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1.5T MRI在动态增强扫描(DCE)、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其联合应用(DCE+DWI)在肝癌治疗后检出复发微小癌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肝癌治疗后36例45个复发微小病灶的DWI及DCE扫描序列,与最终复发诊断结果对照,计算不同方法诊断复发微小肝癌(MHCC)的敏感度、特异度及Kappa值。结果 DCE在复发MHCC诊断中敏感度83.3%、特异度90.9%、准确性为88.9%,与最终诊断的Kappa值为0.857;DWI对复发MHCC判断的敏感度为60.0%、特异度为76.0%、准确性为62.2%,Kappa值为0.786;DCE+DWI对复发MHCC诊断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96.6%、准确度为93.3%,Kappa值为0.965。结论 1.5TMR检查(联合DWI+DCE)在诊断复发MHCC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优于单独DWI或DCE序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甲胎蛋白(AFP)对原发性肝癌(PHC)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4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AFP并行MRI常规扫描及DWI序列扫描。结果 AFP、DWI联合AFP诊断PHC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假阳性率、阴性预测值及假阴性率分别是:AFP(200 ng/L)为37.50%,100.00%,100.00%,0.00%,9.09%和62.50%;AFP(400 ng/L)为31.25%,100.00%,100.00%,0.00%,8.33%和68.75%;DWI联合AFP(200 ng/L)为78.13%,50.00%,96.15%,20.00%,12.50%和21.88%;DWI联合AFP(400 ng/L)为71.86%,50.00%,96.15%,20.00%,10.00%和28.13%。结论 DWI联合甲胎蛋白可以提高PHC诊断率,为PHC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3.
4.
3.0 T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肝脏恶性局灶性病变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47例肝脏恶性局灶性病变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散成像,分析各种病变弥散成像的特点并测量肝脏和病变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DWI图像显示,病灶呈较高信号46例,信号欠均匀以及边界欠清的病灶分别占51.06%(24/47)、44.68% (21/47)。当b值为400?s/mm2时,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转移瘤的ADC值分别为[(145.86±33.97)×10-3]?mm2/s、[(185±53.09)×10-3]?mm2/s 和[(212.62±81.72)×10-3]?mm2/s,转移瘤与肝脏的ADC值存在显著的差异(t=3.202, P=0.011),肝细胞癌和胆管细胞癌与肝脏的ADC值之间无差异。转移瘤与肝细胞癌之间、肝细胞癌与胆管细胞癌之间的AD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瘤与胆管细胞癌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0 Tesla MR弥散成像有助于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3.0 T磁共振T2加权成像(T2WI)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术前接受3.0 T磁共振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宫颈癌的患者,并根据其临床检查、影像表现及病理结果作出临床分期、影像分期及病理分期。以病理分期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临床检查与T2WI联合DWI对宫颈癌分期诊断的符合性差异。结果 T2WI联合DWI对宫颈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78%,临床检查对宫颈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67%,T2WI联合DWI影像分期诊断准确性高于临床分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06,P=0.027)。结论 T2WI联合DWI对宫颈癌患者的术前分期诊断准确性优于临床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河南医学研究》2020,(16)
目的观察1.5 T磁共振增强扫描(DCE-MRI)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微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疑似微小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1.5 T DCE-MRI与DWI检查。以穿刺活检病理为金标准,分析1.5 T DCE-MRI、DWI及两者结合检查对微小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DCE-MRI联合DWI对微小肝癌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DWI、DCE-MRI单一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种检查方式对微小肝癌的诊断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 T DCE-MRI联合DWI对微小肝癌的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测量在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以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恶性淋巴瘤初发患者15例,其中10例患者经过3个月的化疗后进行复查;另选健康志愿者10例.在3.0T磁共振上进行常规和DWI检查.在ADC图上分别测量恶性淋巴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颈部淋巴结的ADC值.10例复查患者在初次检查相一致部位再次测量淋巴结的ADC值,并进行前后对比,同时与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 结果 DWI与常规T2W脂肪抑制序列比较,DWI能更敏感、更直观地显示淋巴结.1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平均ADC值为(753.33±31.28)×10-3mm2/s,其中10例复查患者平均值为(1 088.32±51.28)×10-3 mm2/s;化疗前后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54,P<0.05).10例复查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结直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P<0.05).