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核因子-кBp65(NF-кBp65)活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复制在体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健康日本大耳兔50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肺缺血1h与肺缺血再灌注0.5h、1h、3h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F-кBp65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ICAM-1mRNA表达,过氧化氢还原法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肺缺血再灌注1h后MPO活性显著升高,与缺血1h和再灌注0.5h相比差异明显(均P<0.01)。NF-кBp65和ICAM-1mRNA分别于再灌注0.5h和再灌注1h后表达显著升高,并随再灌注时间延长继续升高(均P<0.01)。MPO活性与NF-кBp65、ICAM-1mRNA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分别r=0.898,0.899,均P<0.01);NF-кBp65与ICAM-1mRNA表达之间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900,P<0.01)。结论:肺缺血再灌注能刺激NF-кBp65活化,继而通过ICAM-1表达,促进中性粒细胞黏附、聚集而参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甙(PNS)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核因子-κ B、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改良Kamada法建立同种大鼠原位肝脏移植模型,将动物模型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三七总皂甙预处理组(P组)和假手术组(S组).3组分别于供肝再灌注后2、6和24h时相点,用免疫组化检测NF-κ B及ICAM-1的表达;用髓过氧化酶法(MPO)定量测定肝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并抽血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结果N组供肝再灌注后2h NF-κB的活性显著升高,之后逐渐下降;肝组织ICAM-1的表达在再灌注后2 h开始增高,6 h达到高峰,与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增加和肝损伤有相关性.但P组明显低于N组(P<0.05).结论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时刺激NF-κB的活化,启动ICAM-1的表达参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过程,三七总皂甙能显著降低再灌注时供肝组织中炎症介质的转录表达,并有效改善供肝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RI)中能量代谢与NF-κBp65的变化规律。方法:40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肾下腹主动脉阻断45 min,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于缺血前、缺血45 min及再灌注30、60、120 min时取脊髓测定腺苷酸(ADP、AMP、ATP)、活性氧(ROS)、核转录因子-κBp65(NF-κBp65)、抑制蛋白-κBα(I-κB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缺血前比较,缺血45 min及再灌注30、60、120 min时脊髓腺苷酸及I-κBα均降低(P0.01),ROS、NF-κBp65和ICAM-1均升高(P0.01)。结论:SCIRI中ICAM-1和NF-κBp65表达上调加重脊髓能量代谢障碍。  相似文献   

4.
Ye H  Fu XG  Lu H  Mao D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6):1854-1858
目的 通过检测丹参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核因子-Kappa B(NF-κB)、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表达的影响,观察丹参对大鼠肝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按Nauta等方法制备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丹参预处理组(P组),分别于肝缺血再灌后2、8、24 h取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组织NF-κB、ICAM-1的表达,测肝组织中髓过氧化酶(MPO)浓度评价肝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及做光镜、电镜检查反映肝组织细胞损伤程度.结果 I/R组NF-κB A值于再灌注2h(0.418 4±0.039)明显升高,8h(0.308 4±0.028)、24h(0.240 ±0.032)逐渐下降.ICAM-1 A值也于再灌注2h(0.367±0.034)升高,8h(0.451±0.031)达高峰,24h(0.293±0.025)下降.MPO、ALT、AST变化与ICAM-1类似.在P组上述各指标在各时间点均较I/R组低(P<0.05),但较S组高(P<0.05).ALT、MPO、NF-κB和ICAM-1之间的变化均具有正相关(P<0.01);光镜、电镜观察各组之间也具有明显区别.结论 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时刺激NF-κB、ICAM-1的表达参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过程,丹参能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时肝组织中NF-κB、ICAM-1的表达,并有效改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IPC)对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I/R)后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阻断肾下腹主动脉建立大鼠双侧后肢I/R损伤模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湿/干重比、丙二醛(MDA)及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变化.原位杂交和RT-PCR检测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Westem蛋白印迹检测ICAM-1.结果:I/R组各项指标表达明显增加,与假手术组、缺血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IPC±I/R组的各项指标明显减少,与I/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IPC减轻大鼠双侧后肢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CAM-1介导的中性粒细胞在肺组织内的黏附、浸润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胡语航  王兴勇 《重庆医学》2016,(28):3962-3964
