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CD4+T细胞表面CD25、CD127不同亚群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荧光抗体CD127-FITC、CD4-PECY5、CD25-PE标记T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5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53例HBV携带者CD4+T细胞表面CD25、CD127不同亚群的表达情况。对20例HBV-DNA阳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干扰素治疗进行随访。结果与健康对照组[7.26%(6.15%,8.50%)]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23%(9.10%,14.86%)]、HBV携带者[13.34%( 10.73%,18.90%)]CD25-CD 127-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559,P<0.05;Q=6.230,尸<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25hiCD127low/-[8.78% (7.62%,10.4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6.76%(5.73%,8.23%)]和HBV携带者[6.99%(5.77%,9.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497,P<0.05;Q=3.103,P<0.05)。HBV-DNA阳性组CD25-CD127-显著低于阴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92±5.20)%比(15.78±6.91)%,t=2.290,P=0.024],而CD25+/-CD127+显著高于阴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9.27±5.20)%比(76.02±7.04)%,t=2.194,P=0.030]。与治疗前比较,干扰素治疗12周CD25hiCD127low/-显著升高[(9.29±2.51)%比(11.08±2.38)%,t=2.820,P=0.011],而CD4+CD25-CD127-显著降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86±5.72)%比( 10.86±3.60)%,t=2.469,P=0.024]。结论 HBV感染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CD25-CD127-亚群的表达与病毒的感染和清除有关;CD25hiCD 127low/-亚群的表达升高与发病有关。外源性干扰素可升高CD25hiCD127low/-的表达,降低CD25-CD127-的表达,从而抑制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迄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左旋咪唑是一种有效的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能通过调节身体免疫功能,提高清除病毒的能力。近年-些文献报道,左旋咪唑涂布剂(LMS-L)与一些搞病毒复制的药物配合使用时,能发挥其抗病毒及兢调节的作用[1,2]。自1997年4月以来,我院对收治的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左旋咪唑涂布剂治疗后,通过检测患者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了LMS-L对慢性乙肝患者细胞免疫的影响。l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依据1995年第5届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不同亚群CD8+T细胞细胞毒作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不同分期及干扰素-a(interferon-a,IFN-a)治疗前后外周血不同亚群CD8+T细胞细胞毒作用的变化,探讨其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理及抗病毒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集20例慢乙肝免疫耐受期患者和20例免疫清除期患者IFN—a治疗前后的外周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8^high和CD8^lowT细胞的颗粒酶B(Granzyme B,GrB)和溶酶体相关膜蛋白-1(Lysosome—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1,LAMP-1,CD107a)表达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1)慢乙肝患者免疫清除期不同亚群CD8+T细胞GrB和CD107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免疫耐受期;(2)不同分期慢乙肝患者CD8^lowT细胞GrB和CD107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CD8^highT细胞;(3)IFN—a治疗后CD8^highT细胞的GrB和CD107a表达水平和治疗前相比具有升高趋势,而CD8^lowT细胞反而具有下降趋势;(4)不同亚群CD8+T细胞的GrB和CD107a表达水平与HBV—DNA载量在免疫耐受期呈正相关,而在免疫清除期呈负相关。结论(1)不同亚群CD8+T细胞的GrB和CD107a分子在慢乙肝疾病进程及抗病毒治疗中均起重要作用,CD8^low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强于CD8^highT细胞,而CD8^highT细胞的细胞毒效应在IFN—a治疗过程中逐渐增强。(2)不同亚群CD8+T细胞的GrB和CD107a分子水平与HBV病毒载量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示机体免疫应答与病毒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结核病T细胞亚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功能变化与结核病的病情进展和转归密切相关,探讨结核杆菌感染机体时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应答及其影响因素,对结核病预防、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分析重型乙型肝炎前期(以下简称重肝前期)患者外周血免疫活性细胞的特点.方法 选取重肝前期患者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5例,健康志愿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3+/CD4+、CD3 +/CD8+、CD4 +/CD25 +/CD45+等亚群表达百分比,计算各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慢性乙肝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重肝前期组CD3+T细胞、CD8+T细胞、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的绝对值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重肝前期组CD4+T细胞绝对值与慢性乙肝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T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P<0.05).此外,CD4 +/CD8+比值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重肝前期组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 重型乙型肝炎前期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其特征为CD4+T细胞占优势,CD8+T细胞和CD4+ CD25+ Tregs绝对值下降.  相似文献   

7.
