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NF-α促进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探讨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MNC-derived den-dritic cells,MNCDC)分化成熟的影响。采集正常健康成人外周血30 ml,以Thomas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介素-4(rhIL-4)于体外联合诱导培养8天,并于培养第5天加入不同浓度的rhTNF-α共同培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膜表面的HLA-DR、CD83和CD1a表达,用MTT法检测DC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TNF-α能不同程度地刺激DC表达HLA-DR、CD83和CD1a,增强DC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TNF-α能够显著增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DC的分化和成熟,不同浓度TNF-α能不同程度地刺激MNCDC功能成熟,TNF-α浓度为20ng/ml时刺激DC分化成熟的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2.
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体外扩增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细胞,但因数量极微限制了它的应用。目的:建立小鼠骨髓DC体外大量扩增方法。设计:完全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基础医学部中心实验室;C57BL/6(H-2k^b)小鼠,BALB/c(H-2k^d)小鼠各6只。干预:用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与白细胞介素4(IL-4)体外培养小鼠骨髓细胞。主要观察指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学变化,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FACS检测细胞表面分子,ELISA检测细胞因子。结果:扩增的DC形态学特征典型,具有强烈的激活T细胞增殖能力,表达IaKb,CD11c,CD80,CD86,ICAM-1分子以及分泌IL-12,IL-6,TNF-α和IL-1β水平增强。结论:该法在体外扩增的大量的DC细胞,具很强的免疫学活性。  相似文献   

3.
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目前已被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异基因骨髓移植。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其免疫活性成分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 MPA)对小鼠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体外成熟和免疫学功能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探讨MPA防治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免疫抑制作用的机理。在小鼠DC体外培养时加入两种剂量(0.01μmol/L和0.1μmol/L)的MPA处理,观察DC的生成情况,以流式细胞仪分析各处理组细胞的免疫表型,以^3H-TdR掺入值来反映DC的抗原呈递功能,并作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其对同种T细胞的刺激增殖能力,用ELISA方法测定其分泌的IL-12水平及与同种T细胞共同培养时IL-2,IFN-γ,IL-4和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表明:经MPA培养后,DC的生成和形态没有影响,表达低水平的共刺激分子CD40,CD80和CD86,其分泌的IL-12水平明显下降,DC的抗原呈递功能和刺激同种T细胞的功能显著下降,并促使T细胞分泌的Th1细胞因子IL-2和IFN-γ下降,而Th2细胞因子IL-4,IL-10上升。结论:霉酚酸能使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停留在未成熟状态,对其免疫学功能起负性调节作用,并促使Th1细胞因子向Th2细胞因子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获取成熟树突状细胞(DC),并对树突状细胞表型表达鉴定,为进一步研究DC功能提供基础.方法 取健康成人新鲜外周血,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2 h贴壁后加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介素(IL)-4,第6天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DC成熟,倒置显微镜观察每日细胞形态;分别于第1天、第6天、第8天用流式细胞仪对其进行表型鉴定;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对T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 倒置显微镜下DC细胞形态不规则,表面有毛刺状突起,呈DC典型形态学特征;成熟DC细胞表面CD1a、CD80、CD83、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表达明显增加,混合淋巴细胞反应OD值增加.结论 用GM-CSF、IL-4和TNF-α可以诱导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出成熟的DC细胞,为进一步研究DC功能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5.