目的 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在缺氧-复氧(H-R)损伤后的信号传导机制.方法 将不同方法处理的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PDTC组,模型组和PDTC组再分别分成缺氧6、12、24 h组、缺氧24 h后分别复氧6、12、24 h组;检测细胞成活率、NF-κB p65蛋白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随缺氧时间延长细胞数量逐渐减少,24 h达高峰(P<0.05),复氧后细胞数量略有增加;随缺氧时间延长NF-κB p65阳性蛋白表达增多,复氧6h组达高峰(P<0.05);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随H-R时间延长渐增高(P<0.05).PDTC组中NF-κBp65蛋白和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H-R诱导HK-2细胞中NF-κcB p65的活化,从而上调ICAM-1 mRNA及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7.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后肺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对肺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后肢I/R模型:5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Ⅰ组,n=6)、缺血组(Ⅱ组,n=6)、缺血再灌注组(Ⅲ组,n=42).Ⅱ组在缺血4 h末,Ⅲ组分别于再灌注1,2,4,12,24,48,72 h测定血浆丙二醛(MDA)、肺组织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以及ICAM-1的mRNA和蛋白产物表达.结果:Ⅲ组各时点血浆MDA、MPO与Ⅰ或Ⅱ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十分显著意义(P<0.01);Ⅲ组的ICAM-1 mRNA表达较Ⅰ,Ⅱ组增加,在灌注后12 h达高峰(40.2±10.8)%,与其他各时点及Ⅰ,Ⅱ组比较差异有十分显著意义(P<0.01),ICAM-1蛋白产物表达亦逐渐增加,12~24 h达高峰,阳性表达值分别为(43.0±6.4)%和(44.3±11.8)%,可持续到术后48 h.结论:ICAM-1在骨骼肌I/R所致肺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环磷酰胺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额顶部皮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环磷酰胺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环磷酰胺预处理组均采用石蜡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模型.环磷酰胺预处理组于缺血前5 d给予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剂量为12.6 mg/kg,1次/d,共6次.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额顶部皮质ICAM-1表达,细胞化学法检测MPO活性、SOD和MDA含量的变化,并进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结果 假手术组未见ICAM-1表达,缺血再灌注组ICAM-1表达明显增加,环磷酰胺预处理组ICAM-1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假手术组MPO活性呈较低水平,缺血再灌注组MPO活性明显增加,环磷酰胺预处理组MPO活性较缺血再灌注组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缺血再灌注组MDA含量较假手术组增加.环磷酰胺顸处理组MDA含量较缺血再灌注组降低;缺血再灌注组SOD含量较假手术组降低.环磷酰胺预处理组SOD含量较缺血再灌注组增加,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环磷酰胺预处理组脑梗死体积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缩小(P<0.05).结论 环磷酰胺对缺血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炎症级联反应及氧化性损伤抑制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鼠胰腺移植后核因子κB(NF-κB)活化对炎性介质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集聚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胰腺移植和假手术模型,实验组供体胰腺保存在含有NF-κB抑制剂脯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roDTC)的UW液中,受体鼠于移植前15min腹腔注射ProDTC(15mg/kg),对照组供体胰腺仅保存在UW液中,受体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正常肝组织中NF-κBp65含量为1.17±0.23,移植后3h对照组NF-κBp65达高峰为4.32±0.9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明显增高。应用ProDTC者,NF-κBp65含量、TNF-α、MIP-2、ICAM-1mRNA和蛋白表达量、MPO活性均降低(P<0.01)。ProDTC也显著降低淀粉酶(Amy)、脂肪酶(Lip)、湿量/干重(W/D)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移植后NF-κB活化上调了TNF-α、MIP-2、ICAM-1表达,从而增加中性粒细胞浸润,通过ProDTC抑制NF-κB活化可以减轻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丹酚酸B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核因子-кB p65(NF-кB p65)核转移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评价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新西兰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丹酚酸B低剂量组和丹酚酸B高剂量组.假手术组(8只):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0.5cm处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8只):结扎0.5 h后再灌注;丹酚酸B高、低剂量组(各8只):于结扎后分别静滴相应剂量的丹酚酸B溶液,其余各组静滴等量生理盐水.4 h后取心肌标本,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m blot)检测NF-кB p65蛋白在心肌细胞核中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心肌组织中TNF-α表达水平,生化法检测心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 ①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NF-кB p65在心肌细胞核中的表达增加(P<0.01),心肌组织中TNF-α表达及MPO活性升高(P<0.01).②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丹酚酸B高、低剂量组NF-кB p65在心肌细胞核中的表达减少、心肌组织中TNF-α表达及MPO活性降低(P<0.05或P<0.01);丹酚酸B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减少更显著(P<0.01).