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50例T1~2 DCIS-MI患者与73例T1~2 ID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ER、PR及Her-2染色。结果①DCIS-MI患者ER、PR、Her-2阳性率、腋窝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52%、42%、44%、14%;②T1~2 IDC患者ER、PR、Her-2阳性率、腋窝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69.86%、65.75%、17.81%、58.90%。两组ER、PR、Her-2及腋窝淋巴结阳性率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在年龄、绝经状况、肿瘤大小中无差异(P>0.05)。结论 T1~2 DCIS-MI中ER、PR阳性率低于T1~2 IDC,但Her-2表达率高于T1~2 IDC。T1~2 DCIS-MI腋窝淋巴结阳性率低于T1~2 IDC,但其也可以发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浸润癌微血管密度 (MVD)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表达的关系以及与其临床病理特点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5 2例乳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VEGF的表达 ,同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点间的关系。结果 ①癌肿中央MVD为 (10 1 4± 30 8)个 /mm2 ,而癌旁组织MVD为 (146 3± 5 4 2 )个 /mm2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②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MVD为 (138 4± 5 2 1)个 /mm2 ,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MVD为 (97 8± 33 5 )个 /mm2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③转移组VEGF表达阳性率为 87 7% (2 8/ 32 ) ,无转移组为 5 5 % (11/ 2 0 )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④VEGF阳性组MVD为 132 5个 /mm2 ,而VEGF阴性组MVD为 91 2个 /mm2 ,MVD和VEGF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 <0 0 1)。结论 肿瘤细胞表达VEGF可能是微血管密度增加的主要因素 ,乳腺癌血管生成与腋窝淋巴结的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Miao PT  Tong ZS  Hao CF  Zhang L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0):2848-2851
目的 分析转移性三阴乳腺癌(MTNBC)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状态,探讨其复发转移部位尤其脑转移特点.方法 收集了 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20例MTNBC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情况.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至随访截止期,120例MTNBC患者转移后中位生存时间为22个月,死亡79例(65.8%).肺、肝、脑是常见的转移部位,分别为70例(58.3%)、50例(41.7%)和49例(40.8%).其中22例(18.3%)首发转移部位为脑转移,其生存期较非脑转移患者明显缩短,转移后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和31个月(P=0.000).结论 MTNBC患者预后差,其中脑转移较非脑转移明显影响本组患者的预后,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治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勇  蔡秀军 《浙江医学》2003,25(6):345-346
随着乳腺癌发病率的上升和诊断水平的提高 ,乳腺导管内癌的发现也有所增加。现对金华市中医院1986~2002年收治的12例和邵逸夫医院1997~2002年收治的10例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乳腺导管内癌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32~72岁 ,中位年龄46岁 ;停经12例 ,未停经10例 ;有乳腺癌家族史1例 ;病期1个月~6年 ,中位时间9个月。自觉症状为乳腺肿块10例 ,乳头排液6例 ,乳腺肿块伴排液4例 ,乳腺钼靶检查发现肿块而无症状2例。肿块直径0.5~2cm8例 ,2.1~4cm8例 ,大于4cm6例。乳头排液多为浆液性或血性。有腋淋巴结肿大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相似文献   

6.
