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皖北农村地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现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典型抽样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感染史本底资料调查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对331名HIV/AIDS及其家属148名进行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性别、不同乡镇、不同文化程度的HIV/AIDS及其家属的GQOLI-74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乡镇HIV/AIDS的SS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年龄、负性生活事件是影响HIV/ AIDS及其家属生活质量的不利因素,而高文化程度、好的邻里关系、烦恼诉说是影响HIV/AIDS及其家属生活质量的有利因素。结论诸多因素在不同层面影响皖北农村地区HIV/AIDS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农村现有的艾滋病社区关爱、社会支持工作还亟需加大力度,以家庭、邻里为依托的社区关爱模式有待建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某农村社区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与其家属遭遇的羞辱和歧视,并分析造成相关羞辱和歧视的原因.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某农村艾滋病流行区的117例HIV/AIDS及其相应的190名健康家属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HIV/AIDS与其家属遭受到的羞辱和歧视可分为两类,即内在的羞辱和歧视及外在的羞辱和歧视;这两种羞辱和歧视在HIV/AIDS与其家属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40,P=0.000);且HIV/AIDS与其家属遭受的内在的羞辱和歧视要高于外在的羞辱和歧视.艾滋病内在的羞辱和歧视与研究对象的自我效能(OR=0.558,P=0.041)、家庭功能(OR=0.650,P=0.027)、是否感染HIV(OR=2.116,P=0.004)等因素有关.艾滋病外在的羞辱和歧视与研究对象的自我效能(OR=0.468,P=0.028)、家庭功能(OR=0.427,P=0.000)、是否感染HIV(OR=3.412,P=0.001)有关.结论 某农村社区HIV/AIDS与其家属在社会环境中均遭受到一定的内在、外在的羞辱和歧视,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减少并消除这种羞辱和歧视.  相似文献   

3.
医疗领域内艾滋病病人被歧视现状的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人/感染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在医疗领域内遭受歧视的态度,以发现歧视的产生原因及探索消除歧视的方法。[方法]利用个人访谈、角色扮演、现场观察等方法,对48名HIV感染者/AIDS患者进行调查。[结果]HIV感染者/AIDS患者存在自我歧视,医疗领域内普遍遭受歧视。[结论]应对艾滋病病人进行心理干预以减少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农村既往有偿供血地区居民对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Persons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歧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寻求降低歧视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皖北农村地区选择PLWHA比例较高的一个项目县(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采用自行设计的访谈提纲,通过小组访谈和个人深入访谈的方法,探讨农村居民对PLWHA歧视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结果在农村既往有偿供血地区居民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程度较低,歧视仍较普遍.结论在农村既往有偿供血地区降低AIDS歧视仍应作为今后AIDS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同时要组织好对病人的关怀和救助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因既往有偿供血造成艾滋病流行地区艾滋病歧视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方法 在安徽省某地利用目的抽样法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家庭成员、村民及卫生工作者中各选择20名共80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对一深入访谈的方法,了解艾滋病歧视现象,分析产生原因与影响因素.结果 80名调查对象中,1名未完成调查,在完成调查的79名中,歧视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扩大的歧视[81.0%(64/79)],嫌弃、回避及抛弁,看病时受到歧视[47.4%(28/59)],失去社会支持[33.3%(13/39)]等.艾滋病流行严重的村庄歧视相对较轻,艾滋病流行较轻的村庄歧视较严重.对艾滋病存在错误认识[57.5%(23/40)]、恐惧[32.5%(13/40)]及道德判断是歧视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了避免家人和孩子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多数HIV感染者不愿暴露身份.结论 由于对艾滋病的错误认识等,导致歧视现象严重,亟须开展减少歧视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HIV/AIDS受到社区相关歧视分析,探讨建立社区关怀和支持体系、减少社会歧视,达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目的。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用统一的问卷调查表对社区居民350名、社区居委会干部58名进行调查,分析城市社区对HIV/AIDS相关歧视现状特征。结果城市社区对HIV/AIDS的歧视现象仍然存在:31.1%的人认为感染艾滋病与不良道德品质有关;52.9%的人认为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应该继续工作或学习;16.7%的人对艾滋病持害怕态度;愿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亲戚朋友继续交往的为40.0%;愿意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共同生活的为15.7%;主张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应该被隔离的为36.0%。结论应进一步加强社区艾滋病反歧视的宣传,通过减少社会歧视来预防和控制艾滋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低流行区实施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社区管理工作效果。方法收集、整理疾控管理和社区管理2种模式的张家港市HIV/AIDS病人管理个案随访资料,对病人管理核心工作指标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共调查262例HIV/AIDS病例,疾控管理与社区管理病例随访检测率、抗病毒治疗率、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检测率、接受结核病检查率均达到全国艾滋病防治措施落实质量考评指标的要求。其中,疾控管理病例随访检测率、抗病毒治疗率均高于社区管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社区工作人员心态由抵触、担心逐渐转为自然接受,亦未发生隐私泄露或其他不良事件。结论在艾滋病疫情低流行地区,将病人管理工作重心下移,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病人社区管理工作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的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影响因素及探讨扩大艾滋病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覆盖面的对策。方法在云南和广西部分地区5个MMT门诊分别选取26名参加MMT的HIV感染者、17名参加MMT的HIV感染者家属及23名相关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影响MMT门诊HIV感染者参加抗病毒治疗的因素主要有缺乏正确的知识、歧视和经济困难,研究对象对在MMT门诊实行直接督导下的抗病毒治疗(directly observed treatment strategy,DOTS)认同比例偏低,认为可能在保护病人隐私、对MMT门诊医生进行培训及建立相关部门之间衔接等方面存在问题。结论在美沙酮门诊开展DOTS,需要建立相关部门间工作衔接机制,完成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并对目标人群及其家庭进行宣传教育和适当的关怀救助。  相似文献   

9.