结论 丹酚酸B可以使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NF-кB p65核转移受到有效抑制,TNF-α表达明显降低,减少中性细胞浸润,从而起到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红花注射液和金纳多注射液(银杏提取物)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复制在体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4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红花注射液组(SI组)和银杏提取物组(EGB组).实验结束时,自颈动脉抽血检测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C)D)和黄嘌呤氧化酶(XO)活性;取肺组织测湿干质量比(W/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结果 模型组血清MDA水平、XO活性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SOD活性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W/D值与MPO活性模型组、EGB组和SI组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0.01),但EGB组和SI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免疫组化发现模型组肺组织ICAM-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SI组和EGB组(P<0.01).与SI组相比,EGB组MDA水平、XO、MPO活性更低,SOD活性更高(P<0.05);W/D无显著性差异(P>0.05),ICAM-1蛋白表达更高(P<0.05).结论 红花和银杏提取物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均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虽然这两种药物可能都是通过抗氧化、抑制中性粒细胞聚集和下调ICAM-1蛋白的表达而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但银杏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更显著,而红花对于调节ICAM-1蛋白的表达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92只SD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治疗(I/R T)组及假手术 治疗(Sham T)组于再灌注前5 min静脉注射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 0.75 mg/kg,对照(I/R)组及假手术(Sham)组注射与之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观察I/R组和I/R T组再灌注0、1、2、6、24 h心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核因子-κBp65(NF-κBp6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嗜中性白细胞(PMN)计数,髓过氧化物酶活(MPO)性以及各组存活率.结果 与Sham组及Sham T组相比,I/R组的NF-κBp65、TNF-α水平,PMN计数,MPO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I/R组中1、2、6、24 h组的上述各项炎性指标比0 h组显著增高(P<0.05);电镜下观察可见缺血再灌注组弥漫性心肌细胞肿胀、大量肌丝溶解,线粒体肿胀空化.与I/R组相比,I/R T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大大减轻,并显著抑制了炎症因子的表达、嗜中性白细胞的浸润及MPO活性(P<0.05),作用至少维持24 h,并使因心律失常死亡减少.结论 MG-132通过降低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了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C组)、肺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葛根素组(Pur组).复制兔单侧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比观察各组肺湿干重比(W/D)、肺泡损伤数(IAR)、HO-1活性、HO-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IR组与Pur组W/D、IQA均比C组为高(P<0.01),但Pur组显著低于IR组(P<0.01);与C组相比,IR组HO-1活性、HO-1mRNA及其蛋白表达增加(P<0.01),Pur组上升更加显著(P<0.01).结论:葛根素能增加HO-1的活性,上调HO-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RI)在兔肺移植中对供肺缺血再灌注肺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6对健康家兔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肺以改良低钾右旋糖酐(LPD)肺保护液灌注及保存,实验组则将雷公藤内酯醇(0.5mg/L)加入改良LPD液灌注及保存,在4℃保存4h后再灌注1h,测定移植肺组织的干湿比(W/D);测定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以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并观察肺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结果再灌注后,实验组的W/D和MPO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1),其肺组织中NF-κB和ICAM-1的表达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1),肺组织病理变化较对照组轻。结论雷公藤内酯醇能减轻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改善肺功能,对供肺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杨丽  代全德  詹剑 《广东医学》2008,29(6):919-921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NF-κBp65,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缬沙坦的脑保护机制。方法建立肾性高血压模型后将大鼠随机分为缬沙坦大剂量组(GB)、缬沙坦小剂量组(GM)和高血压缺血再灌注组(HIR);正常血压组分为假手术组(N)和缺血再灌注组(IR),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为2h,再灌注22h。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组织NF-κB和ICAM-1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IR组NF-κBp65和ICAM-1表达较N组明显增高(P<0·01);HIR组较IR组NF-κBp65,ICAM-1增高(P<0·05);GB组和GM组较HIR表达明显降低(P<0·01,P<0·05);GB组较GM组表达降低(P<0·05)。结论高血压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NF-κBp65和ICAM-1的表达加重缺血损伤;缬沙坦能明显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NF-κBp65和ICAM-1的表达,这种作用与缬沙坦剂量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NF-κBP65、I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缬沙坦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建立肾性高血压模型后将大鼠随机分为缬沙坦大剂量组(GB)、缬沙坦小剂量组(GM)和高血压缺血再灌注组(HIR);正常血压组分为假手术组(N)和缺血再灌注组(IR),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为2h,再灌注22h。