166例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166例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筛选预后不良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6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病理切片相关指标,分析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全组3年生存率为87.0%,5年生存率为77.0%;3年局部复发率为7.1%,3年远处转移率为21.0%.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绝经情况、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对预后有影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绝经情况、PR、淋巴结转移情况和组织学分级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绝经情况、激素受体、淋巴结转移情况和组织学分级是乳腺癌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生物学特征与临床病理及生存率的相关性,探讨这些生物学特征在临床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女性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24例患者的ER、PR、CerbB-2、Ki-67的表达状况,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如病理类型和组织学分级等因素相结合进行比较,并结合随访资料分析上述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生物学指标中,乳腺癌组织分级与CerbB-2、Ki-67阳性表达正相关(P=0.0498,P=0.0404);pTNM分期与CerbB-2、Ki-67阳性表达正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ER、PR、CerbB-2和Ki-67阳性表达是乳腺癌复发的影响因素,而CerbB-2阳性表达对总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Cox模型分析显示CerbB-2、Ki-67阳性表达是影响乳腺癌复发的独立因素,而CerbB-2、Ki-67阳性表达是影响生存期的独立因素。结论CerbB-2、Ki-67指标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相关,CerbB-2、Ki-67阳性表达和乳腺癌pTNM分期相关。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有ER、PR、CerbB-2、Ki-67,其中CerbB-2、Ki-67阳性表达是预后不良的指标,ER、PR阳性表达是预后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癌患者中微浸润癌细胞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可手术治疗的微浸润乳腺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微浸润癌细胞作为观察对象,同一导管内其它癌细胞作为对照,采用双重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侵袭指标、抑制凋亡因子的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各指标的相关性,并描述细胞病理形态。结果:观察组TIMP-1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4/60)和11.7%(7/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0.0%(42/60)和63.3%(38/60),p16的阳性表达率13.3%(8/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3.3%(44/60),Bcl-2的阳性表达率6.7%(10/60)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6.7%(40/60),而cerb-B2的阳性表达率71.7%(43/60)显著高于对照组36.7%(22/6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浸润癌细胞中TIMP-1和MMP-9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23,MMP-9和Bcl-2无相关性,Bcl-2和p16也无正相关;微浸润癌细胞多数呈深染浓缩的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并以舌形或锥形侵入基底。结论:微浸润癌细胞多处于分化程度低的幼稚甚至原始细胞状态,具有潜在浸润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管浸润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乳腺浸润性癌(浸润性小叶癌除外)患者280例,根据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管浸润情况分为淋巴管浸润组与无淋巴管浸润组,分析淋巴管浸润情况与乳腺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相关性.结果 淋巴管浸润组淋巴结转移、肿瘤>2 cm及病理分级Ⅱ和Ⅲ级(87.5%、67.2%、59.4%)均高于无淋巴管浸润组(39.8%、50.0%、4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管浸润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较无淋巴管浸润组患者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12.25,P=0.0005;LogRank=15.20,P=0.0001).结论 淋巴管浸润与乳腺癌多种临床病理特点有相关性,乳腺癌组织中淋巴管有浸润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乳腺导管内癌(DCIS)、乳腺导管内癌伴微浸润(DCIS-MI)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的超声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入住我院实施手术且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的170例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及病理特征.结果 IDC组患者的淋巴转移率为45.85%,明显高于DCIS组患者的3.92%和DCIS-MI组患者的4.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组患者在病灶形态、边缘、周边毛刺、回声类型、有无钙化及周边组织血流情况方面与DCIS组、ID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组患者粉刺型比例为76.71%,明显高于DCIS组的46.81%和IDC组和5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MI组患者的C-erbB-2阳性率为62.75%,明显高于DCIS组的57.45%和IDC组的4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IS、DCIS-MI和IDC三者存在不同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临床上可以此为依据进行疾病的诊断及分型,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120 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R、PR、c-erbB-2及P120的表达情况;84例乳腺癌病例中有43例同时取相应新鲜肿瘤组织和癌旁的正常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其P120的表达情况.结果:8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120蛋白在细胞膜正常表达率为39.3%.43例乳腺癌术中留取的新鲜肿瘤组织中P120 mRNA阳性表达率为37.2%.P12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20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c-erbB-2表达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P120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学分级及ER、PR表达间均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120的异常表达可能反映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2.
黄荣  张建兵  陈露  陈培战  陶玉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1,(4):257-259,263,F0003
目的:探讨P12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R、PR、c-erbB-2及P120的表达情况;84例乳腺癌病例中有43例同时取相应新鲜肿瘤组织和癌旁的正常组织,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其P120的表达情况。结果:8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P120蛋白在细胞膜正常表达率为39.3%。43例乳腺癌术中留取的新鲜肿瘤组织中P120 mRNA阳性表达率为37.2%。P120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20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c-erbB-2表达均有明显相关性(P〈0.05),P120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组织学分级及ER、PR表达间均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120的异常表达可能反映了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亲嗜性病毒整合位点1(EVI1)、核转运蛋白基因2(KPNA2)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 的表达,分析EVI1、KPNA2 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 年1 月—2015 年1 月中国人 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3 医院收集的73 例TNBC 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70 例正常乳腺组织 (对照组)的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VI1、KPNA2 的阳性表达。收集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EVI1、KPNA2 表达与TNBC 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不同EVI1、KPNA2 表 达下TNBC 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总生存时间(OS)差异。结果 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对照组EVI1、 KPNA2 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BC 癌组织中EVI1、KPNA2 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 织和对照组(P <0.05),癌旁组织和对照组EVI-1、KPNA2 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 同组织学分级、淋巴结、Ki-67 表达、脉管内癌栓TNBC 患者的EVI1 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淋巴结是否转移的TNBC 患者的KPNA2 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Kaplan-Meier 生存分析结果显示EVI1 阳性表达、KPNA2 阳性表达患者PFS、OS 生存率均低于EVI1 阴性表达、KPNA2 阴性表 达患者(P <0.05)。结论 EVI1、KPNA2 阳性表达与TNBC 患者肿瘤恶性侵袭行为和预后不良有关,评价 EVI1、KPNA2 表达可为TNBC 患者预后预测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15.