菏泽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生存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以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家庭和社会关怀及支持体系。[方法]采取典型调查的方式调查已确认的HIV/AIDS患者,在知情、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个人访谈;另外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选择存在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村庄或附近村庄的居民,调查社区内存在的相关歧视及原因。[结果]HIV/AIDS患者存在着健康状况恶化、就医困难、经济窘迫、遭受歧视等的生存危机。[结论]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全民健康教育;认识和重视歧视及不尊重HIV/AIDS病人权利的危害性,真正消除对艾滋病恐惧;建立对感染者和病人的保护机制;提供关怀、护理、社会和情感支持等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快速评估社区中外来流动人口和社区关键知情人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闵行地区3个社区74名流动人员、27名社区关键知情人和20名社区服务人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和小组访谈。结果外来流动人口以青壮年居多,文化程度低,艾滋病预防知识缺乏,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危险行为。流动人口的安全套使用率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知晓率都很低。约一半的外来流动人员和社区关键知情人对HIV感染者存在歧视心理,但多数人支持我们在其场所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结论需要在外来流动人口社区中开展更广泛的社区发动和与其场所相适应的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同时要加强安全套与VCT服务的推广和开展反歧视的社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1.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IV/AIDS is a social as well as a public health issue. This approach is reflected in new policy initiatives developed by the Government of India's National AIDS Control Organization in 1997. Future strategies will be based on a multisectoral, partnership-oriented approach. Bilateral agencies are encouraged to establish interventions in areas such as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TD) control, condom distribution, counseling, health care, and hospice care. Special campaigns focused on youth and adolescents, including the inclusion of HIV/AIDS in the school curriculum, are planned. New strategies will be developed to address the HIV risk associated with drug abuse. The home- and community-based care of HIV/AIDS patients will be promoted, with emphasis on emotional and social support needs. Other areas to be addressed include the integration of STD control with primary health care, a blood transfusion policy, education for commercial sex workers, an end to discrimination against people with AIDS, and expansion of the national sentinel surveillance system.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美沙酮维持治疗和转介服务,对吸毒人群进行综合干预,减少吸毒人群HIV感染及传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艾滋病防治模式。[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了中澳项目基线调查至2010年综合干预数据、潋江县艾滋病网络直报痰晴数据,用Excel2003、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通过干预前后对比,对综合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的提高、行为改变显著,吸毒人群中HIV阳性检出率由1996年的53.33%下降到2010年的11.96%,特别在实施综合行为干预2年后出现明显的下降。[结论]潋江县吸毒人群艾滋病预防知识普遍提高,高危行为得到控制,HIV阳性检出率明显下降,对吸毒人群开展综合干预工作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A城市、B城市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随访工作管理现状。方法:用随访工作人员调查表和个人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资料,定量资料应用SPSS11.5进行统计学分析,定性资料采用ATLAS.TI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从感染者随访工作的方式、开展感染者随访工作的机构、感染者随访工作的职能分工、感染者随访工作的培训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论:应探索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随访工作模式,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正确引导,加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随访工作相关制度、规范的建设和随访工作人员能力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太原市某企业职工艾滋病歧视现状及探索引起歧视的可能因素。方法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太原市某企业职工245人。结果企业职工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75.8%,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为95.6%,非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为68.7%;企业职工对HIV感染者的歧视普遍存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艾滋病歧视与HIV传播途径知识及AIDS一般知识掌握程度呈负相关。