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组织NF-κB和ICAM-1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IR组NF-κBp65和ICAM-1表达较N组明显增高(P<0.01);HIR组较IR组NF-κBp65、ICAM-1增高(P<0.05);GB组和GM组较HIR表达明显降低(P<0.01, P<0.05);GB组较GM组表达降低(P<0.05)。结论 高血压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NF-κBP65和ICAM-1的表达加重缺血损伤;缬沙坦能明显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NF-κBP65和ICAM-1的表达,这种作用与缬沙坦剂量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肢体缺血再灌注(I/R)肺损伤大鼠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
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体质量250~300 g,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C组)、肢体缺血再
灌注组(IR组)分别给予等容量的(1 ml)的蒸馏水、辛伐他汀1、5、10 mg/(kg·d)组(S1组、S5组、S10组)和辛伐他汀对照组(S
组)分别于每日清晨将1、5、10、10 mg/(kg·d)辛伐他汀溶于1 ml蒸馏水灌胃1次,连续3 d,IR组、S1组、S5组和S10组于最后1
次给药后2 h行肢体缺血再灌注。再灌注3 h末行血气分析,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肺组织湿/干质量比(W/D)、多
形核中性粒细胞(PMN)数目、MPO活性、NF-κB p65mRNA及ICAM-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IR组肺组织病理
损伤较重,PaO2降低,W/D、PMN计数和MPO活性升高(P<0.01);与IR组相比,S1组、S5组和S10组减轻了肺组织病理损伤,
PaO2升高,W/D、PMN计数和MPO活性降低,NF-κB p65mRNA及ICAM-1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减
轻肢体I/R大鼠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激活,从而减少ICAM-1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不同时间段的表达规律,探讨ICAM-1、TNF-α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2 h,分别再灌注2、6、12、24、48、96h,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ICAM-1、TNF-α表达水平.并设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永久缺血组对照.结果ICAM-1的表达永久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ICAM-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与永久缺血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除再灌注2 h时段外,ICAM-1表达明显增高(P<0.05);脑缺血再灌注2 h组局部脑组织ICAM-1的表达于再灌注48h达到峰值,再灌注96h仍保持较高水平.TNF-α的表达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侧半球TNF-α的表达于再灌注2 h开始升高,再灌注12 h,阳性细胞显著增多,24h达到高峰,其后逐渐下降,96h达基础水平;缺血再灌注组TNF-α的表达较正常组、假手术组有显著差异(P<0.01),比永久缺血组TNF-α阳性细胞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组TNF-α的表达与ICAM-1的表达在24、48、96h时间段呈正相关(r分别为0.765、0886、0.787,P<0.05);TNF-α的表达早于ICAM-1的表达,且TNF-α与ICAM-1表达部位相同.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ICAM-1、TNF-α参与了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且二者有明显的相关性TNF-α可能诱导了ICAM-1的上调,在神经元迟发性坏死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SM)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参麦对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参麦预处理组(IR+SM组).HE法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形态,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BUN、Cr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肾组织中TLR4和NF-κB p65 mRNA含量,ELISA法检测血浆中ICAM-1和TNF-α表达.结果 IR组较Sham组肾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变,BUN、Cr水平、TLR4、NF-κB p65 mRNA含量及ICAM-1、TNF-α表达均升高(P<0.05).与IR组相比,IR+SM组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减轻,BUN、Cr水平、TLR4、NF-κB p65 mRNA含量及ICAM-1和TNF-α表达降低(P<0.05).结论 SM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下调其下游ICAM-1和TNF-α表达,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缺血再灌注(Intestinal ischemia-reperfusion,IIR)肺损伤核转录因子-K B(Nuclear factor-kappaB.NF-K B)的活性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is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基因表达及白藜芦醇苷(Polydatin,PD)的保护作用.方法:54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肠缺血45min继以再灌注组(再灌注0.5h、2h、6h)及肠缺血45min继以再灌注同时给予PD治疗组(再灌注0.5h、2h,6h).采用比色法检测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NF-K B的表达、RT-PCR 检测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l)mRNA.结果:IIR后肺组织明显水肿、出血和炎性细胞侵润.与对照组相比,肺组织W/D、MPO水平明显升高,ICAM-1及NF-K B的蛋白表达,HMGBlmRNA(2h,6h)的表达增强(P<0.05);白藜芦醇苷干预后肺损伤程度减轻、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PD可以减轻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KB活化,降低肺组织HMGBlmRNA的表达上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