三阴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一种特殊的乳腺癌亚型,侵袭性强、预后差,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TNBC的临床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特征及治疗进展。临床病理学包括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病理生物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包括TNBC与Basal-like乳腺癌、乳腺癌1号基因(breast cancer 1,BRCA1)、p53等基因间的关系。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新辅助化学治疗、高剂量化学治疗及靶向治疗。深入研究TNBC的特征可为其治疗提供更多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Ki-67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9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和54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观察Ki-67阳性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Kaplan-Meier法计算无病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Logrank法分析Ki-67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96例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Ki-67阳性表达78例(81.3%),540例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Ki-67阳性表达381例(70.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41,P=0.031)。Ki-67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x~2=5.270、6.214,P=0.022、0.013)。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DFS为69.8%、OS为80.2%。Ki-67阳性表达组的5年DFS和OS均低于Ki-67阴性表达组(66.7%vs.83.3%,78.2%vs.88.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2.199、1.087,P=0.138、0.297)。结论 Ki-67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可以成为判断三阴性乳腺癌恶性程度的指标,但其对预后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Galectin-3和骨桥蛋白(OP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IDC进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研究100例乳腺IDC和35例乳腺良性病变中Galectin-3、OPN的表达情况,并统计分析其与年龄、肿瘤最大直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间关系。结果:Galectin-3在乳腺IDC和良性病变中的表达强度具有明显差异(2χ=47.814,P=0.000),OPN在二者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IDC组,Galectin-3表达强度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为:rs=0.300,P=0.002;rs=0.335,P=0.001),与年龄、肿瘤最大直径、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OPN的表达强度与肿瘤最大直径、TNM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s=0.236,P=0.018;rs=0.389,P=0.000;rs=0.404,P=0.000),与年龄、组织学分级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Galectin-3与OPN的表达也呈正相关关系(rs=0.266,P=0.007)。结论:Galectin-3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水平具有明显差异,在乳腺病变中检测Galectin-3的表达对病变性质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高表达Galectin-3、OPN的乳腺IDC具有更高侵袭性和淋巴结转移能力,对二者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可能使其成为乳腺IDC患者个体化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胡江辉  向剑文 《当代医学》2021,27(13):54-56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已行改良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的腺癌患者33例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3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病理资料及临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病理标本大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复发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从确诊至随访截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病理标本大小、TNM分期、复发转移情况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但DFS及OS更短,肿瘤恶性程度和术后病死率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三者均阴性乳腺癌,即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差异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择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3至1997年病理确诊的乳腺癌690例,年龄27~86(52±12)岁,其中三阴性乳腺癌127例,占所有病例18.41%.回顾性分析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年龄、亲属乳腺癌、伴随其他肿瘤、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表达、伴随良性肿瘤、双乳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三阴性乳腺癌P53及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71.42%和59.74%,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P<0.01,P=0.013);三阴性乳腺癌更易淋巴结转移(P=0.048).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5年总生存率为79.67%比88.59%,10年总生存率为63.15%比83.28%.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5年无瘤生存率为77.94%比83.82%,10年无瘤生存率为62.87%比82.53%.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尤以36个月以内更为显著.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相比,P53、EGFR表达显著增多.三阴性乳腺癌更易淋巴结转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  相似文献   

20.
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pe2,Her-2)均为阴性的一类乳腺癌,其具有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病理特,征的一个乳腺癌亚型,与基底细胞样乳腺癌和乳腺癌易感癌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tity genel,BRCAI)相关性乳腺癌有一定相关性。此类型乳腺癌对常规标准治疗效果欠佳,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其他类型乳腺癌差。对TNBC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人们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来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