背景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细胞,但因数量极微限制了它的应用.目的建立小鼠骨髓DC体外大量扩增方法.设计完全随机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基础医学部中心实验室;C57BL/6(H-2kh)小鼠,BALB/c(H-2kd)小鼠各6只.干预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与白细胞介素4(IL-4)体外培养小鼠骨髓细胞.主要观察指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学变化,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FACS检测细胞表面分子,ELISA检测细胞因子.结果扩增的DC形态学特征典型,具有强烈的激活T细胞增殖能力,表达IaKb,CD11c,CD80,CD86,ICAM-1分子以及分泌IL-12,IL-6,TNF-α和IL-1β水平增强.结论该法在体外扩增的大量的DC细胞,具很强的免疫学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TNF-α和LPS刺激结核病患者树突状细胞成熟效果。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方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以rhGM-CSF和rhIL-4诱导培养,于培养第7天分别加入rhTNF-α和LPS,培养至第11天提取细胞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IL-12p40、IL-12p35和CCR7的mRNA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IL-12水平。结果树突状细胞经LPS刺激后,其IL-12p40、IL-12p35和CCR7的mRNA表达量均高于经TNF-α刺激后的表达量(P<0.05);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LPS刺激后DC分泌IL-12p70水平明显高于rhTNF-α刺激后的分泌水平(P<0.05)。结论对于结核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LPS比TNF-α有着更强的刺激作用,能更好地刺激树突状细胞成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L-4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细胞)表面分子CD11c、CD80、CD86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对照组(n=5只,30孔)应用20 ng/ml GM-CSF,实验组(n=5只,30孔)应用20 ng/ml GM-CSF+20 ng/ml IL-4分别刺激小鼠骨髓细胞生长,隔日进行细胞换液,观察并对比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测定DC细胞表面相关分子表达。结果实验组诱导小鼠骨髓细胞第7日观察可见DC细胞形态,对照组第7日未发现明显DC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定实验组CD11c(0.546±0.289)、CD80(0.506±0.085)、CD86(0.562±0.260)表达分别较对照组CD11c(0.236±0.058)、CD80(0.279±0.096)、CD86(0.237±0.070)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 IL-4可以促进小鼠骨髓DC细胞表面分子CD11c、CD80、CD86表达,促进DC细胞分化成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从以G-CSF动员、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供者外周血中诱导产生不同特性树突状细胞(DC)的可行性及DC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实验组为用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5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单核细胞(PBMCs),PBMCs培养贴壁后,经含IL-4、GM-CSF的无血清培养基诱导培养7 d,进一步分为4组:未刺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TNF-α、抗胸腺球蛋白(ATG)+TNF-α组;对照组为5名健康献血者周血,亦按上述条件分组,每组复孔。后2组分别为IL-10、ATG诱导1 d后再加入TNF-α诱导1 d;分别测定各组DC的免疫表型、IL-12(P70)分泌、抗原吞噬以及异基因T淋巴细胞刺激反应。结果诱导培养9 d后可获得非成熟DC(iDC),单纯TNF-α刺激后,HLA-DR、CD11c、CD40、CD80的表达均明显增高,IL-12分泌增加,对异基因T淋巴细胞刺激反应性增强;而IL-10可以使CD1a表达上调,IL-10和ATG均抑制HLA-DR、CD11c、CD40、CD80的表达;与诱导的成熟DC相比,IL-10、ATG诱导DC的IL-12(P70)的分泌、对异基因淋巴细胞刺激反应性均减低,抗原摄取能力增强,但ATG、IL-10诱导的DC生物学特性不完全一致;动员的供体与对照健康献血者诱导的DC在产率,HLA-DR、CD11c表达,成熟诱导后CD11c、CD40、CD80表达,IL-12分泌,异基因T细胞刺激反应性等相比均明显减低。结论G-CSF动员的供体单核细胞PBMCs通过常规诱导可以产生iDC,TNF-α可诱导其分化成熟,IL-10、ATG可以使其获得致耐受的特性;与健康献血者相比,G-CSF动员的供体DC表型和功能部分减低,;虽然动员的供体DC产率不及健康献血者,但血细胞分离机可以可采集到大量的单个核细胞(PBMCs),因此G-CSF动员的外周血有望成为不同DC的重要来源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血清来源的外泌体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人单核细胞系的U937细胞经佛波酯(PMA)刺激12h后,分别用脂多糖(LPS)、白细胞介素(IL)-4、健康者血清来源外泌体和脓毒症患者血清来源外泌体刺激48h,然后收集U937细胞并离心取上清液,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趋化因子(c-x-c模体)配体(CXC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分化抗原(CD)206、肿瘤生长因子-β(TGF-β)和IL-1β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CXCL10、TNF-α、IL-1β、和TGF-β的水平。结果 PMA诱导U937细胞向巨噬细胞样细胞转化。这些巨噬细胞样细胞经LPS刺激后有明显较长的突起生成,而且XCL10、TNF-α、IL-1β表达水平增高,而IL-4刺激后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CD206和TGF-β表达水平增加。脓毒症患者血清来源外泌体刺激后细胞有明显较长的突起生成,而且CXCL10、TNF-α、IL-1β表达水平增高;健康者血清来源外泌体未明显影响细胞形态和CXCL10、TNF-α、IL-1β的表达。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来源外泌体促进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表型及功能的影响。方法:用GM-CSF及IL-4定向诱导C57BL/6小鼠骨髓细胞分化DC,分化过程中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B、C、D组分别为100μg/L地塞米松组,100μg/LLPS组,100μg/L地塞米松+100μg/LLPS组。