陈碧涛 《医学信息》2005,18(11):1532-1533
目的探讨苦参碱治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采用SAP法检测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有2例感染者达到完全应答,12例部分应答,16例无应答;苦参碱治疗后外周血CD3 T细胞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应答组CD4 T细胞显著高于无应答组。结论用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影响患者T细胞免疫,使患者CD4 T细胞水平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8.
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大宁  余红 《现代免疫学》1995,15(3):181-181,175
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李大宁,余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皮肤科上海200092带状疤疹是一种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引起的疾病,机体对VZV的特异性免疫目前认为主要是细胞免疫。本文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技术测定带状疤疹...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前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 对16例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有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动态观察48周,在治疗前、后对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16例患者中,11例治疗持续有效,未发生YMDD变异,5例发生变异。无变异组的慢性乙肝患者,治疗12周时,HLA—D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48周时,CD80、CD40和CD1a与治疗前比明显提高(P〈0.05)而HLA—DR恢复至治疗前水平。变异组患者。治疗12周时,CD83及HLA—DR降低(P〈0.05);治疗48周时,HLA-DR仍低于治疗前(P〈0.05)。无变异组患者,治疗12周时,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CD19^+B细胞和CD4^+/CD8^+T细胞比值均无明显变化;48周时,CD4^+T细胞比例增高,NK细胞比例下降(P〈0.05)。而变异组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则无显著改变。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持续有效组,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40可随着HBV被长时间有效抑制而得到部分恢复,治疗过程中有DC表面的HLA-DR暂时降低,而后HLA—DR水平恢复和CD1a明显提高,同时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上升和NK细胞比例下降。而发生YMDD变异组。DC表面HLA—DR呈现持续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非特异性CTL的关系和意义.方法 120例HBV DNA阳性、HBeAg阳性、人白细胞抗原(HLA)-A2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流式细胞术检测HBV特异性CTL、非特异性CTL,并作肝功能检测.将1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根据HBV DNA水平分为甲、乙两组,甲组68例,HBV DNA水平为3~4 log10拷贝/ml,乙组52例,HBV DNA水平为5~6log10拷贝/ml,对两组患者的HBV特异性CTL、非特异性CTL和肝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甲组HBVDNA水平为(3.68±0.19)log10拷贝/ml,乙组HBV DNA水平为(5.97±0.32)log10拷贝/ml,t=22.98,P<0.001,甲组HBV特异性CTL(0.33%±0.04%),高于乙组(0.11%±0.01%),t=9.61,P<0.001,甲组非特异性CTL为11.99%±1.51%,乙组为11.91%±1.61%,t=0.16,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特异性CTL有关:HBV DNA水平高者,HBV特异性CTL低,由于HBV DNA水平高,肝功能损害相对较重.HBV DNA水平低者,HBV特异性CTL高,预示抗病毒疗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DNA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方法:用表达乙肝病毒核心抗原N端144个氨基酸的重组质粒DNA(简称pHBc144)100ug免疫C57BL/6小鼠,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检测小鼠体内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pHBc144免疫后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逐渐增多,在初次免疫的第14天出现第一个免疫应答高峰,此后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数量逐渐下降进入免疫记忆期并在1年内维持在稳定水平。