结论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有助于降低太原市某企业职工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政府工作人员艾滋病知识和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的意识,为改进政府发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从上海市1个流动人口集中区选择3组政府工作人员进行焦点组访谈,并对其中9名工作人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政府工作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掌握较好,对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社会危害有较全面的了解,对国家艾滋病防治的相关政策、法规有所了解,但是对艾滋病感染者仍然有一定程度的歧视情节;有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对艾滋病防治工作仍然持有消极态度,多部门协作的意识不强。结论政府工作人员对国家艾滋病防治的相关政策有一定掌握,但多部门协作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
流入地流动人口中的HIV感染者管理:原则和框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流动人口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不断增加,完善感染者和病人管理已刻不容缓地摆在我们面前。流动人口中的感染者管理重点和难点在流入地,而资料表明广东省是中国最主要的流动人口流入地,积极探讨流入地流动人口中的HIV感染者管理模式对广东省具有非常迫切的现实意义。该文在文献回顾和综述的基础上,从感染者管理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提出了流入地流动人口中HIV感染者管理的六大原则和框架,并制定了关键的工作流程和模式,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艾滋病流行区临床医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及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PITC)的知晓情况,为推进该区开展PITC工作进程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某市综合医院医生共180名,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有效应答率91.1%(164/180)。临床医生对艾滋病一般知识和防控策略知晓率多在85%以上,但了解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者不及52.0%,有15.9oA的医生未认知发现感染者对控制艾滋病疫情的重要性。对于发现HIV感染者的方法,164名医生中,有153人(93.3%)知晓常规术前检测,但知晓VCT和PITC者分别仅42人和5人。医生们普遍意识到医疗机构是发现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重要窗口,157人(95.7%)认为PITC服务非常有必要。对于该地推行PITC服务目前可能面临的困难,医生们认为主要是相关知识与技能不足、检测费用加重患者就医负担、患者对感染风险认知不足和对艾滋病感染的歧视、医生缺少时间等。结论:该地临床医生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不够深入,PITC知识与技能缺乏,与艾滋病防治需求不相适应。PITC服务是流行区发现感染者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该地应积极创造条件包括加强医务人员艾滋病诊疗和PITC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训、加大大众宣传教育力度以及争取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等以推进PITC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艾滋病流行区高中毕业生艾滋病知识和态度情况,探索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歧视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安徽省郎溪县高中毕业班学生767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三男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女生(z=4.25,P<0.01),但男、女生有关艾滋病歧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游泳、洗澡是否传播艾滋病”知识与艾滋病歧视中躲避表现有关;“通过面对面谈话是否传播艾滋病”知晓率和“是否觉得处于艾滋病危险中”的感觉与艾滋病歧视中指责表现有关;“通过游泳、洗澡是否可传播艾滋病”、“是否通过共用毛巾、衣物传播艾滋病”和“是否通过怀孕期间母婴传播”等知晓率与艾滋病歧视中社会拒绝表现有关;“是否通过握手传播艾滋病”、“是否通过共餐传播艾滋病”和“是否通过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艾滋病”等知晓率与艾滋病歧视中羞耻表现有关。结论加强对艾滋病流行区农村中学生教育,消除艾滋病认识的误区,可能减少对艾滋病的歧视。  相似文献   

19.
医疗保健领域中艾滋相关偏见与歧视问题已得到国际社会及众多艾滋病防治领域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欧洲联盟资助下,设计并实施了一个为期1年的行动性研究以探索如何降低医疗保健领域的偏见与歧视。本文回顾了偏见与歧视的概念以及UNAIDS提出的医疗保健领域艾滋相关歧视的主要表现形式,提出了本研究中的偏见与歧视的操作定义及范畴,并给出了本研究的背景及框架。  相似文献   

20.
Despite the rapid growth of AIDS cases in nonmetropolitan areas,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of HIV-positive rural residents or how rural areas are responding to the epidemic. This paper proposes a typology for distinguishing among rural environments and examining variations in HIV service networks. The typology identifies three dimensions that have a major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HIV service networks: degree of rurality, the prevalence of AIDS, and the epidemiological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fected populations. Data from four case studies are used to illustrate how variations in rural environments can affect the organization and delivery of HIV/AIDS care. The typology contributes to public policy discussions by identifying key attributes of rural environments that influence program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and the transferability of service delivery mod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