每组细胞培养8d。用流式细胞术测定BMDC表面CD80,CD86,Galectin-9及PD-L1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其培养上清IL-12的浓度,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法检测其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刺激能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刺激后,DC表面CD80,CD86,Galectin-9及PD-L1表达明显增加,培养上清中IL-12浓度升高,其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的能力增强。与对照组和LPS组比较,地塞米松可使DC表面CD80,CD86,Galectin-9及PD-L1表达明显降低,IL-12分泌减少,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的能力减弱。结论:地塞米松降低了BMDC细胞表型表达,抑制其细胞因子IL-12的分泌,降低其刺激同种异体反应T细胞增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细菌脂多糖(LPS)对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及表达PD-L1的影响。方法:获取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加入不同浓度LPS,流式细胞仪分析CD11c、CD80、CD86及PD-L1表达变化,MTT法测定其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IL-12的水平。结果:DC表达CD80/CD86在刺激浓度为10μg/mL时达高峰,后逐渐下降;PD-L1的表达与CD80/CD86一致;而在持续刺激组CD11c、CD80、CD86和PD-L1均呈低水平表达。短期刺激浓度为1.0μg/mL时,DC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最强,高于或低于此浓度刺激能力均下降。持续刺激组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最弱。培养上清液中IL-12的水平与T细胞增殖能力一致。结论:高浓度LPS可抑制DC成熟,一定浓度持续刺激可抑制单核细胞向DC分化;PD-L1分子随着DC成熟表达增高,提示PD-L1表达有助于维持适度而有效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pGODN1826在体外增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抗胃癌作用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DC,用GM-CSF和IL-4培养至第5天分组:GM-CSF+IL-4组、GM-CSF+IL-4+TNF-α组、GM-CSF+IL-4+LPS组和GM-CSF+IL-4+CpGODN组。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导分离DC,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MTT法测定其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检测其活性及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效应,ELISA检测各组分泌IL-12情况。结果体外培养第10天,CpGODN组出现大量典型的DC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CpGODN组显著高表达CD40、CD1a、CD80、CD86、MHC-Ⅱ和分泌IL-12;在体外能强烈刺激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的增殖,显著增强DC杀伤MKN-45细胞的活性。结论 CpGODN可显著地诱导人外周血DC分化成熟,增强DC对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如何减轻甚至消除脂多糖(LPS)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库普佛细胞(KC)的激活与LPS的这种作用密切相关,但关于其具体的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LPS对KccDl4表达的影响及CD14在LPS激活KC中的意义。设计:完全随机前后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学研究所完成。大鼠KC来源于Wistar大鼠,购自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干预:在分离培养大鼠KC的基础上,作者应用LPS直接或LPS刺激KC后产生的介质刺激新培养的KC,或在血清存在的情况下加入抗CD14单抗或在无血清的情况下单独加入LPS等措施刺激KC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各种条件下CD14 mRNA的表达及其蛋白合成的变化、培养KC中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一氧化氮浓度。结果:①CD14 mRNA表达及其蛋白合成在正常KC中极弱,分别为0.035和19.91&;#177;2.89,浓度为10mg/L的LPS分别为0.73和676.79&;#177;24.95,其量与LPS浓度呈剂量依赖性相关。浓度为10μg/L的LPS刺激后KC中CD14 mRNA表达及其蛋白合成在30min即明显增强,分别为O.56和548.86&;#177;40.43,至6h达高峰(0.54和673.91&;#177;35.08)。②在血清存在时加入抗CD14单抗或在无血清时单独加入LPS,可明显降低KC TNF-α,IL-6和一氧化氮的释放。而后者如果同时加入工LBP,则可明显上调培养KC中的TNF-α,IL-6和一氧化氮浓度。结论:①LPS及其刺激KC后产生的活性介质与CD14 mRNA的表达及其蛋白合成密切相关,并推测在实验1~3h的CD14表达的增强可能主要由LPS引起,而此后CD14表达的进一步增强可能与KC释放的细胞因子密切相关。②低浓度LPS对KC的激活是CD14依赖的。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探讨Notch配体Delta—likel(Dil1)对小鼠骨髓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分化及其抗原呈递功能的影响。在GM—CSF和IL4存在条件下,用OP9-Dil1和OPt).GFP细胞分别与小鼠骨髓细胞共培养8天,经肿瘤抗原刺激成熟。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MHCII、CD80和CD86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肿瘤抗原刺激后DC培养上清细胞因子IL-12和IL110的水平,通过混合T淋巴细胞反应观察DC对T细胞的促增殖能力。结果表明:与GFP组相比,Dll1组的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明显增多(P〈0.05)。肿瘤抗原刺激后,Dll1组DC表面MHCII、CD80和CD86表达量更高。DC分泌的IL-1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0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Dll1组DC具有更强的促T细胞增殖活性。结论:OP9-Dll1促进小鼠骨髓细胞向DC分化并增强其抗原呈递功能。  相似文献   

15.