加强免疫后在第10天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数量达到高峰,约是初次免疫应答高峰的2倍,此后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数量逐渐下降,但下降的速度比初次免疫应答减缓。结论:pHBc144DNA疫苗可诱导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BV慢性感染孕妇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期静脉血HBsAg含量变化对ItBV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预测价值。方法以HBsAg、HBeAg双阳性、血清HBVDNA含量≥10^5拷贝/ml慢性HBV感染孕妇所娩新生儿150例为研究对象,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并按0、1和6个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10~20μg。分别于新生儿出生时、生后1个月、生后7个月采取静脉血检测HBV血清学指标,分析新生儿不同时期静脉血HBsAg含量对HBV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预测。结果共有11例新生儿发生HBV母婴阻断失败。新生儿出生时、生后1个月、生后7个月HBsAg阳性率分别为41.26%、10.49%、7.69%,HBeAg阳性率分别为97.90%、65.75%、13.29%。以出生时I-IBsAg≥O.05和HBsAg≥1IU/ml预测HBV母婴传播阻断失败,阳性预测价值分别为18.64%和70%;生后1个月HBsAg〉~O.05和HBsAg≥1IU/ml的阳性预测价值分别为73.33%和100%。结论出生时静脉血HBsAg含量≥1IU/ml时应高度怀疑HBV母婴传播的失败。生后1个月HBsAg≥1IU/ml对母婴传播阻断失败有高度的预测价值,如何提高出生时和生后1个月静脉血HBsAg阳性新生儿的HBV感染阻断率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C基因截短的HBV复制与包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基因截短型HBV变异体的复制与包装。方法 采用分子克隆、人工定点突变等技术构建C基因截短型HBV变异体质粒,用脂质体法转染HepG2细胞,提取细胞内及培养上清液中DNA分别进行Southem杂交,PCR及实时定量荧光PCR分析。结果 经DNA测序及酶切鉴定证实C基因截短型HBV质粒载体构建成功;C基因截短型HBV为复制缺损型,与辅助质粒共转染HepG2细胞,可在细胞内及培养上清液中检测到HBV各种DNA构型;DNA定量分析提示C基因截短型HBV的包装效率较野生型HBV提高3~40倍。结论 C基因截短型HBV变异体为复制缺损型,单独转染后不能在肝细胞内包装与复制,但在缺失包装信号ε的相应辅助病毒辅助下可有效复制并包装成子代病毒颗粒分泌到胞外,且包装效率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趋化因子RANTES水平,探讨血清RANTES水平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及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44例慢性乙肝患者(观察组)和18名健康人(对照组),采取静脉血并应用ABC-ELISA方法 检测其血清中趋化因子RANTES浓度,并与两组的肝功能检测生化指标、HBeAg和HBV DNA载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RANTES的浓度比正常对照组升高,血清RANTES浓度分别为(3930.12±2856.96)ng/ml和(329.46±152.23)ng/ml,两组之间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NTES水平与ALT(r=0.197,P:0.018)、AST(r=0.239,P=0.004)和Tnil(r=0.316,P=0.001)呈显著正相关;RANTES水平与PTA(r=-0.078,P=0.357)无显著相关;HBeAg阴性组与HBeAg阳性RANTES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407);HBV DNA低载量组(<105拷贝/ml)和HBVDNA高载量组(≥105拷贝/ml)RANTES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85).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RANTES表达水平增高,血清RANTES水平与ALT、AST和TBIL呈正相关,与PTA无相关性.RANTES水平可反映肝脏炎症活动及损害情况,不受HBeAg、HBV DNA载量影响,可能参与慢性乙肝发病.  相似文献   

15.