健康志愿者颈部淋巴结平均ADC值为(1 264.20±71.60)×10-3mm2/s.15例淋巴瘤患者治疗前ADC值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淋巴瘤患者ADC值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3.0T磁共振DWI和ADC值测量为淋巴瘤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表观弥散系数在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弥散系数(ADC)测量在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恶性淋巴瘤初发患者15例,其中10例患者经过3个月的化疗后进行复查;另选健康志愿者10例。在3.0T磁共振上进行常规和DWI检查。在ADC图上分别测量恶性淋巴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颈部淋巴结的ADC值。10例复查患者在初次检查相一致部位再次测量淋巴结的ADC值,并进行前后对比,同时与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结果DWI与常规T2W脂肪抑制序列比较,DWI能更敏感、更直观地显示淋巴结。1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平均ADC值为(753.33±31.28)×10-3mm2/s,其中10例复查患者平均值为(1 088.32±51.28)×10-3mm2/s;化疗前后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4,P<0.05)。10例复查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结直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P<0.05)。健康志愿者颈部淋巴结平均ADC值为(1 264.20±71.60)×10-3mm2/s。15例淋巴瘤患者治疗前ADC值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淋巴瘤患者ADC值与健康志愿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磁共振DWI和ADC值测量为淋巴瘤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磁共振成像诊断原发性肝癌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对肝癌的影像诊断方法很多,CT和B超是以往诊断肝癌的常用检查方法,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磁共振成像(MRI)成为诊断肝癌的又一重要影像学方法,它在肿瘤的诊断分型、判断血管受侵等方面存在明显优势,可为准确诊断肝癌提供重要的影像资料,从而为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帮助。本文对35例肝癌患者进行MRI影像表现分析,旨在探讨MRI对肝癌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3.0T磁共振DTI在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不同b值DTI在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常规MRI显示无明显缺血改变的单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行不同b值(3100~400s/mm2)脑DTI成像,以健侧脑组织为对照,分析患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白质不同b值ADC、FA值的变化。结果 b值自3100~1000s/mm2,患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白质ADC值大于健侧脑白质ADC值(P<0.05);b值等于700、400s/mm2时,患、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白质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值自3100~1300s/mm2时,患侧脑白质FA值小于健侧脑白质FA值(P<0.05),b值自1000~400s/mm2时,两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白质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常规MRI显示无明显缺血改变的脑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高b值DTI较常规b值DTI能够更敏感地检测缺血脑组织的弥散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0例正常乳腺、20例乳腺良性病变和32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3.0TMRI扫描仪,行SE序列和DWI。b值分别取0,50,200,500,800,1200S/mm2。比较正常组、良性和恶性病变组的磁共振表现,测量其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乳腺占位性病变在DWI上大多为高信号(48/60,80%),随着b值升高病灶DWI信号下降,恶性病变的下降程度低于良性病变。(2)b值不同时,各组所取得的ADC值因b值不同而不同,且之间差异具显著性意义。(3)当b=1200~0S/mm2时,恶性病变组平均ADC值为(0.94±0.09)×10—3mm2/S,良性病变组平均ADC值为(1.57±0.14)×10—3mm2/S,正常组平均AI)C值为(1.77±0.17)×10—3mm2/S。同一b值,正常组、艮性组和恶性组分别对应的ADC值间差异具显著性意义。(4)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取ADC值≤0.97×10—3mm2/S(b=1200~0s/mm2)作为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阈值,其诊断敏感性83.78%,特异性91.30%,准确性86.96%,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3,P〈0.001)。结论DWI结合ADC值测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在乳腺成像中,的应用价值,优化扫描序列和参数。方法使用GE3.0T磁共振扫描仪和8通道乳腺线圈对42名乳腺疾病患者进行乳腺MR成像,从图像质量和病灶显示数哥上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了具有诊断意义的图像。42例患者共检出45处病变,其中恶性3例,共5处病变:良性34例,共40处病变。结论3.0T MR乳腺成像,合理的扫描方案可以缩短扫描时间、提高图像质量。