吸烟率为37.3%;男性从不吸烟者和曾经吸现在已戒烟者的相关认知均好于吸烟者(F=3.61,P0.01;F=2.98,P0.01),从不吸烟者和曾经吸现在已戒烟者的相关态度均好于吸烟者(F=2.31,P0.01;F=2.29,P0.01);男性医生吸烟的影响因素为年龄、工龄、相关知识得分、相关态度得分和单位禁烟。结论本次调查的医生吸烟率较低,男性吸烟者吸烟相关认知差于不吸烟者,应该根据调查的相关吸烟影响因素制定医院控烟措施,进一步降低医生的吸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成都市男性医生、教师和公务员3类人群的吸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抽取的医生、教师和公务员1358人进行调查,描述其中319名男性医生、127名男性教师和166名男性公务员的吸烟现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3类重点人群中男性吸烟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3类人群总体吸烟率为19.4%,其中男性吸烟率42.3%。对男性吸烟行为有意义的影响因素分别为年龄、工龄、学历、相关知识得分和相关态度得分。结论坚持在3类人群中强化开展烟草控制工作,可利用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降低3类人群的吸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珠海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吸烟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卫生系统全面控烟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珠海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随机抽取13个监测点,对1 900名在职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女合计现总吸烟率9.86%,其中男性现吸烟率28.48%,女性现吸烟率0.55%,男性现吸烟率明显高于女性(χ2=264.97,P〈0.01)。不同年龄、学历、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吸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80,P〈0.001;χ2=13.61,P=0.001;χ2=52.67,P〈0.001)。烟草危害知识知晓率为64.34%,仅有6.55%的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知道烟中的尼古丁不是引起大多数癌症的化学物质,10.07%的医生从未给病人戒烟建议。结论珠海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现吸烟率虽不高,但医务人员控烟干预服务能力不足,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珠海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吸烟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卫生系统全面控烟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珠海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随机抽取13个监测点,对1 900名在职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女合计现总吸烟率9.86%,其中男性现吸烟率28.48%,女性现吸烟率0.55%,男性现吸烟率明显高于女性(χ2=264.97,P<0.01)。不同年龄、学历、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吸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80,P<0.001;χ2=13.61,P=0.001;χ2=52.67,P<0.001)。烟草危害知识知晓率为64.34%,仅有6.55%的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知道烟中的尼古丁不是引起大多数癌症的化学物质,10.07%的医生从未给病人戒烟建议。结论珠海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现吸烟率虽不高,但医务人员控烟干预服务能力不足,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常州市医务人员吸烟和控烟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促进医务人员开展戒烟活动,提高其控烟意识,促使其在日常工作中帮助吸烟者戒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用统一设计的《吸烟现况调查表》对常州市一、二、三级医院的620名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用EpiData3.1录人调查数据形成数据库,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χ^2检验、趋势检验等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常州市医务人员总吸烟率为27.58%。其中男性吸烟率为46.03%,女性为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2,P〈0.05)。医生在接诊时,有22.74%的医生从不或很少询问患者吸烟情况,33.71%的医生在患者疾病与吸烟相关时才询问;所调查医务人员中,如果知道患者吸烟,57.25%的医生会经常建议患者戒烟;医生吸烟率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有所上升(χ^2=18.512,P〈0.05);不同职称医生的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64,P〈0.05),其中高级职称的医生吸烟率最高为35.48%;不同科室的医生吸烟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28,P〈0.05),其中以外科医生吸烟率最高达45.73%;在医生的不同学历中以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医生的吸烟人数最多,吸烟率分别为37.50%、32.08%。结论应加强医生的健康教育和戒烟知识培训,减少医生的吸烟行为;采取相应的对策使医生有时间也有能力向患者传送控烟知识,提高其在临床提供戒烟服务的能力,进而推进全社会的控烟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