乙肝患者外膜蛋白血清学检测及对于判定HBV DNA复制的意义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血清中PreS1-Ag、PreS2.Ag、大蛋白(LP)的检测意义及其对判定HBV复制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1例HBV感染血清的PreS1-Ag、PreS2-Ag、HBV-LP及HBVM,同时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DNA。结果PreS1-Ag、PreS2-Ag、LP、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S2-Ag、LP检出阳性率均高于HBeAg;LP的检出阳性率与HBVDNA的检出阳性率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且HBV DNA拷贝数的对数值与HBV-LP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reS1-Ag、PreS2-Ag、LP较准确的反映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是HBVM有益的必要补充;血清中HBV-LP的含量与HBVDNA的拷贝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脐带血与静脉血HBV标志物状况的一致性和相关性,以及与孕妇HBV感染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以HBsAg、HBeAg双阳性且HBV DNA>1 ×105拷贝/ml孕妇及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孕妇分娩前采集静脉血,新生儿于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前采集静脉血.在清洁和去除脐带表面污染血液,并用酒精消毒后,用注射器采集脐带血.HBsAg、抗HBs、HBeAg、抗HBe采用雅培微粒子化学发光法(美国雅培公司试剂,Abbott Architac i2000)检测,HBV DNA含量经COBAS TagMan HBV DNA定量检测仪检测.结果 共入组孕妇383例及所生新生儿,静脉血和脐带血HBsA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1.2%和63.9%,HBeA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3.2%和83.5%,HBV 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6.0%和59.4%,静脉血和脐带血之间均有一致性.静脉血和脐带血间HBsAg、HBeAg和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766、0.857、0.692,P<0.000).新生儿静脉血和脐带血的HBeAg含量与孕妇的HBeAg含量具有相关性(r=0.362,P=0.000;r=0.352,P=0.000),而静脉血和脐带血的HBsAg含量与孕妇血清的HBsAg含量无相关性(r=0.023,P=0.785;r=0.04,P=0.604).结论 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脐带血和静脉血HBV标志物状态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以以脐带血的HBV标志物反映新生儿静脉血HBV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乙肝病毒c抗原(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年龄、ALT、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方面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HBeAg表达情况分为HBeAg阴性与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两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ALT和HBVDNA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阴性组24例,占19.2%;HBeAg阳性组101例,占80.8%。两组在平均年龄、HBVDNA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LT之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在HBeAg阴性组中,HBVDNA定量较低,随着病毒载量的增高,ALT异常的数量呈下降趋势;在HBeAg阳性组中,HBVDNA定量较高,随着病毒载量的增高,ALT异常的数量大致呈上升趋势。结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年龄较HBeAg阳性患者高,ALT、HBVDNA定量水平低于HBeAg阳性者。随着病毒载量的增高,ALT异常的数量呈下降趋势,而后者则相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接受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治疗的慢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疫苗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方法选择72例6个月内无使用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90tLg组、60tLg组、安慰剂组(0μg)。患者同时联合使用干扰素alb5MIU每周3次共24周。所有患者均停药后观察24周。在不同的时间点检测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法检测产生IFN-7的细胞数。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ELISPOT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时高剂量、低剂量和安慰剂组ELISPOT试验阳性的患者分别有12例、12例和7例。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组(高剂量、低剂量)ELISPOT阳性率比安慰剂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6)。24例ELISPOT阳性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组(高剂量、低剂量)患者中有6例产生HBVDNA转阴、7例发生HBeAg消失或转换,而7例ELISPOT阳性的安慰剂组患者均无HBVDNA转阴及HBeAg消失或转换。停药后24周,ELISPOT阳性者中。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组(高剂量、低剂量)共有4例产生HBVDNA转阴、9例发生HBeAg消失或转换,而接受安慰剂治疗组均无HBVDNA转阴、仅有1例发生HBeAg转换。结论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提高特异性T淋巴细胞功能的作用。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ELISPOT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Basic core promoter,BCP)基因变异与HBV感染者免疫学标志及HBV DNA含量的临床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PCR)微板核酸分子杂交及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对246例HBV感染者进行HBV BCP基因变异及HBV DNA含量测定。结果 在HBsAg/HBeAg/HBcAB,HBsAg/HBeAg/HBcAb及HBsAg/HBcAb阳性的HBV感染者中,HBV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97.5%(48/49),22.9%(25/109),31.1%(14/45);HBV BCP基因变异率分别为59.1%(29/49),11%(12/109),13.3%(6/45);HBV BCP基因变异组DNA含量均≥10^6cps/ml,明显高于非BCP基因变异组。肝硬化病人BCP基因变异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e抗原免疫学标志的转换仅对部分感染者预示着病毒的免疫清除和静息,单独依靠乙型肝炎免疫学标志并不能确切提示HBV的复制状态、病变程度及愈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