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腋皱襞切口超薄皮瓣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腋皱襞切口修剪法治疗65例腋臭患者,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62例治愈,3例有轻度气味残留,有效率达100%;2例出现皮瓣下血肿,经引流加压后好转;6例出现单侧淤青,1~2周后吸收,所有切口愈合良好,瘢痕不明显。结论腋皱襞切口超薄皮瓣修剪法根治腋臭疗效确切,瘢痕不明显,易于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2.
郭净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220-221
腋臭是由于腋窝部大汗腺排泄的汗液受到皮肤表面葡萄球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产生短链脂肪酸而引起,并因其特殊的臭味而令人生厌。2002年4月至2007年6月,我院采用腋皱襞小切口治疗腋臭78例,效果满意,经随访0.5~1年,切口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法与腋横纹切口修剪皮瓣法治疗腋臭术后的效果。方法:对38例腋臭患者随访,其中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法腋臭切除17例(34侧),腋横纹切口修剪皮瓣法21例(42侧),进行术后临床疗效评价。结果: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法优于腋横纹切口修剪皮瓣法。结论: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法治疗腋臭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腋窝皱襞小切口皮下剥离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02年9月至今对144例腋臭患者实施了腋窝皱襞小切口皮下剥离的手术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去除腋臭,还能有效地避免产生瘢痕,从而不影响上肢功能。笔者对此144例腋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观察腋窝皱襞小切口皮下剥离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治愈率为93.8%,明显高于显效率+无效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腋窝皱襞小切口皮下剥离治疗腋臭能够彻底破坏导管及大汗腺,降低术中出血量,术后瘢痕轻微,有效地避免术后复发,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5.
2004年3月以来,我们采用经腋皱襞平行多切口,剪除腋窝内毛囊和大汗腺治疗腋臭3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0~44岁。腋臭均为双侧。有家族史19例。未经任何治疗19例,激光治疗效果不佳5例,药物注射治疗无效3例,切除术后复发3例。1.  相似文献   

6.
目的:寻求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治疗腋臭的方法。方法:2004年4月-2007年4月共收治腋臭患者49例,采用顺沿腋皱纹的改良切口法腋臭根治术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结果:患者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49例,失访1例,48例96侧,均未发生感染、皮下血肿、皮肤坏死、延迟愈合等并发症,随访66个月-2年,44例异味完全消除,4例出汗时有轻微异味,瘢痕均不明显,无上肢活动受限。综合评价:优92%,良8%,差0。结论:顺沿腋皱纹的改良切口法腋臭根治术是切口设计符合美学要求,手术疗效确切可靠,操作简单易掌握,并发症少,值得推广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肿胀麻醉下改良腋臭根治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肿胀麻醉下改良腋臭根治术的效果.方法 采用肿胀麻醉,于腋窝皮肤皱折线取小切口,将腋部汗腺、毛囊清除.结果 本组237例腋臭患者手术切口均达I期愈合,双上肢活动正常,切口无明显瘢痕,腋部臭味消除满意,腋毛稀疏,外观良好.结论 肿胀麻醉下改良腋臭根治术在腋臭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正>腋臭是由于腋部大汗腺过度分泌,其排出的汗液被皮面附存的细菌分解,产生不饱和脂肪酸而形成臭味,常影响患者的情绪和人际交往[1]。自2006年7月至2009年12月我们对96例腋臭患者采用顺腋皱襞平行切口治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在腋皱襞切口大汗腺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72例腋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腋皱襞切口大汗腺切除术,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康复新液治疗,术后6个月复诊,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与对照组的22.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10.54±1.67) d短于对照组的(13.00±1.8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复诊,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腋皱襞切口大汗腺切除术治疗腋臭疗效明确,术后用康复新液能明显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求一种损伤小、疗效快的治疗腋臭的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分别采用小切口超薄皮瓣法和传统手术方法各治疗120例腋臭患者,并对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采取小切口超薄皮瓣法汗腺清除术120例,治愈119例,显效1例,切口裂开0例,皮瓣坏死2例,切口感染2例,随访6个月~1年无复发,无明显瘢痕,瘢痕挛缩0例。传统术式治疗120例,切口裂开10例,皮瓣坏死0例,切口感染2例,随访6个月-1年无腹发,大部分病例瘢痕明显,瘢痕挛缩2例。结论小切口超薄皮瓣法比传统的皮肤梭形切除术明显优越,是一种并发症少、瘢痕小、恢复快、疗效好的腋臭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胸腋下小切口微创直视手术治疗儿童房、室间隔缺损的优点。方法:应用右胸腋下小切口微创直视方法对本院21例儿童房、室间隔缺损的患者进行治疗,总结各阶段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21例儿童均手术顺利,体外循环时间平均为41.9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8.6min,无手术意外和死亡,术后无二次开胸止血。1例出现局限性包裹气胸,重置引流管后肺膨胀良好,无其他并发症。创口均甲级愈合。结论:右胸腋下小切口微创直视手术方法治疗儿童房、室间隔缺损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创腋臭根治手术的改进方法。方法2003年10月至2007年6月,我们收治了98例腋臭患者,均为腋窝皱襞小切口,于皮下行广泛剥离后,刮匙搔刮配合负压抽吸去除大汗腺。结果受术患者彻底去味,随访1年无复发。其中9例因搔刮过度,术后出现了水泡皮,经换药后创面延迟愈合。