体外纯化培养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来源于外周血的树突状细胞(DCs)的纯化培养方法并观察DCs的形态及功能。方法以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正常人外周血中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后,用体外培养的手段,采用培养黏附法或经免疫磁珠筛选法,获得单核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细胞因子(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白介素4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培养,培养12 d诱导出DCs;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培养的D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的细胞表型(CD80、CD83、CD86、CD1α、HLA-DR),MTT法检测DC对T细胞的刺激增殖效应。结果在体外诱导出外周血来源的成熟DCs,电镜和光镜分析表明具有DCs的典型形态,所培养的细胞表面高表达CD80、CD83、CD86、CD1α、HLA-DR,并具有刺激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应用外周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采用培养黏附法或免疫磁珠分选法分选出的单核细胞,细胞因子培养12 d可得到成熟正常的DCs。  相似文献   

16.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树突状细胞(DC)能够通过刺激CD4+T细胞产生调节性T细胞(Treg)而参与免疫耐受。本研究旨在探索骨髓源性DC(bone marrow-derived DC,BM-DC)或脾源性DC(spleen derived DC,spDC)诱导CD4+CD25+FOXP3+Treg产生的可能性。以GM-CSF和IL-4从C57BL/6小鼠骨髓前体细胞诱导产生骨髓未成熟DC(immature DC,imDC);6 d后,imDC经脂多糖(LPS)进一步刺激16 h得到成熟树突状细胞(mature DC,mDC);同时用免疫磁珠从小鼠脾脏分选得到spDC,以这3种DC分别与新鲜分离的BALB/c小鼠脾CD4+T细胞混合培养,诱导CD4+CD25+FOXP3+Treg的产生;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中FOXP3的表达,对比分析3种DC诱导产生CD4+CD25+FOXP3+Treg的能力。结果表明:经C57BL/6小鼠骨髓imDC、mDC的刺激,BALB/c小鼠CD4+T细胞中的FOXP3表达率从(8.57±1.14)%分别提高到(15.80±1.35)%、(17.93±1.45)%(P<0.01);经spDC的刺激,BALB/c小鼠的CD4+T细胞中的FOXP3表达率则从(8.57±1.14)%下降到(3.95±0.79)%(P<0.05)。结论:体外诱导的BM-DC而非spDC能够诱导Treg的产生,具有介导免疫耐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干扰素α(IFN-α)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来源树突状细胞(DC)表达趋化因子CCR7及分泌IL-10、IL-12P70的影响。在诱导CML-DCs的无血清条件培养基中,除加入SCF、GM-CSF、TNF-α及IL-4外.还加入不同浓度IFN-α。培养10—14天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刺激分子及CCR7表达。G显带法显示Ph1染色体,噻唑蓝(MTT)法检测CML-DC刺激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状况,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L-10及IL-12P70含量。结果显示:IFN-α(300U/ml)组与无IFN-α组比较其CML—DC的CD40、CD83、CD86及CCR7的表达均升高1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OD值增加1倍,Ph1染色体阳性比例及IL-10和IL-12P70浓度均减低。