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生期新生儿因宫内窘迫、生后窒息缺氧引起的脑部病变,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致残(儿童期)的最常见病因。以往在治疗HIE时多采用支持疗法及对症处理,对预后的改善不明显。2001~2002年,我们应用1,6-二酸果糖治疗,临床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在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将60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1,6-二磷酸果糖与胞二磷胆碱联合应用作为观察组及单独应用胞二磷胆碱作为对照组,各30例,通过对临床异常神经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2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作为疗效及预后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显效率及生后第7天,第14天20项MBN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6-二磷酸果糖在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有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生期缺氧导致的脑损伤,病死率、致残率较高。尽管建立了新生儿重症病房(NICU),产科水平也有普遍提高,但是基层医院仍有中、重度HIE患儿留有不同程度的脑功能缺陷,受到医生和家属的高度重视。我院儿科2006年6月—2008年10月共收治60例中、重度HIE患儿,现将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杨筱 《实用全科医学》2011,(8):1232-1233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1,6-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60例HIE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250mg/(kg·d)静脉滴注,疗程为10—14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包括意识、原始反射、惊厥、肌张力恢复情况,并于生后第3天、7天、14天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结果治疗组30例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NBN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发现该药的不良反应。结论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HIE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刘金波 《当代医学》2009,15(22):138-138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OP)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100例中重度HI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14d后头颅CT检查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64.00%(x^2=876,P〈0.005),头颅CT检查正常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54.55%(x^2=6.78,P〈0.02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可明显提高中重度HIE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 1,6—二磷酸果糖 (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疗效。方法 选择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2年 3月本院收治新生儿HIE6 0例。随机分为两组 ,即FDP治疗组和对照组。应用FDP5~ 7d后查头颅CT。结果 临床疗效 ,治疗组有效率 89.3% ,对照组为 6 4 .6 % ,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头颅CT ,治疗组异常率 17.9% ,对照组为4 3.8%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FDP能显著改善HIE患儿临床症状 ,促进脑细胞代谢和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惠荣  赵慧  赵莉莉  杨红 《农垦医学》2006,28(3):182-183
为了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急性期治疗中所起的作用及临床意义,对5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急性期患儿随即分为两组(分别为25例),常规治疗为对照组,观察组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结果用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评分4—7分组、0—3分组分别93%、90%)高于对照组(评分4-7分组、0~3分组分别40%、30%),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治疗组病例应用FDP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均迅速改善,疗效确切、安全,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和观察丹参注射液和 1,6 -二磷酸果糖 (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疗效。方法 丹参注射液剂量为 2~ 3ml/ (kg·d)加入 10 %葡萄糖液 10~ 2 0倍稀释后静脉滴注 ,10~ 14d为 1个疗程 ;1,6 -二磷酸果糖注射液剂量为 2 5 0mg/ (kg·d) ,1次 /d ,半小时内静脉滴入 ,1次 /d ,7d为 1个疗程。轻 -中度用 1个疗程 ,重度 2个疗程。 结果 统计显示 ,两组病例 ,特别是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 ,临床症状改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丹参注射液和FDP能显著改善HIE患儿的临床症状 ,缩短疗程 ,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是儿科临床工作中常见的一种疾病 ,是新生儿窒息的严重并发症。其病死率高 ,后遗症多 ,已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我院 1998~ 2 0 0 0年采用1.6 -二磷酸果糖 (FDP)及高压氧治疗 HIE取得了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 HIE患儿 112例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5 8例 ,其中男 30例 ,女 2 8例。入院日龄≤ 2 4 h的 5 2例 ,>2 4 h的 6例 ;生后 1min Apgar评分 0~ 3分 2 2例 ,4~ 7分 36例 ,均为足月儿 ;出生体重 2 .5~ 4 .4 kg。对照组 5 4例 ,其中男 2 8例 ,…  相似文献   

10.
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2例疗效分析单连红,赵桂芬(山东省莒县人民医院儿科,山东省沂水县中心医院儿科)关键词1,6-二磷酸果糖;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因宫内窘迫、生后窒息缺氧引起的脑部病...  相似文献   

11.
陈廷欢  林涛 《华夏医学》2007,20(2):203-204
目的:评价1,6二磷酸果糖联合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9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1,6二磷酸果糖联合纳洛酮治疗组与常规治疗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14d后CT检查情况,出院时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1.67%,明显优于对照组65.90%(P〈0.05),CT检查正常率和出院时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基础上加用1,6二磷酸果糖及纳洛酮可明显提高疗效,对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无明显的副作用,是一种有效、安全、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罗用  何刚 《四川医学》2010,31(1):81-82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2月~2009年1月收治的5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1,6-二磷酸果糖、纳洛酮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变化。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BN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1,6-二磷酸果糖、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治疗价值。方法 将62例中、重度新生儿HIE随机分为两组,FDP观察组及丹参注射液对照组各31例,通过对临床神经症状恢复时间及2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来判断药物疗效。结果 FDP与丹参注射液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两组患儿均能在9天左右神经症状恢复。结论 FDP亦为治疗HIE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10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FDP.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FDP治疗新生儿HIE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因缺氧引起的脑部病变,由于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缺氧所致,是围产期新生儿脑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新生儿期重要疾病之一,由于重度HIE患者可致死,存活者多留有后遗症,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因此HIE的诊治越来越引起重视。1999年1月-2001年6月我科应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4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对78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应用1,6-二磷酸果糖静脉滴注7天,对照组18例,用促进细胞代谢药物、维生素C、ATP等药物静滴。两组均用常规治疗方法。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心肌酶谱的恢复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滴注1,6-二磷酸果糖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有效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 1,6-二磷酸果糖 (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用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 40例 ,剂量 2 5 0mg/kg·d半小时内静滴 ,每日一次 ,疗程 7~ 10天。对照组 :用胞二磷胆碱 0 .1~ 0 .12 5 g/d ,静滴 ,每日一次 ,疗程 7~ 10天。结果 :患儿的面色、呼吸、哭声、心率、肌张力、原始反射以及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有明显改善。结论 :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0.
楼方  汪晓阳  肖强 《河北医学》2013,(6):814-817
目的:探讨胞二磷胆碱联合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胞二磷胆碱,观察组加用胞二磷胆碱和二磷酸果糖。结果:观察组患儿意识障碍、惊厥、原始反射及肌张力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NBNA评分均改善(P〈0.05),但是观察组患儿改善更显著(P〈0.01)。结论:胞二磷胆碱联合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