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是温病学的核心理论,但这一理论体系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如在辨病势方面,在统驭温病内外的各家学说等方面。从温病学病机治则的阐述入手,总结古今医家治疗温病的经验教训,联系温病学内外的学术争鸣。发现温病学的病机治则更适宜以升降出入辨证阐发,升降出入辨证从无数经验教训中得来,可能统驭温病内外的各家学说。  相似文献   

2.
试论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相同与不同点方面讨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3.
论温病学理法辨治杂病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温病学理法不仅可以辨治温病 ,而且可以辨治杂病。卫气营血理论是杂病辨治的重要方法 ,在用其辨析疾病浅深层次方面 ,叶天士更有辨病机“在气在血、在经在络、在络在奇”的理论 ,这一理论在杂病辨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温病学舌诊理论及叶天士辨舌论治的经验 ,对于杂病诊治有着特殊的意义 ;温病学诸多治法和方剂用于杂病有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浅析温瘟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银屑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由慢性免疫介导的疾病,病因复杂,病程漫长,迁延难愈.温病学理论是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通过介绍温病学理论中卫气营血辨证、斑疹辨证、伏邪理论在银屑病辨治中的应用,为临床辨治银屑病及防其复发提供更广泛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90例艾滋病发热患者温病学证候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艾滋病发热患者温病证候学特点.[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90例艾滋病发热患者进行调查.参照<温病学>制定临床中医证候调查表,主要观察艾滋病发热患者的发热类型、舌脉、卫气营血病证分布及三焦病证轻重分布情况.[结果] 90 例患者以恶寒发热、壮热较多见,分别占 37.82%、21.01%;舌质以淡红、暗红多见,分别占38.89%、40.00%;舌苔为白腐苔为主,占 34.44%;脉象以数脉为主,尤以实脉类多见,兼见浮、沉、虚类脉象且比例相当;卫气营血辨证中卫、气、营分证病情轻重分布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但与血分证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焦辨证中上焦证候与中焦脾经湿热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其他各证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艾滋病发热患者证候复杂,卫气营血及三焦均可涉及,热型及舌脉也不单一,辨证须四诊合参,分清标本缓急.  相似文献   

7.
清代温热大师叶天士在《内经》、《难经》及前贤有关卫气营血生理病理论述的基础上,用卫气营血概念来概括温病病变的浅深层次及病情的轻重,借以阐明温病在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及温邪的传变过程,并提出了四阶段的治疗大法,从而形成了温病学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学说。  相似文献   

8.
湿病学属于中医内科外感热病学术体系,温病学发展的方向应是:完善温病学理论和疾病规范,揭示温病的实质,探索其传变规律,使疾病研究与现代医学接轨,为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走向世界开辟道路;继承和发展温病治疗精化,加强温病危重证候和难治温病的方药研究,提高临床疗效,发挥学术优势;拓宽温病方药治疗疾病的领域,培植学科新生长点,促进温病学的壮大发展;尽快对温病学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极大充实丰富四时温病内容,进行温病病名分化,将散在于其它学科教材中的外感热病收编于温病学科;调整教学重点,强化以温病防治为重点的教学,加强能力培养的教学,提高防治温病的临床水平。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角度对发热进行辨证举例,并对发热进行理论探讨,以期对中医人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角度对发热进行辨证举例,并对发热进行理论探讨,以期对中医人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当下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的范畴,隶属于温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明清时期是温病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又以吴又可的《温疫论》、叶天士的《温热论》和吴鞠通的《温病条辨》独具代表性.将三本著作试以比较可以发现,《温疫论》是中国疫病学发展史上的奠基之作,其创新性的提出戾气致病学说,认为邪从口鼻而入,伏于...  相似文献   

12.
《温病条辨》滋养胃阴学术思想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温病条辨》滋养胃阴学术思想的探讨,强调胃阴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其充足与否,对温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重要影响,据此提出治疗三焦疾病“滋阴不厌频繁”,具体有“治上焦病,培土以生金”、“治中焦病,养胃以固中土”、“治下焦病,滋后天以养先天等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吴鞠通<温病条辨>的学习,认为"鞠通遥承仲景,并多有创新",并举例加以说明.除阐明其"羽翼伤寒"外,着重论述其对仲景学说的发扬,如阐明白虎之用、创制承气诸方、明确黄连阿胶汤之用、巧变复脉诸方.都足以说明吴氏对<伤寒论>理论和方药运用,多有创新.  相似文献   

14.
在温病学教学中,根据各专业、各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学习要求的差别,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以达到提高温病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温病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病学》是一门重要的中医临床学科,有着广泛的实用性和指导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探求温病学家的学术思想、改进课程设置,以及科研融入、多媒体运用等,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温病是具有起病急、来势凶猛、传变快、变化多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临证时稍有不慎,便险证蜂起,难以救治。故清·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一书中论述了温病死证之五大纲,即"在上焦有二:一曰肺之化源绝者死;二曰心神内闭,内闭外脱者死,在中焦亦有二:一日阳明太实,土克水者死;二曰脾郁发黄,黄极则诸窍为闭,秽浊塞窍者死,在下焦则无非热邪深入,消烁津液,涸尽而死也"。此五大死证,在现今临床上虽确属急危重证,但若能及时救治,则有可能转危为安,"死"仅喻病势凶险,并非无生还之希望。吴氏所主张之"救阴存液"的治疗原则对中医急症的治疗极具指导价值,谨就原著中有关章节内容,对吴氏所论之温病五大死证,作一初识。  相似文献   

17.
对温病的辨证虽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为主,但其中从脏腑角度辨证的内容并非鲜见。通过对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7年制规划教材《温病学》中脏腑证型的统计与分析,总结出温病学教材中的脏腑辨证具有3个特点:脏腑辨证运用广泛,四脏二腑证型凸现,湿热温邪伤脾为甚。  相似文献   

18.
对温病的辨证虽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为主,但其中从脏腑角度辨证的内容并非鲜见。通过对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7年制规划教材《温病学》中脏腑证型的统计与分析,总结出温病学教材中的脏腑辨证具有3个特点:脏腑辨证运用广泛,四脏二腑证型凸现,湿热温邪伤脾为甚。  相似文献   

19.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明清时期温病学派兴起,多用寒凉,重视养阴,改变了援易说医、贵阳贱阴的风气,而阴阳学说的基本特征仍体现在温病学派诸家的辨治特色中。以叶天士为代表的温病学家进一步发展了阴阳学说,并将阴阳平衡观体现在其"存津液""养阴血""通阳气"等辨治特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