结论:IFN-α能够部分纠正CML-DC免疫表型及功能缺陷,这同其上调DC共刺激分子和CCR7表达及解除了CML血清中IL-10对CML—DC分化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磷肌酰脂醇特异性磷脂酶C(PI-PLC)对内毒素介导的肝Kupffer细胞(枯否细胞,KCs)激活及其CDl4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20只,分为PI-PLC组和LPS组,测定细胞培养液中TNF-α和IL-6含量变化,用免疫组化观察KCs膜CD14和核NF-κB的相对活性,测定KCs中CD14、TNF-α和IL-6的mRNA表达和KCs膜CD14蛋白含量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的LPS刺激60min后,PI-PLC组培养液中TNF-α与IL-6的含量随LPS浓度的增高而增加,但明显低于LPS组(P〈0.01);CD14抗体染色显示,PI-PLC组部分KCs为弱阳性,而LPS组KCs为阳性细胞;NF-κB P65抗体染色显示,PI-PLC组部分KCs为弱阳性细胞,而LPS组KCs为强阳性细胞;PI-PLC组NF-κB活性在10μg/mL以上LPS刺激下才有升高,其相对光密度值显著低于LPS组(P〈0.01);在相同浓度LPS刺激后,PI-PLC组CD14、TNF-α和IL-6的mRNA表达显著低于LPS组(P〈0.01);PI-PLC组在相同浓度LPS刺激120min后CD14蛋白表达才明显,LPS组在100μg/mL LPS刺激后30min CD14蛋白开始升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PI-PLC对LPS介导的KCs激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KCs中CD14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体外研究嗅鞘细胞(OEC)调节树突状细胞(DC)成熟的作用。方法从流产人胚胎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浓缩白细胞中分别培养OEC和DC。使用DMEM/F-12(5%FBS)培养基,在24孔板中进行10~3OEC、10~3OEC+10~5DC共培养、10~3OEC/10~5DC分室培养、10~5DC或者10~5DC+1μg/mL LPS。在37℃,5%CO_2条件下孵育,48 h后,分别收集培养上清液和DC,用ELISA试剂检测上清中的TNF-α和IL-12p40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DC成熟的表面标志物CD40、CD80、CD86和HLA-DR的表达水平。结果经过10~(-5)mol/L的阿糖胞苷筛选培养12 d,NGFRp75免疫荧光检测表明OEC纯度达到90%以上,RT-PCR检测OEC表达NGF、BDNF、GDNF。OEC作用于DC能够增强DC分泌TNF-α和IL-12p40的表达,DC成熟表面标志物CD40、CD80、CD86和HLA-DR表达增加;同时,细胞因子和成熟表面标志物在分室培养中表达量增加更为显著。结论 OEC体外可诱导DC的成熟,且这种作用为非细胞接触的作用而是OEC通过分泌的可溶性分子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鼠树突状细胞(DC)表面白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2(LILRB2)改变对DC的CD11c、CD80和CD86表型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应用20 ng/ml重组小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 GM-CSF)+20 ng/ml IL-4刺激小鼠骨髓细胞生长,隔日进行细胞换液,第5天实验组转染LILRB2受体干扰RNA,空白对照组转染空质粒,对照组单纯换液。培养过程中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于转染72 h后,光镜下观察DC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面CD11c、CD80和CD86分子表达。结果光镜下对照组与实验组均可见DC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测定实验组CD11c(0.662±0.174)(n=12)与空白对照组CD11c(0.675±0.237)和对照组(0.688±0.076)分子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DC细胞表面CD80(0.626±0.060)较空白对照组CD80(0.406±0.163)(n=12)和对照组CD80(0.409±0.100)表达均增加(P<0.05)。实验组DC细胞表面CD86(0.730±0.102)较空白对照组CD86(0.497±0.278)和对照组CD86(0.368±0.073)表达均增加(P<0.05)。结论应用LILRB2受体干扰RNA不影响DC细胞表面CD11c分子表达,而增加细胞表面CD80和CD86分子表达。细胞表面CD80和CD86分子作为免疫反应的重要协同刺激分子在抗原提呈细胞表面表达升高,则激活T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