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聚胃关肺”思想是对咳嗽病机的高度概括。它指出肺胃在生理功能上共主营卫气血,气机升降相协,阴液互滋互助,以及病理上相互影响,强调了阳明胃在肺脏发病中的重要作用。这一论点对肺系疾病的辨证施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徐艳玲教授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辽宁省名中医,现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业医20余载,不仅有系统的理论基础体系,而且遍读经典,博采众方,中西贯通,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侍诊,耳濡目染,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4.
治咳话理血     
朱晓新 《浙江中医杂志》1993,28(11):500-501
  相似文献   

5.
从胃治顽咳     
吾师李浩然主任医师,从医近四十年,中医理论造诣颇高,临床经验丰富。于1990年著《壶天散记》(复旦大学出版社)一书,其中第七章24篇《顽咳辨析》对顽固性咳嗽分列9证(邪结肺系、外邪遏伏、腑火不降、痰瘀搏结、燥毒灼扰、平衡失调、毒虫侵扰、肝胆蕴热、阴阳乘位)辨析、治疗、临床验之有效。笔者曾偶治一“胆汁返流性胃炎”患者,经用降逆和胃剂后,胃疾尚未痊愈,但久治罔效的顽咳霍然告止。逐由此启发,临床悉心观察,总结每遇痰浊壅胃之顽咳用和胃降逆剂,屡验屡效。故学生以管见所及,为师《顽咳辨析》增设一证:痰浊壅胃。本证特点:阵发性呛咳,…  相似文献   

6.
从胃治顽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桑晓梅 《江苏中医》2000,21(3):40-40
  相似文献   

7.
论肺外治咳     
咳嗽 ,是肺系统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为肺气上逆所致。从肺治咳 ,是为常法 ,然而人体乃一有机整体 ,五脏六腑无论在生理上、病理上都有密切联系 ,因此 ,其他脏腑的病变 ,也可影响到肺 ,使肺气上逆而化生咳嗽 ,不独肺脏的疾病而已。《素问·咳论篇》谓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为临证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肺外治咳之法 ,归纳如下。1 利咽止痒法临证所见 ,咳嗽之发作 ,常因气逆喉痒 ,喉痒则咳 ,察其咽喉常见红肿或干红 ,咽后壁滤泡增生 ,咽喉不利 ,红肿痒痛 ,每每诱发咳嗽。祖国医学认为 ,咽喉为肺胃之门户 ,外邪初受。非独外感 ,…  相似文献   

