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腋臭是由于腋部大汗腺过度分泌,其排出的汗液被皮面附存的细菌分解,产生不饱和脂肪酸而形成臭味,常影响患者的情绪和人际交往[1]。自2006年7月至2009年12月我们对96例腋臭患者采用顺腋皱襞平行切口治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改进传统的全切法治疗腋臭,寻找更佳的手术方式.方法 沿腋窝皱襞线切口剥离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78例,有治疗史18例(应用微创治疗10例,激光治疗3例,药物治疗5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效果满意.结论 沿腋窝皱襞线切口剥离治疗具有疗效确切,一次性治愈率高,术中无无痛苦,恢复快,安全性高,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2004年3月以来,我们采用经腋皱襞平行多切口,剪除腋窝内毛囊和大汗腺治疗腋臭3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0~44岁。腋臭均为双侧。有家族史19例。未经任何治疗19例,激光治疗效果不佳5例,药物注射治疗无效3例,切除术后复发3例。1.  相似文献   

4.
郭净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220-221
腋臭是由于腋窝部大汗腺排泄的汗液受到皮肤表面葡萄球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产生短链脂肪酸而引起,并因其特殊的臭味而令人生厌。2002年4月至2007年6月,我院采用腋皱襞小切口治疗腋臭78例,效果满意,经随访0.5~1年,切口  相似文献   

5.
唐毅  赵其中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10):1336-1337
<正>腋臭俗称"狐臭",是由于腋部大汗腺过度分泌,其分泌物经表面附存细菌作用,产生不饱和脂肪酸所致[1],由于气味难闻,给患者造成诸多不便及心理负担。自2006年5月至2010年8月,笔者在总结其他各种腋臭手术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临床探讨,认为"腋皱襞小切口腋臭根治术"是一种微创的,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辉 《北方药学》2011,8(5):83-84
目的:研究一种既能根治腋臭,又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微创手术流程.方法:在腋窝局部肿胀麻醉下,通过腋窝中央横纹平行微小切口,于皮下脂肪中层锐性剥离一稍大于腋毛区外缘0.5cm的完整腔隙,把带有顶泌汗腺及毛囊的皮肤修剪成中厚皮片,术毕腋窝创腔放置橡皮引流条,外敷与患者腋窝凹入的形状服帖的椭圆形纱布团,再予自粘性弹力绷带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腋窝皱襞小切口皮下剥离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2年9月至今对144例腋臭患者实施了腋窝皱襞小切口皮下剥离的手术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去除腋臭,还能有效地避免产生瘢痕,从而不影响上肢功能。笔者对此144例腋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观察腋窝皱襞小切口皮下剥离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治愈率为93.8%,明显高于显效率+无效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腋窝皱襞小切口皮下剥离治疗腋臭能够彻底破坏导管及大汗腺,降低术中出血量,术后瘢痕轻微,有效地避免术后复发,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临床上治疗腋臭的方法多种多样,都有其相应的适应症,如何选择,应依个体需要,因人而异,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尤其在手术方法上,要尽量追求创伤小、痛苦轻、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疤痕形成不明显及复发率低的方法。我科从2010年10月~2013年3月在原有微创小切口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探索出一种更为完善的手术方法-腋横纹  相似文献   

9.
腋臭即腋部臭汗症,俗称狐臭,为一种特殊的刺鼻臭味,具体病因各有争论,尚不完全清楚,但都认为与顶泌汗腺有关。此病以女性多见,但大汗腺分布范围男性一般大于女性。我院对此做了相关研究和治疗实践,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一种修复肉芽创面的新方法.方法创面清创后,将整张全厚或厚中厚皮片移植于肉芽创面上,然后埋管、包扎.结果5 0例创面中2例移植皮片边缘轻度感染,1例皮片下少量积液,其余4 7例移植皮片均1 00%成活,随访3个月至1年,外观满意,肢体功能活动未受影响.结论本手术操作简单,皮片成活率高,对中、小面积肉芽创面的修复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皮肤微生态在调控微生物和内稳态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与炎症性皮肤病及皮肤衰老存在密切联系。本文总结了皮肤微生态的组成与作用、皮肤疾病与微生态之间的关系、炎症性皮肤病和皮肤衰老的微生态调节治疗策略,为皮肤疾病的临床治疗及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9例(36眼),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入院后均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6个月~3年。结果眼压均得到控制,所有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有效地治疗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具有降压和增视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4.
Sulfur mustard (SM) is an incapacitating chemical warfare agent used in numerous conflicts around the world and it is still a major threat for both, army troops and civilians. To evaluate its multiple targets effects in experimental setup, a model of whole body exposure (WBE) to SM vapor was established in rats and its simultaneous effects on lungs and eyes as well as on general wellbeing were examined. Rats were exposed to SM vapor. Evaluation (up to 10?weeks post-exposure) included body weight, general observation, blood counts and histological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following a latency-period of several hours, rats typical symptoms developed over a period of more than one week. The initial symptoms, characterized by swollen and erythematic nose, deteriorated into extensive rhinorrhea, eye closure, excessive lacrimation as well as rhonchi, wheezing and breathing difficulties. Alopecia and behavioral abnormality were also recorded. A weight loss of up to 40% was measured within one week with spontaneous recovery to baseline level within three weeks after exposure. Blood counts revealed leukopenia during the first three days post-exposure.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revealed a long lasting damage to the trachea, lungs and eyes. Thus, WBE to SM, was found to closely mimic the deleterious effects of SM on the sensitive tissues previously described in human victims during WWI and the Iran–Iraq war. The use of this animal model will enable comprehensive characterization of changes in biological processes that may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rapeutic measures to ameliorate SM induced multi-system injuri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氯霉素泼尼松搽剂治疗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4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均使用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观察组皮损处外搽氯霉素泼尼松搽剂,对照组皮损处外涂莫匹罗星软膏。结果:治疗5 d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儿皮损尼氏征转阴时间、干燥结痂时间、痂皮脱落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氯霉素泼尼松搽剂能够加速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皮损愈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小切口阑尾炎切除术对改善阑尾炎临床症状的意义,探讨该治疗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选2013年7月~2014年7月某院84例阑尾炎患者,按照每组42例分别构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照组借助传统阑尾切除术实施临床治疗,研究组则选择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推进临床治疗工作,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最终取得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最终取得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0.9%。研究组总体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组要高(P0.05);研究组手术切口长度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阑尾炎患者,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阑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中药油对肿瘤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观察Ⅱ~Ⅲ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肿瘤患者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外涂中药油和湿润烧伤膏治疗,3次·d-1,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及皮肤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药油对放射性皮肤损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用于肺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某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82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VATS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6.02±1.00)cm、(156.55±19.57)ml、(2.13±0.20)d和(6.87±1.20)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63%(P0.05)。结论:VATS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用于肺癌治疗效果显著,可达到彻底清除的目的,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术前患者切口皮肤定植金葡菌(SA)的耐药性及术后感染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感染控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术前对患者切口处皮肤取样、培养、鉴定并统计术后感染情况.结果术前培养出2株金葡菌,均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敏感性较好,术后切口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皮肤定植的金葡菌耐药率低,应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以减少术后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切口改良手术切除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甲状腺瘤患者114例分为观察组(n=57)与对照组(n=57),观察组行改良小切口甲状腺瘤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甲状腺瘤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腺瘤长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腺瘤长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改良手术切除甲状腺瘤疗效确切,对患者损伤小,切口瘢痕较小,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