多序列联合应用更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4):105-107+111+169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1例排除不符合入组条件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对比符合以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09分期为金标准的临床术后病理结果与MR平扫及DWI检查中的宫颈癌分期等指标的一致性,观察磁共振成像在诊断宫颈癌的特异性、灵敏性及准确性。结果术前MR常规序列检查联合DWI扫描评估宫颈癌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以手术及病理诊断分期为金标准,术前MR常规序列检查联合DWI功能成像诊断宫颈癌分期准确性为87.5%(63/71),与病理检查有很高的一致性(Kappa=0.89,P0.05);术前MR常规序列检查联合DWI扫描评估宫颈癌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分析:对于Ⅰ期、Ⅱ期、Ⅲ期及Ⅳ期分期其各期准确性、特异性及灵敏性均在80%以上,其中Ⅳ期诊断三项指标达100.00%。结论 3.0 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于宫颈癌诊断、分期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46例急性脑干梗死磁共振影像学特点,探讨常规MRI及DWI对急性脑干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46例均行CT扫描,45例行常规MRI及DWI扫描,1例行DWI扫描。结果:30例为脑干单发病灶,16例合并其他部位梗死。46例中中脑33例,桥脑10例,延髓3例,超急性期(〈6小时)7例。急性期(6~24小时)8例。亚急性期(〉72小时)21例,常规MRI显示各期信号特点不同,DWI序列上病灶均显示不同强度高信号。结论:常规MRI结合DWI不仅使脑干梗死得到早期诊断,并可对梗死恢复情况做出准确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急性血栓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磁共振DWI序列显示的梗死灶特点。方法:对45例急性血栓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WI检查显示急性血栓性大脑中动脉闭塞以多发病灶、皮质+皮质下梗死多见为特点;入院当日NIHSS评分与病灶体积对数没有显著相关性(r=0.210,P>0.05)。入院14日NIHSS评分与病灶体积对数有显著相关性(r=0.299,P<0.05)。结论:磁共振DWI序列检查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病因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弥散成像在恶性肿瘤疗效评估中的研究价值。方法对35例拟诊恶性肿瘤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开始后1个月分别行MR平扫、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测量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肿瘤最大径和ADC值,分析各疗效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肿瘤最大径和恶性肿瘤ADC值的动态变化趋势,对弥散加权成像在恶性肿瘤疗效评估进行探讨。结果 PR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ADC值分别为(0.93±0.09)×10-3mm2/s、(1.21±0.17)×10-3mm2/s,SD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ADC值分别为(0.93±0.09)×10-3mm2/s、(1.15±0.17)×10-3mm2/s。结论弥散成像对恶性肿瘤疗效可以进行早期评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对56例(64个病灶)经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治疗后分别行超声造影和增强螺旋CT检查,以判断肿瘤的灭活程度,并对其判别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超声造影发现46个病灶没有增强(46/64),18个病灶有部分增强(18/64).增强螺旋CT发现48个病灶没有增强(48/64),16个病灶有部分增强(16/64).与临床追踪结果比较,超声造影和增强螺旋CT对非手术治疗疗效判定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分别为94.4%,97.8%,96.9%和83.3%,97.8%,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是判定非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效果的一种敏感而有效的方法.对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ACE)疗效评估及少数血供不是特别丰富的病灶,超声造影具有较增强螺旋CT更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摘要】 目的 探讨MRI与CT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术后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9月 2016年12月经TACE治疗的1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均行MRI、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并对MRI、CT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28例患者中,DSA显示病灶166个,其中115个病灶存在肿瘤复发或残余,51个病灶无肿瘤复发或残余;MRI检出108个复发或肿瘤残余病灶,准确率为9453%,敏感性为9304%,特异度为10000%;CT检出76个复发或肿瘤残余病灶,准确率为6953%,敏感性为6608%,特异度为10000%; MRI诊断的准确性高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有包膜病灶的检出率较CT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及残余病灶诊断的准确性高于CT,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的疗效评估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ADC图在脑梗死分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及影像学证实的62例患者的DWI及ADC图资料,其中,超急性期12例,急性期38例,亚急性期12例。结果62例患者中,发生在脑干的2例超急性期腔隙性脑梗死3 h~4 h内未能明确诊断,约占3.2%,其余不同时期梗死病灶在DWI高信号,ADC图低信号,随时间延长,DWI信号逐渐降低,ADC信号升高,2周时接近等信号。结论 MRI检查是诊断缺血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根据DWI和ADC图像信号特点,可以鉴别新、旧梗死并确定责任病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