8.
从肺胃关系谈“聚于胃关于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徐亚楠  王志刚 《河南中医》2016,(10):1764-1766
咳嗽作为常见病,中西医都有其各自治法。中医治疗咳嗽目前的辨证分型及处方用药在前人经验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已成为规范化模式。咳嗽虽不是一个十分棘手的疾病,但诸多医家应对之时,真正得心应手的情况为数不多。对于中医来说,早在先秦时期,《黄帝内经》已将中医所认识的咳嗽的病因病机叙述出来。到达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又将其治疗大法一一陈列于六经病之中。其中《黄帝内经》所述"肺咳之状"应引起广大学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对水液代谢过程的概述,联系"肾者胃之关"上下文,结合诸多学者对于"肾者胃之关"的论述及其指导下的临证实践,认为"肾者胃之关",此句原义是暗含以胃为水液代谢的"上源",肾为之"下源"的整个津液代谢过程,强调的是从全局考量水液代谢疾病。肾为胃之门户,肾病及于胃,由肾治胃;胃为肾之上源,胃病及于肾,从胃治肾。并着重从胃治肾的角度进行"肾者胃之关"的阐释,以拓展对于"肾者胃之关"的全面认识,为从胃治肾的临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内经》“聚胃关肺”思想在治疗咳嗽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咳必因于肺,肺胃关系密切是《内经》对咳嗽辨证中体现的一种学术思想。肺外合皮毛,人之皮毛最易感受外邪;肺脉起于胃之中脘,经胃上口人胸属肺,胃中寒凉饮食、痰饮等,最易由肺脉上至于肺而发生肺咳。《内经》中有:“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人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对咳之病机综言:“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也。”籍此思想的指导,笔者近年来采用肺胃同治的方法在喉源性咳嗽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肺咳是肺脏在病因作用下,影响肺的宣发与肃降而引起。五脏咳是五脏各于其所主的时令受病、间接影响及肺而作咳,但不能拘泥此说。五脏咳的各种证候、是根据咳嗽的兼见症状,用五脏辨证进行归类的。六腑咳也是按咳的不同兼症进行归类的。咳证的治疗,经文虽仅指出针刺治咳的主要法则,然而指导思想是重在辨证论治,因势利导,以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临证应根据“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咳而不喘”,以及“喘多肾虚”的论述,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结合肺、脾、肾三脏在临床上反应的特点,分别采用温肺散寒、健脾燥湿、温肾纳气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肺咳是肺脏在病因作用下,影响肺的宣发与肃降而引起.五脏咳是五脏各于其所主的时令受病、间接影响及肺而作咳,但不能拘泥此说.五脏咳的各种证候,是根据咳嗽的兼见症状,用五脏辨证进行归类的.六腑咳也是按咳的不同兼症进行归类的.咳证的治疗,经文虽仅指出针刺治咳的主要法则,然其指导思想是重在辨证论治,因势利导,以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临证应根据"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咳而不喘",以及"喘多肾虚"的论述,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结合肺、脾、肾三脏在临床上反应的特点,分别采用温肺散寒、健脾燥湿、温肾纳气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获得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应瑛 《浙江中医杂志》2007,42(10):606-606
顽固性咳嗽多见于成年人的慢性咳嗽,与“久咳”类似,以咳嗽长期不愈,迁延日久,常规治疗难以奏效为特点。成人慢性咳嗽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呼吸道病症之一。咳嗽持续在8周以上,常规X线检查阴性,肺通气功能测定正常,无吸烟史。因其病程较长,病因病机也较复杂。中医临床常见的症状有:  相似文献   

15.
"聚于胃,关于肺"是《黄帝内经》中医学理论精髓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探讨"聚于胃,关于肺"的涵义、肺与胃之间的关系以及该理论对肺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指导意义,进一步探寻肺系疾病辨治的基本规律,以更好地指导中医药临床实践,突出中医学特色,提高中医药防治肺系疾病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蔡鸿彦 《吉林中医药》2010,30(10):829-830
咳嗽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是中医辨证治疗的难点,也是中医治疗的优势所在。《素问.咳论篇》认为咳嗽"聚于胃关于肺";仲景用半夏、干姜、大枣等等组成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葶苈大枣泻肺汤等许多名方,临床应用至今仍然疗效显著;临证应用此法治疗咳喘病彰显中医特色。  相似文献   

17.
略论“实喘治肺须兼治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景岳谓:“实喘之证,以邪实在肺也。”张氏以降,“实喘治肺”一说几成定局。然复习文献及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实喘治肺须兼治胃”(方仁渊语)方臻完善。笔者认为此对实喘证治颇有指导意义,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8.
《素问,咳论》“(五脏六腑之咳)此皆聚于胃,关于肺”的论述,是把咳论作了一个总结。提出致咳的两个主要原因:“皮毛先受邪”;“其寒饮食入胃”,说明肺胃为成咳之源。因肺外合皮毛,手太阴肺经又起于中焦,所以咳与肺胃关系密切。高士宋说:“六府以胃为本,五藏以肺为先,故承上文五藏六府之咳而言。此皆聚于胃,而关于肺,聚于胃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关于肺则气逆也”。这个观点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对临证治咳很有意义,笔者试结合所治病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20.
徐珊 《新中医》1995,27(1):7-8
论肺外治咳6法徐珊主题词咳嗽/中医药疗法,中医治法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咳嗽病证,从肺论治,是为常法,然肺与其它脏腑器官关系密切,咳虽为肺病,五脏六腑皆能致咳。《素问·咳论》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奠定了肺外治咳的理论基础。临证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