结论搔刮加负压抽吸是微创根治腋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腋窝皱纹切口薄皮瓣法负压引流根治术与皮下搔刮术治疗腋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5年1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86例腋臭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薄皮瓣组144例采用腋窝皱襞切口薄皮瓣法负压引流根治术治疗,皮下搔刮组142例采用皮下搔刮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种术式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薄皮瓣组和皮下搔刮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88.03% (P<0.01),复发率分别为4.86%、17.61%(P=0.001).两组的皮下血肿、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异味残留、瘢痕及皮肤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术式均为治疗腋臭的有效方法,但腋窝皱襞切口薄皮瓣法负压引流根治术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小切口加激光综合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小切口加激光综合治疗大隐静脉曲张210例(共230条患肢)的临床资料.结果 210例230条患肢术后并发皮下淤血60例,小腿局部条索状硬结、红肿及疼痛6例,隐神经损伤导致皮肤感觉异常6例,皮肤灼伤4例,溃疡合并感染2例,经相应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小切口加激光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但可发生并发症,应认真对待和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切口联畲激光综合治疗太隐静脉煎张的临床毅果。方法在大隐静脉的始末端做小切口结扎,将主干全程或分段抽出,对不能抽出的大隐静脉辜干及曲张静脉团进行激光治疗。结果210例230条患肢全部治愈,治愈率100%。绮论该方法是治痃大隐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采用腹横纹横形小切口并皮肤拉拢法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5月~2012年12月在遂川县中石乡中心卫生院手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患儿80例,将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腹横纹横行小切口并皮肤拉拢法组(改进组)和传统手术组(对照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瘢痕等.结果 改进组的切口长度为(1.5±0.55)cm,对照组为(3.3±0.45)cm,改进组的手术时间为(20±9) min,对照组为(34±10)min,改进组的住院时间为(2.7±1)d,对照组为(4.8±1.5)d,改进组的住院费用为(1450±150)元,对照组为(1980±150)元,改进组的术后切口瘢痕为(1.5±0.55) cm,对照组为(3.3±0.45) cm,两组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组手术切口优于对照组.结论 腹横纹横形小切口并皮肤拉拢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切口小、损伤小、操作简单、切口美观无明显瘢痕、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单切口并2%浓碘酊胸膜固定治疗首次发作自发性气胸(primary spontaneous pneumothorax,PS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首次发作PSP患者130例,气管双腔插管静脉吸入复合全麻,置镜口位于患侧腋中线第7、8肋间,置Trocar作观察孔,位于腋前线第3或4肋间、腋后线第5或6肋间,切口长1.5~2.0 cm,分别进操作器械.在电视屏幕监视下进行胸腔内病变探查及手术.结果 130例全部治愈,无中转开胸或改行多切口术式,无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58.5±19.7)min,术中出血(151.6±89.4)ml,术后于2~7 d内拔除引流管.住院时间平均3~11 d,平均8 d.术后并发皮下气肿2例,并发症率1.5%.无伤口感染,无再次手术或重新留置胸管患者,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本手术治疗首次发作PSP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少,呼吸道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臀肌挛缩症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臀肌挛缩症施行大切口及纤维挛缩带切除.120例臀肌挛缩症施行小切口纤维束状带切断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大切口优90例,良13例,差0例。小切口优105例,良15例,差0例。结论小切口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基层医院老年患者中应用的方法及效果,以探讨在基层医院老年患者中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对2009年1月~2013年2月在本院开展的87例胆囊切除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资料、术后恢复及随访结果。将患者分成两组,常规手术组42例采用传统手术切口,小切口手术组45例采用小切口手术。结果常规手术组在术后卧床、术后镇痛、抗生素使用、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均长于小切口手术组,小切口手术组治疗效果较理想。结论在基层医院老年患者中施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胆囊切除传统术式,经济效益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基层医院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以腓骨为支架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及其效果,对胫骨pilon骨折的治疗方法、最佳手术时机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探讨。方法采用腓骨后外侧切口,腓骨解剖复位后以1/3管形钢板固定。胫骨的骨干端恢复正常的对线对位后,自腓骨打一枚皮质骨螺钉,将胫腓骨上段连为一体,将胫骨关节面复位做到解剖复位,胫骨的固定可先在透视下经皮以克氏针撬拨复位,结合克氏针固定或小切口切开复位,以螺钉、克氏针及骨皮钉等有限内固定。较大骨缺损取自体髂骨植骨,自腓骨经钢板预留孔向干骺端打入一枚松质骨拉力螺钉,其余粉碎性骨折块尽量用螺钉固定于腓骨上。缺损较大考虑取髂骨植骨。结果治疗12例严重粉碎性Pilon骨折,时间9~24个月,平均15.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4.5~8个月,平均5.4个月,所有12例病例均获得随访。根据Mazur制定踝关节症状与功能评分系统评分[3],优5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71.2%,差的1例中为骨延迟愈合,伴创伤性关节炎。结论以腓骨为支架治疗胫骨Pilon骨折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利于减少伤口并发症及骨不连、延迟愈合等,且易于为患者接受,是治疗Pilon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